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咸阳地名的语言学考察

时间:2022-10-23 12: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地名是一定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约定俗成的专有名称,是地理、历史、文化、语言、民族的浓缩,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地名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因此,对地名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咸阳地名的语言特色以及相关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地名 语言特征 文化内涵

地名是一个地域的标志,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名研究涉及地名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呈现出交叉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的态势。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地名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它借助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词组,以表示一个地理方位,因而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音、形、义的研究是现代地名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从地名的语音特点、用词特点以及地名所反映的文化信息三方面对咸阳地名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讨。

一、咸阳地名的语言特点分析

中国著名地图学家和地名学家曾世英先生在给李如龙先生的《地名与语言学论集》所写的《导言》中指出:“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专有名词,它和语言中的其他专名(例如人名)有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点。地名的构成有一定的语法规律。”?譹?訛地名作为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的音节结构自然也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下面笔者将主要从语音、词汇两个方面对咸阳地名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

(一)咸阳地名的语音特点分析

汉语词语的语音特征,主要反映在语音长短及语音旋律上。语音长短的控制是通过音节构成,而语音旋律的组织是通过平仄搭配。?譺?訛所以,文章主要对咸阳地名音节的多少进行归纳和分析。

上古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单音节词比较常见,这可以从地名的音节构成上鲜明地体现出来。例如: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春秋左氏传》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鄢、段、京、郑等单音节地名。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单音节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双音节化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直至占主导地位。咸阳的地名在音节的构成上也不例外,笔者通过对1987年《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中地名的整理,发现在咸阳地名中单音节的地名已经消失,三音节地名占绝大多数,四音节的地名也不少,同时还有少量的五音节及以上的地名。现就咸阳地名的音节构成分析如下。(1)双音节地名:上原、小寨、茂陵、周陵、上寨、方家、王家、五冢、双庙、双照、邓村、东庄、布里、北门、北营、四沟、白庙、安谷、陵照、北槐、西屯、西关、西张、吊庄、后刘、后沟等。此类地名在咸阳地名中占约19.7%。(2)三音节地名:七里铺、马家寨、王村沟、西阳村、兴农村、石羊庙、北大寨、北寺照、龙岩村、平安庄、田家堡、后张家、杨家湾、南上召、马庄镇、袁家村、郭围墙、唐顺陵、柏家咀等。此类地名在咸阳地名中占绝大多数,约占67.6%。(3)四音节地名:下底王村、渭阳西路、马神庙街、东张家堡、东郭旗寨、古渡街道、东正洪村、朱家围墙、孙家圪、白庙南村、龙岩南村、郭村南壕、茂陵东街、赵白东村、陈良北村等。此类地名在咸阳地名中占约9.2%。(4)五音节及以上地名:北大寨东堡、肖何庙西村、肖相国何墓、两寺渡新村、杨家寨东村、杨家寨南窑、石羊庙东村、西兰路街道办事处等等。五音节及以上的地名最少,约占3.5%。

以上结果表明,三音节的地名所占比例最重,双音节次之,四音节的地名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并且大多是从双音节和三音节地名衍生出来的,五音节及以上最少。我们知道,地名的字数是不断发展的,从远古的一个字指代一个地区,逐渐发展为双音节指称,到后来的三音节地名占绝对优势。这是由于地名具有指称作用,音节不宜过长,所以三音节的地名出现比率较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咸阳地名的词汇特点分析

地名一般是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专名指位,通名指类。通名是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名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咸阳地名的通名词汇类聚 通名作为类名体现着人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认知和分类。咸阳地名通名种类较多,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地理通名和人文地理通名两大类,这两大类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小类,具体分类如下。(1)表示自然地理的通名类聚: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的南缘,南部为渭河盆地,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在咸阳地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主要体现在通名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表示高地的通名:台、咀、山;B.表示水域的通名:灣、沟;C.表示平原的通名:原。(2)表示人文地理的通名类聚:A.表示行政区划的通名:路、街、街道办事处;B.表示街道居民聚落的通名:村、家、庄、台、堡;C.表示军事的通名:寨、堡、屯;D.表示人工建筑的通名:庙、渡、门、厂、店;E.表示生产贸易的通名:窑、坊。

2.咸阳地名的专名词汇类聚 咸阳地名的专名用词比较复杂。文章以《现代汉语》中词汇的构词类型为分类依据,将地名从词素性质组合方式进行归类和分析。总结出词的内部结构规律。咸阳地名主要分为单纯词专名、合成词专名和词组专名。(1)单纯词专名:单纯词专名是由一个不可拆分的语素构成的地名。如:双/庙、双/兆、介/村、赵/家,郭/村、北/营、陈/村等,都是以单纯词命名的。(2)复合词做专名:复合词地名是由两个语素合成的地名。咸阳地名的复合词专名用词比较复杂,就其词性来看,充当复合词专名的词语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比如由名词构成:凤凰/台、杏花/村、蜈蚣/岭、棉花/庄;由形容词构成:仁义/巷、良善/村、团结/路、平安/庄;由动词构成:兴农/村、建国/路等。其中名词做专名的数量最多,形容词次之,动词的数量最少。(3)词组做专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聚落居民不断增加,许多专名稳定成词,通名也不断增加,在构词方式上逐渐双音节化。因此,词组地名便大量出现。具体又可分为如下小类:并列式地名:陈杨/寨、朱陈/家、赵白/村、毛王/沟、阴阳/冢、平安/庄等;偏正式地名:王家/庄、西毛/村、窑店/镇、花店/巷、三家/沟、七里/铺、八里/庄等;主谓式地名:长兴/村、火烧/寨等。

二、咸阳地名的文化内涵分析

(一)反映社会文化的地名

1.反映姓氏 中华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宗法制社会,传统的宗族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姓氏地名是中国地名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名,数量大,分布广。咸阳地名中以姓氏地名命名的占了一半左右,涉及黄、赵、胡、康、寇、郭、李、石、邵、汪、刘、陈、杨等近百个姓。同一家族的人按某姓氏聚居在一起给地域命名,这种命名方式正是宗族观念的体现。目前咸阳存在的众多姓氏地名大多是以某姓为主的人聚居在一起而得名,最普遍的是姓氏与通名结合起来构成,例如:

除了上述的形式外,还有多个姓氏与通名结合起来构成,例如:朱陈家、张李村、毛王沟、陈杨寨、三姓庄(以周、王、向三姓居住得名)、三家沟、鸭沟(原名三姓村)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形式的姓氏地名也大量存在,即方位词与姓氏结合起来构成,例如:后张家、前张家(以张姓分南北二地居住得名,居北者称后,居南者称前)、西蒋村、西杨村、前刘家、北里村(以李姓居住北杜镇之北,李改为里,故名)等。

2.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 中国人自古以来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常用许多美好的言词寄予福寿、昌盛、吉利的良好愿望,这种喜好也反映在地名中,“仁”“义”“善”“安”等象征和平、安宁的词语也频繁出现在地名中,例如:同仁庄、平安庄、良善村(以“同、平、良”三字命名所居住的三个村庄);永安堡(以永久安定之意命名);新胜堡(因河南街部分居民迁出建村,称新堡子,后以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更名);安定路、胜利路、团结路(以“安定、团结、胜利”之意命名附近的三条街道)。

类似这种地名还有很多,借以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安定生活的渴望心理。

3.反映人们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地名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在中国,有许多反映宗教文化的地名。咸阳是宗教聚集之地,有许多庙宇,而庙宇旁的村落大多以寺庙命名。笔者根据《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1987年版)整理出咸阳的许多地名与宗教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例如:介村(因西汉义阳侯傅介子庙得名);肖何庙(因位于侯西汉丞相肖何祠旁得名);双庙(因位于两座古庙之旁得名);双兆(因位于唐张墓琮兆和普济禅寺兆之间得名);龙岩村(因村址位于龙岩寺旁得名,又名龙化寺)。

(二)反映历史文化的地名

1.反映历史文化古迹 俗谚:“三原桥,泾阳塔,比不过咸阳的冢疙瘩。”咸阳是秦的都城,是西汉以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葬区,文物古迹颇多。因此,仔细地去追溯根源,许多地名的来历都与此有关,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陈良村(以战国时期楚国学者陈良入学讲学相传葬于此地,该村以陈良的名字得名);香伯里村(以唐代西平王李晟的儿子李晟的葬地得名);马跑泉(因村址位于古迹马跑泉旁得名);田家堡(以西汉丞相田千秋葬地得名);顺陵碑(以位于唐武则天之母杨氏陵墓“唐顺陵”碑旁得名);石村(以位于汉成帝延陵陪葬区内,附近石颏遍地,故名石村)。

众多历史人物的古迹被留在了地名当中,人们以此作为怀念,构成了咸阳地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除上述代表性的例子外,咸阳还有很多与历史文化古迹有关的地名,本文在这里不一一举例阐述。

2.反映古代军事活动的地名 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都,统治者对军队建设和安全性防护必不可少。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统治者对京畿周围的防护非常重视,咸阳地名中最能反映古代军事活动的地名通名有堡。寨等。现存堡、寨的名称,大都是明代以后留下来的。咸阳堡、寨的名称多数是以附近村名命名的,如:双赵寨、白良寨、毛村寨等。军人直接建立的寨,依规模或级别称大寨或小寨。总旗或小旗建立的寨称旗寨,旗寨名称保留到现在的还有四个:张旗寨、姚旗寨、摆旗寨、郭旗寨。

(三)反映经济文化的地名

1.反映工商业活动的地名 咸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当时经济的中心之地。工商业、农业、工矿业等经济活动繁荣,这种经济活动也体现在咸阳地名的命名过程中。例如:上召窑(因位于上召村附近,村民以开砖瓦窑为业得名);帽儿刘(因刘姓兄弟二人居此,以做头盔、帽子为业得名);瓦刘村(因刘姓居住,以烧瓦为业得名);渔王(因王姓居此建林,以渔业为主);布里(因李姓居住以卖布为业得名);粉铺(因居民以开粉房为业)。

2.反映人工建筑的地名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大河的发端,有很多古代历史中具有特征性或标志性的建筑,之后人们以它为坐标来命名周围的地名。例如:三里桥(因位于距咸阳县城三里的沣河桥旁得名);沣赵家(因赵家居住于沣河之畔得名);河南街(因该村系咸阳古渡南岸码头)。

(四)反映地域文化的地名

1.反映地貌地形的地名 地名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咸阳的地名,体现了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咸阳地名较多出现咀、沟、湾、坡这一类和南方的地名有明显区别的地理通名。例如:咀,铁江咀、任家咀、柏家咀等这一类地名因位于黄土台原突出部分,形状似咀而命名;沟,王家沟、王村沟、瓦刘沟等这一类地名因位于村庄沟壑处而命名;湾,龚家湾、底张湾、韩家湾等这一类地名因位于河道湾处而命名。

总之,类似这样的地名在咸阳地名的通名中得到普遍的反映,反映出人们对地形地貌的认知。

2.反映方位的地名 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咸阳的许多聚落地名因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为了满足日益交往的需要以及为了避免在地名普查中重名,加方位词产生新地名以示区别。这类地名在咸阳地名中普遍存在,例如:北安村、南安村,南季村、北季村,西白鹤、东白鹤,东龙村、中龙村、西龙村,新庄东、新庄西、新庄北,西、东、北、南等。

三、结语

总之,地名如一面镜子,不仅记录了自然景观和社会历史,还展示出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文化,表现了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同时体现了许多生动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我们通过对咸阳地名的语词构成分析,得出咸阳地名在音节上以三音节为主,并对地名中的通名及专名部分进行分析,总结出咸阳地名的通名用词分为自然实体和人文社会两大类,专名词语以词组型为主。

参考文献:

[1]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2] 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M].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3.

[4] 齐沪扬,陈吕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 杨继玉.信阳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贺义宏.六安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杨小宁.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西安地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 黄柏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 蔡瑋.汉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0]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1] 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12] 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办公室编.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Z].内部资料,1987.

基金项目: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研究生计划科研项目《咸阳地名的语言学考察》(项目编号:YG-20171508)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周俊霞,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古及近古汉语词汇研究。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推荐访问:语言学 地名 考察 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