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现代农作物种业内容及特征刍议

时间:2022-10-21 0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现代农作物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先导产业,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内容有科学技术现代化、物质条件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其特征是商业化育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发展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对策包括加大种业投入力度、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等。

关键词:现代农作物种业;概念;内容;特征;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06-2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和最具高新科技含量的产业。为加快推我国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必须对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概念

农作物种业即农作物种子产业,是指由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作物育种与引种、农作物种子生产繁殖、加工、贮藏、推广、销售、质量监控及管理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现代农作物种业就是现代化的农作物种子产业,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条件,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并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作物种业。

2.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内容

2.1农作物种业科学技术现代化

农作物种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指在农作物种业的各个环节广泛采用先进的种业科学技术,改善种子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种子产品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需求。其关键是利用先进的育种和制种技术武装农作物种业,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农作物种业生物化、化学化和信息化。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作物种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作物种业的过程。

2.2农作物种业物质条件的现代化

农作物种业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是指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种业投入要素,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种业生产率的目的。其实质是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武装农作物种业,实现农作物种业机械化、电气化。只有如此,才能为现代科学技术在种业中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也才能极大地提高农作物种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2.3农作物种业组织管理现代化

农作物种业管理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农作物种业,建立合理的农作物种业经济结构,实现农作物种业生产经营的区域化、专业化、育繁推一体化。实现农作物种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就是要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作物种业采用现代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社会化程度高,必须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才能协调农作物种业各生产要素之间、各生产部门之间、各生产环节之间、以及产前、产中、产后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现代农作物种业的特征

3.1商业化育种

商业化育种是指种子企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投入研发资金,组织科研力量培育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活动。一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产业紧密结合、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品种培育、审定、繁殖生产、加工销售、知识产权保护和有偿转让的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制和机制;三是按照市场化、工厂化的模式要求设置育种流程,开展品种研发,并对育种流程实施程序化管理,开展商业化育种;四是调动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主体作用。

3.2专业化生产

农作物种业专业化生产是指种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按照种子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农作物种业专业化生产是种业社会分工深化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是种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作物种业专业化生产包括种业企业专业化、种业生产过程专业化和种业生产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企业专业化是指种业企业之间实行分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形成生产规模化。生产过程专业化是指将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全部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企业来完成。地区专业化又称种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在较大的地区比较集中地生产特色农作物种子;农作物种业对地区专业化有特殊要求,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地域优势,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并严格保护优势种子生产区。

3.3产业化经营

种子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通过龙头组织的带动,将种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使种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把我国传统的种业改造成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种业,建立一个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管理等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化体系,使这个体系中的种业企业在市场环境下,为实现其产业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经营活动。这种经营模式通过发展种子加工和贸易,把产加销融为一体,使市场带动种子生产,从整体上推进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转变,是加速种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4社会化服务

现代农作物种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为农作物种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提供的服务,包括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农作物种子加工、销售等各项服务。其内容是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形成农作物种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作物种业提供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全方位综合配套服务,主要包括科技服务、市场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

3.5科学化管理

农作物种业科学化管理是指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农作物种业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紧密的联系和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建立高效的现代农作物种业管理体系,提高农作物种业的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建立监管、调控和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机制和模式,将科学管理贯穿于各部门和各个环节,把科学管理落到实处。科学化管理要求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管理手段,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使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在宏观上,建立与现代农作物种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种业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通过经济杠杆调控种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微观上,一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实现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为种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三是实现品种管理科学化,健全品种测试、审定、保护和退出制度;四是实现质量管理科学化,强化品种试验和种子质量检测;五是实现管理方法和手段科学化,将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现代种业管理中,提高管理效率。

4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对策

4.1加大种业投入力度

加大对科研单位基础研究、企业商业化育种、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管理体系的投入,推动制种保险、种子储备等政策落实。一是加大农作物种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试验、种子检验检测和种子生产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集育种创新、种子生产和监管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运行顺畅高效的现代种业基础支撑体系;二是加大对种子科研单位的投入,增强种子科研单位开展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的实力,使种子科研单位集中精力搞好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三是加大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投入,鼓励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四是加大种子管理体系投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强化种子管理职能,提高种子管理体系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4.2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机制

坚定推进科研单位与商业化育种、与所办种子企业“两分离”,以此推动科研单位加强基础性研究、企业加强商业化研发“两加强”。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研发“两合作”。完善国家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鼓励种子企业大力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育种资源,在品种研发中重点发展商业化、工厂化育种模式。创新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改进现有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修改和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

4.3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确立种子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商业化育种主体地位,通过实施种业发展基金、生物育种、行业科技等项目,推进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择优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研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商业化科研资源向企业流动,强化产学研结合。

4.4强化供种保障能力建设

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并严格保护优势种子生产区。加快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科研、鉴定、育种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用地保护,制定和实施甘肃杂交玉米制种、四川杂交水稻制种、海南南繁育制种三大种子基地建设规划。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提升种子生产设施化水平,鼓励种子企业采取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一批相对集中并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的种子加工中心,增强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国家和省两级种子储备制度,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4.5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坚持依法治种,健全品种测试、审定、保护和退出制度,着力提升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市场监管能力,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强化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加大品种退出力度,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加强品种管理和质量管理,搞好种子信息调度和市场监测,为种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庆才.发展现代大种业迫在眉睫[N].重庆日报, 2012-4-22,(2).

[2]邱军.加快推进种子产业化做大做强我国种业[J].中国种业,2010,(10).

[3]康东,杨登第,胡汉民.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产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种业,2010,(1).

作者简介:闫学林,硕士学历,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推荐访问:刍议 农作物 种业 特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