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历史学基础试题(主观题)简析

时间:2022-10-30 11: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20—03

历史学自2007开始实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以来,迄今已经三年。2007、2008年两年历史学入学统考历史学基础试题(主观题)试卷,已有专文分析。2009年考试情况如何呢?笔者根据河南省2009年全部503份试卷的答题情况,对照2009年考试大纲,试做如下分析,希冀对大家有所裨益。

1 09历史试题的优点

1.1 紧扣大纲,覆盖面广。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无论从题型结构、题量大小、试卷结构内容,还是知识点覆盖面,09年历史试题都是基本符合考纲要求的。具体而言:①围绕大纲所要求的“考查目标”四个“基本”:“基本史实”,09历史试题充分考查到“基本史实”,名词解释8个小题(计80分)、问答题的第31的后半部分(18分)、第32小题的前半部分(计15分)和33小题的全部(计30分),共计143分,约占主观题总260分的55%。在“基本材料”的解读上,史料分析2小题共60分,即体现于此。同时,问答题4小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基本功”的展示。②09年历史试题题型结构是4种类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与简答题,和大纲规定完全一致。③Dg年历史试题共34小题,与08年历史试题一样多,从考卷回答情况来看,除极个别考生外,绝大多数考生能在180分钟内完成答题。此说明09年历史试题题量大小是合适的,是可行的。④09历史试题(主观题)中国古代史有4小题共计80分,约占主观题总260分的30.8%;中国近现代史有3小题共计50分,约占主观题总260分的19.2%;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有3小题共计50分,约占主观题总260分的19.2%;而世界近现代史共4小题共计80分,约占主观题总260分的30.8%。这个比例是基本符合大纲试卷结构内容分布的。历史学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除通史所含3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外,其它5个二级学科中历史文献学、和专门史等2个二级学科,在D9历史试题中有明显显示。这一点也是符合大纲“试卷结构内容”的精神的。⑤根据大纲的考查范围,09历史试题(主观题)覆盖知识点如表1:

由上表看,09历史试题(主观题)所覆盖知识点很宽,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但都在大纲的考查范围之内,其中30、32二题共60分,就是大纲所列的原列知识点。各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与国际关系等方面。

1.2 题目熟悉,重点突出。09年历史试题(主观题)给人第一感觉就是题目考查内容熟悉,没有偏题、怪题,这是09年历史试题(主观题)有别于08年历史试题(主观题)最明显之处,也是09年历史试题命题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此其一。其二,重点突出。与08年历史试题(主观题)有益回避重点、熟悉点相比,09年历史试题(主观题)另一个优点是命题不避重点、热点,相反重点突出。从朝代上看,西汉武帝、北宋、清朝康乾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抗日时期等,在考生心目中比较重要的时代,均有所涉及;就国别而言,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阿拉伯、拉美、亚非等世界史中重要国别都触及到了;从内容看,玄学、宋代官制、抗日根据地、伊斯兰教、基督教、殖民扩张、民族国家独立等很重要的历史范畴都涵盖了。

1.3 难度降低、得分提升。由于上述两点原因,09年的历史试题(主观题)难度要相对容易。据503份试卷卷面得分情况统计,260分主观题平均得分为114分,最高分190分(仅1人),最低0分(仅1人)。与08年的历史试题(主观题)得分段相比,09年的历史试题(主观题)高分得分段提高明显(见表2)。

由表2对比看,08年的历史试题(主观题)得分段在130分(含130分)以上占23.2%,而09年为34%,上升11个百分点;08年得分段在99分(含99分)以下者占50.1%,而09年为37.2%,下降13个百分点。

2 09年历史试题的缺点

2.1 通史偏重,其他不足。由于考试大纲强调以通史为主,“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体现”通史中。因此09历史试题有体现这一精神之处。但是,历史学是一级学科,下有8个二级学科,而通史只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是等3个二级学科。在试卷结构上,历史文献学和专门史等2个二级学科在09年试卷中虽有明显显示,但实际只是通史的附带品,甚至可以完全视作是通史内容。相反,在中国史研究占主体的、研究生招收以中国史为主的格局下,09年试卷中世界史试题所占比例竟高达50%,与中国史平分秋色。这与中国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实际极为不符!而与世界史同为二级学科的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在08年试卷中没有任何显示。这也是极为不恰当的。

2.2 记诵过多,综合不够。如前文分析。09历史试题充分考查到“基本史实”,名词解释8个小题(计80分)、问答题的第31的后半部分08分)、第32小题的前半部分(计15分)和33小题的全部(计30分),共计143分,约占主观题总260分的55%。这些内容是记诵的东西。史料分析2小题共60分,在“基本材料”的解读基础上,有无史学功底均无妨答题。而能体现考生历史“基本功”的,只是问答题的32题后半部分和34题等2小题的(计35分)。第34题时间纵跨3个世纪,需要有综合能力。这样试题结构,很难显示考生的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

2.3 严谨不够,有待商榷。个别试题命题不够严谨,如21题,“告缗”,是汉武帝打击商人的措施之一,与“算缗”(即向商人征收财产税)是紧密相连的,为防匿报或虚报“算缗”鼓励告讦而出台了“告缗”,国家公布的评分答案中也是有“算缗”内容的得分点(3分)的。不少考生将“算缗”、“告缗”理解为两码事,漏答了“算缗”而失分。造成此种不必要失分者,并不是考生的过错,主要是命题者不够严谨,我们认为将题设计为“算缗”、“告缗”,恐更合理。再如,史料分析第29、30题,其中29题,在引用马端临《文献通考》一段史料后,提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这是设计史料分析题应有的“提示语”,是很正确的。但是,第30题“提示语”为“根据上述史料,回答问题”,似乎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只根据提供材料就可以了。从国家公布的评分答案来分析第30题“提示语”,他的叙述没有毛病,的确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只根据提供材料就足够回答问题。倘若此,第30题就不当是考查历史学的试题,充其量是一道中学生语文课文概括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练习题而已。考生得分说明这一点。在第29~34题共6题每题满分30分的大题中,第30

题平均得分为17.30分,仅次于32题平均得分,为第二高平均得分;6人得满分30分,是满分为30分的六大题中,最高得分,最多得分;得分18分的试卷231份,也是最多的。是当然,一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问题又出来了。第29题第三问“材料所见北宋前期职官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案给出3个特点,均是由“材料所见”,本身没问题,但是若“结合所学知识”,所给答案第3个特点“分散、削弱相权”,学术界是有争议的。退一步撇开学术界争议,主张“分散、削弱相权”说,期末“结合所学知识”,答案应补上“设参知政事(副相)以牵制宰相之权”。此外,试题知识点布局也有不足,如第23题。官督商办”和第32题“晚清湘淮军”都涉及到“洋务运动”的知识点。一份试卷中两题考同一问题,显然是不妥当的。

2.4 教材各异,答案难一。目前,高校历史教材很多,没有绝对权威的教材,因此对不少问题而言难有统一的答案。这一现实问题,对07、08两年历史学统考有一定影响的,而09年也难免其患。如,09年31题“玄学”的历史背景,最通用的教材朱绍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只讲到儒学独尊的地位因东汉灭亡而动摇,与教育部答案第一点儒学中“丧失统治思想的功能”意思接近,至于答案所述第一点“汉代儒学的神秘化、烦琐化”和第二点“经学传授的‘宗法’、‘师法’传统断裂”的内容,约占9分,教材中根本没有,而考生也没一个能答出来的。所以,这直接导致了大家熟悉的题目反而得分很低,本题平均得分只有7.28分,得分率为24%,为所有主观试题最低。而且答案中说儒学“丧失统治思想的功能”,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朱绍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页)还认为“官方正统统治思想仍是儒学”。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当前面临的教材不统一、而答案须惟一的严重现实问题。这个责任不能有考生来“买单”!

3 有待改革之处

全国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教育部做出的重大改革。目前类似历史学的学科还有3个学科,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加入统一考试行列。可以说,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不可抗拒的趋势,任何学校和个人难以扭转的。作为新生事物,其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问题是如何革除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制度的优点。鉴于2009年历史试题存在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适时调整,以保证2010年统考不蹈覆辙。

3.1 通史为主,其他兼顾。历史学有8个二级学科,无数三级学科,统考很难面面俱到,照顾到三级学科,但以通史为主,完全可以兼顾其他5个二级学科。如,在史学史方面,可以考二十五史中某一部,可以考中国的马克思史学、西方的某史学流派;在考古与文物方面,可以考某一有名的出土文物和文献;在历史地理方面,可以考古都、政区、经济重心等热点问题。这样布局的好处在于,迫使不少本科历史系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上要开设有关通史以外的课程、补充相关专业教师,使我国本科历史教育更走向完整、高层次人才就业更容易、考题布局符合实际。以这种方式迫使本科教学水平自主更新,要比组织统一教学评估迫使其“以评促改”似乎更有效。

3.2 减少记诵,重视能力。研究型教育,不在于能记住多少个字、命题,而在于如何利用工具书查找字、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提出命题、解决问题。如果考试过多考记诵,考生的能力就无法展示,真正优秀人才很难选拔出来,统考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3.3 稳定题量,适当选作。考虑到学科命题点的覆盖、各高校的研究重点的差异、以及考生爱好的不同,09年试题在量上求稳定,仍然是34小题,在主观题部分,分为必作题和选答题两类。名词解释8小题,可设计6个是通史性的试题,而另2个从4个或8个中选作,选作题出题范围可以自由一些,可由涵盖多个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简答题4个,三3个是必作题,另1个是选答题,从4个备选题中选作。备选题也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是不同学科,可以是热点、难点,可是简单的也可是综合性的。如此设计试题,可能会打破原大纲规定的中古、中近现、世古中、世近现的3:2:2:3的比例。

3.4 合理布局,求同存异。这里包括两个命题布局和参考答案两个方面。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水平的考试,应该说命题可有较大自由度,凡大纲要求的均是“题眼”,甚至大纲没有要求,而本科生学到的应该掌握的,也可以适当涉及。但是,同一份试卷“命题点”要合理布局,避难重复,更忌讳重复。08年、09年考题都有同一份试题两个道试题涉及同一历史事件的弊病,希望2010年要一定避免!在参考答案的制定上,还要充分考虑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学术观点的分歧性和大学历史教材差异性,尽量回避有争议的问题的考试,同时要兼顾多家通行的教材,求同存异,力争使答案完善、观点一致。

推荐访问:历史学 统考 试题 主观题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