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科普片解说词的撰写

时间:2022-11-02 15: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科普片就是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而摄制的一种科教片。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画面和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范围极为广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均可涉及。

关键词:解说词的作用;遵循原则;科学性;艺术感染力;拟人式;小品形式

科普宣传工作是面向社会的公益性事业,也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科学普及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与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科普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和政府也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创作宣传活动。呼伦贝尔市科协成立了组宣部,作为呼伦贝尔重要科普阵地的呼伦贝尔市科技馆组建了科普部。科技馆作为新时期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历史责任,其宣传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内容直接关系着科普知识的宣传效果。

科普片就是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而摄制的一种科教片。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画面和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范围极为广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均可涉及。

本文重点谈谈如何撰写科普片的解说词。科普片的解说词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受众易于接受。让科学深入人心,杜绝封建迷信思想。因此,一个出彩的解说词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担负着对画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的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说明作用;对于画面无力表达的抽象科学知识和微观世界予以充实和完善。它主要体现在:

一是强化主题。科普片的画面是纪实性的,生动再现了科技事件的人发生过程或一种表象;但一些科学原理是无法表现的,这就需要靠解说来帮忙了;二是补充科学事实。画面展现了生动的影像,但光靠画面不能精确的说明科学原理或科学事件背后的故事。这就需要靠解说词来补充说明;三是加强科学艺术感染力。人们通常认为,科普片与其他影视艺术片相比有些枯燥,但如果解说词撰写得精彩生动,就能有效的起到烘托画面的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起受众的联想和情绪,加强科普片的艺术感染力,提高科学技术的有效传播;四是语言语境转场。科普片的解说词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提示、预示、转场的作用等。

科普片属教育性题材,受众参差不齐,虽以画面为主,但有些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不加以说明与交代,受众是不可能看明白的,因此要做好解释和交代。科普的意义在于普及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如果没有最前沿的进展,部分了解这一领域的受众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讲述的都是他已经知道的;而如果太过前沿,普通观众又会觉得难以接受。科普犹如老师给学生上课,怎样把一个概念、一项定理解释清楚,是最关键的。直观的图像、恰当的类比、都是很好的方法。科普片的解说词编撰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事实说话,二是要口语化,三是要讲科学性。有趣的主题是一部科普片的起点,作为科普片制作团队,不但要认真研究科普片的主题思想,更要认真研究事实和主题的关系。

下面就科普片解说词撰写的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普片有别于其他专题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普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文字生动简洁准确。

2.前沿性。科普片的选題、主要观点要有自己的新发现、独特的见解,能够让受众感兴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实践性。科普片选题必须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获得的,有实践依据,不能凭空捏造、猜测。

4.创新型和前瞻性。科普片的选题要有创新型,注意世界上一些新的科学变化和理论,并对今天的实际生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5.普及性。既然是科普片,选题一定要注意它的普及性、大众化,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希望了解的一些问题。

科普片解说词的开头,是重头戏,是整个科普片的起点,因此,要下功夫撰写。写好解说词要多观察事物,多观察环境,多思考相关问题。以央视《走进科学》的一期节目为例,本片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在开头概念的阐述上,举两个例子:中子星有密度有多大?一小勺的体积就比地球上所有的汽车加起来还重;为什么宇宙航行需要六分仪?通过恒星校正坐标,否则就如同超远距离的射击一样,微小的偏差也会导致迷失航线。当然,紧凑的内容排布、逻辑关系也很重要。

如何让科学传播带有趣味性、戏剧性、实用性,实现科学传播最大化效应?兰迪·奥尔森在成为好莱坞电影导演之前曾经是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海洋生物学终身教授,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科学界,他们需要好莱坞的作家、导演、演员、编辑帮助他们讲故事,从而使科学变得更美好。奥尔森曾写过一本书《科学需要讲故事》,从亚里士多德讲到《南方公园》,从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说到电影《低俗小说》,提出让科学传播从沉闷无聊到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方法与诀窍。他指出,科学叙事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和素材的简单叠加,形成了一个沉闷无聊的叙事程式“And,And,And”(AAA),而简单、强大的叙事结构应该是代表故事发展、冲突和结果的“And,But,Therefore”(ABT)。奥尔森提供的叙事技巧,不仅适用于科学传播,也是撰写科普片解说词的核心,经他在世界各地的研讨会和工作坊检验后被证明具有普适性。科学家们运用ABT模式后,效果惊人:他们不是在讲述科学工作,而是在讲述故事,观众被深深吸引。

解说词撰写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修辞手法可供参考。

1.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如关于“鲎”的科普片解说词:作为幸存下来的后裔,鲎家几位兄弟姐妹可谓不辱使命,为家族赢得了不少“光荣称号”。由于体内含铜离子,鲎的血液呈蓝色,被人们称为“蓝血精灵”。科学家从鲎血中提取的一种试剂,能够检测出含量低至万亿分之一的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目前国际空间站中使用的便携试剂就含有鲎血的成分。此外,美洲鲎早在20世纪便成了“科学之星”。1967年美国生理学家哈特兰因为对它眼睛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鲎拥有动物界最大的一对复眼,并且会产生一种奇特的侧抑制作用。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鲎”这种动物描写的栩栩如生,让观众更易于了解它们。

2.引用

引用就是在撰写解说词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科普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其实在许多的解说词中都会使用引用这一方法,可以引用故事、引用诗文、引用民谣等。

如在介绍“西红柿”的解说词中:今天我们要来谈一谈——西红柿。关于西红柿,您了解多少呢?西红柿又叫番茄,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不知为何,当地人认为这是一种有毒的果子,虽然它成熟时鲜红欲滴,十分美丽诱人,但人们还是对它敬而远之。一直到17世纪后,一位法国画家实在抵挡不住番茄的诱惑。因此,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酸酸甜甜的。然后,便躺在床上等着死神的光临。当然,他会清醒的活着,这才让大家相信西红柿是没有毒的。在介绍类似于西红柿这样每天都可以接触到的身边事物的时候,如果单单从科学的角度来介绍其实效果不一定理想,但通过引用故事的方式更容易让受众记住。

撰写解说词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但是要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而定,要使用得当。

同时,要写出好的科普片解说词,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睿智的眼光、流畅的文笔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2]张锦凤.关于电视新闻中画面和解说词运用的几点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3]商业南,周伟红.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6).

[4]付娥.电视解说词写作的艺术追求[J].新闻爱好者,2008(08):20.

[5]韩梅.电视专题片概念的迷失与追踪[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3):38-41.

[6]包明明.从科普讲座到科普出版以从"首都科学讲堂"到《名家讲科普》为例[J].科技传播,2014(01):23.

[7]唐英英译.公众理解科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1-55.

[8]张卜天,张东林译.科学与社会[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8-52.

推荐访问:解说词 浅谈 科普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