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退伍兵史国明让人生突出重围

时间:2022-10-28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2009年11月25日,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前亲切会见了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史国明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是当记者在京西宾馆见到史国明时,大脑的第一反应却是:该不会是我认错人了吧?面前这个挺拔、硬朗的小伙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身价千万的企业老总。他看出了记者的困惑,举起胸前的代表证,呵呵一笑:“没错,就是我,如假包换。”

军营优秀:不代表永远优秀

刚过而立之年的史国明,生长在一个农村家庭。18岁的他来到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队服役。初入军营,史国明带着一股子干劲儿,事事都冲在别人前面。被子比别人叠的好;队列走的比别人标准,五公里跑的比别人快,曾四次获得优秀士兵。有一年,部队成立了新闻电教中心。需要有人来负责摄影和剪辑的工作。史国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报了名。“因为我从小就特喜欢摄影,但是家里没有条件,所以这次机会我一定不能错过。”史国明说。在一年的培训中,史国明完成从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新手到技术过硬的高手的蜕变,在考评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员。2002年12月,在军营中度过了五年时光的史国明光荣退伍。对他来说,军旅生活是难忘的,更是宝贵的。“军营火热的生活培养了我,也造就了现在的我。”

面临就业时,史国明认为,自己在部队的时候曾获得过摄像和摄影两项全国大奖,应该说工作还是比较有成绩的,也算是战士中的佼佼者。当时的他踌躇满志,希望到地方后能找到一个对口的理想单位,但由于受用人单位相关条件的限制,他的梦想并没有实现。这也让史国明认识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还比一山高”。那时国家给退役士兵开辟了自谋职业这条路,面对现实,史国明决定选择这条路,不仅减轻了政府的安置压力,也能让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退伍后,对于年仅23岁的史国明而言,生活才刚刚开了个头。“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想要创业,只是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起初,史国明利用部队学到的技术,在一家婚纱店搞摄影和摄像服务,但以此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养活自己尚可,却无以回报家人。后来他在廷吉市租了个几平方米的小隔间,白天在外面卖手机,一天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晚上回到那个小到只能称之为“窝”的地方,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只够勉强生活,可是懂事的史国明还是要从牙缝里省出三百块钱寄回家里。“那时,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一顿饭,在部队时一百五十几斤的我,很快瘦到了一百二十斤。”史国明回忆道:“那个时候真是觉得很失落。由于家境贫寒,不要说就业和发展,单就生存都非常困难。”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经济压力,让史国明一时难以适应,不知所措。就在他迷茫的时候,原部队一名自主择业的团职干部,主动前来帮他出谋划策,鼓励他,还有不少战友帮他介绍工作,寻找住处。在大家的鼓励下,史国明认识到: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可怕的是颓废和消沉,他是当兵的人,就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后来,史国明又打过几份不同的工。打工的日子,他发现思维总在有限的空间里回旋,很多想法不能得以实现,痛并压抑着,总觉得不甘心。虽然人们习惯把职业分为三百六十行,但在史国明看来,却只分成两种:一种是给别人打工,另一种是自己做老板。想自己做出点事业的念头始终在他脑中闪现。于是,当他听说有人要兑出一个玩具店时,在没有任何考察的情况下就匆忙兑了下来。玩具店基本没有生意,白天他在店里打理店面,晚上就和那些玩具一起睡觉。虽然表面上看来,史国明当上老板了,但是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草率的决定导致开店不到一年,就歇业谢客,这让他品尝到了“只看见老板吃肉,没看见老板挨揍”的滋味。那时,史国明经常想:世上的老板千千万万,而我是最差的那一个。经过玩具店一折腾,史国明把多年来仅有的一些积蓄都花完了,当再想创业时,父母给了他无私的帮助,把家里的老底翻出来,资助了他8000元。

永不放弃:离成功已经很近

史国明怀揣着带着父母体温的8000元钱再次创业的时候,开始变得谨慎了。他想,学费已经交过了,不能再交了。他仔细琢磨,在延吉干点什么能赚钱。经过调查,他发现廷吉饮食业比较发达,并有自己的特点。就拿延吉人喝酒来说:他们喝酒比较“抽风”,无论喝什么酒都只是一阵风,喜欢喝标新立异的新品牌,每年都有主打的流行酒。于是,史国明和几个战友一起向酒类行业进军,代理在延吉尚未流行的某品牌系列酒。想归想,做归做,推销之难,难到磕头作揖,人家心情好的给你点笑脸,心情不好的直接把你扫地出门。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经常遭到白眼,热脸贴个冷屁股是常有的事。刚开始,这一切都让当过兵、自尊心极强的史国明无法接受。但是,想起父母苍老的面孔和战友们热切的期盼,他坚定了信心,永不放弃。也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拼劲,赢得了战友们的信任,打造了一支向心力极强的团队。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一个夜总会的老板买下他们代理的品牌酒,月销售200箱。由此,史国明迎来了创业以来的第一缕曙光,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商场如战场,既商机无限,也危机四伏。怎样趋利避害,学问可大着呢。有时机会决定成败,而且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史国明在酒类行业上牛刀小试,初战告捷。如果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既无可厚非,也会波澜不惊。但他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仔细想来还是那份不安分和不满足的心,想想成功的企业界人士,哪一个是小富即安,见好就收的?他们都是在发展中求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是史国明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一次他在一个药店买药时无意中看见一则广告,内容大致是:通化市某药厂拟在延边地区寻找代理开办博祥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代理商。几年的经商经验告诉史国明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药品行业过去属国家专营,现在虽然个体可以经营,但门槛很高。很多人想进入这一行业,但苦于求进无门,只得望药兴叹。史国明觉得老天又一次眷顾了他,心中暗下决心,绝不失去这次机会。他立刻打点行装,起程赶往通化。到了通化,才发现企业负责人去了大连。史国明并没有在原地死等,他紧随其后去了大连,但人家又飞去了北京,他又追到北京。功夫不负有心人,该企业负责人被他的诚意和执着所打动,有了合作意向。可是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了史国明面前,当时的他对药品行业的行规一无所知,对药品的作用和真假也弄不清楚。办药房之初,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买到过不少假药。“但是我坚决不会因为损失,就把假药上架销售。老百姓买这个是为了治病救人,这种亏心事我不能做。”史国明一边加紧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加紧筹办药房。遇到资金紧张时,为了省下几百块的运输费,史国明要和几个战友推着三轮车去进药。有一次,天上乌云密布,地上是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史国明和他的同事们。几个人手忙脚乱地卸着车上的药品。最终在和雷雨的比赛中,他们取胜了。“当时我们一群人累的瘫坐在仓库里,看着外面的大雨,真有种想哭的冲动。”

史国明凭借的只是“我行,我能行”的信心和永不放弃的决心。他把所有困难和问题都摆出来,分清轻重缓急,各个击破。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超常规的工作,终于延边首家“博祥大药房”在延吉站前街开业。由于起点高,价格低,服务好,在延吉名声鹊起,迅速走红,也吸引来了更多的参与者。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已发展到三十多家,成为延边药品经营行业的一匹黑马。

善意之举:改变人生的命运

史国明始终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对社会的回报率。用自己有限的力气,帮助那些没有力气的人。就他而言,在他最困难无助的情况下,是那些好心人帮助他渡过了难关,那些雪中送炭的人,点燃了他新的希望,使他永远都有一种感觉:一个人不经意的善意举动,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成功之后的史国明,不忘部队对他的培养。他的药房给60多个下岗工人和退伍军人提供了岗位,还经常组织人员到延边光荣院进行慰问。曾经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的史国明,看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惨状,心里很不平静。自己虽然不能亲身再走上救灾的前线,但却可以尽些微薄之力。在捐款5000元的同时,根据灾区抗生素类药物较为缺乏的情况下,史国明又积极组织货源,与有关部门积极联系,捐出价值5000多元的抗生素类药品。史国明还经常到部队去,给官兵们讲他在自谋职业这条路上的经验和教训。“不是每个人都要把经商发财当成唯一的出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只要看清形势,朝着你的目标努力下去就是成功。每个人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是成功。”

水无常形,人无常势,商海波涛汹涌,史国明会不断提高自己划桨开大船的本领。他经常用一段描写《竹》的语句鞭策自己: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还坚韧,君当如竹,坚韧挺拔呈气节。

推荐访问:退伍兵 突出重围 人生 史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