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学习课标心得---新时代,新课标,新理念

时间:2022-11-02 0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习课标心得---新时代,新课标,新理念,供大家参考。

2023年学习课标心得---新时代,新课标,新理念

学习课标心得 --- 新时代 新课标 新理念 那么,2022 版课标新在哪呢? 〔一〕培养目标。

  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新课标强调到了课程思想思政的重要性。强调教育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与旧版相比,从前言、指导思想、修订原则等局部,都从不同角度反复强调新课标的思想性。14 个科目(课程标准)都无一例外把思想性、方向性要求,编排在最前面,让与实施(课程标准)有关的全部人都要明确方向。

  (二)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居首。文化自信有三大主题:〔1〕中华优秀传统〔2〕革命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课标把这三大主题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局部,那接下来就要围绕文化自信的三大主题,加大对阅读与写作的考查。平日的教学中,要在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底上,加大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阅读和体悟。

  (三)跨学科。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全部课程在同一内容主题教学过程中,都应依据各自性质和育人价值,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加强课程创新实践要求——高考题不是更难了,而是更宽了。

  2022 版(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对跨学科内容要求特别多,尤其是明确要求每一门课的教师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一旦有了“跨学科〞三个字的要求,就等于把早在 20 余年前课程改革开始时就已经提出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淡化学科本位,改变繁难偏旧,整合课程内容〞等要求,再次讲的明明白白。

   南京市鼓楼区中考语文一模考试中有一题是一个化学方程式,镁与硫酸锌发生置换反响得到锌与硫酸镁,寓意“你的美偷走了我的心〞,要求学生以此为借鉴写一个公式或字母符号,表达一个新的寓意,并说明使用情境。

  有学生解答,1÷1=1,寓意“在我的生命中,除了你还是你〞,赠送情境是“恋人之间表达喜爱之意〞。还有学生解答,π=3.1415926……,寓意“思念就像 π 一样永不循环、无穷无尽〞,赠送情境为“毕业时,对母校、同学、老师不舍,思念。

  跨学科〞整合知识的要求,对教师长期以来重学科本体知识传授而轻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是直接检验,对今后如何增强“跨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学科〞不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融合与整合。

  〔四〕学段衔接。

  关于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即“幼小衔接〞问题,要求教师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言语、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开展水平的评估,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教学,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关于初中与小学衔接,即“小升初衔接〞问题,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从小学到初中衔接过程中,学生在认知、感情、社会性等方面的开展变化,注重把握课程深度与广度变化,在“小初衔接〞上表达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关于初中与高中衔接,即“初高衔接〞问题,第—次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打算。

  要求教师对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内容进行整体化、一体化理解,做到通透、贯穿,不再像以前那样“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讲“衔接〞的做法,才能做好“左顾右盼〞学段育人的无缝衔接。

  2022 版(课程标准)的背后,改正的是很多教师总是围绕“学科知识〞教多、教繁、教重、教偏、教难的现象,期待的是重新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要 求、进行“依标教学、达标教学〞的课程实施样态。老师们重新自我检视自己过去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抛弃“经验〞中应该淘汰的固化思维。

  (五)实践应用。

  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那么,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则将“两个结合〞具体落地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法与路径,推动工程与技术实践〞等可操作性要求。

  在 2022 版(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很多具体内容表述中,“实践〞二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甚至可以说,处处时时都强调课程的实践应用的育人要求,可谓“实践〞二字值千金。课程的实践应用是教育方针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师课程实施层面的具体表达。

  新时代课程育人的内涵和质量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课程实施标准,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老师的能力与素养要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如果教师还是只讲站好“三尺讲台〞或只会“教教材〞,而不能应对课程实践应用要求的知识融合、知识迁移、知识转化,就很难把培养学生全面开展的课程育人目标落到实处。因为一旦学生实践活动起来,尤其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活动,肯定是处在跨学科、综合、生成、创新的思维状态。

  (六) 教学评一致。

  虽然课程改革已行 20 余年,而且早在 2001 年 6 月公布的(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已很明确的提出了教育评价改革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却始终没有解决好老师教、学生学和考试评之间的关系,“唯分数〞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左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魔咒,致使在日益深化的课程改革中,不管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再怎么改变,(课程标准) 所要求的学生全面开展的育人目标,长期都得不到有效落实,并出现很多教师“假教〞和学生“假学〞的无奈与为难。

  近年来,许多小学低年级常常采纳“游园会〞等形式,来评价语文等课程核心素养,从方向上看,与课标大体一致,从细节和完整性上说,还需进一步完善。因为“游园会的路线或者方案可能是我们预设好的,将来怎么用最短时间完成‘游园会’的任务,我们可否会将具体路线或方案交给学生自己去设计。随着新课标不断地被解读,不断地深刻开展,信任会有更明细的一些做法。

  

推荐访问:新课标 新理念 标签 新时代 新课标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