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模式建构

时间:2022-10-20 15: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模式是学校管理者依据现代德育思想和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基于学校实际与特点,通过自主创新实践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系统化的德育特色模式建构包括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结构体系,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全面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构模式

作者简介:王伟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陈丽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16-0053-05

德育特色的建构并非随机而为,亦非无章可循,它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基础与特点,通过系统创新寻求一套行之有效、个性鲜明的操作体系,即模式。它是学校德育特色建构的运行依据与控制标准,直接制约着“特色”建构的成效,保证着“特色”建构的完成。已有研究鲜有针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构模式的系统分析,在此,笔者抛砖引玉,以广东省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经验为例对此做一些探索。

一、概念辨析: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语义规定

(一)中职学校德育特色

对学校德育特色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视角差异,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主要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从广义上讲,多数研究者把学校德育特色定义为“学校在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文化”[1],立足于发展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概括出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与特征。一部分研究者着眼于职业学校特性的视角对学校德育特色进行了诠释,如强调实践特性,认为职业学校德育特色是“市场需求导向的,是职业性、实践性、独特性、优质性的统一,是被社会公认的办学风格”。[2]还有的认为职校德育特色主要是职业特色,“并渗透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所有方面,包括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3]这种观点有助于寻求具有职校德育特色自身独特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中职学校德育具有其特殊性,较强的职业导向性、实际应用性、学生差异性特征,要求其德育特色必须顾及这些“个性”,其内涵界定也于此予以凸显。综合上述说法,笔者试图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如下界定:所谓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它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职业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顾及学校已有基础与性质特点,通过自主创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文化和模式体系。它是在办学主体刻意追求之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的自主创新实践过程。德育特色建构是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新取向,是德育管理的实践智慧,是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行动策略和有效途径。

(二)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模式

理论的探究始于概念的明晰,在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模式认识之前,有必要先理解一下“什么是模式”。《现代汉语词典》注明:“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4],《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给模式一个这样的定性,“它是对影响特定结果的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5],美国学者比尔与哈德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6]从上述理解不难看出,模式是一种简约解释,介于经验与科学之间,以一个规范的各个要素有机联系的系统结构发挥功能,并通过一定的理论假设并赋予一定的条件和操作程序提高实践效度。

那么,如何理解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模式呢?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营造专家李季教授曾有一段陈述,认为“德育特色模式构建,是学校德育特色营造最为关键的环节,其重要性相当于三级跳踏板上起跳,一个完整的德育特色模式体系,是由德育特色理念系统,目标、内容、途径、方式的结构系统,以及德育特色评价系统等三部分构成。”[1]较为清晰地为我们呈现了学校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内涵。一些研究者认为学校德育特色的建构应指向实践层面,“应重视运行机制在联接各子系统、子因素中的作用,健全相关德育主体、机构、实践体系,而不仅仅理念与内容,如此,方可为德育特色模式建构提供保障”[7],较好地补充了前者的观点。依据前述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界定,笔者认为,所谓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模式建构,主要是指中职学校在一定的德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原有基础与优势,自主创新,通过长期的德育特色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操作标准、实施程序及其方式方法的策略体系,主要涉及理念、内容结构、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内容。它是一套联接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控制系统,也是中职学校实现从特色基础到特色品牌跨越的主体工程。

以下,拟基于广东省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德能教育”特色建设经验,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其德育特色建设模式进行梳理总结与理论提升,概要诠释德育特色建构模式的理论框架。

二、理念构建: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价值追求

德育理念是“主体对德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是一种德育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科学的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创建学校特色要在教育理念方面实现转变”。[8]确立科学德育理念是德育取得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德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德育特色模式的构建首先须有一种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理念,它是模式的灵魂,是模式构建的向导,统领并制约着模式其他部分的确立与实施。“吸取当代先进德育理论成果、紧扣时代脉搏、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立足区域与学校实际、服务学生成长成才”[9],正确转换与科学定位德育发展理念,实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当务之急。

那么,理念创新从何而来呢?黄埔卫校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发展目标出发,考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与主体需要;主动学习当代先进德育理论成果,如人性化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生活化德育理念、体验性德育理念,寻求其结合点;紧紧把握当今世界主潮流,认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职学校的时代衔接;汲取中华民族“弟子规”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本着弘扬民族精神,创新德育理念的需要,形成了系统完整,贴近学生生活和发展实际,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新型德育理念——“德能教育”。它这样界定了其内涵,把道德看做一种关键能力,“德能”是相对于“技能”而言的,德能即道德的力量或能力,德能教育就是提升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及能力的教育,是做人做事的观念和能力的教育。对于德能的意义而言,它认为德能的力量是巨大的,无形的,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道德层次越高,能量越大,则个人能力越强。德能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做人做事观念和能力的教育,就是把道德的力量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它是对德育特色模式本质内涵的界定与概括,是一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宗旨和目标理想的特色理念。

三、内容结构构建: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操作标准

内容结构是德育特色建构的主体工程与实质体现,包括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到德育途径、德育方式方法的整个环节。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有助于德育理念与目标的层层落实,保证德育实施的效度和德育特色模式的系统建构。

(一)德育目标:特色模式建构的预期目的

德育目标是各项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指向于预期效果,“德育的目标具有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它对德育的过程起到制约和影响作用,并对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起决定作用,也直接影响制约着德育的效果”。[10]确定的德育目标是否科学,对德育模式的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黄埔卫校依据学校实际发展需要与学校性质,确立了以“德能”理念为宗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做人做事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营造和谐关系,培养美好品德,塑造有礼形象,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的、乐于为社会大众奉献自己的、适应社会和卫生事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该目标较好地诠释了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意义,圈定了德育特色建构的价值追求,为内容、途径、方法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二)德育内容:特色模式建构的本体规定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与体系化,它涉及一整套系统的内容体系,可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等,直接关系着德育目标的实现。科学地制定德育内容,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本条件。“学校某种德育模式内容体系的确定,是为实现该模式的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过程的教育观念、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总和。”[11]“中职学校的教育具有岗位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必须要把这些特点在德育内容中体现出来,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等内容”。[12]黄埔卫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相关文件的精神,本着凸显“德能”特色的意义,建构起了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主要分为三大系列,第一类为教育部规定德育课程,包括四门必修课和心理健康、时事教育两门选修课;第二类为从业德育课程,包括医疗卫生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医护人员基本职业素养;第三类为主题德育课程,如感恩教育、梦想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幸福教育、生命教育、团队教育等。上述课程分门别类的为中职生提供了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道德指导,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德能”教育特色德育课程体系,为德育特色模式的建构奠定了内容基础。

(三)德育途径:特色模式建构的实施载体

德育途径是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为组织形式,从而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他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多元化、立体化的德育途径构建是一种正确选择。“顺应职业学校办学目标,适应中职生年龄和兴趣特点,让德育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让他们在多种途径或载体中健康成长。这是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13]黄埔卫校全面考察本校办学特点、学校已有基础与资源、学生发展需要,以及周边相关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纵横交叉的德育途径发展脉络。

纵向来讲,学校日常管理、校级主题德育活动或竞赛、文艺汇演、学科德育、《弟子规》特色课堂、社团活动、师生互动、班级活动、个人兴趣活动。横向上,学校特色德育活动、社区志愿或义务服务、企业单位文化熏陶与实训德育、家庭人格与行为教育等构成了主体德育途径。另外,社会教育,学校不定期邀请上级部门领导、行业企业单位、兄弟院校、家长参观指导,让学生积极展现自我、共同成长。同时,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深入医疗单位、回归家庭,在多种环境中成长。各种途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立体性构建起了德育特色实现途径体系,基本满足了特色目标与内容的发展需要,保证了德育实施的效果。

(四)德育方法:特色模式建构的落实手段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具体举措或手段”[14],当前的中职德育方法亟需创新,立足职校特点与学生实际,改变思维方式,创新德育方法,构建新型德育方法体系,实为增强德育实效性,打造德育特色的重中之重。德育方法依赖于德育途径,有什么样的途径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黄埔卫校转变以往被动选择现成德育方法的观念,以途径建设为抓手,探索创新,构建了以德育课、德育活动、校园文化、实习实训四大德育途径为载体、显性与隐性互补的德育方法体系。

学校培训德育课教学教师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题辩论法、模拟演练法、演讲竞赛法等方法,并根据不同可行灵活选择或组合,提供了德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德育活动开展主要通过主题竞赛、主题晚会或文艺汇演、节日庆典、社团礼仪趣味活动、心理沙盘、《弟子规》教育特色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礼仪培训、影视欣赏等方式进行,另外,学校还通过主办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相关德育活动,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学校还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塑造功能,采用“美德长廊”、“文化角”、“成功阶梯”等物质环境进行熏陶,“卫生行业行为规范”、“卫校学生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弟子规》韵律操、德能主题歌曲、舞蹈每天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在实习实训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企业实训教师或带队老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实际锻炼、示范教育、体验反思,进行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学习渗透,“做中学”,促进学生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运行机制构建: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操作原理

运行机制涉及一种组织因素作用过程、作用原理及其具体运行方式,学校德育特色的运行机制是指“影响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过程和作用原理以及运行方式”。[15]“校本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建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保证”。[6]学校运行机制有不同的层次与类型,“纵向来讲,主要包括学校外部运行机制、学校顶层运行机制、课程或教学运行机制、班级团队运行机制等”[16],这里将以此分别阐述。黄埔卫校从四个方面寻求运行机制的突破,以保证特色管理的高效能。

就外部运行机制而言,该校基于其良好的企业办学优势和社会反响首先就建立了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协作联动机制,以学校为主体促进四者的良性互动;随后大力进行体制改革,摒除以往行政性建构、经验性建构与理论性建构相互分离的局面,突出主体变革,形成了教育主管部门、研究者、学校组成的模式建构共同体,引领“德能教育”特色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发展。

就学校顶层设计而言,建立了由民主决策、系统规划、分布实施到循环反馈的有效运行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德育科长、各处室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辅导员共同负责的德育工作队伍,针对“德能”教育的理念与目标的具体化,以及发展规划、制度保障问题,学校采取共同参与、民主提议,最后由领导小组表决制度;对于各子目标以及分布实施规划问题,则由各责任部门会同相关教师讨论修订;对于信息沟通问题,学校建立了逆向—顺向反馈制度,首先由各相关德育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区等)反思德育问题,反馈到各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同时反思在德育管理与实施中的问题,并根据德育主体的反馈,汇总反馈到德育领导小组,德育领导小组评议修正方案后将其依此反馈到下属部门或主体,循环运作。

就课程或教学运行机制而言,学校建立了集课程开发、教学、日常管理、德育研究于一体的德育机构。学校设立德育科,以德育科长为组长,形成德育管理干部、团委、年级组长、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在内的工作队伍,分别设立课程开发工作室、教学设计工作室、德育管理工作室与具有协同功能的德育科研工作室。各工作室分工负责各自德育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并注重相互沟通、协作并进。

就班级团队运行机制而言,学校建立了以班干部或社团学生干部为组长,班级同学或社团成员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德育队伍。班干部会同班主任负责组织班级、学校主题德育活动或团队活动,操作班级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与反馈;社团学生干部会同团委,发挥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运作多样化、个性化社团活动的设计、计划与运行。

五、评价体系构建: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控制机制

评价系统是模式构建的检验系统,是模式体系是否完善、是否科学、是否有效的控制标准,一套具体、系统、可操作、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是德育特色模式得以实质运行、检验实际效果、实现创新发展的保障机制,也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提高德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水平的前提和保证。面对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全面、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划一、评价效果有失导向功能等问题”[10],创新、重塑体现德育特色的评价体系,迫不容缓。职业学校德育评价不同于普通学校,“其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性、专业结合性与实际应用性,遵循发展性、主体性、个性化、过程性、反馈性、理解性等原则,科学建构德育评价体系”[17],促进德育特色模式的整体构建。

德育评价必须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学生的需要、行业企业的需要与家长的期望,办出各主体都满意的特色德育,秉承这种理念,黄埔卫校从以往德育评价体系的弊端入手,寻找切入点。首先,转变传统德育评价观念,这里主要体现为几个“转变”,即评价的功能由诊断转向激励,由注重总结转向突出发展、由“物”转向“人”、由突出职业道德转向“主体人格”、由恪守教条转向时代先进,以创新先进的评价理念引领评价的整体突破。其次,注重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建立各种渠道不定期听取各方评价与建议,兼顾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学校对自身德育工作的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行业企业对学生与学校的反馈、家长对学校与学生的反馈、社会对学校与学生的评价、兄弟院校的点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不同的“声音”中推进德育特色的持续性改进。再次,评价指标的综合化,建立了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细化指标、整体认识,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项内容,把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一般行为品德、人格成长都纳入德育评价的范畴,让学生得到一个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完整的自我,既激励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实质推进了评价。最后,确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德育评价方法,采取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成长记录评价法、真实性评价法、情境化评价法,给予师生较为真实客观的发展认定,注重过程性与发展性,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与自主发展,服务学生的成人成才。通过以上改进,黄埔卫校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符合学校德育特色模式建构的评价方案,以评价促进发展、推进改革的初衷也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季.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营造[J].小学德育,2010(1):40-45.

[2]罗莹.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12.

[3]王征征.论中职学校的职业特色及其彰显[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25.

[4]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635.

[5]托斯顿.胡森,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六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236-238.

[6]程振响,等.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3,177-178.

[7]付光槐.构建中小学特色学校的保障机制:“一领三维两要素一合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1-23.

[8]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6.

[9]周国正.学校德育理念从哪里来——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7):45-46.

[10]肖斌.浅议开放性高职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20-26.

[11]翟艳,张蓉.试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34-36.

[12]张铁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21-23.

[13]林旭兰.中职学校“2+1”办学模式下的德育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9(3):84.

[14]南天民.中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探索——以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创新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50-51.

[15]王伟.学校特色发展的实现机制[J].教育科学,2009(5):14.

[16]陈伟伟.中等职业学校多层面德育评价方法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0-92.

[17]周卫勇.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基本理念与运行机制[J].教育导刊,2010(13):38-40.

推荐访问:建构 中职 学校德育 特色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