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6篇)

时间:2023-05-03 11:5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6(合集五篇)

  第一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6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

  体会

  6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一书中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践行好“人民观”,仍要在日常工作中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更应该切实做好“三常”工作,当好人民的“总服务员”。

  常怀爱民心,把“公仆志”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思想上把“为人民服务”的志愿书写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范、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中,紧贴人民心愿,依靠群众力量,不断攻克难关,在挑战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突破。行动上“沉下身子”将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开展工作前不断“充电”,不断储备和熟悉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等,杜绝“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工作开展中,放低身份,多用规章制度化解矛盾,面对疑

  难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面对上门群众,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常带微笑,少皱眉头,切实防止和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作风。工作完成后,要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总结过程中“绕圈子”的教训与行之有效的经验。

  常怀律己心,主动树立好廉洁自律的先锋模范。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廉洁自律是检验组工干部品德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组工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评价,影响到我们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组工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培养自己坚定的政治定力,做到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不任性,守好秉公用权的底线,起到廉洁自律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秉持公道正派、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事,努力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在让领导放心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常重民意,以为民办实事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指挥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鼓励领导干部不断加强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挂包帮、转走访”、随机调研等深入群众、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难题。始终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努力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优秀干部,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不断造福百姓。

  第二篇:2020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20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既充分反映了我党自十九大以来伟大实践的征程,也全面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凯歌。其中,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蕴含了“人民英雄”的亘古地位,描摹了“人民创造”的历史底色。这一专题,以新时代话语践行为民初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以本心回应时代召唤,以丹心根植人民情怀,以决心倾听人民呼声。为民者,我们以“当家作主”践行主体地位;为民者,我们以“一以贯之”与其同甘共苦。虽久远,当锲而不舍,若久时,定行稳致远,而久之,仍暖春和风。

  人民至上之底色篇——“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便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更是砥砺前行的“为民初心”。一是运筹帷幄,让安全感成为“定海神针”。践行群众路线,将“为人民”和“靠人

  民”紧密结合,实现同步推进,不断增强向心力。二是排忧解难,让获得感不再“跋山涉水”。打好组合双拳,用“聚人心”和“稳人心”发挥合力,保持行动统一,不断增强凝聚力。三是众志成城,让幸福感接连“蜂拥而至”。应对风险挑战,以“战风浪”和“涉险滩”激发毅力,毅然步履坚定,不断增强战斗力。

  人民至上之固本篇——“勇气”。

  当前,我国正处于急流险阻、半路山陡的阶段,这既是考“验”,更是考“研”,验明共产党人的矢志不渝,研究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一文中,以宏伟且朴素的目标道出中国之声。一是牢记“人民至上”红线,让人民好日子在乘风破浪中启程;二是牢守“人民选择”底线,让人民好日子在披荆斩棘中远航;三是牢抓“人民生活”高线,让人民好日子在深耕沃土中生根发芽。

  人民至上之蓝图篇——“正气”。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孕育着“工农联盟”基础的浩然正气。一是随欲而“不安”的创造精神,这便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创造力,以人民之力造就中国奇迹。二是望而“不止”的奋斗精神,这便是越战越勇的中国主力军,以持之以恒的毅力所向披靡。三是貌合神“不离”的团结精神,这便是抵御外敌的中国免疫力,以疾风劲草的刚毅见证烈火真金。四是知难而“不退“的梦想精神,这便是驰而不息的中国加速度,以风驰电掣的姿态追逐“中国蓝图”。

  人民至上之主体篇——“人气”。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我”状态容纳亿万人民,以领袖担当践行人民情怀。一是“无我”却“有你”,这是心态,更是心声,以“百姓为天”根植人民情怀,以“百姓是地”彰显人民主体,二是“无我”却“为你”,这是期盼,更是嘱托。枝叶关情,血脉相通。以“风雨同舟”丰富人民中心思想,以“生死与共”深厚民本底蕴。三是“无我”却“护你”。这是典范,更是衡量其理念成色的价值标尺。在“抗疫大考”面前,以实际行动充分阐释了人民至

  上的初心使命。“无我”即“大我”,以“无我”凸显“真我”。

  前行路上,我们与众不同,踏着“气”宇轩昂的步子,喊出斩钉截铁的铮铮口号。

  附个人思想汇报1篇(供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因为入党动机是激励我入党的主观原因,从根本上决定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行为,也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入党动机。

  刚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那时的我对党缺乏真正的认识;虽然后来上了党课,但对党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思想上变有了迫切要求入党的愿望。入党不是给别人炫耀的,更不是用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而是应该踏踏实实为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时,在上党的基本知识概论课中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并确定党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我觉得入党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和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党。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让自己的真正的入党动机在心里成形。我觉得我必须把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相宜地结合起来,让自己把每一点思考和每一次实践对应起来,学要学得有进步,做要做得有体会,实实在在的向要求一名党员那样来要求自己努力。

  经过认真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我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注意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解救贫苦人民于水深火热的民族灾难中的伟大的力量,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的核心力量。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不但是由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所组成,而且是由工

  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

  作为一名企业入党积极分子,我有着自身的优点,比如我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学习勤奋刻苦,性格上比较坚强,自制力也较好。但是我还是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问题。尽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也不应该抱有悲观的态度在生活中,有时我表现得太过要强,认为许多事情自己都要知道,才算关心集体。其实这只是一种盲目的热情,应该培养自己分析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我积极参与工作任务的竞赛,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尊敬师傅,关心同事,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作风正派,无不良影响。我十分感激党组织对我的信任,给了我培养为人民服务,增长才干,锻炼提高自己的极好机会。

  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非是一时的冲动之意,而是一种坚定的政治追求。虽然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有决心改正,希望能得到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努力争取做到更好。与此同时,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身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有时做事犹豫不决等。我将以身边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此致

  敬礼!第三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第四卷是充分反映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思想根基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奋勇向前的最新教材,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最新教材,是弘扬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景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征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全书21个专题,109篇文章,延续前三卷的清新文风和叙事风格,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想了解当前国事、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时势洞察力,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并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一起系统学习,这样就能获得中国之理的思想内涵和中国发展的成功密码,能在深度阅读中更加深切感知科学真理的现实穿透力和强大说服力,也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一是要深刻感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彰显的崇高思想境界、大国领袖风范和强大人格力量,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能力、树立践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二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要深刻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展现的历史自信和责任担当,深刻体悟蕴含于其中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以情怀滋养信仰、升华信念,进一步打牢思想基础、坚守初心使命。四要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体现的底线思维和斗争精神,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

  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事业行稳致远。

  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且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始终践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党长盛不衰、人民就会铁心跟党走的秘诀就是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党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共产党人最坚定的人民立场、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最纯粹的赤子之心,深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就是要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坚决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不能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观点不能丢,要以“无我之心”做为民之事、富民之事、乐民之事,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青春的新业绩。

  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站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有力有效、走深走实,更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一切动力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实际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感悟体会6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感悟

  体会66“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句话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都”,凝

  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志。作为党员干部要深悟“都”里的情怀,担好“都”里的使命。

  “都”里有“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让全体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彻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我们以“一个都不能少”开启了脱贫攻坚伟大的历史性征程。这生动地展现了发展的一切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今年即将收官,未来还有更多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去实现。党员干部要在深学深悟“一个都不能少”中更加激发为民之志,担起为民之责,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在“一个都不能少”中找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全面兼顾,不但让发展的“蛋糕”越来越大,还要统筹布局,分好“蛋糕”,一起走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发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都”里有“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以快马加鞭“不停顿”让人民更加满意。发展与改革是有机统一的。每一步改革都是对发展的推进。推进多少,推进成效怎么样,关键要看改革是否能“全面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加快改革,取得了一个个历史性成就。改革为的是要让人民更加满意。“改革不停顿”是对改革一往无前的最强音,更是对答好人民满意答卷的“不停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不停顿”的改革意志、永无止境的改革实干去实现人民心中对更好日子的追求。始终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绝不因取得一些成绩而自满,更不因群众一时的满意而懈怠,对实现“群众满意”要永不停歇,要不断把集聚的改革“势能”化作人民向往的“幸福指数”。

  “都”里有“全心全意”,我们要把“为民服务”永远铭刻于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只有全心全意地干事创业才能为人民谋更大的福,作为党员干部要永葆这样的政治情怀。要全字当头,全神贯注听民声,全始全终解民忧,在为民事业中要毫无保留地投入全部精力。要以“百分之百”的拼搏境界和状态,到为民发展改

  革的大潮中去建功立业,奉献忘我,以无私成就“大我”。要以全心

  全意去赢得人民群众的完全支持和拥护,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前进的磅礴伟力。为人民服务要想永葆全心全意,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拜人民为师,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将人民举在头顶,把“为民服务”铭刻于心,更加站稳人民立场,维护群众利益,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奋斗!

  第五篇:《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通过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感受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必须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一是端正态度,在真学中感悟重大意义。

  伟大思想蕴含强大真理力量,要在对标对表中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真学是基础,是前提,是头道工序。我们要积极参与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宣讲报告等各类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觉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学出忠诚、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落地生根。

  二是把握关键,在真懂中理解深刻内涵。

  伟大思想蕴含强大人格力量,要在紧跟紧随中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髓要义。真懂,不仅是懂字面、懂文义,更要懂根本、懂精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全面系统领会该书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必须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必须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必须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有利于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抓住核心,在真信中夯实绝对忠诚。

  伟大思想蕴含强大信仰力量,要在反复研读中感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理想信念的升华。学而不懂不是真学,懂而不信不是真懂。伟大思想理论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真信就是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还要在灵魂深处敲响鼓,在思想深处起共鸣。我们要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的忠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党内政治监督,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四是带头落实,在真用中体现政治担当。

  伟大思想蕴含强大实践力量,要在入心入脑中全面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工作中落地生根。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实是根本。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要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区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压实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要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硬任务;要妥善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下足保障改善民生硬功夫。

  2020年已经过半,“上半场”很不容易,“下半场”更需加压奋进、全力拼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组织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在前、作表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城市、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

  升,确保“两战赢、夺胜利”。要切实抓好防汛救灾工作,保持战时状态,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篇二: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

  

  学习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为广大人民群众送来了新的精神食粮,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蕴含了“人民英雄”的亘古地位,描摹了“人民创造”的历史底色。

  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充分领悟人民群众的分量,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真正做到为民、利民、亲民,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标上,坚持一切“为民”。古人云:“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心向背不仅关乎群众的感受,更影响到一个政党的发展轨迹,处理好“为了谁”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党走向何方、能走多远。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党中央多次提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一切为民的生动诠释。广大基层干部要明白,坚持一切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也是推动我们党成长、群众更加幸福的“双赢”之举,在工作目标设定上,多谋划惠民之举、多投入民生项目、多改进民生短板、多加强民生保障,要让人民成为最大受益者,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行动上,坚持干事“利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群众的“鸡毛蒜皮”小事,基层干部要视为“举足轻重”大事,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干一些锦上添花、

篇三: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

  

  谈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谈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

  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

  而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

  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践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反

  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

  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

  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

  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

  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

  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

  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

  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

  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的高

  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

  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

  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

  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规范等等,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

  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果根据不同的社会规范所作出的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衡量和评判的标

  准只能是依据法律。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

  护宪法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

  实施的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切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坚

  决同一切违反宪法规定、破坏宪法权威的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切实树立起宪法的权威与尊严。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

  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威信

  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

  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厂“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有些自认为“有理”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

  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

  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正如英国法学家培根所说:“一次不公平的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

  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如果专门的执法机关尚且不能严格执行法律,怎么能够要求广大公民、社会团体严格遵守法律呢?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凡能做到执法如山,法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更需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执法

  活动中出现的“执行难”、袭警等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由于有的执法部门执法不公而影响了这些部门的公信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切实解决执

  法和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重要措施。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也是一个漫长

  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全体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

  指导执法司法行为。努力提高法律素养,是我们政法干警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政法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几乎每天都在与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这种

  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政法干警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法、知法、懂法,是对每一个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对于政法干警来说,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具有两

  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

  家的重要法律法规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二是对与自己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熟练掌握、熟练运用。当

  前,从总体上来说,广大政法干警学习法律的风气很浓,政法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严格执法是法治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图再美好、法律结构再严谨、法律规定再具体、法律条文再完善,但如果执法不严,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从而对法律的权

  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又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所谓实体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

  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而不能没有法律依据,也不能任意适用法律。现实当中,一些执法人员把自己和法律划等号,认为“我自

  己就是法律”,执法的随意性很大,如交警执法中的“开口罚”,有的审批部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这些都是执法理念

  不端正导致的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认真加以整改。所谓程序合法,就是执法行为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既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严

  格执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遏制执法过程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重要武器。在现实当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缺乏程序

  意识,不重视、不严格遵守执法程序,应当履行通知的手续而不通知,应当告知相对人的权利而不告知,应当举行听证的而不举行,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

  性,也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造成执法不公、引起执法相对人不满的重要原因。因此,执法人员应当切实增强程序意识,自觉做到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

  手续执法。这是依法办事原则对执法结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具体到执

  行使执法司法权力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并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

  文明执法。绝不能认为监督是不信任、“找碴子”.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应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接受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的保证,是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政法工作和政法干警的帮助、支持和关爱。一些干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监

  督,结果是既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给自己及其家庭造成了追悔莫及的损失。因此,每个政法部门,每个政法干警,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督就是爱护”、“严是爱、宽是害”道理,真诚欢迎监督,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

  职权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要监督,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司法

  权力也不例外.实际上,政法各部门对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

  制高度重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很强,比如,有的政法机关就曾作出过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规定,有的政法机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强化接受

  监督的意识。与此同时,我们所主张和实行的监督,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支持而不是干预,是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是

  对办案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督、纠正而不是代替司法机关具体处理案件。因此,监督者也要掌握合法、正当监督与不正当、非法干预之间的界限,严格依法监督。总

  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是有机统一的,共同目标是正确行使权力,保证执法公正。

  政法各部门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要忠实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重要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实践中重配合、轻制约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坚持以事实。

篇四: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

  

  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李鲲鹏(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该文深刻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渊源的六个方面,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逐步递进到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作者简介:李鲲鹏(1979-)男,回族,河南鹿邑人,博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是多种因素的合力。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理论渊源,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但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既来源于我们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也来源于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继承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40多年前,安徽凤阳18名农民私下签订的“生死状”,无意间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从此,中国的经济改革走上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55美元。在过去的40多年中,我国超过7亿人脱离贫困,占全世界减少的贫困人口的70%,这是我国对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4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约9.5%,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步入小康。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使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意义非凡,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然而,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凡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还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改革开放首先要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标志着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08城市。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迎来了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历史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变。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贫困走向小康,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从当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如今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给出了新目标,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正是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与时俱进,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国家四分五裂和人民生活贫困的局面,亿万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成为国家

篇五: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

  

  ■

  50/

  2020年第45期/11月15日党的政治建设管立场管方向管根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会-黄文胜---------------------------------------------------------------------------------------《习近平i炎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典原著的最新集成,是我们党统榄“两个大局”、谋划治国理政的经典之作,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人寻常百胜家”的权威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典原著的最新集成,是我们党统揽"两个大局”、谋划治国理政的经典之作,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权威教材。第三卷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阐述了"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重要论述。初步学习有两方面的体会。忘初心是总书记的深深情怀。从15岁到梁家河为了群众有肉吃而奋斗,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罗马问答,他都不忘初心、常谈初心、践行初心。在全党部署幵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提醒全党不要忘了我们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初心

  和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正如〈共产党宣言〉

  所宣告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认识和自觉坚持,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质”的规定性,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就在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在于我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因此,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第二,管方向,就是笃定政治

  信仰,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根本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断衰落的命运,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就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持历史必然的基本观点、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这’‘三个基本”理论品质。我们党以马克

  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无论遇到什么风第一个方面,党的政治建

  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管立场、管方向、管根本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属性是政党首要属性。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作为统领党的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管立场、管方向、管根本,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第一,管立场,就是笃定人民

  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

篇六: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

  

  卷首语学深悟透知行合一要学习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曳第三卷体会要要姻本刊评论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出版发行以来,在全国各地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掀起了新一轮学习热潮。江西省审计系统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江西审计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审计机关作为一个“政治机关”,首先要“讲政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并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一,要做到全面完整、准确系统地学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做到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第二,要结合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扎扎实实地学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们个人思想上的某些困惑、审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如何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言献策等,都是审计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学习中多思考、多研究,寻求贯彻落实方法和解决之道。第三,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在工作实践中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和实践,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系统完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不断提升思想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作为审计系统的党员干部要以高度政治自觉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审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谈治国理念第三卷心得体会300 治国 心得体会 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