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浅谈

时间:2022-10-24 11: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了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五个方面内容的探讨,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到教学手段都作了全面详细的叙述,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和完善意见。

关键词:教学特点;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

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介绍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当前高等学校信息类学科的学科基础课,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部分。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数字电路及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硬件类课程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电路、模拟电子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常用半导体器件,三极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本课程设置有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2 课程建设的探讨

本校的办学定位是把学校办成一个以理工农医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创新人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信息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平台主课,一直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课程,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重要的先导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电子技术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每位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纽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课程建设。

2.1 改进和完善教学体系

在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时俱进和日趋完善的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结构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作为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的铺垫内容,以衬托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将课程设计与本科毕业设计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的本质,同时减少了学时。同时相关负责人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要处理好本门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

2.2 加强教材建设

组织课程组的老师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更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渗透学科前沿的立体化教材,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要求,组织课程组的老师设计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案,制作内容丰富和生动活泼的电子讲稿,并配以设计性、工程性的综合创新实验,使教材更加规范化、立体化而且与时俱进。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使教学新秀不断成长发现,在目前课程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老带新、以科研促教学,使其早日成长为骨干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观摩试讲、经验交流等措施,形成并保持成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學态度认真、教学水平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思维活跃、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学研究队伍。

2.4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实验课程遵循由浅入深,开设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虚拟实验,课程设计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

努力提高实践性教学效率与效果,进一步完善仿真设计和实物制作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和学生的“电子设计制作大赛”设计,进一步开发、设计更合适的设计性、工程性的综合性创新实验。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实现开放性实验。

2.5 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扩展了教学空间。通过在网络课堂中发布各种教学资源,极大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预习以及自主学习,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在教学中,将书籍、多媒体CAI课件、板书相结合,利用先进丰富的虚拟实验资源和电子学习资源,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五个方面内容的探讨,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到教学手段都作了全面详细的叙述,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和完善意见。

参考文献

[1]刘桥,张礼,樊绍胜.《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作者简介

李鹏(1978-),男,汉族,湖北仙桃人,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

推荐访问:浅谈 电子技术 课程建设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