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是戛然而止,还是笃定前行?

时间:2022-11-02 11: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对于2001年开始的新课改,十年后一些专家做了一次阶段性的评价,反对声、支持声此起彼伏。新课改将何去何从?

一、新课改的政策背景与现状

20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动因,一方面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改变,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的职能就应当转變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着重强调的。

然而,新课改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仍有大量的教师坚持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授课模式。要改革教师习惯了几十年的“满堂灌”式讲授法,何其难哉?思想上的重视、观念上的转变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什么是新课改

“新课改”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新课改有三大理念: 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评价机制。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我的新课改经历

我坚持了十多年自以为教师智慧与魅力结合的课堂,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我授课的主要目的。2001年开始接触新课改,由于观念的惯性,我一直没有深刻的触动,也就谈不上认真的践行,现在全国的大多数教师就是处在这个阶段。这种惯性也就是新课改“失败”的直接原因。

自2006年担任湖南省株洲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务主任以来,面对全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压力,我开始审视全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我校生源80%以上为农民工子弟,学生成长环境较差,厌学的学生很多。怎样才能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让他们爱上学习呢?2009年,我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在山东举办的一次骨干培训。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作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报告,让我触动很大。于是我搭乘汽车来到了杜郎口中学,开始了我对课改的重新认识。杜郎口中学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让学生站上讲台,开展很严酷的评课活动,逐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好与新课改不谋而合,然后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演变成杜郎口模式。

学习回来后我开始了思考、实践和深入。在向校长作了比较全面的汇报之后,校长委托我起草《株洲市五中教学改革课改发展纲要》,成立了学案研究小组、课堂五环节研究小组、学习三清研究小组,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发展的“一五三”课改模式。2010年,我也因此获得了株洲市“十大课改人物”的称号。

四、新课改的价值与意义

新课改的推进面临极大的阻力和困难,但是新课改的价值和作用依然凸显,新课改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是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是教学观念的变化。由“重理论的教学”变为“重实践的教学”,由“重知识的学习”变为“重能力的培养”,由“重教”变为“重育”。

三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由“封闭”变为“开放”,由“老师讲得多”变为“学生悟得多”。

四是评价体系的变化。评价目标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评价方式由“单一笔试”变为“口试、手试、笔试相结合”,由“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新课改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而正确的决策,这不是一次局限于教育界观念的洗礼,这也是在培养人的问题上的一次重大转向,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新课改前进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新课改的前景值得期待,途中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我将笃定前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五中学)

推荐访问:戛然而止 笃定 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