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模糊语言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1 13: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从一诞生就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表明,模糊语言学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尤为明显。文章试从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的标准上来探讨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应如何妥善处理模糊语言。

【关键词】模糊语言学;文学翻译;模糊语言

思维的模糊性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自1965年美国学者扎德在其模糊集论文中提出了模糊的概念和理论以后,引发了各个学科的模糊研究。语言学也是其中之一,进而产生了模糊语言学。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语言的模糊性。众多的翻译实践证明,从完全精确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此,要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在文学翻译中,模糊语言学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模糊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1965年美国控制理论专家扎德创立了模糊集合论,随着模糊理论研究的发展,模糊语言学也应运而生。模糊语言学就是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事实上,模糊理论的产生与语言学本身就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是扎德等人以模糊集合论为工具,研究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创立了定量模糊语义学(quantitative fuzzy semantics)。他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百科全书》的“模糊集”词条中明确指出模糊集论这个分支的起源是从语言学的方法的引入开始的。扎德用树形图、生成模型处理模糊限制语时,显然是从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的理论中得到启示的。他在关于模糊数学的一系列文章中,经常引用语言模糊性的例子,他的这些研究为模糊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翻译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它既是一门科学(science of translation),也是一门艺术(art of translation)。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按照著名的英国文艺批评家理查兹(I.A.Richards)的说法,“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奈达博士(Eugene A.Nida)在其新著《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中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指出:“翻译是一项复杂而又迷人的任务。”

翻译研究流派众多,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各异,但学者们可以达成一致的是:翻译是一种文化交际和语言实践活动,是用一种语言形式重新表现另外一种语言形式的内容和风格。因此,以语言转换为手段的翻译同样具有语言的这一本质属性——模糊性。所以说,模糊性是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穆雷从语言的模糊性出发,利用扎德的模糊理论,将模糊数学的方法用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文旭从语义模糊入手探讨了翻译问题。他把语义模糊性粗略地分为指示“连续客体”的词、可分等级的词、某些抽象的词、无实际所指的词、模糊限制语、数词等几种情况,同时分析了模糊语义的几种翻译方法。

三、模糊语言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而文学翻译可以说是这项复杂活动中最为复杂的活动。要想对文学翻译这种复杂的艺术活动“绳之以法”,使它成为像自然科学中的公式、定律一样,是不可能的。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能运用刻板的方式方法,做到绝对的精确,而是应当运用模糊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文学翻译不仅要真实体现和反映原著的思想和风格,还要能完美地再现语言的表达形式,没有优美的语言形式和超凡的意境的文学翻译,就不能称之为一篇成功的文学翻译。如若忽视文学本身的模糊性,译文语言和蹩脚生硬的句式往往会破坏原著的意境和文学特性。

本文试图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文学翻译过程中模糊语言的处理方式,通过一些翻译实例,将实用的处理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等译法

语义虽然存在模糊性,并且不同的语言中词语的模糊性也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不同语言之间的对等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模糊词去翻译另一种语言的模糊词。

例(1):The old man was thin and gaunt with deep w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译文:老头儿后颈上凝聚着很深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

例(2):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鲁迅《阿Q正传》)

译文:On that particular evening,Weizhuang was holding festivals in honor of its gods and,as was the custom,a dramatic performance was being offered.Near the stage were the customary and numerous gambling tables.The racket of the gongs of the play seemed to be ten Chinese miles away from Ah Q’s ears.

(二)变异译法

所谓的变异译法就是指一种语言中用一个词表达模糊概念,在翻译时用另一语言的非对等词来表达相同的概念。

例(3):And fare thee weel,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while!

And will come again,my Luve,

Tho’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Robert Burns,A Red, Red Rose)

译:暂时告别我心肝,请你不要把心耽! 纵使相隔十万里,踏穿地皮也要还。(郭沫若 译)

(三)增译法

增译法是指根据原文的内容和意境,为了达到“雅”的效果,而增加模糊词语的翻译方法。

例(4):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W.Wordsworth,The Daffodils)

译:浑疑碧落银汉,洒落繁星万点。绕遍十里芳堤路,锦花如带望无边。(劳陇 译)

(四)减译法

减译法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在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不受影响的基础上,一些语义模糊的词不必译出来。

例(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译:The red army regards the Long Marches nothing but a game,Ten thousand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easy for them to tame.

四、结语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由于民族、文化及习俗的不同,各种语言的模糊性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手段,其模糊性不容忽视,这一点在尤为注重美学的文学翻译中最为明显。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更是一种美的创造。因此,文学作品的译者更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体会原著的意境和风格,保留和体现原著的模糊性,尽可能再现原著的形象,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 穆雷.用模糊数学评价译文的进一步探讨[J].外国语, 1991(2):66-69.

[4] 文旭.语义模糊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6(2):5-8.

[5] 李文戈,武柏珍.模糊翻译研究述评——兼议文学翻译的模糊问题[J].外语研究,2004(4):55.

作者简介:梁盛楠(1988.05- ),女,硕士,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推荐访问:语言学 浅谈 模糊 翻译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