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11篇

时间:2022-06-06 15: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11篇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1

一本好书带给人的是沁人心脾的快感,是醍醐灌顶的觉悟,是甘露洒心的畅快。近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为了能更好的促进今后的工作,现浅谈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中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困惑与迷茫中读读此书犹如雪中送炭,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想起曾经读到的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我们老师也得到许多块玉——可爱的学生们。但是几年后,并不是所有的玉都能雕琢成令人满意的作品。恰恰相反,我们常常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良好的意图,变成了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于是抱怨学生,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

今天想来,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在雕琢手中的玉时,用的却是一柄锄头。我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我对学生用心的教育,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学生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教育结果可想而知。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法自然而无痕,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是的,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才能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维。“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心灵比成人纯洁,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的过程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不能老用成人的思维、意愿和标准硬是强加给学生当做教育,硬去要求和束缚学生;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成了锄头,即惩罚措施等,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一切“语重心长”甚至强制措施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以前,我在教育孩子中不能细腻体察孩子的心理,不考虑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满足于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只有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才会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一步走向卓越……我想,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他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只有理解了这些,我才明白了什么是锄头,什么才是真正的雕刻刀,什么是教育的最为美妙的境界!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童心和爱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他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回顾我的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觉得自己总体还是要有更大进步的。但是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丢掉了自己原有的一些很宝贵的东西。

让我们用“心”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从而实现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长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爱心教育,也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感动。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

#553448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2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553447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3

等那一朵玫瑰的盛放,等那一段旅途的终点,等一首歌的落音,等一个故事的谢幕。

或许是宅在家里闲来无事,我又看了一遍《小王子》。

从小王子离开612星球上独一无二的玫瑰开始,注定了这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又漫长的旅程。临别的时候,玫瑰还是那样倔强,不肯委声地诉说不舍,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刀子嘴豆腐心。面对自己的亲人、爱人,还要死死捍卫着尊严的皮囊,直到远送离去的背影,才落下不舍的眼泪。玫瑰当然也知道,离开了612星球,她就不是唯一的玫瑰了,她还是无奈于自己的倔强,在朦胧中远眺小王子的背影。想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特定的时候,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去倾听对方的心声,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小王子之后遇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星球上自以为全宇宙最富有的男人,他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面,没日没夜的数着星星。他说全宇宙的星星都是他的,要好好管理他们,就必须得每天都这么数着。小王子不了解这么富有的意义,可是那个富有的人却觉得只要拥有了财富什么都可以做了。小王子唉声叹气地离开这个星球,留下了心中的一堆疑问。其实那个男人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只懂得去拼命赚钱,而忽略了身边美好的人。为什么要把星星当成钱财去占有,而不是把它们当成美景去欣赏呢?一大片的星空尽收在眼底,没有钱财、权利、欲望的干扰,天下的所有都可以是自己眼中的一番美景。

另一个星球上的人也是很有趣的,小王子看到他的时候,只见他前一秒钟点灯,后一秒钟又把灯熄灭了,一直这么循环。小王子问:“你在干吗呢?”点灯人说:“我是一个点灯人,这个星球公转太快,天黑天亮很快,我必须不断的点灯灭灯。”小王子说:“那你为什么不一直跟着太阳一直走呢,这样你就永远不用点灯了,因为永远都是天亮着的!”点灯人笑了笑,说:“或许我存在的意义就是点灯,这样那些需要照明的人才能够看到光亮。”小王子若有所思地离开了。点灯人存在的意义是点灯,没错,尽忠职守、各司其职,是这个社会很需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比方说医生存在的意义就是医治病人,警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治安稳定。明白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升华灵魂的金钥匙。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名声大震的人,做一个默默的点灯人也不错,至少在自己一生的旅途中,曾经为某某亮起过很重要的点点星光。这又让我想到了疫情中的那些志愿工作者。

小王子曾到过地球上的一处玫瑰园,他看到满园盛放的玫瑰,而玫瑰们嘲笑他说:“这里的玫瑰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漂亮,没有你的独一无二的玫瑰。”小王子眼神更坚定了,他说:“因为我对我的玫瑰付出过时间,所以她是独一无二的。”他想,也许世界上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

背对着一片奚落,小王子离开了玫瑰园。世界上无数人匆匆而过,身边有珍惜的人是因为我们都对彼此付出过时间,以后人生的道路上,相惜相伴。我们把短暂的光阴消耗到别人的身上,说明那个人必定是珍贵的,无可取代的。光阴和人重叠在一起,变成了珍贵的回忆,不论世人怎么看待这样的过往,对我们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圣埃克苏佩里为成人的世界写了一部童话,写美了世间的匆忙,点缀了夜里不曾亮起的星星。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我希望我能去大沙漠中遇到小王子,听一段美好的过往,整理回忆。

一个人有一朵玫瑰、一只忠诚的狐狸,或许已经足够了。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

#560128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4

小王子住在一个面积比房间还要小的星球,那个星球只有一座活火山和一座死火山,以及一朵普普通通的玫瑰。但是这少的可怜财富并不阻碍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小王子。因为小王子比任何人都懂得爱和责任。那么我坚信,在生活中毫不起眼的我们只要懂得怎么用心去爱,我们也能成为可爱的小王子。

我们人类似乎偏爱于一个叫“更好的东西”,例如我们喜欢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更美丽的外表,更华贵的首饰——为此,我们不惜更忙碌的工作,一天到晚做着所谓的“正经事”,我们已经没有闲暇做一些没有回报但是富有想象力的事情。但是这种“更好的东西”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得到了,我们的生活就会美好吗?

让我们来看看小王子是怎么看待的。小王子珍爱星球上独一无二的玫瑰,但是当他到达地球的时候却发现,地球上有成千上万朵玫瑰,和他所珍爱的玫瑰一摸一样!但是小王子对这些地球上的玫瑰说:“你们很美,但是你们是空虚的。

人们不可能为了你们去死,当然啦,我那朵玫瑰花,普通的过路人会以为她像你们。可是,她单单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我为她浇过水,我为她盖过罩子,我为她挡过屏风,我为她除过毛毛虫,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自吹自擂,乃至有时默默相对。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正因为小王子在玫瑰上花费了时间,花费了心思,在需要与被需要间建立了纽带关系,才使得这朵普通的玫瑰花成为独一无二的。

再美丽的东西,如果你不曾用心去付出和关心,那么对于你来说它也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即使再普通的东西,只要你用心去付出和关心,那么你就会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那么它就不再普通,成为你的独一无二。

就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那样:“对于我来说,你还只是个小男孩,和千千万万小男孩都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于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和千千万万狐狸都一样。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互相需要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还要那样追求“更好的东西”了吗?我们所要做的是珍惜所拥有的东西,用心的去爱在我们周围的人。

#389215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5

昨天,终于顺利的把《追风筝的人》看完,这本书,我曾经看了四遍,前面三遍,亦总是在匆匆开头后放下了,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车上也舍不得放手。

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偏偏掺杂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纷纷交杂纠缠在一起,在那兵荒马乱的社会中,抽丝拨茧般的将人性一层层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被社会认可的阿米尔,而拥有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利,财富荣誉诸如此类,但与此相伴却也承担了父亲的愧疚,在父亲疼爱的同时,也被父亲所嫌恶,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全心疼爱,却又对父亲充满敬畏,于是他嫉妒,胆怯。不被社会认可的哈桑,以仆人的身份与阿米尔一同长大,受到老爷的格外疼爱,也始终最是忠诚的陪伴着阿米尔,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尔背叛,也依旧可以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他单纯,诚恳,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终日惶惶不愿与哈桑在一起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尔少爷一直活在愧疚痛苦之中,这得不到自己的原谅;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为阿米尔付出的哈桑,纵然一生忐忑,却始终活的真诚。

直至数十年后,阿米尔才从父亲的好友口中知道真相,为什么父亲对自己时有厌恶,为什么父亲总是格外疼爱哈桑,只因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是父亲对自己对阿里,对哈桑无言的愧疚,却成为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一个转折点,而当知道哈桑为了保护父亲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倾注了父亲的精力,承载了他们所有欢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枪下,哈桑的孩子成为孤儿流落的时候,阿米尔终于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整本书以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温暖舒缓的笔触却数次让人忍不住落泪。

突然想起一句古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一生,或许会犯很多错,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和恐惧,我们唯一所能做的是让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对,纵使伤痕累累,也要问心无愧。

心疼哈桑,也万分的敬佩这个始终诚挚的男孩。而阿米尔,却总让人觉得可怜和心酸,而及到最后他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当他为哈桑的孩子去追风筝,说道:为你,千千万万次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想为他祝福。

为你,千千万万次。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6

《在人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

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

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

13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

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阅读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这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

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我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有所追求,给人崇高的信仰。何时何地最好都别忘了读书。

这本书写了人的善与恶、美与丑。“命运像风筝一样摆,只是心存敬畏,心怀恶善有报的戒律,才不至于滑向邪恶的深渊。”高尔基一直坚信这句话,所以他才能成功。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果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够坦然的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我要像高尔基一样,做一个心存善良,有文化,有教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

#443457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7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

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哭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

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696908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8

你的童真还残留了多少?

——题记

雨过之后的通衢街道,华灯初上,空气中充斥着燥热的气息。随手抽过一本书,轻轻翻阅,宛如忧郁的蓝色刀片划开了浮夸红尘,眼中溢满星河璀璨,宁静而祥和。小王子,久违了。

每个人都是茫然入世却难再返程的时光旅人,而内心的童真也在时间的颠沛之中消失殆尽。不知你是否也曾独自仰望苍穹灭绝,感受到洪荒万年的大寂寞;亦或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被黑暗淹没,若有所思。

“这副躯壳之下的人现在到底是谁?”

小王子生活在一颗孤独而渺小的星球上。他深爱着星球上唯一的一株玫瑰,但却被玫瑰的自负所刺伤而选择了离去。在旅途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痴迷权贵的国王、热衷数字的商人、受体制束缚的守灯人……当他最终到达地球并领悟成长的真谛后,却发现那片星空早已变得遥不可及。于是用蛇的毒液超脱了自己困倦的灵魂,消失不见。

小王子思想单纯,敢爱敢恨,对未知充满了好奇,正是万千童心的一个缩影。作者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了成人的世界。那儿有一遍一遍数着“星星”却不知有何用的人;也有在体制的统治下日月辛劳着守灯,燃了再熄,熄而复燃,不知疲倦,早已麻木的人。成年人所拥有的大多往往只是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然,而并非是发自内心的欢愉。当躯壳被物质的欲望占满时,便早已不再是那个年少天真的“小王子”。

时光总是在人一出神、一恍惚间,斗转星移。一不留神,我们便成了大人,不再有天马行空的幻想,也不再敢展现真我。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承认童真竟会如此无声得逝去。最后在世事浮沉中迷失了自我,沦落成一种体制化的人格。循规蹈矩,麻木得生活蓊郁葳蕤的水泥森林中。小王子最后的逝去意味着童心的消失,而这便是成长的代价。

我也曾幻想成为一个屠龙勇士,用巨剑为公主披荆斩棘。可长大以后我发现,世上从未存在过邪恶的巨龙和让我守护的公主,自己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粟,埋头学业,甘于平凡。但小王子所带给我的,不仅是对生活的热情,更是对真我的召唤以及相信万事皆有可能的勇气。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回眸以望,发现自己仍是那个屠龙勇士,怀着一腔孤勇。去阅读《小王子》吧,找回那个被遗忘了的自己。

#579934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9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同,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考虑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考虑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己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能力各有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希望他不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内容,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己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内容即可。备课时老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现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老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有趣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只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696907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10

最近,读了《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这一书是出自美国。美国五岁的安东尼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只看到一个东西?”可见幼儿的求知欲并不局限与幼儿园里所教的课程,他们并不是都对课堂活动感兴趣。美国自由、开放的幼儿园都尚且不能给幼儿的好奇心提供支持,无法使幼儿从幼儿园的经验中有所收获、产生兴奋感。我们中国的幼儿园更不用说了。

《老师你在听吗》书中谈到孩子的自发型对话。自发型对话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只要你给孩子时间去谈话,读到这里我深有体会,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件小事例。一次在堂课中,发现小A和小B小朋友在悄悄讲话,小A讲的很投入,有时甚至忘记观察老师。小B听的很认真,还不时的微笑表示对小A的话题很感兴趣。课后我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问起了课堂中他们聊的话题,小A在介绍自己昨晚新买的恐龙玩具,并邀请小B去他家一起玩。这是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给孩子这样自由交流的时间太少了呢。每天各个活动安排很紧凑,每个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规纪律,也许真该找个时间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真正去自主交流。于是我灵机一动,在课前挤出十分钟给孩子自由交谈,渐渐我发现孩子们上课随意聊天的现象少了,孩子们的关系密切了,交际范围也广了。在这种自由谈话中老师可以是一个观察者与倾听者,尽量不去打扰到孩子们的谈话,孩子们会在这种自发型的谈话中成长。

另外让我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中谈到关于课堂中的谈话部分细节。书中说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属于让孩子“猜测老师想法”的问题。老师如果不喜欢这个答案会让孩子继续回答直到满意为止或者是稍微改变之后再提问,孩子在这个提问中是被动的。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时我的处理方式也会比较急躁不是很妥善。当一个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是老师所要的答案,也许会有两个现象发生,一个是老师终止了他的回答,另一个可能是他的答案没有得到老师的回应被忽略掉了。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比较沮丧,表现欲望减弱,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就是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现在反思起来我想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空间,提问也多提发散性的问题,答案不要单一,让孩子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读完整本书还是思绪万千,一下子感慨良多。老师怎么可能去发现孩子是如何看待认识世界的呢?怎么可能与孩子一起探索他们的生活与成长的世界呢?怎么可能帮助孩子建构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呢?这么多的问题围绕着我,我想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倾听与支持,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与情绪情感。我想说:亲爱的孩子,老师会听你说,听你说你的故事,你的梦想,你的成长…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安排得非常紧凑的,一个环节紧接着又一个环节。刚开展完一个活动,又得马上准备开展下一个活动了,连气都不喘一口。老师往往连喝一口水、上个洗手间的时间都得控制好,控制不好便避不了会出事。“老师,你在听吗?”哪能仔细倾听幼儿的话?

如果幼儿园的活动节奏没有那么紧张,如果老师中午能有一点休息时间,不用因繁琐的事情而从早上直落到傍晚,傍晚又把工作间搬回家持续到深夜,第二天天刚亮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去上班……刚吃完早餐便就要带幼儿跳剧烈的晨间操,每天都只能处于带病状态地强作欢笑,试问哪有心思去仔细听幼儿说。《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到的以幼儿为主导,大家都知道。只是无暇顾及罢了,真是力不从心。

但愿能使老师精力充沛、能让老师腾出时间仔细倾听,能使安东尼们对课堂感兴趣的幼儿园早日出现,使安东尼们能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书中第四章“促进对话”中有这么两句“好的老师是你能够向他提问,并不以此为耻。”“当我们有重要的事情而开班会时,她总是倾听,而且她问的正是我们所想的问题。”说明了创设对话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教师的有效的对话能够丰富、激发幼儿的思维。“提问”是促进对话的有效工具,提问可以引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可以揭示儿童的想法,而不是加强教师已有的思想或检验儿童习得了多少知识。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它可以得到一个很长的或多样化的答案,包含丰富的观点和想法。封闭的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猜测老师的想法是什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开放式提问,怎么样才能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这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以下几个开放性问题,是在观摩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整理分析教师的典型提问的基础上得来的,与大家共享。

一、关于这个问题你知道什么?

教学从哪里开始?教师最先了解清楚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什么,关于目前的教学内容幼儿到底了解了多少,即幼儿的已有经验。力求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状况,以确定教学的起点、目标。

二、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开放式提问的前提,就是让幼儿经历发现的全过程。教师要非常关注幼儿的点滴发现,与幼儿一担分享发现的欣喜;注重同伴之间发现后的交流,通过交流去帮助幼儿思考梳理在活动中的发现、发现的方法、碰到的问题,把幼儿原本的无意活动引向有意活动,增加活动的计划性,提升思维的质量。

三、你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问大家?

儿童站在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立场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或不可理解的,但在同伴中却很能引起共鸣。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中,使用相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述方式。同伴之间的问题解答,也最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儿童在提问和同伴回答这一过程中,学习着同伴提问、回答的技巧,也分享着同伴的经验。

四、你还想了解什么?

集体教学应该是让孩子带着问题进来,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去。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尝试着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激发起对周围世界更加关注的兴趣。

#674386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篇11

一本值得你一生阅读并去体会的书

一则关于生命与生活、爱与责任的寓言

爱、力量、热诚的真谛所在

20世纪50年代世界10部杰出文学作品之一

《林肯传》的作者卡尔•桑德堡最喜爱的书之一

世纪之交,法国人举办了一次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评选活动。出乎人们意料,最终脱颖而出摘得桂冠的是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初版于1943年的哲理童话《小王子》,一本区区数万字、不过百余页的小书。

《小王子》是一本与《圣经》同样畅销的世界名着,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成42种文字。1993出版50周年时,法国政府以其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肖像发行50元钱券纪念他。很多近代有名的作家均认为自己在写作上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

#389214

推荐访问:一本书 心得 读书 读一本书的体会 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 书籍读书心得 读一本书有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感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体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15篇 读书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