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时间:2022-11-02 12: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子系统。实现校园的和谐,也就是社会一个子系统的和谐,无数个这样和谐子系统的“积成”,就会为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如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等等,但归根到底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切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价值主体、权利主体,也是高校的动力主体、发展主体,把构建和谐校园的任务落到实处,必须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差、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心理素质脆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这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高校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倾向性问题,大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高校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抓住大学生思想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则,切实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交给大学生,用人性化的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发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全部工作的生命线。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过硬的思想、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二、按照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这是保证全党紧密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也是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想基础。只有通过深入组织理论学习,充分利用高校教育阵地,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真正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来,才能够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促进改革,才能促进高校快速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的创建提供可靠的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在于依靠人、为了人和服务人,是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以学生为本。一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注重和谐发展。和谐的人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主体,主体不和谐就不可能形成和谐的校园和社会。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互渗透,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以情以理教育学生。二是在教育方法上要和谐匹配。当前,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比过去要复杂得多,不是用一种教育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具体情况,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功能和优势,联合匹配攻关。

3、营造和谐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广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由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的校园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则主要指校园中的精神文化,以及由历届师生传承和推进的反映着师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所共同遵守的团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氛围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学精神,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积极、最热情、最有生气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通过建设和享受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己,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作用非常大。要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就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培养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建设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树立大学生自强不息、不惧险阻、勇往直前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精神和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共同追求和开拓意识。第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理工科的学生人文知识和素质欠缺,文科的学生科学知识和素质欠缺,同时理论知识强于实践能力。应通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对理工农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对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教育。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他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三,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景观建设。在教育中,必要的形式和仪式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可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校史,激励大学生的爱校情感。通过记校训、唱校歌、戴校徽、用校标,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豪感和向心力,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热爱学校。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授学位仪式等庄严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校园的自然环境同样可以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大学生自我和谐。要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建立以专业人员为核心、学生工作人员为骨干、学生信息员为基础的三级心理保健工作网络。针对新校区学生思想特点重点加强学生的适应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上走向独立,学习上走向主动,人际关系走向成熟,全面适应大学生活。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200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0703003)]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人民日报》,2005.6.2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3]曹建文:《高校要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光明日报》,2004.3.13。

[4]石国亮:《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教育报》,2005.1.25。

李翔: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推荐访问:探索 和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