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创新意识不强原因例文 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

时间:2022-03-21 16:16:5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意识不强原因例文 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创新意识不强原因例文 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

 

 创新意识不强原因范文

 很多企业在经历了风风火火的创业成功之后,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企业内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弥漫着一种这样的情绪:老板:怀念与老员工创业时的那段经历,抱怨现在员工没有奉献精神,说一下动一下,不指挥就呆着,从来不主动地去想工作应该如何做得更好;每次开会,大家发言都不积极,基本是领导在说,领导如何说就如何做,十分听话,久而久之,员工成了“机器”,稍有问题就停下来,问题总是等着老板去“解决”,老板忙得累吐血,员工闲得玩游戏、品书法、尚旅游...让老板最为困惑的是,从前“拼命三郎”的老员工也变成了闭目念佛的“笑面和尚”。

 老板觉得自己当老板当得太累了,于是开始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绩效考核、量化考评、预算分析等条条框框越来越多,每个人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员工越来越接近“企业的一棵螺丝钉”,然而员工与领导的交流,越来越局限于“指标体系”规定的内容,在老板面前越来越不敢说话了,企业似乎井井有条,却宛如一潭“死水”。

 老板最后总结:新员工的素质越来越低,没有人愿意吃苦工作;老员工躺在功劳薄上睡觉,没有了闯劲;人才只能从外边引进,但又难服水土;公司的员工都是庸才,当然也就没有“共富贵”的可能了。

 公司需要第二次创业,当老板也难啊?员工:抱怨老板管得太死,什么都亲历亲为,让员工没有一点发挥的余地。

 很多时候,很明显老板的决定是有问题的,自己的“劝说”却石沉大海,领导没有一点反应,即使后来被“采纳”了,结果也与自己没有关系,是老板“觉悟”了,这样的次数多了,自己就懒得再说了。

 更为要命的是自己总是提意见,老板很不高兴,等到提职、加薪时,自己总是因老板“厌恶”而排在最后,几乎总是被“友善”地告知:这次名额有限,下次一定有你。

 其实,很多员工本性是善良的,尤其是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工作经验,没有老员工的光环,却有着忘我的工作热情,对不属于自己本职工作也非常积极地参与。

 多做一些并非一定是想奉献,老板看不见也就算了,就算看见了,表扬也是未必的,弄不好,赶上领导心情不好,还会被骂不务正业。

 这样的事情,企业中随处可见,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心情好就多聊了几句,意外为公司多签了个合同;面对来投诉的用户,自己忍着暴风雨式的“咆哮”,连对自己女朋友都没这么耐心,事后客户对公司的印象出乎意料地转变,给公司介绍了好几个新项目;本来公司给自己的设计任务已经完成,但哥几个没事多“风暴”了几次,没想到设计成了经典,产品长久不衰...这样的热情,在没有被添柴加火、却被不断浇冷水的情况下,能保持多久呢?新员工很快就“入乡随俗”了。

 员工们总结:老板嘛,永远觉得员工做得少,要得多,不可能有满意的,工作总是做不完,加班、加班,还是加班,关键是:没有人欣赏自己的努力,真是“天天同苦,难见同甘”。

 这种现象最初在国有企业里比较常见,团队大,官僚管理是大家容易理解的;后来在很多私企中也普遍出现,很多人奇怪,老板自己的钱,容忍这样花吗?但发生这样问题的私人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快速成长起来的企业;再后来,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中也出现了,中国人的“中庸”意识是多年修炼而成的,外来的企业老板也逐渐被“本地同化”了。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企业老化症”,通俗点说就是企业管理,被过度追求制度化、专业化,而企业领导的意识还停留在“人治”的原始管理基础上,老板的思想与公司实行的管理是脱节的,老板既是管理规范的推动者,又是管理制度的破坏者;矛盾的管理体制“诱导”了员工的方向,让员工失去了对企业的热情,企业像得了老年痴呆症一样,进入“老龄化阶段”。

 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是企业失去了“创新”意识,员工失去了冲劲,企业失去了动力。

 企业管理好比是人穿鞋子:适合自己的脚,人穿着才舒服;让脚去适应鞋的规格,脚是不会有舒服感的,即使鞋子再漂亮、再时尚,别人再如何赞叹不已,你也只能是强颜欢笑。

 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是企业领导必须完成的工作。

 好多食材小编分析了一些公司里的这种现象,发现有些原因是类似的,这里总结了几点,但肯定还不止这些:1.企业考核办法:我们认为:企业考核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导向指示灯,是老板对企业定位的公开表述,直接影响员工工作努力的方向,当然也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

 很有意思的是:“企业老化症”的公司,大多为了追求公司绩效,制定了严格的个人考核指标,对员工的考核非常细致、精确。

 比如,很多 IT 公司对销售人员都进行数量考核,年初制定销售计划,完成计划拿到年薪,超额有提成比例算法。

 就绩效考核本身来讲,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 IT 产品的技术含量都比较高,销售的成功往往是整个销售团队的成绩,而不是一个销售签单人的成绩;但个人销售考核方式让销售人员为了个人业绩,对公司内部领导进行攻关;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把客户变成销售个人的,而不是公司;公司与客户的联系成了单线联系,一个销售人员手里客户多了,就成了与公司老板谈条件的筹码,鼓励个人而不鼓励团队的考核,不仅让销售之间不团结,公司内耗严重,而且也大大挫伤了后台支持团队的积极性。

 对于技术团队的考核,又是另一种现象:鼓励团队而不鼓励个人。

 技术人员是支持销售团队的,不好与销售数字直接挂钩,公司就把对技术人员的考核与整个销售团队挂钩,而对于具体的技术人员,绩效不好区分,只能靠销售人员与领导的考评打分,人为因素很多,差距不大,基本与“大锅饭”相似。

 那些想法多、不着调的人自然不得领导的喜欢(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考核一般不会太好,而那些人缘好、听话的人自然考核突出。

 逐渐大家都变得规矩起来,不提意见,不惹事,听话顺从成为企业的风气。

 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员工逐渐变得很实际,需要考核的内容,员工就非常关注,不考核的,就不关注,因为你表现再好,对你加薪、升职的排名也没有推动。

 很多公司的考核制度已经很复杂,非常具体,员工的关注点就被固定化了,僵化了。

 僵化的思维方式下,还谈什么创新意识?很多考核制度是以打分为主的(工作无法具体数量化,只能是他人的口头评价),就是让他人给你评价,而人与人之间打分数有很多的情感因素,那些爱提意见,不善交际应酬的人,自然不是大家喜欢的;而那些人缘好,一团和气的人,在这种考评分制度下,往往非常“优秀”。

 2.领导处理提意见者的方式:火花是摩擦才能出来的,智慧是碰撞才能激发的。

 企业领导如何处理下属的建议、意见,甚至是牢骚、抱怨,是导致“企业老化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意识,提意见(更多是反对意见,或者是疑问)不仅让管理者更加思路清晰,而且可以碰撞出人的智慧,所以,要想让员工勤于思考,勇于奉献,就一定要让员工敢于开口,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企业老化症”的企业中,领导大多是这么处理员工提意见的:1.意见很片面,没有价值,浪费我的时间,不予理睬;当然直接给员工指出,会让员工没面子,所以不说话最好 2.员工知道的信息与领导是不对称的,对问题的看法自然不如领导全面,大海捞针一样去找正确的意见,很得不偿失;因此对员工的热情表扬一下就行了,至于意见吗,再说吧。

 3.有意见是对领导权威的挑战,即使是正确的,也要先压制,保证自己权威的体现;意见是否正确,自己有时间再分析,若是正确的,自己下次决策改正就可以了,但不能公开说是自己的失误,当然也就不能公开表扬提意见的人了。

 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新成功的企业领导们都希望自己的企业“正规化”,从而提升自己的权威,有威严就成为正规化的第一个表象。

 领导都希望树立自己的权威,让公司的执行力更为强大,传统的中国儒释道教育,都讲求等级观念,君臣、父子都是不容触犯的,这就造成了很多人误解:领导的权威就是领导的绝对正确。

 这种等级观念渗透到管理中,员工成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自然就被停滞了。

 很多私有企业,在创业期,人员少,沟通充足,员工与老板关系密切,敢于说话,智慧有机会碰撞而出,所以企业新点子不断,新创意频出,企业充满活力;进入发展期,企业管理专业了,正规了,老板往往更忙了,离员工越来越远了,智慧碰撞的机会自然就越来越少。

 不是说员工与员工就不能智慧碰撞,小团队内的气氛与企业大环境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来讲:任何创新意识不是有与没有,而是是否有机会,获得决策者青睐,有机会去被实践检验。

 机会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

 “企业老化症”在目前中国企业中越来越突出,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过生存期,进入到发展期,创业阶段的艰辛成为历史,成为骄傲,为了企业的规模化、国际化,企业管理要上台阶,上档次;然而领导的管理观念并没有随着企业的规模而上升,专业的管理方式也需要与企业自身文化相结合。

 不合适的鞋子穿在脚上,脚会不舒服;企业选择的管理方式不适合,企业就会失去活力。

推荐访问: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 例文 不强 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