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完整版】

时间:2022-11-13 1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随着流动和迁移,受城市文明和中国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双重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供大家参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随着流动和迁移,受城市文明和中国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双重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比上一代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尽量把子女带在身边,并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制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氛围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服务业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低层次工作,月薪较低。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966元,一半以上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9.67%。整体而言,收入偏低,经济水平相对低下。

  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能在城里买房的很少,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有的甚至只能找一些工厂、破旧建筑的角落作为安身之所。可想而知,许多孩子缺少自己独立的学习与活动空间、书桌、台灯之类必要的学习条件。除此,家庭还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围。没有电脑、学习机之类高科技的学习工具,没有丰富的阅读书籍,甚至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家庭除了学校发的课本、练习册之外,再无别的书本。家庭也很少有健康的娱乐生活,孩子们的娱乐活动也主要是在家里,比如下棋、跳绳和伙伴玩耍等。父母很少与子女一起参加活动,甚至许多父母从没有带子女去过书店、公园。孩子的精神生活相当贫乏,缺乏有益于健康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情趣。

  (二)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失偏颇

  进城务工人员饱受在外打工的艰辛,希望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故在家庭教育内容上非常重视知识教育,但知识教育往往局限在督促孩子不旷课逃学,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低年级的、有能力的家长更加关注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关注的内容主要涉及孩子会不会做题目,而对做题的质量、方法,以及孩子逻辑思维、意志力、注意力的培养等关注不多。另外,在人际关系、行为习惯方面注重对子女行为表现的培养,期望他们能与城市人言行、举止保持一致。但是,对子女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情绪情感、人格、心态之类深层次的问题重视不够。调查发现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妒忌、猜疑、孤独、抑郁、自闭、狂躁等心理问题。而父母对这些与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有关的儿童问题并不一定有能力及早发现和提供帮助。

  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简单说教,忽视身教的现象。进城务工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低,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常以单调的唠唠叨叨的说教为主,说教也常常仅限于催促子女学习、读书之类;并且有些家长不注重自身修养,无视身教的重要性,在子女面前随意抽烟、喝酒、打牌赌博、夫妻吵架也不避开孩子,更别提说脏话骂人等等。这些家长的所作所为与其对子女举止文明、讲求素质的要求相违背,易使子女对父母产生不信任心理,并且潜移默化中逐渐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小小年纪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抢劫犯罪。此外,仍然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用打骂体罚的方法“教育”子女。2005年,年仅3岁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郑博因为不肯多念一遍“1、2、3、4、5”这5个阿拉伯数字,被其亲生父母打死,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种方法不仅使孩子身心健康受

  到严重伤害,而且对孩子自尊、自信、个性、人生观形成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三)家庭教养态度不当

  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养态度不当主要表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

  期望代表着信任,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越有助于其学业成绩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然而超出了一定范围、盲目的、高出子女实际水平的期望会带来消极作用,甚至会使子女“望而生畏”,丧失上进的勇气。

  相关调查发现,进城务工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其一学业期望过高。这种期望不是客观地建立在子女实际的水平能力基础之上,不是顾及子女智力的差异,基础的好坏,而是主观、想当然地对孩子施加考试分数、成绩、名次方面的要求,往往大大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限度。其二职业期望过于理想化。学者关颍的调查分析指出军人、警察,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在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未来的职业期望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三个职业具有工作相对稳定、工资收入高、比较体面等共同特征。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甚至说:“军人、警察连穿的衣服国家都管了,用不着爹妈操心了,多好啊!”“我们家祖祖辈辈就没有一个当官的,孩子在城里要是真的能出息了,不也是光宗耀祖嘛!”可知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的期望与认识多有理想化、盲目性的色彩。

  (四)亲子互动效果欠佳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积极的亲子关系会使子女感受到爱与被尊重,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有积极、乐观的认识和期望。亲子关系差,父母与子女缺乏感情上的交流,双方就容易产生隔阂,情感破裂,甚至对抗,易导致子女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认识和消极体验。

  调查发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亲子关系较差,尤其是沟通互动效果不佳。在沟通内容(或沟通话题)方面,主要是围绕子女做功课、课外活动、花钱等日常行为方面的问题,而对于理想、内心感受等深层次的问题双方很少交流。在沟通频率方面,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从事着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工作。国家统计局调查报告声称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很多家庭的父母待忙完了一天的事情,即便有心,也已经没有时间与精力详细过问孩子学校里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因

  [2]

  而,亲子沟通频率较低。如此,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长期与父母缺少交流,处于孤独寂寞状态,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往往会向自卑、孤僻方向发展,更加剧了与父母的疏远。

推荐访问:浅谈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进城 家庭教育 务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