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下加快广西农业“走出去”的思考

时间:2022-10-22 10: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农业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随着“零关税”等措施的落实,中国也将在农业领域面临新的竞争与挑战。广西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技术和区位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避免农业发展遭受较大冲击,实现“共赢”。

关键词:广西农业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形成了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这一区域内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将开启新的篇章。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随着“零关税”等措施的落实,中国也将在农业领域面临新的竞争与挑战。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之一,作为与中南半岛国家山水相连的重要农业省区,只有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才能避免农业相关产业发展遭受较大冲击,从而实现农业领域发展“共赢”。

一、广西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

1.开展农业“走出去”是实现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中国在新时期兼顾国内国际大局的重要战略。农业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有机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对巩固和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外交及经贸关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效用。在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新形势下,在亚洲合作对话、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结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等框架内,开展农业技术援助、技术交流与合作,帮忙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问题,促进双边经济和贸易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农业资源是解决广西人均农业资源短缺瓶颈的重要途径。广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山多地少,现有耕地面积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人均耕地0.82亩。人均农业资源短缺是严重制约广西发展的瓶颈之一。而东盟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各国农业发展条件不同,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尤其一些东盟国家土地资源丰富,且土地开发程度不高,与广西农业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因此,广西应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机遇,依托国家及自身在农业优势产业、专有先进技术、融资渠道和农作物管理等优势条件,谋求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农业资源,这对加快广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2.2开拓东盟市场有利于广西农业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东盟是近年来亚洲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到东盟国家进行投资、开拓市场,将有利于广西农业拓展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本,促进广西农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

2.3加强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将加速双方减贫进程。农业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最早受惠的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的广泛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贫困人口多数在农村地区的双方来说,这种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广西农业“走出去”已取得一定成效

1.农业良种的交流与合作初见成效

近年来,广西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员,先后应邀到越南进行杂交水稻育种推广。至2005年7月,广西已在越南中北部建立了水稻及水果新品种推广示范点各15个,推广中国水稻及瓜菜品种共30多个,越南中北部农民已广泛种植中国水稻及水果新品种。目前,广西的杂交水稻已在越南大面积推广。广西农业专家还在越南和缅甸成功试种了中国的14个杂交玉米品种。目前,广西自主选育的博优253、HK4杂交玉米种,已正式列入越南国家农作物品种目录。为我国作物良种的出口推广打开了缺口。广西的无籽西瓜品种,品味好、平均亩产高(1591.1公斤),先后在越南中心北部的海防、广宁等13个省(市)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120公顷,受到当地政府及群众的欢迎。近年来,广西农作物良种的出口连年增长,2006年,从广西口岸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子就达2666吨,总值156万多美元。

除了农作物品种外,广西和越南在禽畜品种方面也有合作,比如目前越南正在大批饲养广西三黄鸡。广西还是越南虾苗和罗非鱼苗的最大供应来源。

2.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领域广阔

1999年,在中越两国科技部的支持下,广西农科院与越南第一农业大学就合作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示范区。至2005年的5年时间里,示范基地从广西引进的80多个蔬菜、瓜果、杂交水稻等的优良品种,现在已推广到越南的4个省。在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的5年时间里,广西专家在越南各地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20期,累计培训越南中、北部13个省(市)的农业技术员、农民以及在校学生20000多人(次)。2005年10月,受农业部外经中心委托,广西农业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在南宁为菲律宾、越南学员进行了奶水牛生产管理与技术培训。2006年9月,自治区农业厅为越南、老挝、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学员进行了发展中国家甘蔗生产与加工技术培训。2006年12月20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与老挝国际贸易服务公司签署了《合作发展桑蚕业意向书》,2007年8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应邀派出两位桑蚕专家到老挝进行技术指导,在老挝建成两个桑树苗圃基地。2005年广西与越南合作构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实验室,通过人才的培训,仪器设备和药品的援助,以及实验室的建立这三个步骤,在中起两国边境一带以及管理上,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受益的重大疫病防治体系。

3.农业会展业蓬勃发展,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共同举办了多次农业会展,既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双方会展经济的增长。如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使广西与东盟由“友好邻居”成为了“黄金搭档”。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2007年达到2025.5亿美元;2008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双方贸易额仍达2311亿美元。在中国——东盟双边10大重点合作领域中,农业合作首当其冲。仅2006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就达到3.83亿美元,占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的29.6%,东盟成为广西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

三、广西农业“走出去”的优势

1.农业科技优势

与东盟国家相比,在农业科技方面,广西某些农业科技领域拥有优势。如在杂交水稻、亚热带作物选育、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研究应用,以及家禽饲养、旱作农业、农村沼气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取得了可喜成就;香蕉、甘蔗、速生桉植物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已形成工厂化,并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也有了长足进步,与东盟国家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牛胚胎组织培养、可持续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已有较大突破。广西与东盟的农业科技合作已有基础,并在一些东盟国家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2.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优势

与东盟相比,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有共性,但广西优势突出。

2.1广西重要农产品总量大,自给率高。广西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1.8%,农业占GDP的20.3%,城镇化率38.2%。经过30年改革开放,广西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粮食、甘蔗、水果等产品总量大于东盟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在东盟十国中,除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八国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亚热带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农村贫困问题比较严重。新加坡和文莱由于受农业资源缺乏的约束,农产品需求主要靠进口,处于比较劣势。菲律宾、柬埔寨、缅甸和老挝自 90 年代中期以来产品竞争力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逐渐丧失优势。

2.2农产品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广西优势农产品较多。与东盟国家比较,广西生产的农产品如谷物、水果、茶叶、烟叶、薯类、水产品、蔬菜等具有相似性,但活猪、活家禽、水产品、食用油籽、蘑菇罐头、药材、生丝、八角、茴油、松脂、茶叶等具有优势。广西蔬菜的比重达到20.8%,远远大于泰国和越南的3.7%和8.3%。东盟国家的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是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与广西的农业结构差异较大,贸易和合作的互补性较强。

3.农产品加工优势

东盟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广西加工业水平普遍高于东盟国家,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建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精制糖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剑麻制品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木薯淀粉加工基地。出口东盟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了大头。总体上,新、马、泰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高,对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很大需求,广西产品有以廉取胜、击败对方的余地;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也是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为主导,广西与之竞争性逐步增强。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加工水平不高,大量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需要进口,广西的竞争力明显。

四、零关税对广西农业“走出去”的挑战和机遇

1.零关税对广西农业“走出去”的挑战

1.1零关税使广西与东盟雷同产品“强强相遇”,竞争更为激烈。广西地理位置与东盟部分国家相似,还有很多农产品种类与东盟国家部分雷同。如大米、玉米是广西的大宗农产品,也是东盟传统优势产品;热带水果、木薯及畜牧产品等是广西的优势品种,也是泰国优势品种。目前泰国木薯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冻鸡、鸡蛋、猪肉的出口也均居世界前列,而这些产品也是广西的强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农产品零关税将使广西与东盟国家雷同产品竞争加大“强强相遇”, 竞争更为激烈。

1.2广西果蔬等优势产品遭遇严峻的贸易壁垒。一些东盟国家对果蔬的进口有制度上的限定,比如泰国要求在食品进口登记中提供关于食品生产工艺及组成成份的详细信息,菲律宾要求进口商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进口许可方能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果蔬出口。东盟国家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也是对我国果蔬出口具有重要影响的壁垒。印尼从2004年12月起开始实施有关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的法令,涉及果蔬产品包括苹果、草莓。标签要求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一种方法。马来西亚规定从2004年3月起罐装水果和罐装蔬菜预包装加工食品,必须加贴营养标签,这是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之后第六个实施强制性营养标签制度的国家。

由于我国果蔬产品的特点是量大价低,在给进口国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同时,很容易冲击当地的果蔬产业,而我国果蔬产品农残、有害生物等问题正好给外方设置贸易壁垒的绝好借口。

1.3 广西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尚未形成品牌优势。泰国等东盟主要农产品出口国有着成熟的农产品生产、包装和保鲜技术,而广西在这方面明显与东盟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广西农业生产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生产力水平限制,多为粗放经营,制约了农产品的增产、增质潜力,优质的品种不形成优质的产品。没有形成标准化生产,大多还停留在散户生产的模式,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容易受农药残留问题影响,使得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广西出口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采收质量、采后处理和包装水准三方面,缺乏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存在形象欠佳、品牌缺位、包装粗糙、没有品质保障等问题。如广西的淮山质量上等,在东盟国家也很有市场,但是广西没有自己的品牌,许多淮山被河南客商收购回去,加工或包装后冠以河南产品销售,久而久之,国外客商对淮山品牌的认可只有河南。

1.4投资开发竞争激烈。广西参与开发合作企业实力不强、规模不大,农业企业“走出去”不能享受国内优惠政策,竞争力受到影响。

2.零关税带给广西农业“走出去”的机遇

2.1有利于扩大广西农产品出口规模。中国主要农产品优势有水产品、蔬菜、水果、肉类、及其加工品,与东盟国家有较大的互补性,东盟农产品实现零关税后,将会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降低,特别是各种通关程序的协调,标准及认证规范的统一,加上广西突出的地缘优势,将大大降低产品出口的成本,进而促进广西农产品出口。如自2003年10月1日起,我国与泰国取消了两国之间的108种蔬菜和80种水果的贸易关税后,我国在当年第四季度对泰国出口果蔬就达8.2万吨,而2003年前三个季度的总出口量才不过4.9万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域内人口约20亿,将为广西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2.2有利于促进广西农产品及加工业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零关税后,中国―东盟将形成统一大市场,广西投资的软硬环境、产业配套等总体上要比东盟国家好,吸引外资的投资刺激效应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国内资本到广西投资,产品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零关税也使得广西企业赴东盟投资更加便利。广西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东盟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享受到东盟内部更优惠的农产品关税政策,还可以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中国农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从而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出口。

2.3有利于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广西优势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自贸区建成后,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类同竞争将不可避免,严峻的压力将变成动力,使得广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把具有互补优势的广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抢夺自贸区内的话语权。大力发展糖料蔗、桑蚕、柑橘、蔬菜、食用菌、无公害(有机)茶叶等东盟国家不能生产或没有优势的产业,促进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广西优势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2.4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广西许多农业技术比较实用,易于推广,深受东盟国家的欢迎。充分发挥广西在杂交水稻、综合养殖、苗种繁育、节水农业、畜牧品改、动植物防疫以及农村沼气等技术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既能支持东盟国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又可以为广西的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五、加快广西农业“走出去”的措施

1.夯实“走出去”的基础

自贸区建成后,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类同竞争将不可避免,必须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抓规模与效益。要瞄准市场,分析市场,进一步把具有互补优势的广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抢夺自贸区内的话语权,力争实现规模与效益同步扩张。大力发展糖料蔗、桑蚕、柑橘、蔬菜、食用菌、无公害(有机)茶叶等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水果重点发展早熟蜜柑、脐橙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水果,以及早熟梨、葡萄等东盟国家无法种植的落叶水果;蔬菜要大力发展马铃薯、大蒜、洋葱等品种生产;蔗糖产业要重点推广高产、高糖品种,提高单产和含糖量等。二是抓增量与质量。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的思路,在实现产量增长的同时,大推优良品种,应用生态技术,多方打响广西农产品生态、优质品牌。三是抓良种与良法。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根据市场引进繁育良种、调整特色农产品的品种结构,突出抓好“三免”、“三避”、绿色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抓生产与加销。要大力发展信息农业,多渠道多途径分析东盟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动态,以市场为导向抓好我区农产品产销加工。

2.大力开拓“走出去”的渠道

2.1政府引导“走出去”。 不断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交往、经济合作,为广西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扩大政府引导到东盟开展农业合作的企业、项目。

2.2政府搭台促进“走出去”。搭建经贸合作交流平台,特别是每一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展览会,使之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经贸投资盛会,吸引国内外商家进行项目对接和商贸交往,促使企业加快迈出“掘金”东盟市场的程序。如广西农垦集团和桂平金源火酒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展览会平台踊跃“走出去”到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成立自己的工场和木薯、甘蔗原料基地。

2.3发挥地缘优势“走出去”。广西与东盟山连山、水连水,具备较好的地缘优势。近年来,广西凭祥市才源公司、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充分利用这类地缘优势纷纷在中越边境开展原料蔗合作种植,以解决蔗区内原料蔗供求不足的问题;北海出海渔业发展公司踊跃组织力量赴马来西亚实施出海渔业项目,以满足后方供给和捕捞产品贮存及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2.4发挥农业技术优势“走出去”。如前所述,与东盟国家相比,广西在水稻育种及果蔬、木薯、甘蔗等作物种植管护技术方面具备较大优势。近年来,广西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纷纷到东盟国度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合作。如广西隆安金穗工贸有限公司利用香蕉育种、保持新鲜等技术在老挝、柬埔寨设立香蕉种植基地;广西蚕业技术指导总站利用自身的种桑养蚕技术与老挝国际贸易办事公司合作在老挝发展桑蚕业。

3.找准“走进去”的着力点

3.1农业技术合作方面,有重点地选择市场。广西在农业种子种苗、生物制药、水稻免耕抛秧、农村生态沼气能源、兽药、疫苗等农业技术方面领先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培训等方式重点在农作物杂交育种、农村能源技术、植物保护、组培技术及动物防疫技术等方面加强与上述国家的合作。

3.2在农产品物流与贸易方面,重点开拓在东盟市场有优势的产品。如广西的柑桔类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农机具、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在东盟国家很有市场,竞争力也很强。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每年举办的各种大型农产品展销平台,也为农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很好的平台。

3.3在农业投资方面,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土地资源丰富,适宜与广西生产种植相同农产品的条件,鼓励广西有实力的企业到上述国家进行甘蔗、木薯、剑麻、速生丰产林等种植,为广西发展蔗糖深加工、燃料乙醇酒精、麻制品加工、造纸等产业提供原料。此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前来广西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休闲观光旅游等农业项目。

3.4在农业人才交流方面,发挥广西农业大专院校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鼓励和支持广西各农业技术学校采取互派留学生和培训等形式与东盟国家农业教育学校交流合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援外人力培训项目,组织东盟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到中国接受培训,帮助他们培养人才,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4.提高产品“走出去”的竞争力

广西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一直缺少“露脸”的机会,主要原因就是“品牌缺位”、“包装粗糙”。为提高竞争力,生产时首先应注重选育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品种,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化学肥料,加工过程中严禁滥用添加剂,要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推广产品的绿色包装。其次,要规范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东盟各国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再次,应该争创农产品品牌。

5.壮大“走出去”的主体

在优势农业品产区,选择一批范围大、出发点高、带动能力强的“两端在外”的农业企业,优先推荐和确定为国家和自治区龙头企业,并予以重点扶持,使各农业品主产区都有一批财产化龙头企业带动,快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财产带和财产区。

6.构建“走出去”物流体系

广西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国际农业物流中心,要统一规划中国-东盟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区域布局。如在北部湾建立大型的多功能国际物流配套设施。建成由农产品的专业市场、农产品低温仓储、农产品加工配送、果菜批发、集装箱储运等完整配套组成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橡胶资源的优势,在东兴建立橡胶集散中心。利用广西的边贸政策、GMS政策和南宁至曼谷走廊通道快捷方便的特点,在南宁、凭祥或钦州建立东南亚水果批发中心、冷链仓储中心。依托泰国、越南、缅甸的重要大米生产国和马来西亚、印

尼的棕榈油生产大国,在南宁建立面向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粮油集散市场。依托防城港市和北海市丰富海产资源和东盟国家盛产海产品,在东兴市和北海市建立中国-东盟水产品批发市场。积极争取国家把广西列为外商投资物流业的试点地区,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尽快改变广西农产品流通长期滞后的局面。

7.健全“走出去”的机制

7.1成立农业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机制。一要与东盟国度开展定期或不稳定期双边和多边的农业品展销(洽谈)会、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或农业领域高层次研讨会等,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二要在种植业、水产养殖、牧畜、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农业品加工、海洋捕捞及渔业机具生产、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强农业投资与合作。目前广西农业厅已与越南广宁、凉山等省成立农业厅长联席集会制度,开局良好。

7.2尽快出台广西全面实施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应结合贯彻落实2009国务院42号文件,尽快出台广西全面实施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农业部门要主动结合商务、财政等部门制定广西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性行动计划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鼓励政策,包括境外农业投资的法令法规、企业贷款担保、金融支持、龙头企业扶持、出口补助、金融结算和用汇利便、海外保险和法令保障等。

7.3建立农产品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广西农业领域的监控,通过财政拨款或政策支持,对受到冲击的地区和农民给予财政补贴,统一调控、调整与优化。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广西农产品保险制度。还要加强与东盟在经济安全与风险防范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应对外部市场的挑战。

8.培养一批“走出去”的人才。

广西农业“走出去”需要一批素质高、业务强,既懂外语又熟悉了解国际农产品信息,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具有国际合作知识和熟悉国际经贸活动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各级政府要有计划造就一批外向型人才,使广西农业走出去驶入快车道,并为广西的农业对外开放提供人才支撑,使广西农业走出去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农业[J].东南亚纵横,2003,(12).

[2]陈敏姬.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广西边境农业贸易[J].法制与社会,2007,(6).[3] 吴焕,丁开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农产品的机遇与挑战[J].东南亚纵横,2006,(1).

[4]唐文琳,范祚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广西农业发展策略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5,(01).

[5] 杨琴.武晋. 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广西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9,(05).

作者简介:单位:中共百色市委党校,职务:科社教研室主任,职称:讲师。

推荐访问:东盟 广西 走出去 中国 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