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巧设问题激发课堂

时间:2022-10-20 18: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设计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开端。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应用问题探究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通过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关键词]设计问题 学生思维 激发兴趣 提高设问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4. 1

设计问题是创造的开端。没有问题便没有创造。一个人一旦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了解决他的欲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要解决问题,必须探究问题。其中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而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问题既是思维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正是通用技术课课开设的重要目的之所在。

设计问题在通用技术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经常会根据教材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提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设问式教学,能解决一些问题 ,让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积累上产生效果。但如果学生长期接受的都是这样一种单向式的问答教学,将不利于拓展思维空间,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所以,设计问题时,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多鼓励并赞美学生的发

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寻求一题多解及不同一般的答案,要善于在学生回答中找到闪光点,多鼓励学生“异想天开”。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异想”季节,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会增强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段话一语道破了创新发现的真谛,要鼓励学生的怀疑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挖掘“疑点”

二、设问应有深的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触动学生思维的神经,诱发思考,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既包括设问的设计上,还包括设问的方法上。如直问、曲问、追问等。即能给学生思维和方法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的优良品质。课堂教学中,应当设计一定比例的思维层次较高的启发性、探索性问题。如讲《开闭环控制系统》时,设计水池水位的控制有哪些方案的问题,即其一:只有开关的水龙头和水池怎样控制水位?其二:有定时器又怎样控制?存在哪些有利与不利?其三:如存在不利那又怎么办呢?留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

三、设问应有深厚的趣味性

课堂设问,只有新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爆学生思维的火

花,推动学生去思考问题和钻研教材。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兴趣。强调设问的趣味性,巧设疑难,贵在一个“巧”。教师要想诱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还必须在“巧”上下功夫。所谓“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挑逗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研究、争辩、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纠正、引申,从而使学生认识活动向深层次发展。

如讲抽水马桶水箱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这个案例是闭环控制系统设计的实例,用以说明闭环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设计讨论:在上述案例中,如果要节约用水,减少水箱每次冲水的量,你能设计哪几种方案?教师加以引领:水箱一次的冲水量实际上是随水箱的横截面积和水位设定高度而变化的,即:冲水量=水箱的横截面积×设定高度 因此,要减少每次冲水量,应该从减少水箱横截面积和设定高度入手。学生就很感兴趣,展开思考得出很多答案如1)将杠杆支点右移,使浮球在较小的高度上关闭进水阀。2)在水箱中放入比水重的物体,起到减小水箱平均截面积的作用。3)控制进水阀开启的时间,使其在水未放完之前关闭出水阀。这相当于改变设定高度。4)在水箱中放置1~2块砖头,以减少水箱的实际蓄水量。5)设计两种冲水方式,一种是半箱水冲洗,一种是整箱水冲洗。

四、让学生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时,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为学生创建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启发式地设问。

设计问题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协作。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问题性的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来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设问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如:将学生分组,一般2 –5人为一组,给每个学生类似如自我设问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作出回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远高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助学习完成的。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另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可被别人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表达、练习、认知、交流的学习环境。通过相互交流和彼此启示,使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有效地促进竟争。如《纸张结构造型与强度的试验》、《纸质桥梁试验》就要分组分工协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技术与设计1、 2》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

3、高中通用技术网 http://acad2.cersp.com/course/360.html

4、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 http://blog.cersp.com/6000.aspx

5、《技术与设计1、 2》教学参考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

推荐访问:激发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