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哈萨克族的习俗歌曲

时间:2022-11-04 0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本论文是新疆自治区社科项目《新疆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保护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CYS081。

作者简介:孙国军,男,硕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学。

摘要: 本文从哈萨克族的习俗歌曲入手,通过对哈萨克习俗歌曲的阐述,由点及面,使人们了解哈萨克音乐的特点,进而了解哈萨克独特的音乐文化。

关键词: 哈萨克族;歌曲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035(2014)05-0288-01

习俗歌曲涉及了哈萨克族文化习俗的各个方面,其演唱场合与歌词、音乐的一致性,更加突出了这类歌曲的实用功能。哈萨克族习俗歌主要包括:婚嫁歌、丧葬歌、宗教习俗歌三类。

1 婚嫁歌

婚嫁歌是哈萨克民族婚姻仪式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哈萨克婚礼仪式上所演唱的民歌,它的内容直接反映出哈萨克的婚姻习俗。哈萨克婚嫁仪式按照仪式程序和歌唱的内容可分为:“喜事序歌”、“萨仁”、“加尔—加尔”、“哭嫁歌”、“劝嫁歌”、“揭面纱歌”等。

1.1 喜事序歌:

喜事序歌也称婚礼起始歌。歌者要代表来参加婚礼仪式的客人向主人家表示祝贺,他往往要用快乐的语言即兴唱出婚礼热闹的场面,希望主家热情的招待来宾,并宣布婚礼的开始。歌着用传统曲调加即兴歌词演唱,也可以唱现成的歌。歌词轻松活泼,热情风趣,曲调欢快、悠扬。

1.2 萨仁:

“萨仁”汉语是“曲调”的意思。当然,它不单纯指歌曲的曲调,也包括歌唱的内容。一般说来,“萨仁”指直接或间接讲解一定的道理、表述某种思想、具有一定哲理性的歌。它不同于单纯表现喜怒哀乐、宣泄感情的抒情歌。婚礼仪式上的“萨仁”在嫁女仪式当天演唱,是唱给新娘听的。嫁女仪式一般都是在晚间开始。歌唱者是陪新郎来接亲的两名小伙子,他们要唱出嫁娘的父母、亲人对少女出嫁的复杂心情。

1.3 加尔—加尔:

“加尔”是情侣、恋人的意思,也指夫妻的一方。“加尔—加尔”的意思是提醒新娘,从现在起已不再是姑娘,是为人之妻了。当唱着“萨仁”的接亲队伍临近嫁娘的毡房时,男方改换曲调,开始“加尔—加尔”的对唱。应合的一方是毡房里的嫁娘和伴娘,但实际上常常是伴娘唱和。在对唱里,要有节奏的呼唤“加尔—加尔”。加尔—加尔有其固定的传统曲调。

1.4 哭嫁歌:

哭嫁歌在哈萨克语里用“森瑟玛”来表示。直译为“哭出来的歌”。新娘在出嫁仪式上哭嫁也是一种传统习俗,是嫁女仪式上的必要程序。对嫁娘来说其实也是情不自禁的哭。嫁娘原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受到他们的抚育、疼爱,但是现在要出嫁了,所以唱起这样的歌。

1.5 告别歌:

新娘在唱完哭嫁歌离家之前,要同父母、家人、故土、乡亲一一告别时演唱的歌。因为是亲情骨肉的告别,所以更多了些惜别前缠绵的温情。

1.6 劝嫁歌:

婚嫁仪式上为应对新娘的哭嫁歌而产生的、具有专门劝导新娘安心婚后生活之意的民歌。“萨仁”、加尔—加尔里男方的歌词里其实就有劝导、安慰的含义,但劝嫁歌企图用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描述,起到其真正的劝慰意义。

1.7 揭面纱歌:

新郎迎娶新娘进家门时由一个胳膊上系有各色彩布、手持嫩树枝的人演唱的《别他夏尔》(揭面纱歌)。新娘随着歌者的指引向公婆及男方长辈及亲戚行礼,并向炉火内倒油,油燃起时在场的人口念:“火娘娘、油娘娘,给我们把福降“。这是哈萨克人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的拜火风俗的遗留。揭面纱歌属即兴演唱,但有固定的套路,因有说教之意,所以有许多相对固定的套句和传统的曲调。

2 丧葬歌

丧葬礼仪作为社会民俗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与其文化背景关系甚为紧密。哈萨克人的葬礼习俗,是按照伊斯兰教的礼仪进行的。但是,其中又加入了许多哈萨克族特有的文化礼仪。整个礼仪中,音乐是一条脉络,贯穿始终。有关葬礼的习俗歌,按顺序有以下四种:报丧歌、劝慰歌、告别歌、哀悼歌。

3 宗教习俗歌

所谓宗教习俗歌是指同民间信仰、宗教生活相关的歌,这里主要说的是萨满教巫师的歌、祛病消灾的歌、宗教节日歌、民间祝祷词等。

3.1 萨满教巫师的歌:

萨满教巫师的歌在哈萨克语用“巴克瑟的萨仁”表示。“萨仁”是“曲调”的意思,“巴克瑟”在哈语里是“萨满教巫师”的意思。哈萨克人认为“巴克瑟”的灵魂同“腾格里”、同“亡灵”相通。他们做法的时候要在库布孜或冬不拉的伴奏下放声歌唱。每个“巴克瑟”都有自己的歌,一般不外传。民间故事,特别是民间神话是这种歌的主要素材来源。

3.2 祛病消灾的歌:

这里所说的祛病消灾的歌包括“阿尔包”和“百得克”等歌。“阿尔包”是指为人或畜牲排出蛇、蝎子、蜘蛛等毒液时演唱的歌。这种歌常用一些固定言词去恐吓、斥责作恶的灵魂。阿尔包歌有词无曲,是吟诵的歌,歌词通常采用7-8个音节的歌行,演唱时采用命令的语气。

3.3 宗教节日歌:

哈萨克的民间节日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同节令有关的民间节日,另一类是同伊斯兰教有关的节日。前一类歌以“纳乌勒孜节”演唱的歌为代表;后一类节日歌以“加拉帕赞”为代表。“加拉帕赞”是在伊斯兰宗教节日上唱的歌,歌的内容则与宣扬伊斯兰教直接有关。“加拉帕赞”是专门在肉孜节夜晚由一些成年男子唱的歌。歌唱“加拉帕赞”者走门串户,在各家房前用歌声企求节日施舍。但在唱词里也间杂着同萨满信仰有关的词句,甚至混杂着“奴肉孜歌”及类似于祭典礼仪上的祷词一类的词句。

4 小结

民歌是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哈萨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民间歌曲从题材上可分为颂赞歌曲、爱情歌曲、习俗歌曲和日常生活歌四类,本文只对习俗歌曲进行了阐述,希望以后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郗慧民,《西北民族歌谣学》,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 E.A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12月第一版

[3] 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

[4]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推荐访问:哈萨克族 习俗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