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明清民间年画与“八仙信仰”

时间:2022-10-23 12: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明清时期,随着书籍、剧本的刊印,插图版画大量流行。这些插图版画同时也用来刻印画谱、年画及其他节令风俗画等。至清代康乾年间,张贴年画的风俗已经流行于民间,并形成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北武强、四川绵竹等全国五大年画产地。民间画工在绘制题材广博、手法斑斓、风格多样的年画时,充分融入了“八仙”崇拜心理,绘制了大量以八仙为题材的年画。

“八仙”是道教中八位神仙的简称。明清时期的道教神仙崇拜中,最为中国民众所熟悉和喜爱的是关于吕洞宾等“八仙”的传说。所谓“仙”,是古代方士、道士幻想成的超凡脱俗并有神通变化的长生不死之人。在民间的仙人信仰中,八仙占有重要位置。世俗所传八仙,曰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张果老、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

八仙信仰的突出特点是有异常离奇怪诞的传说作为信仰基础,不仅仙人的出身家世有完整动人的演义,而且其仙化过程的仙灵特征也十分典型,使八仙崇拜有“可信性”的吸引力。正如费尔巴哈说:“宗教神迹是以人的某种愿望,某种需要为前提。”“如果没有对神迹的信仰,宗教也会因此而丧失引人入胜的魅力,丧失广大信众的信仰。”,如:钟离权的度人成仙。吕洞宾的醉酒行侠,蓝采和的踏歌讽世,曹国舅的悔罪修道。铁拐李的行乞济人,何仙姑的预知世事,韩湘子的不恋仕途。张果老的甘居山野。这些仙人云游于世间。每个神仙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神异之处。他们既各自独立活动。又常常聚在一起,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施展各自的神通。创造惊世骇俗的奇迹。这些奇迹满足了人们在现实社会所不能实现的愿望,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吉祥。

对八仙大胆神奇的幻想,寄托着民众对人类无限创造力的期望。同时,大家又将自己熟悉的各类普通人物的命运。融化在八仙身上,使得八仙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这种“八仙”情结具体表现在当时的民俗事象中,如四月十四苏州的“轧神仙”等。据说,这天庙内香火鼎盛,又云人们可以无意中碰到神仙,沾到仙气,添福增寿。并能帮助人们做到任何想做的事。因此,中国人每到人生的重要时刻总要祈求八仙尤其是吕祖的指点和福佑。同时。“寿,富。多男子”,也是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在中国视长寿者为“命好”、“福气好”,而神仙最神奇的就是长生不死。因此,普通人在做寿时对神仙的信仰表现得非常突出。民间广泛流传的三月初三八仙赴瑶池给王母娘娘祝寿的故事,使八仙成了人间做寿时不可缺少的人物。以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俗谚日益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正是因为这种八仙信仰思想的影响,才使明清年画中出现了众多以表现“八仙”及“福寿”为内容的年画作品。这些作品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瑶池献寿》等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八仙”群体。画面的中心人物是吕洞宾。他具有江湖游侠特征。身佩神剑斩妖驱邪、除暴安良;李铁拐本是一名形体魁梧的道人。因游华山不返,七日后尸体毁坏,只好采用借尸还魂的办法,“得一跛丐乍亡者而居之”。成为年画作品中一个贫病交加的叫化子的状貌:张果老在《新唐书》中是一个隐居中条山、骑驴往来的仙人。在民间传说中,张果老成为一位见多识广、性情诙谐的老仙形象。在年画作品中他被表现为倒骑驴的形象,有的说他是夺丹成仙;有的说他是流落在外的浪荡公子。后决心悔改才修炼成仙。倒骑驴就是他不光彩行为被人发现后,惊慌失措骑驴逃跑时养成的习惯。汉钟离在年画中被描绘成一个手摇蒲扇、大腹便便的流浪汉形象。曹国舅,一些神仙传记称他是宋仁宗曹皇后之弟,因其弟弟不法杀人,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经钟离权、吕洞宾点化而成仙。在年画中。他被表现成达官贵人形象,身着大红官服,头戴乌纱帽,脸上涂着豆腐块,好像丑角县官一般。蓝采和在年画中是以街头艺人的姿态出现的。在《仙传拾遗》、《青琐高议》等唐宋古籍中,韩湘子被称为唐代大文豪韩愈之侄,年轻时离家修道。民间年画着力渲染韩湘子年轻修道而难于舍弃娇妻林英的复杂心态,他能吹笛。连海底的龙女在其吹箫时也会跳上岸起舞。因此。他在年画中是一位风流倜傥、拿着一把神箫的青年形象。何仙姑的原型出自一乡间巫女,“灵通神异”。年画作品中将其描绘为美貌的仙女形象。

王树村在《中国吉祥图集成》一书中,介绍了许多表现“八仙”的年画作品。苏州桃花坞王荣兴画店印制的《八仙上寿》使我们知道,作为吉神的八仙。怎样与另外一些同为吉神的神仙相组合。画上大书一个楷体“寿”字。“寿”字内填画,上首王母骑在彩凤背上。飞翔于天宫之间。下为南极仙翁,骑仙鹤,手托仙桃,向王母献寿。再往下是天官与禄星。白鹤仙鹿分游其中。此后才是钟离权、韩湘子、吕洞宾等八位神仙。

另外。民间还有“暗八仙”之说。这里的“暗”字,一种解释是指在年画作品中没有直接出现八仙形象:另一种解释是八仙携带的八种器物各有仙气神法。能化凶为吉,有暗中保护之意。’民间有首歌谣唱道:“钟离宝扇子摇摇,拐李葫芦万里烧。洞宾持起空中剑,采和一手把篮挑。张果老人知古道,湘子横吹一品箫。国舅公双玉版,仙姑如意立浮桥。”这里唱得就是八仙各自所带的法宝。只要见到某一件法宝就会想起相应的一位神仙,因此人们又称之为“暗八仙”。相传铁拐李的葫芦能炼丹药普济众生;钟离权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的玉板又称阴阳板,仙板神鸣,万籁无声;何仙姑的荷花寓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可修身养性;吕洞宾的宝剑可威震群魔;韩湘子洞箫的妙音能令万物生灵:蓝采和的花篮装满神果异花,能广通神明;张果老的渔鼓能星象卦卜、灵验生命。

福建建阳的年画一般把八仙形象分做成两幅:一幅画汉钟离、何仙姑、张果老、李铁拐。他们姿态各异:汉钟离解衣露胸袒腹,蒲扇掷在一旁,手捧天书在看卷中太极图及星象天文。何仙姑手捧荷叶牡丹,莲花置于地上,又有一花篮放满牡丹、菊花,象征四季常春。张果老老态龙钟,坐在地上,怀中抱一渔鼓。铁拐李嗜酒成性,善炼仙丹妙药,治好了病苦群生,就是治不好自己的瘸腿。手托葫芦。满脸苦笑。第二幅画的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头戴纯阳巾,身披花道袍,背插宝剑,倚卧在一枝双桃旁,举杯作饮酒之状,身后正有一个大酒瓮和两大瓶酒。韩湘子一手持拂尘,一手举横笛,席地而坐,用口吹起施仙法,使荷花开放,膝前放着一个柑橘。说明并非荷花开放的季节,以此说明韩湘予以法力开花的本领。曹国舅穿官衣,戴官帽,启唇欲唱,旁有宝瓶。蓝采和背一个大竹笠,褐色衣赤足手持花篮跪在地上,旁有一枝牡丹,身后有寿山石和两枝无忧草。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仙都伴有一件象征“暗八仙”的法器,预示着神仙能在暗中保护之意。另外还有象征长寿和得福的吉祥物。比如蟠桃象征长寿,松竹梅(岁寒三友)寓意情义长在,鲤鱼跃龙门表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等。在年画中,这些大量谐音与不谐音的图像与画面相互搭配,组成一片浓烈丰盈、富丽华美又富于浪漫色彩的景象。

八仙题材的年画,色彩追求鲜明热烈,红色用得较多,因

为大红是年文化的主色。在色彩关系方面。多采用对比色,不超过六种颜色,使画面强烈又明快。颜料多用植物和矿物原料直接制成原色,很少用调和色。为了使这简单的几种原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民间艺人常常采取色彩相互交错的方式,把整幅画面色彩设计得明朗而响亮,简洁又丰富,使得整幅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年画中所描绘的八仙大都面含笑意,蕴涵着生活的富足之意,各种具有吉瑞喜庆含意的动物、植物被大量添加在画面上。隐含有富贵吉祥之意。年画艺人把这些密集的形象用装饰手法和谐而优美地组合在一起。于是欢乐、祥瑞、红火、繁盛、饱满和装饰性构成了年画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年画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八仙”信仰在明清民间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些年画最清晰地描绘出明清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最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也最充分体现出了华夏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八仙信仰及八仙人物传说故事,给予明清民间年画丰富的创作资源和艺术营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家庭安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仕途得意、生意兴隆、人际和睦、诸事吉顺、出行平安等,都在年画上体现出来。明清年画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符号,也是理想主义的图画。尽管年画中没有太多的真切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但它所展示的却是普通大众理想主义的形象世界。即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观赏明清年画的同时。在心灵上也能体验一种对人生的超越情怀,能够更多关注社会美好的事物。

可以说,这些八仙年画作品中,蕴藏着鲜活的明清时代中国民间广角的生活与社会的影像,它带给我们的还有那过往不复的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精神情感。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1页。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下卷[M],第737页。

[3]《宗教学通论》[M]第一编第一章,吕大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M],巴蜀书社,第205页。

[5]山曼《三足乌文丛》[M],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107页。

[6]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载《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1期。

推荐访问:年画 明清 信仰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