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

时间:2022-10-20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应力求呈现办学理念,展现学校历史。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的实践,对此作了有益的诠释。具体来说,该校的人文环境建设把握住以下几个维度:传承,培育家国情怀之德,依托红色长廊、校史展厅触摸历史记忆;场域,孕育物理空间之魅,充分释放学校建筑、自然景观和特色场馆的文化意味;非遗,展现传统文化之美,感受文化客厅、传承基地的独特魅力;艺术,实现审美修养之雅,小舞台和艺术长廊互为映衬;科技,引领未来发展之新,展区设计和信息化校园为未来提供无限可能;家园,指向生命成长之和,美丽教室和自然空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上述做法力求将人文特质融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完成对“被学习”状态的超越,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对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生命成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反思教育》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和平、平等,尊重人的權益,而且要为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刘铁芳老师撰写的《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指出:“任何教育都是个体生命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换言之,教育总是在个体生命和文化教化之间展开,是以文化来成就个体生命的活动。这意味着生命与文化乃是学校之为学校的两大根本主题,人和文构成学校之为学校的两大核心主题。”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将人文特质融入其中,并将其涵盖到环境、活动、自主管理等多个方面,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被学习”状态的超越,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以“培养有智慧的人”为办学理念,“爱运动、享快乐、会生活、爱读书、有特长”五个维度奠定了学校的人文特质。这一实践探索,对学校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一、传承,培育家国情怀之德

校园文化应积极向上、格调高雅,使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校园建筑、设施、布置等都要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功能,根植家国情怀。

(一)红色长廊,传承红船精神

走进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长廊,其间展示着国家领导人与师生的合影照片,可以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党对下一代的深切关怀。走不多远,就是红船展示区,通过文字介绍或教师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南湖红船的渊源”的讲解,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感悟“红船精神”。在展示区旁的墙面上,国旗、党旗、团旗、队旗依次分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醒目呈现,并附有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意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爱党的种子。随后出现的地图墙上,呈现的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嘉兴市地图和学校的示意图。通过环境的渲染,力求指引学生不仅要成为中国文化、革命传统的继承者,同时又要具备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校史展厅,触摸学校记忆

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历史。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的前身是嘉兴市吉水小学,创办于1986年,至2005年9月,嘉兴市第一个公办学校教育集团成立,现有吉水小学、钧儒小学两校区,是嘉兴市学生学业负担最轻的智慧型学校。在校史展厅里,通过照片、文字、荣誉奖杯等直观地将学校20多年的发展历程依次呈现。以“吉水的记忆”为主题的墙面上精心布置了各种老物件的图片,如由学生填词创作的校歌,因教学联谊于20世纪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而来的电子琴等。这些图片记录的是学校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温度,有厚度。此外,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校服、全套VIS识别系统也在墙面上清晰呈现。这些学校文化的符号,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它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无形的价值观和信念,激励一代代秀城人不断传承。

二、场域,孕育物理空间之魅

场域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它既是不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不同场域得以存在的依据,内含着力量、生气和潜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场域设计的宗旨是通过对学校物理空间的优化,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引领教育朝向美好,生命吐露芬芳。

(一)学校建筑的文化意味

钧儒小学作为集团下属的校区,是以嘉兴政治、文化名人沈钧儒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由周恩来总理的侄女、沈钧儒先生的长孙儿媳——周秉德女士题词,浓厚的文化气息浸润着学生。吉水小学则坐落于始建于唐朝的“嘉兴三塔”边,京杭大运河之滨。每到秋天,三塔路的银杏树美不胜收。于是,学校将三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三塔楼”“运河楼”“银杏楼”,体现嘉兴乡土文化特色,释放学校建筑的文化魅力。如此,教学楼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物,而是能带来美好感觉的具象化的文化场所。

(二)自然景观的文化意味

校园自然景观要担当起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影响的重任,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充分感受生命的奇妙、自然的美好。校园中的花园凉亭、杜鹃花和果树、银杏与桂树,甚至烧米饭的大灶头,都可以成为意义丰盈的、滋养学生生命的家园。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始终贯彻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从中散发出来的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意味,为学生的童年抹上了一道亮色。

(三)特色场馆的文化意味

钧儒文化展厅、学校图书馆、国学馆等特色文化场馆,既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也是学生殷勤向学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心中的位置理当重要。钧儒文化展厅展品翔实,意在让学生感受儒家之德、君子之范;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场所;国学馆、开放式阅读长廊,旨在打造与书为伴,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的天地,让学生沐浴书香,享受读书的乐趣。

三、非遗,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民俗礼仪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文化客厅,感受非遗魅力

嘉兴首个非遗文化客厅坐落于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通过展品感受、课程体验、节日活动、社团建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使学生加入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文化客厅经常举办由民间传承人带来的非遗项目体验,如蓝印花布、中国绳结、剪纸、盘扣、皮影戏等,为学生充分领略传统艺术魅力、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打开全新的视角。

(二)传承基地,学习非遗技艺

学校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将以黑陶为特色的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学校建造了黑陶工作坊,通过场馆设计、外墙装饰布置,强化黑陶品牌建设,使黑陶文化在校园传承下去的愿景得以实现。学校还将黑陶植入学校课程,采用请老艺人进课堂的传承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无穷奥妙。2010年1月,嘉兴市黑陶烧制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八十高龄的时良俊老先生走进学校,为美术组全体教师授艺,又指导黑陶社的学生上课。此后,学校将黑陶作為校本课程素材,精心编写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有序推进学生对黑陶文化的传承。

四、艺术,实现审美修养之雅

“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作为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集团将艺术融入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旨在为加强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创设更为浓厚的氛围,使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一)智慧舞台,展艺术风采

秀城实验教育集团长期致力于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让更多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智慧小舞台”是艺术特长生登台亮相,自信地展示才艺特长的平台。小舞台可以举办学生个人展览,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轮流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每年的艺术节,还要举行歌迷见面会、广场音乐会,展示艺术风采。学生通过智慧小舞台培养自信,提升艺术素养,小小的舞台成就了大大的梦想。

(二)艺术长廊,显美育特色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校园艺术长廊体现了美育的引导和熏陶价值。学校艺术教育氛围浓厚,并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定期展出学生作品,展现学生的艺术创作力,通过师生共同打造 “艺术墙”,尽显创意之美。在石头画、藏书票、竹刻作品等的展示中,尽显创作之美;而学生的个人风筝展,生动活泼,又展现了生活之美。同时,学校还用教师和学生的艺术作品对文化长廊、楼梯转角等地方进行装扮,尽显文化气息,营造温馨家园。

五、科技,引领未来发展之新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类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对小学生来说意义深远。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也逐渐成为学校人文环境的一部分,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创意未来。

(一)展区设计,随时随地学科学

科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校科技展区设计,力求探究与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如科学长廊的墙面上是“百草园”和标本展区,其中介绍了几百种中草药的图例与功效,几百种蝴蝶和岩石的标本和产地,激发学生探究中药学、生物学、地质学的兴趣。科技长廊的顶部按照星系来设计灯带,学生一抬头就能感受到星空的神秘,能激发探索宇宙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科技长廊中主要展示学生作品,如学生种植的植物盆栽,制作的各类标本、生态瓶、校园生物分布图、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展示科学探究的成果,分享研究的乐趣。同时,在学生活动区里,还放置了显微镜、日晷、放大镜等器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观察生物,探究发现,增长知识。

(二)信息技术,引领智慧校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全面实施现代化校园的建设,信息技术引领下的智慧校园使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学校通过学校企业号平台,利用校园大数据实现自动录入统计,新增家校互动等多种功能。如科技长廊的电子触摸屏,方便学生利用课间、午间等闲暇时间自由操作,了解科学知识;电子班牌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发展、师生互动等合为一体,在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家园,指向生命成长之和

优良的学校生活乃是富于意味的物理空间、人文环境与人的活动的统一,是精神之家园。富于人文意蕴的学校空间,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并促成人的活动的积极展开,从而把学生引向人生“真善美”之路,使生命得到舒展,心灵得到孕育。

(一)美丽教室,营造温馨家园

“美丽教室”,是指以儿童发展为本,以活泼健康的文化趣味为内容,设计的学校(室内)活动空间。“美丽教室”的空间包含教室与外面走廊区域,是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它是以适合儿童的方式,予以美的渗透,扩展儿童在学校自由陶冶的空间。如恰当的艺术作品布置(绘画、雕塑、手工等),可以激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因此,美丽教室要像家园般温馨,它的展示效果既要凸显学校特色,又要彰显班级品牌,由此带给学生幸福感和归属感。

(二)自然空间,实现生命成长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以儿童为本,是美好童年的摇篮。校园的儿童活动区域的设计要促进生命的成长。铺上塑胶的彩虹运动场,有任学生尽情奔跑的蓝色跑道,有让足球小将驰骋的绿茵场,还有他们最喜欢的沙池、风车。造型各异的椅凳和沙发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既可以方便学生休息,又可以成为促发他们奇思妙想的媒介。种植区的植物是由各班自主打理的,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南北向的连廊,扩大了原有空间,分别设立阅读区、对弈区、游戏区,适合性格不同的学生参加不同的活动。在阳光下,在微风中,学生可以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

学校应充满人性化的快乐,充满无穷的活力,它是让儿童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场所。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沉稳厚重的基石,其核心是“人”。由此,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应呈现办学理念,展现学校历史,亮相学校的人,讲述学校的事,倾注教育的情。这样的校园,不仅是学园,是求知的地方,也是乐园,是快乐成长的地方,更是包容着完整个体生命成长的家园,使儿童具备开阔的视野,进行充分的锻炼、主动的成长、个性的展现、相互的激励,从而开启儿童通往未来生活的希望之通道,焕发自我成长的需要,成为有智慧的人。

(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 314000)

推荐访问:基石 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