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的防治

时间:2022-10-23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又名类快疫)是严重危害羊群的两种急性传染病。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羊急性传染病,羊快疫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腐败梭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绵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均以羊只突然发病死亡为主要特征。

1流行特点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般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收季节,以6个月到2岁的绵羊最易感染。羊快疫多流行于低洼、潮湿地带,特别是绵羊在剪毛后、感冒时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均会诱发。羊肠毒血症则多发生在身体肥胖的羊群中,并在羊群中呈散发状态蔓延。

2主要特征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羊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软化,又称软肾病或过食症。羊快疫则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腐败梭菌引起的,是主要危害绵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是以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真胃黏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尸体极易腐败为特征。这两种病均易发生于春末、夏初和秋收季节。

3临床症状

羊肠毒血症主要表现为两种临床症,一是以抽搐为特征,羊发病时四肢强烈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2~4小时内在倒毙死亡。二是以昏迷和静静死亡为特征,可见病羊步态不稳,以后卧地,并有感觉过敏,流延,继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可见腹泻,3~4小时内静静地死去。羊肠毒血症以结膜苍白,四肢、耳尖发凉为特点,流行后期有时偶见病程较长的病例,腹泻明显,局部肌肉颤抖,死前心跳及呼吸加快,病程为2~4天。

感染羊快疫的羊以腹部膨胀、腹痛、结膜潮红为特点,羊只排粪困难,粪团大而黑,有的排油黑色或深绿色稀便,病羊多离群独居,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运步无力,腹部臌胀或有疝痛表现,多数体温正常,偶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发病羊多以极度衰竭、昏迷几天或数分钟内死亡,而绝大多数的羊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即死亡,经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场上死亡,偶有清晨死在羊圈舍内的羊只。

4剖检变化

感染羊肠毒血症的羊,有明显增大的腹围,内有大量的胸水、腹水,颜色为暗红色,真胃黏膜出血及脱落,小肠出血,呈血肠样,大肠内容物黑色恶臭。心包内可见约60mL灰黄色液体和纤维素絮块,肺水肿出血,肝肿大质脆,肾肿大质软如泥。羊肠毒血症可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确诊。

羊快疫剖检主要病变在真胃,真胃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和表面坏死,黏膜充血肿胀,黏膜下组织水肿甚至形成溃疡,尤其是胃底部及幽门附近,常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斑或弥漫性出血,有时伴有坏死和溃疡,肠内容物充满气泡;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液体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凝固,心内及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肿大、胆囊胀大;尸体极易腐败,腹部膨胀,皮下组织胶胨样浸润。解剖应在病羊死亡后立即进行,以防出现腐败而无法正常检查。

5预防措施

在春末、夏初和秋收及易感季节,选择地势高且干燥的地区放牧,并适当给羊补喂食盐,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矿物质,及时定期驱除羊群的寄生虫,在加强羊只运动量的同时,控制羊群蛋白质的摄入量,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采食过量饲草的籽实和粮食,全面提高羊群整体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在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病疾病的易发地区,每年在4月份集中注射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菌苗或加羔羊痢疾的四联菌苗,有效控制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病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对于规模型的养羊场,淘汰羊、病死羊及其排泄物均应当做无害化处理或深埋,被病羊污染的场所和运动场地、饲料和用具等必须彻底消毒处理。羊群一旦发病,要迅速隔离病羊,健康羊群立即转移牧场至高燥地区,同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注射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菌苗,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mL,集中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6治疗方案

羊快疫、羊肠毒血症发病急死亡快,一般无治疗机会,只有做好日常防疫工作,才能有效控制这两种病的发生和蔓延。但对于感染轻、发病慢的病羊,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临床应用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羊免疫血清0.2mL/kg,配合头孢噻呋钠5mg/kg;羊免疫血清0.2mL/kg,配合使用盐酸多西环素8mg/kg;分开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日,并配合保肝排毒药物饮水,临床治愈率很高。

推荐访问:毒血症 羊肠 防治 羊快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