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5篇

时间:2022-10-25 1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能按照典礼的顺序,抓住表示顺序的句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4 个过程。

  2.划出典礼部分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具体语句, 小组内按照老师所提要求进 行有步骤的学习。(教学重点) 3.通过学习、汇报、总结,能说出学习课文,品读语言的方法。并能将此方 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能抓住相关语句,品读重点词语,由意思到情感,由浅 入深地去品读语言,同时也能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书面表达。(教学重点) 4.借助板书能清楚地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写法。并能选择一个人物活动的 场面,仿照板书列出一个体现“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思维导图。(教学难点) 评价方案:

  1.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 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等一些表示顺 序的句子,用上表示顺序先后的词语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这四个场面。

  2.能分别用“” “”准确划出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 4 组具体语句。组内逐 句学习,先用缩句,抓句子的主干这一方法了解各句分别写了毛主席、群众在干 什么。

  然后重点抓住描写群众的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语体会群众当时激动 高兴的心情。

  3. 通过学习、汇报,教师帮助梳理总结,学生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本文的 方法是①缩句、抓主干,读懂句子的意思 ②抓住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体 会人物情感 ③阅读补充资料进行深入理解。

  同时能运用以上学习方法独立阅读, 品读重点词语,由意思到情感,由浅入深,最后能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口头或书面 表达。

  4.能借助板书清楚地知道课文重点写毛主席这一主要人物为“点”的描写, 同时还交替写了在场群众的反应为 “面” 的描写。

  认识到典礼部分主要运用了 “点 面结合”的写法。通过交流能说出运动会、联欢会、升旗仪式等一些人物众多的 活动都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去写当时的热闹场面,并能任选其一仿照板 书抓住人物的动作列出一个体现“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思维导图。

  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回顾导入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七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一些我国在近代史上所遭受 的屈辱史。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结合当时我们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地说说我

   国近代史上都遭受了哪些屈辱? 生 1:我们国家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破坏下变成了一片灰烬。

  生 2: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受到了重伤兵败如山倒,后来签订了丧权 辱国的《马关条约》,使得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受到日本人 50 年 的屈辱统治。

  师: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努力,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我们 的新中国终于诞生。这一天,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时的盛况。

  (二)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理解课题 师:“典”在课文中还有一个词,它是(生:典礼)。大家想一想我们会在 什么时候举行典礼?(生:开学、放假、毕业、结婚„„)那什么是典礼?可以 换一个什么词?(生:仪式)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为了庆祝什么而举行的典礼?(生:为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典礼)读课文后,你们觉得这次 典礼是一次什么样的典礼?(场面壮观的、盛大的、隆重的„„)那这样隆重盛 大的典礼就叫做“大典”。(生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了第七组课文的内容及所搜集的相关资 料,回顾了中国在近代史上所受到的屈辱。既与前一单元在内容上有一个自然 的衔接,又为学习本文进行了铺垫。为体会开国大典时群众们激动高兴的心情 奠定了基础。】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之后小组进行汇报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抓住表示顺序的句子,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想一 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默读思 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课文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先写会场,再写典礼,然后写阅兵,最后写了 游行。

  【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抓住表示顺序的句子,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梳 理出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同时还训练学生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说话。这 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整体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给学生提

   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将内容进行了整合。】 三、学习典礼 1.过渡 师:本组课文让我们走进毛泽东,去了解毛泽东。那这篇课文中哪一部分对 毛主席进行了重点描写?(生:典礼)那我们就先进入典礼部分的学习。

  2.浏览课文,把握人物 师: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的典礼部分,看看这部分除了写毛主席还写了 谁?(生:群众) 3.划出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具体语句,感悟写法 师:请同学们默读 5—10 自然段,用“”划出毛主席的描写,用“”划出群 众的描写。(生汇报各自找到的句子) 师:

  同学们看看你们所划的句子,从不同的划线符合你看出了什么?有什么 发现? 生 1:我发现毛主席和群众是交替来写的。

  生 2:我还发现每次都是先写毛主席再写群众。

  【本环节通过用不同划线符号画出主席与群众反应的句子,让学生直观地 可以看出,这部分按照典礼的过程都是先写毛主席再写群众,交替来写。这样 比较简单而又直观的让学生学会了交替描写的写法,同时也为后面揭示点面结 合这种场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 4.小结 师:

  同学们观察很仔细, 课文这部分就是抓住毛主席和群众这两类人进行交 替描写的。那你们再看看这样交替地写了毛主席和群众几组句子?(生:4 组) 下面就请组长带领组员运用分句学习的办法一组一组地来学习这 4 组句子。

  5.按照步骤、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

  ⑴运用缩句, 抓句子的主干这一方法了解各句分别写了毛主席、群众在干什 么。

  ⑵重点研读描写群众的语句,抓住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语体会群众当 时的心情。

  【老师注重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在自学时有法可依, 有事可做, 学有所获。

  】 6.小组汇报 第一组:小组直接汇报 组长:下面由我们组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先请第一位同学。

  生 1:第一句主要写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生 2:第二句主要写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生 3:我从“三十万人”和“一齐”体会出所有人都很整齐,动作都很统一, 同时朝向主席台。说明大家都很期待与毛主席见面。

  第二组:小组汇报 阅读补充资料 有感情朗读 背诵 组长:下面由我们组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先请第一位同学。

  生 1:第一句主要写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生 2:第二句主要写毛主席的宣告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生 3:第三句主要写毛主席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跃起来。

  组长:我们从“欢呼”“欢跃”可以体会出人民当时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非常激动高兴。

  生 3:我发现这两句中和前面一样都出现了相同的一个词“一齐”,说明所 有的在场群众,和所有全国人民都非常高兴。

  师:

  同学们请你们再读读写群众的这两句话,看看从语序和内容上还会有怎 样的发现? 生:这两句话前面都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师:对,两句的开头重复同一句话,这叫做反复的修辞方法。同学们再读读 句子体会体会为什么重复这句话,这样写有何好处? 生:重复出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在强调前文毛主席宣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的顺序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写“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 声音”,再写使人怎么样。

  师:那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

  前一句是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后一句是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 齐欢跃起来,人群范围越来越大。

  师:

  除了人群范围越来越大, 大家看, 前一句是 “欢呼” , 后一句是 “欢跃” , 又能看出大家高兴的程度是(生:由表及里)。

  师:两句的不同在哪儿? 生:第二句里有“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 明传播范围也是先由北京再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师: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两句话进行了比较,体会出了表达上的特点,还 感受出了人民群众当时激动高兴的心情。那人民群众为何听到毛主席宣布:

  “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句话后,如此高兴呢?请同学们阅读补 充资料,读后我们再来交流。(生读补充资料)

   生 1:因为新中国成立实 现 了 民 族 独 立 与 人 民 解 放 ,人 民 不 再 被 欺 辱 。

  生 2 :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 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读出人民群众当时的心情。(生有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按照之前所总结的表达顺序及特点进行背诵。(生自主背诵) 第三组、第四组句子均由小组按顺序进行汇报。

  【小组汇报时学生同样按照之前的学习任务进行有序的汇报,做到言之有 序,言之有物。而且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能抓住重点进行深入地指导,关 注句子的语序、结构、表达等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深入理解,最终还能 自然而然轻松的进行背诵。】 四、总结方法 (一)学法 1.缩句、抓主干,读懂句子的意思 2.抓住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体会情感 3.阅读补充资料进行深入理解 (二)写法 点面结合 【王老师善于把课文作为范例,以点带面,帮助学生进行学法和写法上的 梳理和总结, 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学会举一反三,学会阅读, 学会习作。】 五、方法迁移 1.想想哪些人物活动的场面也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2.仿照板书列思维导图。

  【总评】 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这 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在上课伊始,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找出描写毛主席及群众反映的句子”,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默读、标画,整堂课也是围绕典礼这一部分展开,重点教学 了这一内容。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 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 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那么我们在教 学中就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王老师在教学中就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 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 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然后在老师的要求提示下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在合作中可以看出各组成员 分工明确,学习有目的,有步骤,整个过程都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每位 同学在合作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思考。这都是源于老师在学生自学 之前给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重点抓住毛主席和群众反映的句子读懂意思,体 会情感,由浅入深地进行深入学习。同时,王老师在如何读懂意思,怎样体会 情感这两方面又交给了学生理解体会的方法,让学生会理解、会体会、会学习。

  之后的小组汇报,更是由组长组织同样按照之前的学习任务,一步一步,有步 骤,有顺序的进行汇报。整个学习汇报过程有顺序,有深度,还有方法。

  最可贵的是老师善于把课文作为范例,以点带面,帮助学生进行学法和写 法上的梳理和总结,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学会举一反三,学会阅读,学 会习作。

  板书设计:

  游 行 会 场 典 礼 出 现 宣 布 按 动 宣 读 席 (交 替) (点 面) 主 众 毛 群 投 向 欢呼、欢跃 瞻 仰 欢呼、鼓掌 开 国 大 典 阅 兵

  

篇二: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

  《开国大典》学案

  【第一学时】

  一、释题,引出“大典”。

  通过读课题,我知道“开”和“典”分别是____、____的意思,“开国大典”的意思是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小提示:我能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破句。还能完成以下练习。)

  1、我能用“__”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直奔会场(bēn bèn)旗杆(gān gǎn)首都(dū dōu)

  排山倒海(dǎo dào)外宾(bīn bīng)擎着(qín qíng)

  2、我要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争取把它写正确、端正、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山倒海:

  迎风招展:

  擎着:

  瞻仰:

  五更天:

  三、品读课文,感受“大典”。

  1、本文通过描写()的盛况,表达了人民群众热爱()、热爱()的思想感情以及翻身做主人的激动与自豪。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了开国大典那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4、补充资料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1949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仍然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28年的历程)。

  

篇三: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

  “以读为本”,“当堂达标”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光明小学 梁强 教学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开国大典》 是一篇纪实性的报道,它所记录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离学生都是 较遥远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力争通过巧 妙地设计各种训练、创设多种情境、营造美妙的“情感磁场”,让学生去朗读、去感悟、去表 达,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本位,有效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 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 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7 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难点: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周星期一都要进行一项什么仪式?(升国旗) 升国旗的时候都要奏什么歌?(我国国歌)我国国歌的词作者是谁?国歌的歌名叫什么? 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我们的国歌? 多媒体课件演奏我国国歌,全体学生起立,倾听庄严的国歌。

  (点评:课前与学生聊聊他们熟悉的升旗仪式,听听他们熟悉的国歌,表面看是随意的,实 则是为上新课铺好情感基调。) 二、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1、上课啦,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1949 年 10 月 1 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问:特殊在哪呢?(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2、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北京。

  师问:特殊在哪呢?(这是我们的首都。) 3、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

  指名读课题。

  4、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 年 10 月 1 日 北京 开国大典 (1)指名学生说说。

  (2)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3)预设学生会说:隆重、庄严、盛大„„都给予表扬。

  (4)让我们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读;齐读。

  5、谁能说说“开国大典”的意思? (点评:这个环节既巧妙地揭示了课题,理解了课题,又巧妙而不露痕迹地留给孩子暗示:

  对于活动的描写要交代清楚重要的三要素——时间、 地点和具体事件, 为本单元的习作做些 铺垫。)

   “以读为本”,“当堂达标”

  三、感知整体,理清思路 1、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程序多,要写好不容易。请同学们翻到 26 课,快 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2、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这三个场面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4、典礼之前还写了什么? 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然后说说。(参加的人员、会场的布置、怎样入场) 5、请同学们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这也是课文的内容。

  (点评:

  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不仅为 学生梳理了课文的思路,帮助学生得法又简练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也顺接了前面的暗示:

  描写活动要抓住重要的场面,为本单元的习作进一步做些铺垫。) 四、读中感受,体会盛况,提升能力 (一)轻声读读 1——4 自然段的内容,想想:你觉得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交流。

  (点评:这个环节以 “大典前哪些内容是必须要写的?”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自主 阅读思考,明白其它相关要素也是庆典活动中应该抓住的。) 3、相机指导朗读。

  (1)师生合作读:通过读,我们了解了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2)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①指名读。

  ②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然后男女生交换。

  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等指导读出感情:“直奔”和“赶”是什么样的情景?透过 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心情?谁来把人们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点评:指导学生抓住 “直奔、赶”等关键词来读好参加开国大典时人们的激动心情,人们 急切的、激动的心情便形象直观起来了,可见可感了。) ③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4、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1)师生合作读,同时,老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2)请同学们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3)谁能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指名说说。

  (点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简笔画为学生勾勒出会场的布置, 让孩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介绍会场的布置, 既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 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 和复述能力。) (二)重点品读5——10自然段的内容: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

  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同学们选择你 最难忘的一个场面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 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要求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边做批注。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导体会——读出典礼的隆重、盛大、庄严,体会

   “以读为本”,“当堂达标”

  全国人民的无比兴奋、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1)预设学生交流第 6 小节——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场面。

  ①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②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最令人激动,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几位学生读。

  ③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④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录像2遍。让大家亲眼来见证这 激动人心的一刻! (点评:教师借助录像,直观再现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加上教师恰如其分的解说,可进一 步渲染开国大典的盛况。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的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 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当时的盛况,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⑤让我们也像毛泽东主席一样高亢、洪亮地宣布——(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⑥创设情境引读:

  让我们也像毛泽东主席一样高亢、洪亮地向全国人民宣布——(齐读)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也像毛泽东主席一样高亢、洪亮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布——(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点评: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佳手段之一。而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 学生有层次地、有感情地朗读,则更行之有效。) ⑦新中国的终于诞生了!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⑧放录象资料,老师动情地诉说: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 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 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 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齐读。

  问:谁想读? 生读。

  师: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点评:课文内容显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借助于直 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再现学习所需要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唤起 强烈的情感,帮助学生较好地体会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 此时, 预设学生顺势交流第 7 小节——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欢呼 的场面。

  ①师生合作读第7节:老师读毛主席的宣告,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男女生背 第7节。

  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 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要求:大家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 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自读、体会、想象。) ③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

   “以读为本”,“当堂达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激动人心的情景? 组织学生大胆想象,充分交流。

  (点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解放,迎来了新生,此时此刻,人们脸上的兴奋,人们心中的 激动,是再怎样描述也不过分的。这一个个典型的画面,是学生在语言的作用下调用自己库 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 它带学生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使他们在感悟语言丰 富内涵的同时,开掘和提高了精神境界。这样,学生就能较好的体会到、理解到我们国家获 得解放后全国人民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了。) ④教师小结并指导朗读:是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让我们将写这一场面的 二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把人民欢跃的情感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教师让学生自荐朗读。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最后全班齐读。

  ⑤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引导学生再联系中国的屈辱史来体会。然后教师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让我们带 着无限的激情再来读一读第七段。

  (3)预设学生交流第 8 小节——瞻仰升起的国旗的场面。

  ①当人们热爱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观看?(崇拜敬仰) ②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肃立、瞻仰等) ③“瞻仰”是什么意思?(仰望,恭敬地看) ④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俯视、瞧、仰望、眺望) ⑤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你知道为什么? ⑥五星红旗是神圣的,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人民,所以说——学生读“五 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⑦注意“站”字,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表明____! 学生书写。配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组织交流。

  ⑧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 席亲自按动„„从此站起来了。” (点评:这个环节,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中,自由地感受与表达中,一次又一 次将情感推向高潮,让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澎湃!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 难点,很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要求。) 五、自学“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部分 人民群众的这份激动、兴奋的心情在“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部分也体现得淋漓尽 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学这两部分。

  1、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

  六、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1、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 能不写?你打算定一个什么样的新闻稿题目? 2、学生动笔写。

  3、组织展示。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因势利导,再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磁场”:

  作为新闻记者

   “以读为本”,“当堂达标”

  来报道开国大典, 自豪地说说自己的新闻题目、 读读自己的新闻报道,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 在充分的“磁场共振”中,内化感悟,升华情感,将学生的发展再推上一个高度。) 七、激情渲染,升腾自豪 课件出示:

  1949 年 10 月 1 日,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昂首站起来的日子,让 我们永远铭记这个日子吧!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毛泽东主席曾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

  (课件 播放当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 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因此而感到无 比自豪!都会不遗余力地振兴我们的中华! 课后, 让我们去搜集一些我们祖国自开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或事迹吧, 先在 小组内交流,再出版一份板报,好吗? (点评:课虽上完,可意犹未尽,让深深的民族自豪感继续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澎湃!)

  

篇四: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

  开国大典  学纪实 

  鄢莉娅 

  教 学 内容 :

  人教 版 五年 级 上册第 八 单元 。

    教 学 目标 :

   

  请 同学们找到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 读一读 当时的  情景 , 在书上写一写 自己的感受 。

   

  ( 生默 读课 文 , 在 书上批 注 自己的感受 。)  

  1 . 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 积累词语和句子 , 批注 自己的 

  感受 。

    记叙 方法 。

   

  生1 :

  给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 :

  “ 郊区的农 民是五更 

  2 . 领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 , 重点突出, 有详有 略的  天摸着黑起床, 步行 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 “ 五更天” 是早 

  晨 四五点钟 , 天还没亮 , 农 民伯伯就 出发了 , 参加开 国大 

  ( 出示课件 :

  郊 区的农 民是五更天摸 着黑起床 , 步行 

  的海洋, 红 旗翻 动 , 像 海 上 的波 浪 。

  )   生 2:

  “ 步 行 四五 十里 地 ” 就 是二 十 多公 里 , 这 么远 的 

  3 . 感受毛泽东 的伟大风采 , 体会 中国人 民为新 中国  典 的心情 一定 非 常急 切 。

    的诞生而激动 、 自豪的思想感情。

   

  描写 的 特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 ,了解 场面  四五 十里路 赶 来 的 。到 了正午 , 天安 门广 场 已经 成 了人  教学难点 :

  感受 毛泽东 的伟大风采 , 体会 中国人 民  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激动 自豪的思想感情 。

   

  教 学过 程 :

   

  一

  路步行 , 看出了当时国家的贫穷落后。

    师:

  同一句话 , 读出了不同感受。

  很好 , 再读一读, 看 

  看 还 能读 出 什么 ?  

  ( 生 自由读 句子 。

  )  

  、

  谈 话激 情 。

  导 入 新课 

  师:

  同学们 , 你们 知道 1 9 4 9年 1 O 月 1日是什么 日  

  子 吗?  

  生3 :

  我想他们一定边走边聊庆典 , 走 了很远的路也 

  不觉得累, 看出了农 民们参加盛典时激动的心情。

    生4 :

  他们的心情不仅激动 , 还非常兴奋。

    师:

  此时天安 门广场上人如海 、 旗如潮 , 谁能带着激  师:

  还有哪些场面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 :

  我印象最深的是 :

  毛泽东 主席 出现在主席 台  

  ( 出示课 件 :

  下 午 三 点整 , 会 场 上爆 发 出一 阵排 山倒 

  生:

  1 O月 1日是 国庆节 。

    生:

  是新 中 国成立 的 E l 子。

   

  ( 出示 图片:

  旧中国贫穷落后 , 人们衣衫褴褛 的场 面。)   主 义 的剥削 压迫 , 过 着水 深火 热 的生 活 。

  1 9 4 9 年 1 0 月1   H新 中 国成 立 了 , 人 民从 此 当 家 做 主 , 过上 了幸 福 的生  动人 心 的盛 况 吧 !  

  大典》 。)  

  师:

  在 旧中国, 人 们 吃不 饱 、 穿不暖 , 长 期 遭 受 帝 国  动 、 兴奋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活, 让我们把 目光一齐投 向天安门广场 , 共 同感受那激  上 , 和群众见面的场景 。

    ( 师板书题 目, 强调“ 典” 字的写法。生齐读课题《 开国   海的掌声,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  

  现在 主席 台上 , 跟 群众 见面 了。三十 万人 的 目 光 一齐投 向 

  主席 台。

  )  

  二、 整 体 感知 , 理清 顺序 

  师:

  请 同学们 自由读课文 , 注意把文章 中的生 字读 

  生2 :

  “ 排 山倒海 的掌声” , 写 出了人很多 , 声音大 , 很 

  准确 , 句子读通顺。一边读 , 一边想 , 作者记录了开 国大  有气势。

    典的哪些精彩的场面?   生3 :

  这掌声真是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生( 相互补充) :

  会场 布置 、 庆典盛况 、 阅兵仪式 、 群  生4 :

  “ 三十万人 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 大家见到 

  众游 行 。( 教 师板 书。)   毛 主席 太高 兴 、 太激动了。

    生5 :

  “ 一齐” , 写 出了大 家 的动作 是 统一 的 。

   

  师: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 概括得很准确。

   

  三、 细读 课 文 。

  品味 感 受 

  师:

  动作这么一致 , 有人指挥吗?  

  生1 :

  没有 。

   

  师 :文 中作者 向我们描绘了开 国大典 的众多场面 ,  

  1 4  I 黑龙 江教育・ 小学 f   2 0 1 6 . 1 2  

    

  生2 :

  是不 约 而 同 的。

    什么?  

  生 1 :

  给我 感 受 最深 的句 子 是 :

  “ 战 士们 挺 着胸 膛 站 

  像钢铁 巨人一样。

  ” “ 挺着 ” 写出了战士们坚定  师:

  总结 得好 , 再来 读一读这 句话 , 你 又感受到 了  在战车上 , 生1 :

  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热爱 。

    生2 :

  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敬仰和尊重。

    生3 :

  人民盼望新 中国成立的激动心情。

    读, 读 出人 民对领袖的拥戴和热爱 。

   

  ( 生 自由练 习朗读 。

  )  

  立 了!)  

  的信念 , 顽强的意志。

    生2 :

  “ 钢铁 巨人”写 出了战士高大威武的形象 , 神 

  圣不可侵犯 。

   

  师:

  我们 的军队威风凛凛、 纪律严 明, 他们是 国家的 

  生:

  “ 以上这些部队 ,全都 以相等 的距离和相 同的  速度经过主席 台前 。” 战士们步伐如此整齐 , 可真 了不  师:

  让我们为这些战士齐声 喝彩吧 !   生:

  “ 群众看见了 , 都把头上的帽子 、 手里 的报纸和  这个动词描写出了群众情不 自 禁 的动作 。

    师:

  你注意了细节描写 , 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 看看还  能读 出什么?   生:

  “ 盖过” 写出了群众 的欢呼声超过了飞机的隆隆  声, 表现了群众们看到我们 自己国家 的飞机飞上蓝天时 

  师:

  同学们反复读文章 , 感受颇 多 , 让 我们来读一  钢铁长城 , 是人民幸福的有力保障。

   

  ( 课件 出示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中央人 民政 府 在今 天成  起 呀 !   师:

  此时此刻 , 人 民群 众 怎能 不 激 动 , 怎能不兴奋 ,   民共 和 国 中央人 民政 府 在今 天成 立 了 !   ( 播 放毛 主席 宣告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中央人 民政 府成 

  

篇五: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

  26《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课时:三课时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 、课前搜集阅读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 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 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 标,安排了《长征》 《开国大典》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在花山》 。其中, 《开国大典》 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 (“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 (“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 比热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

  3、感受毛主席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学习按大典进行的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 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生字卡片 教学之前在百度搜索《开国大典》的相关教学资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做参考,了 解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确定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根据百度搜索到 的课堂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开国大典》的视频, 播放给学生观看,给学生视觉上、听觉上的直接感受,让学生对开国大典产生切身体验, 还下载了几个 PPT 课件重新设计制作成适合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帮助学生体 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朗读体会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理解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感悟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本课的设计, 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 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即捕捉主要内容, 了解叙述顺序,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赛机制的引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 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 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 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同学们,你们知道 1949 年 10 月 1 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 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 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 当时的盛况。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 (1)正确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 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 “丰”。

  ) 2.检查学生读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 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 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 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 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 光明充满北京城。

  )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

  (第 1 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 2 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 席宣读公告为止。第 3 段:阅兵式盛况。第 4 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 队伍的情况。第 5 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 1、2 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 1 段课文。

  1.指名读第 1 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 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播放进入会场的场面。

  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 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 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 1 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 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 4.齐读课文第 1 段。

  5.归纳:

  (课文第 1 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 间、 地点、 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

  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 (二)学习课文第 2 段。

  1.指名读第 2 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 2 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 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 席。

  )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

   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 家做了主人。

  )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 (5)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 3.齐读第 2 段课文。

  4.归纳: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 以上三件事。

  )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 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 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

  )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这段课文的背诵共 6 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 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 1.男生背 4、5、6 小节。女生背 7、8、9 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PPT 课件)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 (2)毛泽东主席宣布:

  ( (3)这( 到( ) 。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 。

  ) ,传 )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

  )的宣告,这(

  )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 。

  (4)他读到( 上同时( (四)小结。

  )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观礼台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 3、4、5 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 3 段。

  1.指名读第 3 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 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1)播放阅兵的场面:

  【 (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Ⅰ、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 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 强大安全保障。

  ) Ⅱ、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 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 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 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 Ⅲ、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 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 形式。

  ) 4.齐读第 3 段。

  (二)学习第 4 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的句子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 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 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 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 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 (三)学习课文第 5 段。

  1.指名读课文第 5 段。播放群众游行的视频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 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 3.学生齐读第 5 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播放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场面,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看后让学生说体 会。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PPT 课件出示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开国大典 会前 典礼 阅兵 群众游行 广场布置 检阅部队 天上...... 群众入场 群众欢呼 地上...... 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

   教学反思: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 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 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 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 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 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 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 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 味。

  4.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 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 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 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青海省 职称:小教一级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大街 47 号 个人简介:

  我自 2007 年九月从教以来,一直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孩子们求知的目光一直鼓励 着我不断前进,我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实践,严谨治学、孜孜不倦,虚心地 向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2008 年 9 月和 2010 年 9 月分别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09 年 9 月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在接触到互联风后,百度一直陪伴着我,为我的教学插上腾飞 的超脱,使我的工作更加轻松,生活更加愉快,让我们永远相伴,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学校: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回族女子小学 姓名:丁启莲

  

推荐访问:教学案例 材料 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