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19 1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73

摘要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患者320例,收集其病理学及临床资料。结果:细针吸取细胞学报告良恶性与组织学结果一致的316例,总准确率98.75%,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100%,假阴性率5.0%,假阳性率0,误诊率1.86%。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对乳腺肿块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发生,可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

关键词 乳腺肿块;细针吸取;应用价值

1987年中华病理学会将细针穿刺抽吸(FNA)定名为细针吸取细胞学,其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乳腺肿块发病率近年在我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乳腺肿块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乳腺肿块性质诊断中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回顾性总结2013年3月-2016年8月收治在本院行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患者320例的病理学以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8月收治在本院行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患者320例,男5例,女315例,男女患者比例1:62;患者年龄16~70岁,平均40.5岁;患者病程7 d~10年。患者临床症状一般首发表现为乳腺肿块,无痛或者轻度疼痛。

检查方法:首先进行乳腺肿块触诊检查,其中患者行超声检查275例。做好标记,对肿块位置、穿刺部位、进针方向和深度应充分明确。不需要进行麻醉,嘱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使肿物充分暴露,进行常规消毒皮肤,将穿刺肿物用左手拇指与食指进行固定,右手持7号针头5 mL注射器穿刺进入肿物,保持<2 mL抽吸状态以维持负压,同时将注射器活塞向后牵拉,同一方向使针头保持在肿物内提抽1~2次或数次。针筒内有足量液体或者注射器头部有少许抽吸物时,去负压拔针,立即在载玻片上推注抽吸物,或离心液体取沉渣,应用推片法和压拉片法各制片1~2张,并利用瑞氏一姬姆萨复合染色镜检。

结果

320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结果报告:恶性肿瘤104例;良性病变216例,其中良性增生116例,良性肿瘤51例,炎症性病变29例,囊肿10例,表皮样囊肿7例,积乳3例。320例手术的乳腺肿块组织学结果报告恶性肿瘤12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05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3例,细针吸取细胞学报告良恶性与组织学结果一致的316例,总准确率98.75%,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100%,假阴性率5.0%(6/120),假阳性率0,误诊率1.86%(6/320)。

讨论

针吸细胞学简便、创伤小、诊断准确率高,针吸细胞学的假陽性率一般为0.3%~3%。针吸细胞学仅从细胞的角度判定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因此要想杜绝假阳性比较困难。有些乳腺疾病即使进行切除活检样本都难以鉴别,如果涂片中见到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分布,不论有无细胞学结构异型,都需要及时进行肿块切除活检诊断。

乳腺细针穿刺的失败常见原因:①穿刺针在肿物上没改变方向、没维持负压吸引、没有选择准确穿刺点。②肿块部位深,体积较小,触诊不清楚,或良性病变局部恶变,细针穿入肿瘤内坏死组织;穿刺仅抽吸到周边的纤维脂肪组织;针头退出皮肤时没停止负压吸引而吸入血液。③导管内癌或硬癌细胞不易准确穿刺取材。④推片时没有掌握好力量和速度,用力过大或速度过快,这些都会导致细胞破坏。

为提高穿刺诊断成功率,我们总结的经验如下:①结合临床多方面病历资料,如钼靶摄影、乳腺触诊、病史、超声检查等,由阅片者亲自操作,熟练掌握针吸技术,达到稳定程度。②如果临床考虑为恶性可能大,而此检查为良性,必须进行重复针吸操作。③穿刺时将针退至皮下进行抽吸,并更换2~3个方向。对于大肿块建议在其边缘和中央各取材1次。④应认真仔细对采集的针吸物进行涂片,厚薄适当均匀;涂片制好后应进行及时的固定、染片,防止因固定不良导致细胞脱落或染色不良而对诊断造成影响。⑤压拉片法制片细胞不容易被破坏,推片法和压拉片法各制片1~2张。⑥镜检时应注意全面观察,正确掌握良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以免疏漏。在不具有足够数量的明显异型性的恶性细胞特征时,需要采用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推荐访问:细胞学 肿块 乳腺 吸取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