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6篇)

时间:2023-05-03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写一篇年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总结1000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共青团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也需要随之改革。近年来,我区共青团基层组织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加强、完善、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号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现就此进行一次总结和回顾。

  一、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党的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共青团基层组织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机构改革

  我区共青团基层组织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了各级干部和各种资源的优势,实现了机构设置和职能框架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同时,各级组织之间加强了联系和协作,形成了有机的合作机制,为团员和社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和帮助。

  (二)工作重心转移

  针对当前团员青年的需求和特点,我区共青团基层组织把工作重心从传统的组织管理转移到了思想引领和服务实践上来。通过开展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创业就业、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年群众更好地理解团组织的本质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制度创新

  在组织架构和工作重心的基础上,我区共青团基层组织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和优化。比如在选拔和培养骨干、评选先进团组织、颁发奖励等方面,实行了更加公正、客观、透明、规范的制度规定。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团组织在决策、执行和监管方面的效率明显提高,增强了团员和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三、改革后的效果和体验

  经过改革之后,我区共青团基层组织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和特点:

  (一)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改革后,团组织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明显提高。在单位、社区和学校等基层组织中,共青团工作人员积极服务、倾听民声、解决问题,赢得了一致好评和赞誉。

  (二)队伍骨干数量增多

  通过制度的改革和运行,团组织成功地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骨干干部,这些骨干干部在组织建设、活动策划、服务管理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当前和未来的共青团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认可度提高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区共青团基层组织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特别是在活动开展、问题解决和信任建立等方面,团组织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后续工作和展望

  尽管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团员、推进共青团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应当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二)扎实开展团组织建设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团员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工作网络;

  (四)创新制度规定,规范组织运作,提高团组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总之,改革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深入实践,推进工作,实现共青团事业指导思想的落地和实施。

篇二: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关于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调研报告

  作者:吴浩

  来源:《现代青年》2021年第08期

  2015年,党中央和省委分别召开历史上第一次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此为标志,拉开了共青团改革的序幕。六年过去了,回过头看,全省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基层团组织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改革的效果还不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共青团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

  所以说,改革要往基层去,所有改革的成效,最终不是体现到团的领导机关,而是取决于基层组织的活力。团十八大提出的“改革再出发”,包括2019年以来开展的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探索共青团如何“去行政化”,基本目标是使共青团在县域恢复基本政治功能、形成初步社会功能。共青团的政治功能主要指党和政府的获得感;社会功能主要指青年的获得感,并使团的项目和品牌形成社会影响力。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我省市县及以下团组织普遍采取了“专挂兼”的方式,把一些先进青年、优秀志愿者等吸纳进来,很大程度壮大了基层团组织力量,一定程度解决了县域团干部来源单一,部分团干部缺乏事业心、青年工作本领

  和业务能力不高,干部管理激励机制不科学等问题。17个市县团委按照“兼挂”比例不低于40%的原则,制定领导班子挂职、兼职成员管理办法,并配备挂职、兼职副书记至少各1名。其中东方团市委领导班子按“专职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2名+挂职副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1名”的结构配备;三亚各区团委固定工作人员均达到8名以上。

  主要通过有效巩固学校团组织、重构城乡社区团组织、创新团的组织形态、建设网上青年社群等四方面举措,一定程度解决基层团组织设置不科学、工作链条过长等问题,进一步把团员青年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海口团市委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创业就业产业园区,新建或完善了江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团委、日月广场联合团委、海南数据谷团工委、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工委等“两新”领域团组织;文昌团市委在全省率先组建团代表联络站;全省共建立117家“青年之家”并进驻云平台,覆盖全部市县主要乡镇;不少市县团委在开展“学社衔接”过程中,建立毕业大学生微信群,有效提高了组织动员的穿透力和有效性。这些都是改革基层组织的探索,青年人在哪集聚,就把有限的资源聚焦过去,在那里建组织、建阵地。

  主要通过提升系统思维和完善系统构建,着力解决学校共青团工作校外延伸不足的问题,解决工作资源单纯依靠“党政拨”、“上级给”的问题,解决青年骨干的政治录用机制不全等问题,不断提升共青团在基层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影响力。统筹校内校外团组织活动方面,全省18个市县全覆盖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县区开发不少于20个实践岗位,目

  前全省共开发实践岗位近1000个;各大中专院校集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团员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提供平台。社会化筹措资源方面,16个市县团委通过改革成立青少年希望基金会或“希望公益服务中心”,进一步挖掘社会化运作能力,并通过积极参与开展“筑梦公益·一起来”等公益实践活动广泛筹集社会爱心资金,创新助学帮困新模式。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方面,主动从团员青年典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新兴青年等群体中,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和政治骨干,输送到各级团的工作岗位和党的队伍中。特别是在今年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推送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进入了村(社区)“两委”班子,集中发挥并体现了团的政治功能。

  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始终突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着力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抓党建的理念深入人心,抓基层的责任越压越实,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党中央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共青团是示范、也是契机,党的基层建设经验值得共青团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分别制定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等党内规范性文件,全面系统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共青团也要学习“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一个一个领域研究突破,一个一个方面鞏固提升,扫除组织和工作覆盖的“盲区”和“空白点”,向“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标看齐。要围绕“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的组织”,因地制宜调整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加强统筹兼顾,力争形成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团的建设工作齐头并进的局面。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有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顿不合格基层党组织,坚持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二十八条明确提出“建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工作机制”,第三十条明确要求“整顿后进党支部”。

  当前,团的基层组织已经薄弱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软、弱、涣、散问题突出。我们更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求解思维,针对团的基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从制度建设层面补齐短板、形成规范;另一方面,根据团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对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集中开展团支部整理整顿工作,推进全团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时,要不折不扣抓好团中央《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团省委《“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助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行动方案》的落实落地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力度培训农村党员,普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基层基础保障显著加强。

  共青团最大的资源是执政党的政治资源,紧跟党的步伐,我们必须切实抓好“党团衔接”,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发挥后备军作用;必须选配好团的基层班子,发挥“关键少数”导向效应;必须开展好团干部培训,争取每年轮训一遍基层团委书记;必须建设好“青年之家”,以创建“海南自贸港国兴筑梦大道”和“中国(海南自贸港)青年筑梦大道”为契机,突显团的组织属性和组织重构,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基层建设工作归结起来就是抓基层、搞建设、强组织、管队伍。抓基层,就是共青团顶层设计、工作逻辑和工作成效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基层。搞建设,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和工作的关系、建设和活动的关系,把精力放在组织和建设上。强组织,就是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团的组织支撑、工作支撑和桥梁支撑,使组织建设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管队伍,就是破解团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中重大课题和重要问题。

  到底就是到支部。这些年,团的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基层“四缺”问题还较普遍,造成头重脚轻,形象讲就是“高位截瘫”。如何治疗“高位截瘫”,就要把血液输送到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党一直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几次整顿都对团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比如1955年至1956年结合整党整社进行整团,1983年党中央作出整党的决定,同时要求共青团组织团员学习整党文件。团要向党看齐、向历史学习。要信号到支部、指导到支部、资源到支部、落实到支部、检查到支部。要下大力气、久久为功开展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基础团务当大事难事长事抓,真正使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规范起来、严肃起来、真实起来。

  到人就是到团员、到团干部。团员教育管理,关键在于严格,包括严格发展和严格教育管理。团干部是团的工作骨干。共青团目前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能从团干部队伍建设上找到根源。团干部队伍建设,一要严格选配,认真做好基层团干部选配和协管,防止不按标准、不按程序选拔配备干部。二要严格管理,抓好工作考核,保证基层团干部有足够精力投入团的工作。基層团干部身兼多职的情况非常普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看谁的线穿得早、谁的线头硬,因此基层团的工作一方面要有实打实的硬任务,一方面要有可考核的硬指标。三要严格教育,狠抓团干部作风,教育要求团干部坚决克服工作抓而不实、缺乏实干和抓而不长、缺乏韧劲的问题,推动落实密切联系青年制度,切实做到真正融入青年,落实团支部书记每年向全体团员述职并接受团员测评制度。总的思路是对团员要教育大多数、处置不合格,对团干部要爱护关心基层的、严肃处理机关的。

  到事就是抓重点抓关键。基层建设领域众多、内容广泛、情况不一,要盯住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少数。要聚焦“青年在哪里”“团员在哪里”“团组织在哪里”等基本问题,确定工作的重点领域。要客观分析青年聚集特点,注重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墨守陈规,哪里有青

  年,就到哪里去建立组织、开展工作。强调抓基层,要向有青年的地方去抓,要在青年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去抓。基于这个工作逻辑,在重点领域排序上,首先是学校,其次是传统领域,再次是新兴领域。要盯住“关键少数”。团的领导机关干部和专职干部肩负着特殊责任,理应发挥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作用。要大员上阵,身先士卒,挂片连点,重心下移,深入基层一线推动工作,真正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示范效应。

  关键是作风要到位,确保工作成效。一要勤调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实际情况摸清楚,把短板弱项弄明白,研究真问题,寻找真办法,掌握一批基层工作先进典型,提炼出具有推广意义的经验。二要增定力。拧紧螺丝、上紧发条,抓常抓长,抓严抓细,对明确的任务、定下来的事情、有生命力的做法不频繁换频道,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三要求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用真招实招硬招,促落地落实落细。要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对标全团要求,列出任务清单,定期检查调度,健全工作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建立规范化考评机制,对照任务要求、时间节点,一个一个评估验收。四要严执纪。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用好督导问责的绝招,不怕亮家丑。要盯住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大事、要事谋划设计好。

篇三: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团委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按照“强组

  织、聚人心、抓服务、增活力”的总体思路,从着眼

  于巩固和加强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共青团组织

  的运行机制,整体活跃基层共青团工作,不断提高共

  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切实推动了全

  市基层团建水平的整体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团建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命力

  1、在企业,按照“围绕效益抓团建,抓好团建促

  效益”的思路,根据年初全委会项目领办及“基层组

  织建设年”工作总体安排,福鼎国际大酒店团委围绕

  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了我市

  开展了邙日光助学一日捐”劝募及惠

  泉啤酒义卖活动,通过在络论坛上宣传发动、市区人

  流量集中区域放置宣传牌、现场发放捐款倡议书等形

  式,共筹集捐款24000余元。同时,推荐各类青年自

  组织参与“宁德市阳光公益联盟”,将青年自组织纳

  入共青团组织领导,有效引导他们在促进青少年健康

  成长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各类青年社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青联、青年

  文明号协会、绿眼睛青年志愿者协会等青年社团组织

  联系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的优势,尽一切可能

  团结、吸引和凝聚各族各界优秀青年,吸收

  168名各

  行业优秀青年为市青联委员,新成立秦屿镇青年联合

  会,多次组织青联委员参与阳光助学、抗震救灾、烛

  光计划和经贸考察活动;吸收我市各级青年文明号84个集体为青年文明号协会会员,聘请了

  10位青年文明

  号监督员,不定期对创建单位实施复核检查,进一步

  加大青年文明号协会社会监督和自我管理,有效提升

  了青年文明号的品牌形象,涌现出市工商局注册大厅、市城建监察大队等全国级、省级、宁德市青年文明号

  70多个;吸收500多名社会各界有志于环境保护的青

  年为绿眼睛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积极开展了青少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保活动、家园清洁活动、保护

  母亲河行动、“寻找美丽的中华”、守护野生白天鹅

  等活动,举办了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当

  代中学生之环保责任”环保巡回展览、讲座,增强广

  大青少年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意识。

  三、打造青年增收成才新平台,不断增强团组织

  的吸引力

  1、依托行业协会团组织,推进"农村青年增收成

  才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共举办农村团

  支部书记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10多场次,参与农村青年300多人次。充分发挥贯岭槟榔芋高优

  栽培示范基地、前岐镇蘑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等一

  批省级和宁德市级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的作用,引

  导青年农民增产增收。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

  行业协会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专业技

  术优势,同时结合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农

  村青年创业致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拟选择在前岐镇

  食用菌协会和福鼎市化油器协会成立团组织,通过不

  断创新团组织载体,积极打造服务青年增收成才新平

  台,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

  2、依托驻外团组织,深化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

  动”。为加强与我市外出务工青年的密切联系,拟在

  今年年底选择在沪发展较好的企业成立福鼎市首个驻

  外团支部或团工委,从而带动和辐射福鼎其他驻外企

  业成立团组织,实现对广大在外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

  效覆盖。结合驻外企业团

  组织筹备成立的前期联系,也积极向福鼎籍在外创业的市青联企业界委员、市青

  企协会员,推荐城乡青年前往就业,有效实现工岗快

  递;同时为我市有志创业的青年积极联系创业导师,提供创业过程中的咨询辅导等跟踪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使共青团的地位和

  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中得到充分发

  挥和体现。

  四、抓好团组织换届选举,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战

  斗力

  1、做好换届前期准备工作。今年是我市、乡团组

  织换届年,在年初召开的全委会上,我们就将市、乡

  团组织换届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安排。结

  合《团章》和团宁市委联[20XX]28号《关于做好县、乡团委换届工作的若干意见》,7月中旬,我们召开

  了乡镇团委书记工作例会,进一步征求了基层团干部

  对团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乡镇团委书

  记进行全面考核,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对换届工作和团

  干转岗的重视。7月下旬,向市委组织部作了换届工

  作专题汇报。8月上旬,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市乡

  两级团委换届工作,并同意团市委班子配备一正两副,同时以市委名义批转了《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关于

  做好市乡两级团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换届工作的任务、程序、时间等作了具体要求。

  月上旬,召开了乡镇团委换届工作专题培训会,并要

  求10月中旬前全面完成乡镇团委换届工作。10月上

  旬,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推行大学学历村干

  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

  了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和培养管理制度,把年轻优

  秀的大学学历村干部充实到团干部队伍中来,切实增

  强了村级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活力。

  2、做好团干部选配及转岗输送工作。换届工作中,干部问题是关键。强化基层团组织队伍和做好超龄团

  干的转岗工作,关系着换届工作的成功与否。针对选

  配乡镇新一届团委班子,每个乡镇均按照“1+X”模式

  配备团委班子,配备1名专职团委书记,从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创业

  致富带头人、年轻骨干教师中选择优秀青年兼任团干,全市8名选聘生中有5名,7名志愿者中有1名,7名青年优秀教师,2名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兼任

  乡镇团委副书记。同时每个乡镇均配备1-3名副书记,7-11名团委委员,副书记以上人选均为大专以上学

  历,委员大专以上学历占

  80%U上。通过换届,使新

  一届团委班子,平均年龄进一步降低,结构进一步合

  理,影响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针对团干部的转岗

  输送问题,一方面我们多次向组织部门、乡镇党委推

  荐优秀团干部,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转岗团干部的思想

  政治工作,要求他们

  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转留,发扬

  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换届工作贡献力量。

  3、严格把握换届工作的时间进度和程序规范。

  为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市、乡团委换届,保证换届工

  作自下而上的有序衔接。我们严格按照《团章》、团

  内选举规定规范推进换届工作,对代表产生、人事提

  名、大会报告、会议选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严格

  把关和重点督导。同时,通过《福鼎团讯》、福鼎共

  青团站等各种媒体,做好换届工作的宣传报道,引导

  广大团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确保选举结果既体现组

  织意图,又符合广大团员的意愿。全市各级团干部均

  能够充分认识这次换届工作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的重要意义,在规定期限完成了换届工作。同时,严

  格按照《团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各级代

  表大会组织选举规则》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

  组织选举规则》的要求履行团内民主,确保换届工作

  纪律。

篇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我县的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为推进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全面实施基层团组织分类管理。将街乡团组织划归为乡镇团组织进行管理,推进基层团组织分类管理,在实现组织职能差异化和责任落实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四位一体”构筑组织体系。通过推行“四位一体”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党组织、团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等,让乡镇团组织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组织职能,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作用。

  三、深化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联合调查研究,联合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共同建立“三个一体”制度,不断发展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制度,深入开展困问题脱贫攻坚行动,取得重要成效。

  四、有效加强共青团员工作建议制度建设。加大建设力度,采取措施加强共青团员工作建议制度建设,为团组织建设提供新思路、新动力,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团组织建设。

  五、不断完善组织文化建设。经过深入推行“四位一体”建设,我县的团组织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果,促进组织文化的传播,弘扬优良文化,提高团员的素质和综合素质。

  总之,我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改革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大家携手共进,为完善基层社会组织构建发挥更大作用。

篇五: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落实团十六届二中全会的部署,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组织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方式方法和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新途径,提炼近年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果,团中央决定自2009年4月起,在全团X围内确定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可推广的加强基层组织和活跃基层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一、试点工作的原则

  试点工作要始终坚持和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紧跟党建步伐,充分借助党建工作近年来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注意在工作空间、工作内容上尽量与党建相融合;争取党组织支持,在新兴领域探索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模式,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研究提炼普遍性规律。牢牢把握团的根本职责和基本职能,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的长期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着力在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对团员青年的覆盖、探索基层组织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构建基层工作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并努力把试点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指导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方法。

  3.着力突破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力争通过试点在各个薄弱环节上有所突破。对于长期制约基层团的工作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要着力在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完善,从整体上推动工作。

  1/1264.勇于改革创新。要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变革和青年群体变化带来的挑战,破除思想束缚,大胆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和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方式相适应的有效工作模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试点工作开展。要注意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对基层探索出的创新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级、各类团组织应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积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1.结合党建新格局推动团的工作。探索团建与党建更为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争取同级党组织在制度安排、干部选拔、工作要求和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下级团组织党建带团建制度的落实;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站等党建工作在基层形成的重要成果和工作格局,以联合建立党团活动中心、党团服务组织等方式推动党团共建;跟进党建步伐,在已建立党组织、符合建团条件但尚未建团的单位推动建立团组织;在没有建立党组织但是具备建立团组织条件的地方和单位,积极建立团的组织。

  2.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适应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特点,通过网上互动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系统、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联系、服务青年,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凝聚;探索通过新媒体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归纳总结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动员青年的模式。

  3.进一步深化“推优入党”工作。不断健全“推优入党”制度,按照中组部、团中央关于“推优入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推优意识,严格推优标准,规X推优程序,在教育、培养、考察、推荐等环节做好与党组织的衔接,提高“推优”的质量和数量,为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4.改进、完善基础团务工作。抓好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团员和团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制度、团内XX制度、基层团建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2/126等团务制度的落实;推行团务管理和团员管理的规X化建设,详实掌握团建基础数据,建立健全工作档案;结合新形势,对“三会二制一课”等团内组织生活的内容、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鼓励基层团组织结合实际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5.巩固和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核心基础作用,加强对青联、学联和城乡青年中心等团属青年社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和引导,努力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联系合作的X围,探索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根据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试点中应把握的侧重点如下: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

  ——探索建立活跃企业青年工作的机构和机制。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发挥共青团作用的企业青年工作新格局,形成组织动员青年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活跃企业青年工作。进一步探索专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配备方式。

  ——寻找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职工成长发展,寻求新的工作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型、技能型、文化型活动,丰富青年生活,促进青年成长。

  ——探索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寻找新途径和新载体,深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既保持团组织特点,又融入企业文化的有效方式。

  (2)非公有制企业

  ——探索活跃青年工作的新形式。注重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优秀青年成长平台的作用,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寻求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探索提升青年员工业务素质的有效方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3/126(1)市辖区团委

  ——探索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以团区委为核心(平台)、辖区单位团组织为依托,推动建立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驻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广泛参加的共青团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共建活动,形成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探索对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方式。强化团区委的作用,加强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规划、建设、指导和考核。帮助街道、社区建立健全团组织,积极向街道、社区配置工作资源。

  (2)街道、社区团组织

  ——探索社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围绕社区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等功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尝试承接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XX犯罪等政府青少年事务。

  ——探索社区团的工作力量配备方式。加强社区团的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将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转化为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团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探索在特定青年集聚领域建立团组织的新方式,针对青年在楼宇、市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分布集中的情况进行团组织联建。

  3.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探索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探索形成在加强思想引导,进行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新载体,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探索巩固扩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工作机制。寻找团组织凝聚青年、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有效途径。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团县(市、区、旗)委

  ——探索建立农村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党政领导任主要负责人、团组织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规划、推进本县域4/126团的工作和建设。

  ——探索乡、村团组织同步换届的实现方式,构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保障、激励等工作机制。探索团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团代表提案、调研、建议等制度,推行团务公开,扩大团内XX的实现形式。

  ——在县域X围内,适应农村青年跨地域流动、聚集和从业的特点,突破行政和区域界限,采取独立、依托、联合等方式建立团组织。特别是探索依托农村青年所从业的登记、管理与服务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团组织的有效途径。

  (2)乡(镇)团委

  ——探索推进乡镇团的委员会建设。试行由乡镇党委年轻委员兼任同级团委书记,或按照一定程序,选拔“选调生”任乡镇团委书记;推选优秀的村团支部书记、学校(乡镇企业)团组织负责人、乡村青年能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为乡镇团的委员会委员,试行乡镇团委委员轮值日常工作制度,发挥委员作用开展团的工作。

  ——探索建立乡镇、企业、学校、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团组织之间的联建共建和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基层团组织的联动与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3)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推行在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建立团组织。已经建立团组织的,探索规X、活跃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方式方法。

  ——探索如何结合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的自身功能发挥好团组织的作用。

  5.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普通高校

  ——探索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解决学校团委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合并办公问题的有效办法,保证团委独立设置、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5/126——探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再设计,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

  ——适应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和聚集的新方式,探索推进扩大学生宿舍、网络、社团等领域建团,实现组织网络和团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新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2)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和办学性质,探索不同团建模式,特别是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高校先行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活动的模式。

  ——探索在民办高校规X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等团的各项主要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3)普通中学

  ——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格局中,积极探索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新方式。

  ——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对中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情况下,探索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规X入团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强中学生团员意识教育。

  ——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做好团队衔接工作。

  (4)中职学校

  ——探索民办中职学校团建有效模式和团的工作的有效机制。

  ——探索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专业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探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X指导,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探索增强学生社团活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探索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

  ——探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6/1266.行业团建试点

  ——探索建立协调交流平台。以业务为纽带,发挥青年文明号等共青团品牌作用,建立广泛覆盖的行业共青团工作交流平台。

  ——探索同业交流与合作机制。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7.适应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新变化的团建试点

  ——探索龙头企业在团建中的示X和带动作用,加强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团建的引领。

  ——探索团组织在新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中的功能定位、工作手段和内容。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8.统筹城乡团建试点

  ——探索联系和服务流动团员的有效模式。适应团员青年流动、分布和聚集的新变化,按照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协助、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完善流动团员管理办法。探索和创新流动团员组织关系接转、团费缴纳、参与团内组织生活和XX生活等方面的有效措施;推动建立流动团员服务站等阵地依托,着力加大对流动团员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水平;探索流出地团组织在外来务工团员青年大量集中的用工企业、工业园区、城区建立团(工)委,扩大组织覆盖;加强对流动青年自发成立的联谊会、同乡会等组织的引导,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探索建立城乡共建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打破区域、行业界限,通过整合邻近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依托产业链等联建共建方式,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不断增强城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建资源配置体系。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思路,积极引导城乡团建资源的相互流动,实现城乡团建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7/1269.青年自组织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引导的方法途径。探索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发挥团组织在政治先进性、社会公信度、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组织体系、品牌活动、人才举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服务青年自组织的合理需求,增强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与其成员的吸引和凝聚。

  ——探索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认真分析青年自组织的运行特点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在哪些青年自组织中适合建立团的组织以与如何建立团的组织。通过试点形成与青年自组织发展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团组织设置和关系隶属模式、骨干培养和团干部选拔途径、团员教育管理方法、基于自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的组织动员方式、团的组织生活载体和团务工作制度规X。

  10.互联网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依托网络实现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的方法途径。探索建立共青团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和依托网络上团课、过团的组织生活等的有效方式。

  ——探索建立网络团组织。在深入探讨网络团建与传统团建、青年自组织团建在组织架构、联络动员方式、团员管理等方面异同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团组织,并实现网络团组织与实体团组织的互动。

  三、试点的选取

  试点对象的分布要合理,体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试点对象要具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条件,以工作基础中等偏上的单位为主体。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70家。

  (2)试点对象条件

  8/126——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体制稳定。

  ——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

  ——企业负责人认可并支持团的工作。

  ——在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市辖区团委20个,街道团(工)委40个,规模较大的社区(包括居住区以与工业园区、商业社区、集贸市场、商业楼宇等功能社区)40个。

  (2)试点对象条件

  市辖区团委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团的工作基础较好。

  ——团干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街道团组织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有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人员。

  ——工作基础较好。

  社区团组织

  ——社区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有专职社区干部和从事青年工作的人员。

  ——有基本的工作基础和物质条件。

  ——居民中的青年人数较多。

  3.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机关15家,事业单位15家。

  (2)试点对象条件

  9/126——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团组织健全。

  ——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合理,青年人较多。

  ——机关文化活跃。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试点对象为县、乡两级团组织和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其中团县(市、区、旗)委试点50个,乡(镇)团委试点50个,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试点共50个,共150个。

  县、乡选点分布:东部地区15个县、15个乡(镇);中部地区20个县、20个乡(镇);西部地区15个县、15个乡(镇)。

  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试点重点在大农区、农村专业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地区选取。其中:农村社区2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农资和农产品专业市场10个。

  (2)试点对象条件

  县、乡两级团组织

  ——以农村为主要区域。

  ——党政领导重视,团的工作外部环境较好。

  ——团的工作有一定基础,具备探索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条件。

  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青年人数在30人以上,有一定的经济规模。

  ——所从事的产业在当地是主导产业或有比较大的影响。

  ——已经成立团的组织或具备建团条件。

  5.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试点对象为学校团委(团总支),共200个。其中:普通高校50个,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50个,普通中学50个,中职学校50个。

  10/126试点对象覆盖31个省(区、市)和XX生产建设兵团。民办高校类别中独立学院23个。普通中学中城市中学29个,农村中学21个。

  (2)试点对象条件

  ——能够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学校党政领导重视团的工作。

  ——团组织机构健全,团的工作基础较好。

  ——团干部具备创新精神,善于进行工作研究,能够总结探索出好经验好做法。

  6.行业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体制内管理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协会7家,自发成立的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或产业协会8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体制内管理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协会

  ——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产业所属企业规模较大,所有制多样,数量众多。

  ——吸纳了较多的青年劳动力。

  ——党群工作有一定基础。

  自发成立的行业或产业协会

  ——经民政部门登记的合法协会,成立至少两年时间,活动较为活跃。

  ——覆盖的企业所有制多样,数量较多,分布较广。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吸纳青年劳动力较多。

  7.适应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新变化的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选取连锁经营、分销、直销、网络销售等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15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企业负责人认可、支持共青团工作。

  11/126——企业的商业模式合法、稳定,具有典型性。

  ——企业效益较好,吸纳青年劳动力较多。

  8.统筹城乡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跨地域流动团员管理方面的试点单位主要以流入地和流出地团组织结对的方式确定,其中省级团委结对2个,中心城市团委结对2个。

  同地域城乡团组织共建方面,拟确定6个中心城市作为试点单位。

  (2)试点对象条件

  ——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符合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要求。

  ——同地域城乡团组织共建试点地区,应初步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党建工作格局,可供团建试点工作结合和借鉴。

  ——试点地区团的工作基础较扎实,组织体系较健全,干部配备较完整,当地党政领导较重视。

  ——试点地区的团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形成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9.青年自组织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选取10个中心城市的团属青年自组织服务机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青年自组织为试点单位,涉与自组织的主要类型。自组织的推荐和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上述中心城市团委负责。

  (2)试点对象条件

  ——团属青年自组织服务机构运转状况良好,在当地青年自组织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拥有10个以上青年自组织会员单位,能够很好地发挥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自组织的功能。

  ——青年自组织主要负责人对共青团认同感较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组织中有较高威望;具有一定规模,成员相对稳定,且主要成员中党、团12/126员比例较高,活跃成员在50人以上,普通成员在100人以上;有比较成熟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成员联系较为密切,能够经常性开展活动,在青年和同类组织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0.互联网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团属网络平台: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条件较好的5个地市级团委网络平台和5个县级团委网络平台。

  非团属网络平台:选取10个中心城市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网络平台为试点单位,涉与门户、网络论坛、BBS等青少年聚集度高且有一定组织化结构的网络平台。

  试点单位的选取和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上述地市级和县级团委负责。

  (2)试点对象条件

  ——团属网络平台:在青年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专门的维护力量,具备实施网上团组织管理、开设网上团课等的技术条件。

  ——非团属网络平台:网络论坛、BBS网络经常性参与的青年在100人以上;网络平台的主要负责人对共青团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认同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在网络群体中有一定的威望;已经实行实名制或具备实行实名制的条件。

  四、试点工作的要求

  开展试点工作是团中央书记处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充分领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中要切实贯彻如下要求。

  1.明确试点工作的责任。(1)各省级团委是试点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要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试点工作中发挥统筹作用,推动工作有效落实。(2)试点单位所在市级或县级团委要积极研究试点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具体落实试点工作的开展,并定期向上级团组织汇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3)团中央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协调、督导检查、总结评估等工作。

  13/1262.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1)试点工作要与选派地市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紧密结合。试点单位所在县(区)有派驻干部的,派驻干部要将指导和推动试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各省级团委制定派驻方案时,要将派驻干部个人特点与派驻地试点工作要求统筹考虑。(2)试点单位所在县(区)没有干部派驻的,由省级团委从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以与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学校团委选择专人担任团建试点指导员,负责联系试点单位,指导试点工作开展。(3)省、市两级团组织可以通过专项培训、交流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推广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经验。(4)团中央将通过开辟网络专栏、设立

  群、短信交流平台等方式,密切与试点单位的沟通联络,促进各试点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3.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支持。(1)团中央将从支持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费用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试点工作开展,各省级团委要根据各自情况予以适当经费支持。(2)集中全团重点工作项目等优势资源,优先向试点单位倾斜,为试点工作提供人、财、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落实团十六届二中全会的部署,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组织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方式方法和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新途径,提炼近年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果,团中央决定自2009年4月起,在全团X围内确定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可推广的加强基层组织和活跃基层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一、试点工作的原则

  试点工作要始终坚持和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紧跟党建步伐,充分借助党建工作近年来在基层14/126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注意在工作空间、工作内容上尽量与党建相融合;争取党组织支持,在新兴领域探索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模式,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研究提炼普遍性规律。牢牢把握团的根本职责和基本职能,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的长期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着力在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对团员青年的覆盖、探索基层组织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构建基层工作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并努力把试点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指导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方法。

  3.着力突破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力争通过试点在各个薄弱环节上有所突破。对于长期制约基层团的工作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要着力在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完善,从整体上推动工作。

  4.勇于改革创新。要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变革和青年群体变化带来的挑战,破除思想束缚,大胆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和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方式相适应的有效工作模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试点工作开展。要注意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对基层探索出的创新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级、各类团组织应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积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1.结合党建新格局推动团的工作。探索团建与党建更为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争取同级党组织在制度安排、干部选拔、工作要求和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下级团组织党建带团建制度的落实;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站等党建工作在基层形成的重要成果和工作格局,以联合建立党团活动中心、党团服务组织等方式推动党团共建;跟进党建步伐,在已建立党组织、符15/126合建团条件但尚未建团的单位推动建立团组织;在没有建立党组织但是具备建立团组织条件的地方和单位,积极建立团的组织。

  2.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适应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特点,通过网上互动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系统、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联系、服务青年,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凝聚;探索通过新媒体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归纳总结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动员青年的模式。

  3.进一步深化“推优入党”工作。不断健全“推优入党”制度,按照中组部、团中央关于“推优入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推优意识,严格推优标准,规X推优程序,在教育、培养、考察、推荐等环节做好与党组织的衔接,提高“推优”的质量和数量,为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4.改进、完善基础团务工作。抓好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团员和团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制度、团内XX制度、基层团建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等团务制度的落实;推行团务管理和团员管理的规X化建设,详实掌握团建基础数据,建立健全工作档案;结合新形势,对“三会二制一课”等团内组织生活的内容、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鼓励基层团组织结合实际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5.巩固和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核心基础作用,加强对青联、学联和城乡青年中心等团属青年社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和引导,努力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联系合作的X围,探索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根据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试点中应把握的侧重点如下: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

  ——探索建立活跃企业青年工作的机构和机制。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发挥共16/126青团作用的企业青年工作新格局,形成组织动员青年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活跃企业青年工作。进一步探索专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配备方式。

  ——寻找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职工成长发展,寻求新的工作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型、技能型、文化型活动,丰富青年生活,促进青年成长。

  ——探索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寻找新途径和新载体,深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既保持团组织特点,又融入企业文化的有效方式。

  (2)非公有制企业

  ——探索活跃青年工作的新形式。注重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优秀青年成长平台的作用,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寻求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探索提升青年员工业务素质的有效方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市辖区团委

  ——探索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以团区委为核心(平台)、辖区单位团组织为依托,推动建立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驻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广泛参加的共青团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共建活动,形成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探索对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方式。强化团区委的作用,加强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规划、建设、指导和考核。帮助街道、社区建立健全团组织,积极向街道、社区配置工作资源。

  (2)街道、社区团组织

  ——探索社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围绕社区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等功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尝试承接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XX犯罪等政府青少年事务。

  ——探索社区团的工作力量配备方式。加强社区团的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将17/126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转化为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团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探索在特定青年集聚领域建立团组织的新方式,针对青年在楼宇、市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分布集中的情况进行团组织联建。

  3.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探索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探索形成在加强思想引导,进行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新载体,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探索巩固扩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工作机制。寻找团组织凝聚青年、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有效途径。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团县(市、区、旗)委

  ——探索建立农村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党政领导任主要负责人、团组织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规划、推进本县域团的工作和建设。

  ——探索乡、村团组织同步换届的实现方式,构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保障、激励等工作机制。探索团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团代表提案、调研、建议等制度,推行团务公开,扩大团内XX的实现形式。

  ——在县域X围内,适应农村青年跨地域流动、聚集和从业的特点,突破行政和区域界限,采取独立、依托、联合等方式建立团组织。特别是探索依托农村青年所从业的登记、管理与服务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团组织的有效途径。

  (2)乡(镇)团委

  ——探索推进乡镇团的委员会建设。试行由乡镇党委年轻委员兼任同级团委书记,或按照一定程序,选拔“选调生”任乡镇团委书记;推选优秀的村团支部书记、学校(乡镇企业)团组织负责人、乡村青年能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为乡镇团的委员会委员,试行乡镇团委委员轮值日常工作制度,发挥委员作用开展团的工作。

  18/126——探索建立乡镇、企业、学校、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团组织之间的联建共建和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基层团组织的联动与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3)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推行在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建立团组织。已经建立团组织的,探索规X、活跃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方式方法。

  ——探索如何结合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的自身功能发挥好团组织的作用。

  5.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普通高校

  ——探索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解决学校团委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合并办公问题的有效办法,保证团委独立设置、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探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再设计,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

  ——适应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和聚集的新方式,探索推进扩大学生宿舍、网络、社团等领域建团,实现组织网络和团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新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2)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和办学性质,探索不同团建模式,特别是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高校先行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活动的模式。

  ——探索在民办高校规X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等团的各项主要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3)普通中学

  ——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格局中,积极探索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新方式。

  19/126——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对中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情况下,探索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规X入团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强中学生团员意识教育。

  ——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做好团队衔接工作。

  (4)中职学校

  ——探索民办中职学校团建有效模式和团的工作的有效机制。

  ——探索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专业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探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X指导,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探索增强学生社团活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探索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

  ——探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6.行业团建试点

  ——探索建立协调交流平台。以业务为纽带,发挥青年文明号等共青团品牌作用,建立广泛覆盖的行业共青团工作交流平台。

  ——探索同业交流与合作机制。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7.适应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新变化的团建试点

  ——探索龙头企业在团建中的示X和带动作用,加强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团建的引领。

  ——探索团组织在新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中的功能定位、工作手段和内容。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8.统筹城乡团建试点

  ——探索联系和服务流动团员的有效模式。适应团员青年流动、分布和聚集20/126的新变化,按照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协助、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完善流动团员管理办法。探索和创新流动团员组织关系接转、团费缴纳、参与团内组织生活和XX生活等方面的有效措施;推动建立流动团员服务站等阵地依托,着力加大对流动团员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水平;探索流出地团组织在外来务工团员青年大量集中的用工企业、工业园区、城区建立团(工)委,扩大组织覆盖;加强对流动青年自发成立的联谊会、同乡会等组织的引导,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探索建立城乡共建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打破区域、行业界限,通过整合邻近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依托产业链等联建共建方式,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不断增强城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建资源配置体系。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思路,积极引导城乡团建资源的相互流动,实现城乡团建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9.青年自组织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引导的方法途径。探索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发挥团组织在政治先进性、社会公信度、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组织体系、品牌活动、人才举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服务青年自组织的合理需求,增强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与其成员的吸引和凝聚。

  ——探索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认真分析青年自组织的运行特点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在哪些青年自组织中适合建立团的组织以与如何建立团的组织。通过试点形成与青年自组织发展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团组织设置和关系隶属模式、骨干培养和团干部选拔途径、团员教育管理方法、基于自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的组织动员方式、团的组织生活载体和团务工作制度规X。

  10.互联网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依托网络实现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对青年进行舆21/126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的方法途径。探索建立共青团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和依托网络上团课、过团的组织生活等的有效方式。

  ——探索建立网络团组织。在深入探讨网络团建与传统团建、青年自组织团建在组织架构、联络动员方式、团员管理等方面异同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团组织,并实现网络团组织与实体团组织的互动。

  三、试点的选取

  试点对象的分布要合理,体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试点对象要具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条件,以工作基础中等偏上的单位为主体。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70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体制稳定。

  ——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

  ——企业负责人认可并支持团的工作。

  ——在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市辖区团委20个,街道团(工)委40个,规模较大的社区(包括居住区以与工业园区、商业社区、集贸市场、商业楼宇等功能社区)40个。

  (2)试点对象条件

  市辖区团委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团的工作基础较好。

  ——团干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22/126街道团组织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有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人员。

  ——工作基础较好。

  社区团组织

  ——社区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有专职社区干部和从事青年工作的人员。

  ——有基本的工作基础和物质条件。

  ——居民中的青年人数较多。

  3.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机关15家,事业单位15家。

  (2)试点对象条件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团组织健全。

  ——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合理,青年人较多。

  ——机关文化活跃。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试点对象为县、乡两级团组织和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其中团县(市、区、旗)委试点50个,乡(镇)团委试点50个,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试点共50个,共150个。

  县、乡选点分布:东部地区15个县、15个乡(镇);中部地区20个县、20个乡(镇);西部地区15个县、15个乡(镇)。

  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试点重点在大农区、农村专业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地区选取。其中:农村社区2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农资和农产品专业市场10个。

  23/126(2)试点对象条件

  县、乡两级团组织

  ——以农村为主要区域。

  ——党政领导重视,团的工作外部环境较好。

  ——团的工作有一定基础,具备探索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条件。

  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青年人数在30人以上,有一定的经济规模。

  ——所从事的产业在当地是主导产业或有比较大的影响。

  ——已经成立团的组织或具备建团条件。

  5.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试点对象为学校团委(团总支),共200个。其中:普通高校50个,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50个,普通中学50个,中职学校50个。

  试点对象覆盖31个省(区、市)和XX生产建设兵团。民办高校类别中独立学院23个。普通中学中城市中学29个,农村中学21个。

  (2)试点对象条件

  ——能够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学校党政领导重视团的工作。

  ——团组织机构健全,团的工作基础较好。

  ——团干部具备创新精神,善于进行工作研究,能够总结探索出好经验好做法。

  6.行业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体制内管理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协会7家,自发成立的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或产业协会8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体制内管理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协会

  24/126——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产业所属企业规模较大,所有制多样,数量众多。

  ——吸纳了较多的青年劳动力。

  ——党群工作有一定基础。

  自发成立的行业或产业协会

  ——经民政部门登记的合法协会,成立至少两年时间,活动较为活跃。

  ——覆盖的企业所有制多样,数量较多,分布较广。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吸纳青年劳动力较多。

  7.适应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新变化的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选取连锁经营、分销、直销、网络销售等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15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企业负责人认可、支持共青团工作。

  ——企业的商业模式合法、稳定,具有典型性。

  ——企业效益较好,吸纳青年劳动力较多。

  8.统筹城乡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跨地域流动团员管理方面的试点单位主要以流入地和流出地团组织结对的方式确定,其中省级团委结对2个,中心城市团委结对2个。

  同地域城乡团组织共建方面,拟确定6个中心城市作为试点单位。

  (2)试点对象条件

  ——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符合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要求。

  ——同地域城乡团组织共建试点地区,应初步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党建工作格局,可供团建试点工作结合和借鉴。

  ——试点地区团的工作基础较扎实,组织体系较健全,干部配备较完整,当地党政领导较重视。

  25/126——试点地区的团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形成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9.青年自组织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选取10个中心城市的团属青年自组织服务机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青年自组织为试点单位,涉与自组织的主要类型。自组织的推荐和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上述中心城市团委负责。

  (2)试点对象条件

  ——团属青年自组织服务机构运转状况良好,在当地青年自组织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拥有10个以上青年自组织会员单位,能够很好地发挥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自组织的功能。

  ——青年自组织主要负责人对共青团认同感较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组织中有较高威望;具有一定规模,成员相对稳定,且主要成员中党、团员比例较高,活跃成员在50人以上,普通成员在100人以上;有比较成熟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成员联系较为密切,能够经常性开展活动,在青年和同类组织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0.互联网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团属网络平台: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条件较好的5个地市级团委网络平台和5个县级团委网络平台。

  非团属网络平台:选取10个中心城市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网络平台为试点单位,涉与门户、网络论坛、BBS等青少年聚集度高且有一定组织化结构的网络平台。

  试点单位的选取和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上述地市级和县级团委负责。

  (2)试点对象条件

  ——团属网络平台:在青年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专门26/126的维护力量,具备实施网上团组织管理、开设网上团课等的技术条件。

  ——非团属网络平台:网络论坛、BBS网络经常性参与的青年在100人以上;网络平台的主要负责人对共青团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认同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在网络群体中有一定的威望;已经实行实名制或具备实行实名制的条件。

  四、试点工作的要求

  开展试点工作是团中央书记处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充分领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中要切实贯彻如下要求。

  1.明确试点工作的责任。(1)各省级团委是试点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要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试点工作中发挥统筹作用,推动工作有效落实。(2)试点单位所在市级或县级团委要积极研究试点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具体落实试点工作的开展,并定期向上级团组织汇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3)团中央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协调、督导检查、总结评估等工作。

  2.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1)试点工作要与选派地市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紧密结合。试点单位所在县(区)有派驻干部的,派驻干部要将指导和推动试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各省级团委制定派驻方案时,要将派驻干部个人特点与派驻地试点工作要求统筹考虑。(2)试点单位所在县(区)没有干部派驻的,由省级团委从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以与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学校团委选择专人担任团建试点指导员,负责联系试点单位,指导试点工作开展。(3)省、市两级团组织可以通过专项培训、交流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推广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经验。(4)团中央将通过开辟网络专栏、设立

  群、短信交流平台等方式,密切与试点单位的沟通联络,促进各试点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3.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支持。(1)团中央将从支持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费用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试点工作开展,各省级团委要根据各自情况予以适当经费支持。(2)集中全团重点工作项目等优势资源,优先向试点单位倾斜,为试点27/126工作提供人、财、物支持。(3)运用各类团属媒体和其他宣传渠道,加大对试点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示X带动作用。(4)建立试点工作表彰激励机制,将工作成绩突出的试点单位优先纳入各级团组织的评奖表彰体系。

  4.强化对试点工作的检查督导。(1)省级团组织要至少每3个月听取一次派驻干部或团建试点指导员的工作汇报,跟踪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与时汇总、提炼试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时采取改进措施,形成阶段性总结后报团中央。(2)建立试点工作局级干部联系点制度,团中央和各省级团委局级干部要结合派驻工作,确定一定数量的试点工作联系点,对所联系试点进行经常性工作指导,试点期间进行不少于2次的实地督导检查。(3)团中央将成立专门的巡视小组,定期对试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在全团X围内通报有关情况。

  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落实团十六届二中全会的部署,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组织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方式方法和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新途径,提炼近年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果,团中央决定自2009年4月起,在全团X围内确定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可推广的加强基层组织和活跃基层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一、试点工作的原则

  试点工作要始终坚持和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紧跟党建步伐,充分借助党建工作近年来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注意在工作空间、工作内容上尽量与党建相融合;争取28/126党组织支持,在新兴领域探索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模式,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研究提炼普遍性规律。牢牢把握团的根本职责和基本职能,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的长期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着力在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对团员青年的覆盖、探索基层组织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构建基层工作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并努力把试点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指导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方法。

  3.着力突破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力争通过试点在各个薄弱环节上有所突破。对于长期制约基层团的工作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要着力在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完善,从整体上推动工作。

  4.勇于改革创新。要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变革和青年群体变化带来的挑战,破除思想束缚,大胆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和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方式相适应的有效工作模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试点工作开展。要注意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对基层探索出的创新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级、各类团组织应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积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1.结合党建新格局推动团的工作。探索团建与党建更为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争取同级党组织在制度安排、干部选拔、工作要求和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下级团组织党建带团建制度的落实;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站等党建工作在基层形成的重要成果和工作格局,以联合建立党团活动中心、党团服务组织等方式推动党团共建;跟进党建步伐,在已建立党组织、符合建团条件但尚未建团的单位推动建立团组织;在没有建立党组织但是具备建立29/126团组织条件的地方和单位,积极建立团的组织。

  2.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适应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特点,通过网上互动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系统、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联系、服务青年,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凝聚;探索通过新媒体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归纳总结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动员青年的模式。

  3.进一步深化“推优入党”工作。不断健全“推优入党”制度,按照中组部、团中央关于“推优入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推优意识,严格推优标准,规X推优程序,在教育、培养、考察、推荐等环节做好与党组织的衔接,提高“推优”的质量和数量,为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4.改进、完善基础团务工作。抓好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团员和团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制度、团内XX制度、基层团建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等团务制度的落实;推行团务管理和团员管理的规X化建设,详实掌握团建基础数据,建立健全工作档案;结合新形势,对“三会二制一课”等团内组织生活的内容、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鼓励基层团组织结合实际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5.巩固和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核心基础作用,加强对青联、学联和城乡青年中心等团属青年社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和引导,努力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联系合作的X围,探索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根据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试点中应把握的侧重点如下: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

  ——探索建立活跃企业青年工作的机构和机制。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发挥共青团作用的企业青年工作新格局,形成组织动员青年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30/126方式,活跃企业青年工作。进一步探索专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配备方式。

  ——寻找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职工成长发展,寻求新的工作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型、技能型、文化型活动,丰富青年生活,促进青年成长。

  ——探索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寻找新途径和新载体,深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既保持团组织特点,又融入企业文化的有效方式。

  (2)非公有制企业

  ——探索活跃青年工作的新形式。注重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优秀青年成长平台的作用,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寻求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探索提升青年员工业务素质的有效方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市辖区团委

  ——探索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以团区委为核心(平台)、辖区单位团组织为依托,推动建立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驻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广泛参加的共青团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共建活动,形成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探索对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方式。强化团区委的作用,加强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规划、建设、指导和考核。帮助街道、社区建立健全团组织,积极向街道、社区配置工作资源。

  (2)街道、社区团组织

  ——探索社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围绕社区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等功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尝试承接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XX犯罪等政府青少年事务。

  ——探索社区团的工作力量配备方式。加强社区团的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将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转化为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31/126城市社区团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探索在特定青年集聚领域建立团组织的新方式,针对青年在楼宇、市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分布集中的情况进行团组织联建。

  3.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探索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探索形成在加强思想引导,进行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新载体,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探索巩固扩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工作机制。寻找团组织凝聚青年、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有效途径。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团县(市、区、旗)委

  ——探索建立农村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党政领导任主要负责人、团组织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规划、推进本县域团的工作和建设。

  ——探索乡、村团组织同步换届的实现方式,构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保障、激励等工作机制。探索团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团代表提案、调研、建议等制度,推行团务公开,扩大团内XX的实现形式。

  ——在县域X围内,适应农村青年跨地域流动、聚集和从业的特点,突破行政和区域界限,采取独立、依托、联合等方式建立团组织。特别是探索依托农村青年所从业的登记、管理与服务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团组织的有效途径。

  (2)乡(镇)团委

  ——探索推进乡镇团的委员会建设。试行由乡镇党委年轻委员兼任同级团委书记,或按照一定程序,选拔“选调生”任乡镇团委书记;推选优秀的村团支部书记、学校(乡镇企业)团组织负责人、乡村青年能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为乡镇团的委员会委员,试行乡镇团委委员轮值日常工作制度,发挥委员作用开展团的工作。

  ——探索建立乡镇、企业、学校、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团组织之间的联32/126建共建和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基层团组织的联动与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3)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推行在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建立团组织。已经建立团组织的,探索规X、活跃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方式方法。

  ——探索如何结合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的自身功能发挥好团组织的作用。

  5.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普通高校

  ——探索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解决学校团委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合并办公问题的有效办法,保证团委独立设置、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探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再设计,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

  ——适应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和聚集的新方式,探索推进扩大学生宿舍、网络、社团等领域建团,实现组织网络和团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新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2)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和办学性质,探索不同团建模式,特别是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高校先行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活动的模式。

  ——探索在民办高校规X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等团的各项主要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3)普通中学

  ——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格局中,积极探索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新方式。

  ——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对中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情况下,探索加强33/126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规X入团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强中学生团员意识教育。

  ——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做好团队衔接工作。

  (4)中职学校

  ——探索民办中职学校团建有效模式和团的工作的有效机制。

  ——探索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专业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探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X指导,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探索增强学生社团活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探索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

  ——探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6.行业团建试点

  ——探索建立协调交流平台。以业务为纽带,发挥青年文明号等共青团品牌作用,建立广泛覆盖的行业共青团工作交流平台。

  ——探索同业交流与合作机制。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7.适应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新变化的团建试点

  ——探索龙头企业在团建中的示X和带动作用,加强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团建的引领。

  ——探索团组织在新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中的功能定位、工作手段和内容。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8.统筹城乡团建试点

  ——探索联系和服务流动团员的有效模式。适应团员青年流动、分布和聚集的新变化,按照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协助、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完善流34/126动团员管理办法。探索和创新流动团员组织关系接转、团费缴纳、参与团内组织生活和XX生活等方面的有效措施;推动建立流动团员服务站等阵地依托,着力加大对流动团员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水平;探索流出地团组织在外来务工团员青年大量集中的用工企业、工业园区、城区建立团(工)委,扩大组织覆盖;加强对流动青年自发成立的联谊会、同乡会等组织的引导,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探索建立城乡共建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打破区域、行业界限,通过整合邻近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依托产业链等联建共建方式,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不断增强城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建资源配置体系。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思路,积极引导城乡团建资源的相互流动,实现城乡团建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9.青年自组织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引导的方法途径。探索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发挥团组织在政治先进性、社会公信度、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组织体系、品牌活动、人才举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服务青年自组织的合理需求,增强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与其成员的吸引和凝聚。

  ——探索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认真分析青年自组织的运行特点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在哪些青年自组织中适合建立团的组织以与如何建立团的组织。通过试点形成与青年自组织发展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团组织设置和关系隶属模式、骨干培养和团干部选拔途径、团员教育管理方法、基于自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的组织动员方式、团的组织生活载体和团务工作制度规X。

  10.互联网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依托网络实现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的方法途径。探索建立共青团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和35/126依托网络上团课、过团的组织生活等的有效方式。

  ——探索建立网络团组织。在深入探讨网络团建与传统团建、青年自组织团建在组织架构、联络动员方式、团员管理等方面异同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团组织,并实现网络团组织与实体团组织的互动。

  三、试点的选取

  试点对象的分布要合理,体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试点对象要具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条件,以工作基础中等偏上的单位为主体。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70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体制稳定。

  ——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

  ——企业负责人认可并支持团的工作。

  ——在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市辖区团委20个,街道团(工)委40个,规模较大的社区(包括居住区以与工业园区、商业社区、集贸市场、商业楼宇等功能社区)40个。

  (2)试点对象条件

  市辖区团委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团的工作基础较好。

  ——团干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街道团组织

  36/126——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有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人员。

  ——工作基础较好。

  社区团组织

  ——社区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有专职社区干部和从事青年工作的人员。

  ——有基本的工作基础和物质条件。

  ——居民中的青年人数较多。

  3.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机关15家,事业单位15家。

  (2)试点对象条件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团组织健全。

  ——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合理,青年人较多。

  ——机关文化活跃。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试点对象为县、乡两级团组织和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其中团县(市、区、旗)委试点50个,乡(镇)团委试点50个,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试点共50个,共150个。

  县、乡选点分布:东部地区15个县、15个乡(镇);中部地区20个县、20个乡(镇);西部地区15个县、15个乡(镇)。

  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试点重点在大农区、农村专业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地区选取。其中:农村社区2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农资和农产品专业市场10个。

  (2)试点对象条件

  37/126县、乡两级团组织

  ——以农村为主要区域。

  ——党政领导重视,团的工作外部环境较好。

  ——团的工作有一定基础,具备探索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条件。

  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青年人数在30人以上,有一定的经济规模。

  ——所从事的产业在当地是主导产业或有比较大的影响。

  ——已经成立团的组织或具备建团条件。

  5.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试点对象为学校团委(团总支),共200个。其中:普通高校50个,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50个,普通中学50个,中职学校50个。

  试点对象覆盖31个省(区、市)和XX生产建设兵团。民办高校类别中独立学院23个。普通中学中城市中学29个,农村中学21个。

  (2)试点对象条件

  ——能够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学校党政领导重视团的工作。

  ——团组织机构健全,团的工作基础较好。

  ——团干部具备创新精神,善于进行工作研究,能够总结探索出好经验好做法。

  6.行业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体制内管理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协会7家,自发成立的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或产业协会8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体制内管理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协会

  ——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8/126——产业所属企业规模较大,所有制多样,数量众多。

  ——吸纳了较多的青年劳动力。

  ——党群工作有一定基础。

  自发成立的行业或产业协会

  ——经民政部门登记的合法协会,成立至少两年时间,活动较为活跃。

  ——覆盖的企业所有制多样,数量较多,分布较广。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吸纳青年劳动力较多。

  7.适应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新变化的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选取连锁经营、分销、直销、网络销售等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15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企业负责人认可、支持共青团工作。

  ——企业的商业模式合法、稳定,具有典型性。

  ——企业效益较好,吸纳青年劳动力较多。

  8.统筹城乡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跨地域流动团员管理方面的试点单位主要以流入地和流出地团组织结对的方式确定,其中省级团委结对2个,中心城市团委结对2个。

  同地域城乡团组织共建方面,拟确定6个中心城市作为试点单位。

  (2)试点对象条件

  ——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符合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要求。

  ——同地域城乡团组织共建试点地区,应初步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党建工作格局,可供团建试点工作结合和借鉴。

  ——试点地区团的工作基础较扎实,组织体系较健全,干部配备较完整,当地党政领导较重视。

  ——试点地区的团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形成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推广价39/126值。

  9.青年自组织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选取10个中心城市的团属青年自组织服务机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青年自组织为试点单位,涉与自组织的主要类型。自组织的推荐和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上述中心城市团委负责。

  (2)试点对象条件

  ——团属青年自组织服务机构运转状况良好,在当地青年自组织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拥有10个以上青年自组织会员单位,能够很好地发挥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自组织的功能。

  ——青年自组织主要负责人对共青团认同感较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组织中有较高威望;具有一定规模,成员相对稳定,且主要成员中党、团员比例较高,活跃成员在50人以上,普通成员在100人以上;有比较成熟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成员联系较为密切,能够经常性开展活动,在青年和同类组织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0.互联网团建试点

  (1)试点对象与分布

  团属网络平台: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条件较好的5个地市级团委网络平台和5个县级团委网络平台。

  非团属网络平台:选取10个中心城市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网络平台为试点单位,涉与门户、网络论坛、BBS等青少年聚集度高且有一定组织化结构的网络平台。

  试点单位的选取和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上述地市级和县级团委负责。

  (2)试点对象条件

  ——团属网络平台:在青年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专门的维护力量,具备实施网上团组织管理、开设网上团课等的技术条件。

  40/126——非团属网络平台:网络论坛、BBS网络经常性参与的青年在100人以上;网络平台的主要负责人对共青团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认同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在网络群体中有一定的威望;已经实行实名制或具备实行实名制的条件。

  四、试点工作的要求

  开展试点工作是团中央书记处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充分领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中要切实贯彻如下要求。

  1.明确试点工作的责任。(1)各省级团委是试点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要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试点工作中发挥统筹作用,推动工作有效落实。(2)试点单位所在市级或县级团委要积极研究试点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具体落实试点工作的开展,并定期向上级团组织汇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3)团中央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协调、督导检查、总结评估等工作。

  2.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1)试点工作要与选派地市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紧密结合。试点单位所在县(区)有派驻干部的,派驻干部要将指导和推动试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各省级团委制定派驻方案时,要将派驻干部个人特点与派驻地试点工作要求统筹考虑。(2)试点单位所在县(区)没有干部派驻的,由省级团委从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以与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学校团委选择专人担任团建试点指导员,负责联系试点单位,指导试点工作开展。(3)省、市两级团组织可以通过专项培训、交流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推广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经验。(4)团中央将通过开辟网络专栏、设立

  群、短信交流平台等方式,密切与试点单位的沟通联络,促进各试点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3.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支持。(1)团中央将从支持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费用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试点工作开展,各省级团委要根据各自情况予以适当经费支持。(2)集中全团重点工作项目等优势资源,优先向试点单位倾斜,为试点工作提供人、财、物支持。(3)运用各类团属媒体和其他宣传渠道,加大对试41/126点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示X带动作用。(4)建立试点工作表彰激励机制,将工作成绩突出的试点单位优先纳入各级团组织的评奖表彰体系。

  4.强化对试点工作的检查督导。(1)省级团组织要至少每3个月听取一次派驻干部或团建试点指导员的工作汇报,跟踪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与时汇总、提炼试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时采取改进措施,形成阶段性总结后报团中央。(2)建立试点工作局级干部联系点制度,团中央和各省级团委局级干部要结合派驻工作,确定一定数量的试点工作联系点,对所联系试点进行经常性工作指导,试点期间进行不少于2次的实地督导检查。(3)团中央将成立专门的巡视小组,定期对试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在全团X围内通报有关情况。

  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落实团十六届二中全会的部署,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组织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方式方法和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新途径,提炼近年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果,团中央决定自2009年4月起,在全团X围内确定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可推广的加强基层组织和活跃基层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一、试点工作的原则

  试点工作要始终坚持和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紧跟党建步伐,充分借助党建工作近年来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注意在工作空间、工作内容上尽量与党建相融合;争取党组织支持,在新兴领域探索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模式,巩固和扩大党执42/126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研究提炼普遍性规律。牢牢把握团的根本职责和基本职能,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的长期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着力在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对团员青年的覆盖、探索基层组织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构建基层工作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并努力把试点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指导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方法。

  3.着力突破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力争通过试点在各个薄弱环节上有所突破。对于长期制约基层团的工作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要着力在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完善,从整体上推动工作。

  4.勇于改革创新。要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变革和青年群体变化带来的挑战,破除思想束缚,大胆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和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方式相适应的有效工作模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试点工作开展。要注意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对基层探索出的创新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级、各类团组织应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积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1.结合党建新格局推动团的工作。探索团建与党建更为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争取同级党组织在制度安排、干部选拔、工作要求和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下级团组织党建带团建制度的落实;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站等党建工作在基层形成的重要成果和工作格局,以联合建立党团活动中心、党团服务组织等方式推动党团共建;跟进党建步伐,在已建立党组织、符合建团条件但尚未建团的单位推动建立团组织;在没有建立党组织但是具备建立团组织条件的地方和单位,积极建立团的组织。

  43/1262.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适应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特点,通过网上互动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系统、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联系、服务青年,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凝聚;探索通过新媒体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归纳总结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动员青年的模式。

  3.进一步深化“推优入党”工作。不断健全“推优入党”制度,按照中组部、团中央关于“推优入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推优意识,严格推优标准,规X推优程序,在教育、培养、考察、推荐等环节做好与党组织的衔接,提高“推优”的质量和数量,为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4.改进、完善基础团务工作。抓好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团员和团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制度、团内XX制度、基层团建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等团务制度的落实;推行团务管理和团员管理的规X化建设,详实掌握团建基础数据,建立健全工作档案;结合新形势,对“三会二制一课”等团内组织生活的内容、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鼓励基层团组织结合实际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5.巩固和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核心基础作用,加强对青联、学联和城乡青年中心等团属青年社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和引导,努力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联系合作的X围,探索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根据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试点中应把握的侧重点如下: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

  ——探索建立活跃企业青年工作的机构和机制。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发挥共青团作用的企业青年工作新格局,形成组织动员青年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活跃企业青年工作。进一步探索专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配备方式。

  44/126——寻找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职工成长发展,寻求新的工作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型、技能型、文化型活动,丰富青年生活,促进青年成长。

  ——探索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寻找新途径和新载体,深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既保持团组织特点,又融入企业文化的有效方式。

  (2)非公有制企业

  ——探索活跃青年工作的新形式。注重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优秀青年成长平台的作用,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寻求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探索提升青年员工业务素质的有效方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市辖区团委

  ——探索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以团区委为核心(平台)、辖区单位团组织为依托,推动建立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驻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广泛参加的共青团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共建活动,形成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探索对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方式。强化团区委的作用,加强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规划、建设、指导和考核。帮助街道、社区建立健全团组织,积极向街道、社区配置工作资源。

  (2)街道、社区团组织

  ——探索社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围绕社区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等功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尝试承接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XX犯罪等政府青少年事务。

  ——探索社区团的工作力量配备方式。加强社区团的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将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转化为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团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45/126——探索在特定青年集聚领域建立团组织的新方式,针对青年在楼宇、市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分布集中的情况进行团组织联建。

  3.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探索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探索形成在加强思想引导,进行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新载体,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探索巩固扩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工作机制。寻找团组织凝聚青年、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有效途径。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团县(市、区、旗)委

  ——探索建立农村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党政领导任主要负责人、团组织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规划、推进本县域团的工作和建设。

  ——探索乡、村团组织同步换届的实现方式,构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保障、激励等工作机制。探索团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团代表提案、调研、建议等制度,推行团务公开,扩大团内XX的实现形式。

  ——在县域X围内,适应农村青年跨地域流动、聚集和从业的特点,突破行政和区域界限,采取独立、依托、联合等方式建立团组织。特别是探索依托农村青年所从业的登记、管理与服务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团组织的有效途径。

  (2)乡(镇)团委

  ——探索推进乡镇团的委员会建设。试行由乡镇党委年轻委员兼任同级团委书记,或按照一定程序,选拔“选调生”任乡镇团委书记;推选优秀的村团支部书记、学校(乡镇企业)团组织负责人、乡村青年能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为乡镇团的委员会委员,试行乡镇团委委员轮值日常工作制度,发挥委员作用开展团的工作。

  ——探索建立乡镇、企业、学校、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团组织之间的联建共建和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基层团组织的联动与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46/126(3)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

  ——推行在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建立团组织。已经建立团组织的,探索规X、活跃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方式方法。

  ——探索如何结合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的自身功能发挥好团组织的作用。

  5.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普通高校

  ——探索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解决学校团委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合并办公问题的有效办法,保证团委独立设置、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探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再设计,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

  ——适应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和聚集的新方式,探索推进扩大学生宿舍、网络、社团等领域建团,实现组织网络和团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新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2)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和办学性质,探索不同团建模式,特别是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高校先行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活动的模式。

  ——探索在民办高校规X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等团的各项主要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3)普通中学

  ——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格局中,积极探索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新方式。

  ——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对中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情况下,探索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47/126——规X入团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强中学生团员意识教育。

  ——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做好团队衔接工作。

  (4)中职学校

  ——探索民办中职学校团建有效模式和团的工作的有效机制。

  ——探索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专业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探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X指导,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探索增强学生社团活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探索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

  ——探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6.行业团建试点

  ——探索建立协调交流平台。以业务为纽带,发挥青年文明号等共青团品牌作用,建立广泛覆盖的行业共青团工作交流平台。

  ——探索同业交流与合作机制。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7.适应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新变化的团建试点

  ——探索龙头企业在团建中的示X和带动作用,加强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团建的引领。

  ——探索团组织在新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中的功能定位、工作手段和内容。

  ——探索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8.统筹城乡团建试点

  ——探索联系和服务流动团员的有效模式。适应团员青年流动、分布和聚集的新变化,按照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协助、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完善流动团员管理办法。探索和创新流动团员组织关系接转、团费缴纳、参与团内组织48/126生活和XX生活等方面的有效措施;推动建立流动团员服务站等阵地依托,着力加大对流动团员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水平;探索流出地团组织在外来务工团员青年大量集中的用工企业、工业园区、城区建立团(工)委,扩大组织覆盖;加强对流动青年自发成立的联谊会、同乡会等组织的引导,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探索建立城乡共建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打破区域、行业界限,通过整合邻近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依托产业链等联建共建方式,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不断增强城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建资源配置体系。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思路,积极引导城乡团建资源的相互流动,实现城乡团建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共享的团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9.青年自组织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引导的方法途径。探索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发挥团组织在政治先进性、社会公信度、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组织体系、品牌活动、人才举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服务青年自组织的合理需求,增强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与其成员的吸引和凝聚。

  ——探索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认真分析青年自组织的运行特点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在哪些青年自组织中适合建立团的组织以与如何建立团的组织。通过试点形成与青年自组织发展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团组织设置和关系隶属模式、骨干培养和团干部选拔途径、团员教育管理方法、基于自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的组织动员方式、团的组织生活载体和团务工作制度规X。

  10.互联网团建试点

  ——探索团组织依托网络实现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的方法途径。探索建立共青团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和依托网络上团课、过团的组织生活等的有效方式。

  49/126——探索建立网络团组织。在深入探讨网络团建与传统团建、青年自组织团建在组织架构、联络动员方式、团员管理等方面异同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团组织,并实现网络团组织与实体团组织的互动。

  三、试点的选取

  试点对象的分布要合理,体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试点对象要具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条件,以工作基础中等偏上的单位为主体。

  1.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70家。

  (2)试点对象条件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体制稳定。

  ——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

  ——企业负责人认可并支持团的工作。

  ——在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

  2.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

  (1)试点对象的分布

  市辖区团委20个,街道团(工)委40个,规模较大的社区(包括居住区以与工业园区、商业社区、集贸市场、商业楼宇等功能社区)40个。

  (2)试点对象条件

  市辖区团委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团的工作基础较好。

  ——团干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街道团组织

  ——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

  50/126

篇六: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团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团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社区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团工作的发展势头,是我们必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近期我们通过走访形式,对当前我社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社区团组织建设现状

  我社区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社区,拥有团支部1个,辖区内有28周岁以下的青年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5%,其中大部分青年为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在职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约占社区总人口的0.5%左右。

  二、我社区团组织建设特点

  社区的未成年人建设是唐山市未成年人建设的试点,团组织通过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在社区开展的如教育、扶贫、帮困、卫生清扫、环境绿化美化、治安巡逻、医疗保健服务、科普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能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难点,最终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通过市民学校开展了法制教育进社区、禁毒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关注青少年成长,切实解决青少年成长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帮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成才。同时联系楼门组长及时了解青少年现状,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少年不良行为。

  在2010年7月16日,双新四社区与育心方舟心理咨询中心合办了一场“快乐成长训练营”培训活动,开展此次活动是针对初一到初三的学生,由心理咨询专家韩玉老师主讲,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为自己找一个正确的定位,首先韩玉老师对孩子们育心暖语来打开孩子们对活动的认知与接纳,使他们了解了人生中的愿望、目标,聆听与接纳,承诺与责任分享的重要性,从中锻炼了自信心,使孩子们找到自我,也体会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的乐趣,最后活动情感的体验,在孩子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父母到场,为孩子出色的表现献上鲜花,活动达到高潮。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在成长中体会乐趣,也使家长们了解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发挥团组织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我社区建立联防服务网络中,团员发挥了带头作用,社区联防员聘用了团员,只要接到居民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防火防盗、居家安全等突发性事件的报警,社区联防员会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3、团组织通过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紧紧抓住社区环境建设、再就业工作等党政所急、百姓所盼的难题、难点问题,发挥着社区建设攻坚克难的作用。2010年4月2日,唐山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唐山市路南区总工会、唐山市第八医院、唐山市学院南路街道办事处与我社区联合举办“送岗位、送健康到基层”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为基层送去了39家用工单位的410个就业岗位,260多位社区居民前来咨询用工信息,59名求职人员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唐山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为26名前来进行政策咨询的参

  会人员进行了有关政策的解答,活动取得的胜利与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以上的工作体现了在社区团建过程中的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关注青少年教育,使青少年工作为整个社会所关注,壮大了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力量;二是积极筹划解决青少年的工作问题,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三是充分发挥青年团组织在社会上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团员为民服务的意识。

  三、当前社区团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面对社会转型带来青年群体的变化、社区文化建设内容的变化、社区青年的思想的转变等过程中,以及受客观存在的原因的影响,社区基层团组织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办法。活动场所既是青年的活动中心也是老年的活动中心,还是社区开日常办公的地点,能够被青少年利用的时间不长、机会不多;二是设施健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缺乏完善的管理办法,并受条件制约未能配备专职的青少年中心管理人员,造成有条件开展活动却利用率不高,并且缺乏广泛宣传,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

  第二、社区服务青年的志愿者人群单一,并受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志愿者难以长期坚持。志愿者是社区青年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服务社区青年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普遍采用招募离退休老干部作为服务社区青年的志愿者的方式。一方面在为老干部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平台,同时也在社区团组织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但是由于受年龄和身体条件影响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仅仅招募的离退休老干部作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同时,由于难以投入更多的经费,不能够给志愿者最基本的工作投入补贴(车旅费、通话费等)部分招募的志愿者不能够坚持长时间的进行志愿者的工作。

  第三、社区团员青年活动缺乏新思路、品牌性、影响力,难以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力。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共青团紧密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而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一个亮点。基层的社区团组织在组织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活动缺乏新思路、品牌性、影响力,不能够将共青团的工作带动起来形成社会影响力,已然成为制约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区团工作的外围环境不佳。部分街道、社区党政领导对团组织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街道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社区团组织缺乏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的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一些社区新成立,遇到的困难较多,面临着不可回避的职能、经费困难等问题,致使社区团的工作难以摆到社区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团员青年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团员是社区团组织的组织基础和依托,社区中的团员青年结构复杂,待业青年、下岗青年、外来务工青年走进社区,他们的文化层次不一,长期游离在团组织之外,致使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有的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给团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三是社区团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社区团干部身兼数职比较普遍,没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团的工作,有的对团工作持应付态度,工作缺乏热情和创新精神,从而制约社区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四、对于于开展社区团组织工作的几点意见

  社区是团的工作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是团组织带领广大青年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崭新领域。当前,大量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落到了社区,社区将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带来了青年流向与分布的巨大变化,大量待业青年、非公有制企业青年及外来务工青年游离于团的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之外,这些青年迫切需要团组织联系他们、引导他们成长成才,组织好青年在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社区团的工作是一个崭新的区域也是一个崭新的舞台,更是一个当前团组织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结合调研实际,谈几点对于团的社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第一、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社区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社区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当前社区团组织在团干部的配备、团组织制度的实施、团员的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是当务之急。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党组织一方面在工作中为共青团的工作确定了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在进行党的建设过程中为社区团组织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社区团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和指导,使党委及时把团建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中,切实促进社区团建、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应该

  加强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建设经验,为社区团的工作确定指导思想,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优化团干队伍,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机制的建设。社区团干部是社区工作开展的主力军,是社区团工作的实施者,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对社区团的建设尤为重要。基层团组织应当进一步完善社区团干部选拔、培养、使用、交流、转岗等工作机制。积极选拔任用一批工作热情高、工作态度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到社区团的岗位上培养锻炼,建议多举办一些针对基层的培训班,切实提高基层团干部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实现新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同时,尽可能地保证团干部的相关职级待遇,免除团干部的后顾之忧。

  第三、培育社区青年文化特色,打造社区青年活动的品牌,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把社区发展主题与青年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是社区团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内容,而社区活动是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主要方式,开展好的活动,打造成功的社区青年活动品牌对社区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调研的大通区远望社区很好的将社区禁毒和普法教育活动与社区的工作紧密结合,树立了社区的品牌活动造成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形成了社会对社区青年教育的合力,是一个有特色的成功案例。在开展社区青年活动的过程中一是要清楚举办活动的目的是服务社区青年,开展活动的基础是青年们乐于参与、需要参与,参与后能有所提高、有所启迪;二是在保证活动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对活动本身的宣传,在社区青年工作的探索阶段应该注重宣传自我以引起

  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同时也形成社会对青年关注的合力;三是敢于办大活动,依托富有活力的活动锻炼团的干部、培育社区青年,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团干部和社区青年的积极性,完善社区团组织的建设。

  第四、完善社区服务青年的志愿者工作机制,在缺乏专职团干的条件下依托志愿者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要考虑充分发挥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的作用。要把他们的热情、精神和专长、服务时间有机结合,通过社区团组织制度化和组织化的安排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

  篇二:团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全县乡镇团组织状况,稳妥推进实施团建新方式,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调研走访、召开团员青年座谈会、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xx县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区、4个农林场,居住着汉、土家等17个民族,总人口70万,35周岁以下青少年共27.4万人,其中0-18周岁青少年10.3万人,18-35周岁的青年17.1万人,共青团员8.1万人。现有基层团组织452个,其中有乡镇区团委20个、县直团工委8个、团总支22个、团支部400个。

  二、存在的问题

  1.团组织建设力量不足,执行力不强。一是团委班子人员力量不足。一般乡镇配备了一名团委书记、一名副书记、4—5名委员,但

  由于委员大多不是公务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尽管有明确的团委工作制度,工作的目标考核上难以落到实处;二是团组织建设对象缺乏。目前乡镇团员主要力量在学校,而大量团员从学校毕业后即外出务工经商,流向城市、企业,在家团员寥寥无几,再加上团员超龄离团和未及时发展新团员补充新鲜血液,一些村团支部名存实亡。

  2.对村级团组织工作指导不够,影响力不强。调研中,一年来没有开展过活动的村级团组织占28%,团员中一年没有缴纳团费的占20%,团员青年中不知道团支部书记是如何产生的占15%。目前能严格依照共青团组织有关制度办事的农村团支部廖廖无几。团组织在群众中缺乏足够有效的影响力。

  3.团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凝聚力不强。乡镇团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团的活动开展又没有好的载体和阵地,导致有的村团支部徒有虚名,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没有搞过一次活动,团员青年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有部分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就是扫大街、捡拾垃圾,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对青年团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团员对团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减弱,在走访中就有团委书记反映,部分团员青年刚入团时学习带头、生活积极,但时间一长也就放松了自我要求,模范带头作用不够明显。

  三、原因解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讲,与我县特殊县情是分不开的。xxxx是个山区大县,受制于县级团组织的人员

  力量,对边远乡镇团组织的联系指导难以经常化,精神传达与信息反馈不对称、县级大型活动开展难以遍及边远乡镇;xxxx是个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团员占比达50%,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员带头作用的发挥。

  具体而言,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一些乡镇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对团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对团的工作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往往以完成乡镇党政安排工作情况好坏来看待团委书记。二是团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乡镇团工作经费基本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2.少数团干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不强。乡镇团委的主体地位作用不明显,大部分乡镇团委书记都兼职多项其它业务工作,其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上,真正用于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很少。

  3.对青年团员所需所想了解不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日趋多样化,许多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滞后,没有积极探索有效的载体和机制,难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导致团组织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团员的意识逐渐淡化,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难以体现。

  四、对策与建议

  1.在强化管理考核上下功夫。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管理、检查指导、考核验收、总结工作时,要使团建与党建一并研究、部署、检查、总结、考核。

  2.在增强自转能力和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作为县级团组织,一是着力指导一些团员人数多、开展工作条件好、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的支部,创建规范化团支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帮助一批条件较差、工作活力不强的支部,通过县团委干部联点,促进农村团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作为乡镇团组织,要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集中精力抓出几项党委认可、群众欢迎、青年赞同的特色工作,增强团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基层团支部,带动农村青年。

  3.在提高团员素质引领基层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村团员青年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较新、发展思路较活、接触信息较广、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优势,着力研究如何发挥农村团员青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小城镇建设、科技兴农等方面的中坚作用;要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及时向青年提供就业、市场、技术信息服务;广泛开展青年文化艺术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年,丰富农村青年生活。

  4.在开展民俗活动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xxxx县是少数民族大县,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优秀的民俗文化影响广泛,xxxx乡从xxxx年开始开展的“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邀请民俗文化传承人进学校传授民俗文化艺术,使全乡各中小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所有学生至少掌握一门民俗技艺,既使传

  统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又营造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成为了我县独特的团训现象。藉此,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进一步发掘本地民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乡镇团组织活动形式,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其中,着力打造一批见实效、有影响的品牌活动。

推荐访问: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共青团 基层组织 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