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心宽念纯,捍卫健康

时间:2022-10-21 1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她,一位拼搏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忠诚卫士,少了女性的娇柔,多了一份难得的果敢;她,一位将青春和汗水都播撒在所热爱事业的奉献者,没有诸多抱怨,更多的是默默付出;她,一位将患者生命视为珍宝的健康捍卫者,对危险从来无所畏惧,只为哪怕多救助一个人。她,就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武桂珍教授。

深入现场,无惧无畏

众所周知,每一次大灾难的发生都要伴随着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这对很多人来说最好是避而远之。然而,在近30年间,1991年和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2003年、2004年的SARS疫情,武桂珍的身影却从未缺席,并且每次都是步伐坚定,对于现场工作更是娴熟而有条不紊地推进,组织相关人员逐步解决各种已发生的或者潜在的问题,力求疫情得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003年,SARS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武桂珍作为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以下简称“监督中心”)综合处处长,临危受命担任卫生部防治组北京现场督导组副组长,一份责任和担当让她将个人安危抛诸脑后,奔波于SARS定点医院和监督中心处理各项工作,甚至每天都要接触感染SARS病毒的患者。但她从未表现出一丝的畏惧,即使是后来,她跟人谈起当时的情况时,她仅以“悲壮”二字概括了当时的复杂心境。

当2004年SARS疫情再次发生时,由于武桂珍正在参与卫生部卫生应急中心的筹建,并担任卫生部应急办公室应急处理处的负责人,于是,凭借着之前的经验,她再次投身到SARS疫情的防控,而这次她走得更加稳健,也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的结果。

然而,虽然SARS疫情防控工作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怀下,在卫生部以及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两次SARS疫情引起的国内恐慌却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因为这不仅伤害了国民的身体健康,更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使得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隐患被暴露出来,对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生物安全管理更是亟不可待。

在这种情况下,武桂珍考察研究了国际上疾病防控的发展水平,深刻认识到对全国医学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怀着对疾控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2005年,她又回到中国疾控中心,在阔别三年多的老单位开始牵头实验室管理处的组建,协助卫生部对全国医学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我国第一支专业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团队应运而生,同时引领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始向着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向发展,武桂珍于此功不可没。

当然,组建实验室管理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武桂珍在研究中发现,当时很多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已经有了20余年的经验,但在国内相关的资料却如同凤毛麟角。刻不容缓,为了及早提升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我国实验室管理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进行细致分析,武桂珍针对这些薄弱环节主持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DVD教材》《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材料安全数据单》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指南》(均为国内第一部),以及国内外第一部《实验室感染事件案例集》等多部专著;同时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集培训与考核为一体《实验室生物安全DVD教材》,有效提升了全国各级疾控、科研以及医疗等机构开展专业培训的效率,且弥足珍贵。

2011年底,武桂珍被卫生部党组任命为病毒病所党委书记,2014年开始兼任法人。这期间,她不仅有条不紊地协调统筹安排了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疫情、抗震救灾等相关应急防控工作,还和病毒病所全体成员拧成一股绳,共同在援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性寨卡疫情、输入性黄热病疫情、新型禽流感疫情应对等方面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屡立新功,得到国内外一致肯定。近年来,病毒病所捷报频传,中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给予“集体记大功”,七部委授予“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卫计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2013—2014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2013—2015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2017年,侯云德院士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这也是疾控战线乃至病原微生物战线的第一个最高奖,有专家称这样的奖项50年内很难再有。另外,还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励。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武桂珍在加强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先后与美国和瑞典达成双边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先进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理念,并以发达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为基础,打造了适合国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使全行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巨大推动,她也因此成为我国生物安全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才。

开拓创新,助力健康

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武桂珍也是我国当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要的构建者和推动者。她非常注重先进知识的学习,曾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高级访问,拓展了国际视野。并且早在1999年,她就曾参与我国与国际组织进行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谈判工作。在21世纪初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作为生物恐怖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她曾做过深入分析,提供给卫生部技术支持,并专门组织编写了《生物恐怖应对手册》《化学与生物的恐怖事件》等,上报给国务院和卫生部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应对生物恐怖的报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应对生物恐怖事件提供了重要依據。

关于疾病防控,武桂珍非常擅于创新,尤其是在解决感染性材料运输托运人资质及其包装材料等问题上极具创造性,拓荒了我国卫生系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依法运输。率先在国内提出生物风险的量化研究,并申请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课题,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公益性行业专项、中国工程院“新时期我国生物安全战略与法律法规研究”等,获得多项科研成果。

武桂珍还潜心研究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热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基于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论文,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核心。基于在该领域的深厚造诣,主持制定了卫生行业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设置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主持和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多部卫生部配套法规以及国标制(修)定工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中国疾控中心乃至全行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疾控系统实验室生物安全由分散、无序的管理不断向集中、规范、科学全方位的管理模式转变,被国内外同行一致赞誉,武桂珍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凭借着在疾病防控领域做出的贡献,武桂珍先后受邀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點专项专家组组长、亚太生物安全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主编、《病毒学报》副主编、病毒病控制所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多项、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等奖励。最令她激动的是,她曾在国庆60年庆典上,作为卫生行业劳模的代表登上花车,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成为她一生的光荣。

默默付出,继续攀登

成绩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武桂珍是成功的。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由于应急工作的特殊性,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身体也因此亮起红灯,因过度劳累使得心脏时常出现早搏,但她从未因此而放弃那些需要她的人。即使身体感到极不舒服时,也只是简单地用按压手上中医穴位的方法缓解症状,只要稍微恢复便立即再次投入到工作中,直到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然而,每当看到疾病防控工作的进步,这些疾病带来的痛苦就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荣耀和自豪。

近日,世卫组织公布了本年度病原体名录,列出了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由未知病原体引起的“X疾病”(Disease X)等十种对人类健康造成“紧急”威胁、需开展密切追踪的致命病毒。再次警醒人们,致死数百万级的流行病爆发“很容易对人类造成打击”。作为我国病毒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国家队,武桂珍深知病毒病所仍任重而道远。

为了更好地为祖国的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武桂珍带领病毒病所始终秉承“一流的疾控依赖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科研促进一流的疾控”的理念,通过科研攻关建立起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群,形成完善的疾控应急和科学研究体系,圆满完成了我国各类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对和防控任务,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疾病防控人才。未来,他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做中国疾控领域的“排头兵”,为“健康中国2030”站好第一班岗。

而今,武桂珍虽然已经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党政主要领导,但她仍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因为她深知,健康无小事,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是一种对生命的负责。为此,她将继续攀登在医学的高峰上,执着无悔地奉献。

推荐访问:捍卫 健康 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