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防灾减灾思想理念的历史考梳及修法意义

时间:2022-10-22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就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历代当政者皆十分重视防灾减灾的制度建设工作,通过颁布相关防震减灾政令与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同自然灾害进行不懈斗争。通过对我国古代、近代及现代系列典型防灾减灾思想理念的考察、梳理与总结可知,这些思想理念主要注重防震减灾规划的科学制定,明确防震减灾的行政职责,强化公民防震减灾意识的培养。这对目前我国防震减灾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推动我国防震减灾法的制度完善。

关键词:

防灾减灾;思想理念;防震减灾体系;防震减灾法

中图分类号:D90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6-0104-07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6.1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和科学技术欠发达的近代社会,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灾前预防能力的欠缺和灾后救援措施的不足是地震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防灾减灾的相关理念应运而生。尽管防震减灾理念在当时的防震减灾工作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导致防灾减灾理念存在一定缺陷。

目前,学界对我国古代及近代防震减灾思想理念的研究较少,传统的优秀理念没有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研究不够,现行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在防灾减灾规划、减灾救灾责任划分以及救灾物资的有效引导方面,并没有完全得到继承和发展。因此,亟需对防灾减灾思想理念进行梳理考察与归纳总结,为健全我国防震减灾体系及完善我国防震减灾法提出可资参考的决策建议,以期裨益于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防灾减灾思想理念的历史考察

(一)明清以前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

1.先秦萌芽阶段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

据史料记载,减灾救灾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萌芽[1]。

此阶段的救灾思想为后世防灾减灾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本框架,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减灾思想和社会层面的救灾思想。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认知水平,先秦是唯物主义灾害观和唯心主义灾害观并存的时期,在宣扬“天降灾异”思想的同时又积极防震减灾,比如《周易·既济》记载:“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先秦时期的防灾减灾理念更多地体现在防灾工作上:“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在先秦阶段,人们多储备剩余的粮食以防灾害的发生。另外,人们也通过对星象的研究来发现灾害发生的征兆。在此阶段,初步的灾害环境治理

思想形成:一是发展农业生产不允许违背农时,要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否则将会导致灾害的发生,这也是先秦灾害环境治理思想的核心;二是发展水利工程防止水害的发生,如整修河道,对防治水旱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灾后救助方面,先秦倡导“赈济于民”,即通过调粟和移民解决粮食荒欠问题。[2]

在这一时期,减灾救灾的任务完全归于国家,不管是因为春荒还是其他灾害,国家需首先解决的就是粮食缺乏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唯心主义的灾害观在当时并没有发挥出其设想的作用。

2.春秋战国时期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的防灾减灾思想是在继承先秦时期思想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再发展。在灾前预防方面,储粮备荒的思想流于天下。魏国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汉书·食货志上》记李悝向魏文侯提出“尽地力之教”的建议。就是说,尽地力之教,在农业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如若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耕地要深,除草要勤,收割时要像防备寇盗到来那样迅速,以免遭受损失。这些都是很好的农业技术经验,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作用。,

即积极进行粮食生产以达到储备粮食的目的。在灾害预报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根据灾害发生的前兆预测灾害以指导农业生产,并辅以专门的官员负责灾害的预报。这一时期,当政者更是认识到水利设施对于防治灾害的重要作用,兴修水利设施。

春秋战国时期,防灾减灾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但农业生产仍然是第一位的,救灾措施将减灾思想和救灾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春秋时期加强政府职能建设,对官吏进行整治,也为救灾的有序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条件。

3.秦汉魏晋时期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

秦汉魏晋时期,防灾思想得到了进一步重视,该时期的防灾减灾思想为“防灾大于救灾”,

在灾害的预报方面,出现了一批载有灾害预防思想内容的农书,如西晋杨泉的《物理论》

《物理论》是继承先秦两汉道家扬雄、王充、张衡的唯物主义传统,讲宇宙发生论。他说:“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这一时期将储粮备荒措施上升到了统治层面。在防震减灾基础设施方面,设立了常设的水利监管机构,同时,有关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开始发展,以保障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灾害救助方面,主要是基于儒家“富国安民”思想来展开社会活动,还出现了一种较具代表性的灾荒赈济思想,即灾后劝赈。

秦汉魏晋时期防灾减灾思想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农业技术措施来实现减灾,二是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以达到防災目的。这一时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就是人们逐渐运用农业技术措施来代替以往的经验主义。

4.隋唐时期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

隋唐时期,在灾害预防方面主要集中在发展农业生产储备粮食、修建河道等基础设施,以及对星象进行观测研究,开创了以义仓、社仓为代表的“仓储备荒”思想,义仓制度发展至唐朝初期逐渐趋于务实。

推荐访问:减灾 防灾 修法 理念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