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湖北省浠水县袁垅村居民生活消费外部性研究

时间:2022-11-01 16: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这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外部性的视角,以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袁垅村为例,实地调查和分析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特征、外部性及其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就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减少或消除生活消费的外部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二、湖北省浠水县袁垅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现状及其特征

根据2012年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4.7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现状及其对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尤为值得社会关注,而湖北省浠水县袁垅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一)生活消费条件大为改观

交通通讯和水、电、气等生活基础设施构成了生活消费的外部条件。其发展水平影响消费者对于相关物品的可获得性(Availability),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于某种物品的生活需求(即生活消费)。

在交通通讯方面,近年来,袁垅村道路的覆盖率为100%,村内村外的交通无碍。因为交通方便,93.75%的村民都认为,在村里购物较为便利,村民中一个星期一次和一个月一次到镇里购物的村民占81.25%。村内交通道路的完善给村民的生活消费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信息网络方面,90.625%的村民拥有手机,75%的村民家中有座机,平均每一个家庭拥有2部手机,有线电视基本覆盖,互联网网路覆盖率为35%,有18.75%的村民经常接触到网络。在网络消费方面,对于城里人都熟悉的网购,有59.38%的村民尝试过,还有25%的村民却从未听说过。在袁垅村熟悉网络和经常使用手机通信的村民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这使得其村民的网络通信消费呈现了两极化的特点。

对于水、电、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和生活环境方面,村里建设了接通到户的自来水,完善了排水系统,该工程投资50万元。电力方面,村里投入了18万元,且每家每户都通了电,其中公共照明主要是电线杆。另外,村民家里已经全部安装上了坛装煤气,现在正在建设管道煤气。

(二)村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袁垅村村民的收入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其他收入。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60岁以上的部分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养老金和子女给的赡养费。其次,有少数人是在村委会工作或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他们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等级不同、工作成绩不同导致工资不同,这类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民占25%。近年来,外出务工村民人数逐渐增长,他们的月工资随着年数、工作能力、工作性质的不同而有区别,一般在1000~4000元之间。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占28.125%。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大都还在读书,属于无收入人群。

(三)生活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由图1可见,袁垅村的教育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占了村民总消费支出的较大比例,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消费信心,也是袁垅村消费结构基础化、局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消费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袁垅村村民中,20~40岁和41~60岁的人口分别占该村人口总数的28.13%和50.00%。从数据上看,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并不严重是由于正值外出务工村民夏季回乡农忙时期,这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一方面,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只占3.13%,可以推断,许多年轻人因外出务工或求学而不在村中居住;另一方面,60岁以上的人口占被人口总数的18.75%。两相比较,说明袁垅村常住人口已经逐渐趋向老龄化。

(五)生活能源消费以柴火为主

村中沼气投入50户(1000元/户),绿色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村户中也很普及。据了解,村民为了减少经济上的花费家中大多使用着对环境污染大、耗能多的柴火,没有以煤炭、电力、沼气、天然气或者太阳能为主要生活能源。忽视了其对坏境带来的危害,例如,柴火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柴火露天堆放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等。

在村民家中,我们也看到了完整的坛装煤气设备,但是只是闲置、较少使用,这成了政府提供并倡导的“绿色”福利的一种摆设。

(六)绝大部分村民受益于“家电下乡”惠民政策

100%的村民都听说过此项政策,93.75%的村民享受到其带来的福利。政府的此项惠民政策在袁垅村的大力推行,使得村民在购买家电上更加便利,同时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少数未享受过“家电下乡”政策的村民没有购买下乡家电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过低。同时,子女的教育费用以及老人的养老费用等压制了袁垅村村民的消费需求。

三、湖北省浠水县袁垅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外部性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方式关于消费能源结构和消费副产品处理的问题,具有矛盾性,以下从袁垅村村民正负两外部性来分析:

(一)湖北省浠水县袁垅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正外部性

对于袁垅村的村民来说,这些具有正外部性的消费方式,虽然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因此得到相应报酬,但是在长期来看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是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

(二)湖北省浠水县袁垅村居民生活消费的负外部性

与正外部性相反,消费的负外部性通常表现较为明显,且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经济建设的发展,袁垅村较多的耕地已被房地产开发商承包建商品房了,使得可耕地面积减少,建设工地上粉尘多、噪音大。另外,少数村民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生活环境,形成了生活消费的负外部性。

袁垅村的村民们在新时代农业的背景下,却依旧沿袭着原来的耕种方式,耕作成本也以传统的农药和化肥消费为主。村民们使用大量化肥保产,并用浓度较高的农药消灭病虫害,这样的耕种方式对土地、庄稼的后续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四、湖北省浠水县袁垅村居民生活消费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的收入在基本生活线上下徘徊,生活消费以食品为主,且消费商品缺少、消费方式单一,生活消费的负外部性没有较明显的突出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铺开和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阶段的居民收入增加了,在生活消费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污染源增多,污染范围扩大,污染处理难度大,这些城市里存在的问题现在也频频发生在农村里。所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对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固体污染

袁垅村村民较少接受在消费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生活环境的教育,所以在部分村民眼里,“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只是一个空口号。在村中,部分村民喜欢在街边择菜或剥花生,处理完毕后并没有对其进行收集分类,反而就将这些生活垃圾置于街边,影响了村里的卫生环境,也不便于村里的清洁人员打扫。

(二)水体污染

袁垅村部分村民贪图便宜,购买非正规厂家出产的含磷洗衣粉,使用后就近将洗衣水倒在地上,或是排放到房前屋后形成的明沟里。因含磷洗衣粉可以导致水质的富营养化,使各种藻类植物疯狂繁殖,水草狂长,这些水生物死亡腐败以后,会放出甲烷、硫化氢、氨等有毒有味气体,使水质混浊发臭,水体缺氧,导致水生物死亡,这样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三)土壤污染

袁垅村大部分村民都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没有分类而造成填埋后对土地的污染,特别是一些废旧电池、塑料垃圾。这些废物及其渗出液和滤液所含有的有毒物质会改变土壤质的和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有碍植物根系的生长,或在植物机体内积蓄。

(四)其他污染

因袁垅村地处农村,周边几乎没有大型的厂矿企业和重工业,也就没有产生明显的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

五、促进居民绿色消费和环保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一)规范村民消费行为

对于消费结构呈现出基础化的袁垅村村民来说,首先要加强其“环保、绿色”消费的自觉性,提高消费素质,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让他们深刻了解到不当消费行为、破坏生态环境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极大的负外部性,从而达到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目的。

在规范村民消费行为方面,村级组织也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对村民加强绿色消费和环保消费的宣传和教育,调动农村村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画、大小标语等形式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

同时,对于部分村民破坏生活环境的行为应立即作出警告和处罚,让其了解到自己的错误并引以为戒;对于践行“环保、绿色”消费的村民给予奖励和表彰,从而带动更多人学习模仿。

(二)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

现代的中国,消费者维权越来越具有法律依据,但是在义务方面强调较少。道德规范并不是义务,保护生活环境也未在道德劝告下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来说,尽快填补消费者保护生活环境的义务规范的立法空白还是有所必要的。特别是,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更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使消费者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并作为生活的常态来接受它。

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可参考西方各国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办法和制度,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在分类回收和重复利用上多下功夫,不仅用法规来规范包括村民在内的消费者行为,而且要运用相关的奖惩制度鼓励生产商生产不具有负外部性的商品,从生产环节就开始减小环境破坏的可能性。

(三)采取多种经济手段

为了增强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政府可以推行一系列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这样能够纠正消费外部性,使消费者享受到外部收益或承担外部成本。例如,可以逐步引导村民摒弃柴火作燃料;同时,对那些使用煤气灶和天然气、沼气的村民给予奖励。为保证村内空气质量良好、减少噪音,村委会应该减少与开发商对耕地的买卖。

在村民消费方面,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刺激村民消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农村消费市场能否得到充分发展,与该国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水利设施、房屋建筑等农村信贷业务。通过农村信贷利息补贴及农业保险补贴制度,鼓励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为村民消费提供信贷支持。

对具有正外部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政府可予以适当的补贴,如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具体在补贴的对象上,对不同的消费品也应有所差别,外部性大的多补贴,外部性小的少补贴。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第十期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浠水县 湖北省 民生 消费 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