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经济转型背景下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探骊

时间:2022-11-02 1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低碳体育旅游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旅游形式,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目前人们大众对低碳体育旅游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传统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比较困难,因此要提高公民意识,建立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给予低碳体育旅游以政策支持;有效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建立科学的低碳体育旅游绿色运营模式;大力提高低碳体育旅游服务质量;重视低碳体育旅游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从而实现低碳体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转型;低碳;体育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61-02

低碳体育旅游不同于以往的观光旅游,是为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趋势,在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旅游理念。

一、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前景展望

(一)体育旅游业社会中经济价值的展现

体育旅游是人们运动休闲和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体育旅游不仅需要体育吸引物的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且对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游、吃、住、行、娱、购”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旅游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增长社会就业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旅游为充实、丰富旅游产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低碳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在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将旅游行业定性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这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积极信号。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作为重点内容,怎样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趋势,如何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并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因此,中国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的趋势已不可阻挡,那么作为“低碳旅游”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体育旅游”也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新生力量。

二、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重要性

(一)低碳体育旅游有利于节能减排

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主要以体育旅游资源为凭借,以体育旅游设施为基础,以低碳节能为前提,通过提供低碳体育旅游服务满足低碳体育旅游和消费等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这些以运营渠道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如交通业、餐饮住宿业、大众娱乐业、商品零售业、联系通讯业等行业均与碳消耗紧密相连,排出大量温室气体,有的行业甚至耗能非常大。这些状况与中国“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作为重点内容,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趋势,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背景严重背离。

(二)低碳体育旅游有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体育旅游着重点在“低碳”上,将节能和生态放在体育旅游的第一位,在旅游开发前进行详尽的评估和认真的市场调查,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使得达不到“低碳”标准的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不允许开发和上市。重节能,重保护,轻开发,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体育旅游资源人为的破坏与浪费。由于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体育旅游资源人为的破坏与浪费。由于缺乏市场调查研究和详尽严谨的评估与规划制度,使得体育旅游产品的品质很多达不到低碳要求,积极培养和培训低碳体育旅游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重视对游客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态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为经济转型中低碳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排除障碍,并提供有利条件。

三、发展低碳体育旅游面临的阻碍

(一)人民大众对低碳体育旅游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低碳生活理念是近几年新提出来的一种生活理念。传统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的最大障碍首先是游客观念的改变,是游客对低碳体育旅游的接受程度。“传统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享受性,而“低碳体育旅游”是锻炼性理念,两者存在一定的冲突,认为低碳体育旅游是一种压力,是一种束缚,感觉太累了,开发商不顾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盲目、急功近利地进行市场开发经营,这明显违背低碳体育旅游的理念,以损害体育旅游的长期效益来获取短期利润。这些情况说明,社会人民大众对低碳体育旅游理念的认识还存在严重不足。

(二)传统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比较困难

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体育旅游的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体育旅游的改进和发扬。我们必须构建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从单一体育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到整个产业体系联动低碳发展,形成有机的产业链条,并且做好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上每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体育旅游产业体系的低碳生态化、节能化路径,从而整体推动低碳体育旅游的实现。

四、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提高公民意识,建立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

树立低碳经济的环保意识。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低碳体育旅游的生态环境是低碳体育旅游的核心内容,也是低碳体育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抛弃和摆脱工业化时代体育旅游盲目粗放式开发方式,要注重低碳经济体系构建,走后工业化时代的体育旅游发展之路,科学开发资源,保持体育旅游原生态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来发展旅游经济。要做好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工作,低碳体育旅游就要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给予低碳体育旅游以政策支持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业在旅游业中已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而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很大的阻力。游客低碳理念低、发展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政策缺乏等问题,目前我们应抓住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两个政府部门的共同指导下制定加快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推动低碳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尽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组织起草“加快发展低碳体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三)科学发展,有效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本身的深层次认识和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之上。中国有丰富旅游资源条件,只有反复论证,精心策划,突出地方特色,才能将旅游资源变为旅游产品。开发低碳体育旅游首先要保证它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使旅游产品既具有地方色彩,又具有科学性,才能提升低碳体育旅游资源的含金量,提高低碳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科学的低碳体育旅游的绿色运营模式

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应转变奢华浪费攀比之风,强化清洁、节约、舒适、方便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低碳体育旅游文化的品牌性,提倡低碳、环保的旅游出行模式,鼓励游客少乘坐或不乘坐碳排放量多的公交车或自驾车出游、多采用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出游。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应加大低碳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旅游者文明健康的低碳旅游消费意识和修养,倡导游客低碳体育旅游理念,促使体育旅游者将低碳体育旅游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加强低碳体育旅游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低碳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

(五)大力提高低碳体育旅游服务质量

大力提高低碳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不仅包括低碳、便捷的交通、节能、温馨的住宿、可口的膳食、宾至如归的接待等方面的服务,还包括安全、完备的体育设施、丰富的体育用品、特色化的环保旅游纪念品和人性化的体育活动设计,这些共同构成了高质量的低碳体育旅游服务,以满足游客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前者为低碳旅游的共性所在,后者则是突出体育旅游特色之处,是打造高品质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使其产生归属感,从而提高低碳体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重视低碳体育旅游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整个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体系的竞争和发展归结于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在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过程中,懂得低碳体育旅游经营管理的人才却极度缺乏。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鼓励和支持全国的体育院校和旅游院校设置体育旅游专业,实施体育旅游学历教育,并支持旅游企业和体育院校、旅游院校优势互补、合作办学、联合培训等。尽快建立一支有技术、懂经营、懂环保的低碳体育旅游人才队伍。

(七)开展低碳体育旅游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赋予旅游产业一种精神底蕴,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地域色彩。将体育项目与景区的历史典故、人文轶事、民俗风情紧密结合,使游客既愉悦了身心,又增长了知识,才能提高对低碳体育旅游产品的满意度。我们只有深入挖掘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内涵,使低碳体育旅游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文化形式相吻合,才能使低碳旅游产品特色更鲜明,并逐渐发展成为知名文化品牌,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

低碳体育旅游既丰富了体育旅游理论体系,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和经济价值,并且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体育旅游产业及其相关联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去融合发展和努力探索,我们应在广泛吸取国内外优质低碳环保企业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根据实际、实地情况出发制定和建立低碳体育旅游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为实现低碳体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在经济转型期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于素梅.中国不同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J].体育学刊,2007,(14):12-15.

[2] 由文华,钟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59-62.

[3] 廖春海.中国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走向[J].体育学刊,2011,(18):53-56.

[4] 李建钢,王新平.中国体育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14.

[责任编辑 魏 杰]

推荐访问:策略 经济转型 发展 体育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