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新思路探究

时间:2022-10-23 16: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人们带来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因为在建设过程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引发环境变迁,自然灾害多发的现象层出不穷。为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到自然灾害的侵犯,勘测地质特点,预防灾害的发生,是从事地质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本文,针对“水工环”地质灾害的特点,危害性及预防做出归纳。从中汲取经验,探索总结出更加科学完善的灾害评估预防思路。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灾害预防

地质灾害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通过现代化科学手段,可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制约条件。只要做到对区域地质特点了解,我们就能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建设完善的预警防御机制。以此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水工环地质灾害的主要现象及特点

地质灾害通常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自然现象。如今人们不断地改变生活环境,导致人为因素出现地质灾害的现象时常发生。在地质灾害中,人们常常听到以下几类灾害现象:

1.地震。地震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震的特点:①地震具有突然性。虽然如今科技技术发达,但是对与地震的预测还是不够及时准确。往往之有在地方发生前的短暂时间里,相关检测单位才能突然发现地震的出现。②地震具有破坏性。地震出现之时,会导致墙壁的撕裂,建筑物的倒塌。在山区中同时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国的地震灾害严重国家,主要体现在地震出现的地域范围广阔;震源的深度距离地面极近;地震等级高,强度大,爆发频率密集等现象。(如图1-1所示)

2.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陡坡环境之下。山体崩塌主要是因为土壤结构疏松;滑坡和泥石流,主要是因为雨水冲刷,人工降雨,地下水活动造成的土质松散,再加上重力的作用,而导致的倾斜滑落。

①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这三种自然灾害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灾害的频频发生与人们的开采建设,密不可分。由于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建设中所需的原材料“沙石,木材”的需求源源不断。这就促使山石,森林资源受到大量的开采,导致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

②根据国家权威数据表明,我国同样是上述三类自然灾害的大国。因为这三种灾害多是在丘陵地貌与山地地区出现。而我国的山地丘陵地貌面积,占到全国面积的65%(如图1-2所示)

3.地面塌陷。这种自然灾害,只要发生在岩溶地区。地面塌陷现象,主要是因为地表基岩与土体,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改变而形成坑状洞状现象。形成地面塌陷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因素有:①地下水保有量降低,导致土层结构出现断裂而塌陷。②沙石,土体的过度开采引起的塌陷事故。③地下资源的过量开采,导致地质结构的缺失而塌陷。

4水土流失。由于人们过度开发破坏森林资源,而人为制造出的自然性灾害。水土流失的形成,主要是土壤表面的植被遭遇破坏,无法对土壤进行保护。

根据国家关于水土流失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362万平方公里。流水侵蚀的面积已达到160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的面积也接近190万平方公里。混合侵蚀的面积超过28万平方公里。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可以认定:①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②我国的水土流失的覆盖面积广。③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形成原因复杂,多样。

二、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预防措施

1.地震的危险性。

地震的危险性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直接危害。地震灾害发生时,最明显的特征是持续而剧烈的摇晃。这直接导致地面的晃动,房屋的倒塌,建造设施的损毁。与此同时,地震也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非常巨大:山体的剧烈摇晃,会照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更多自然灾害的出现。第二种:次级灾害。就是地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失衡与损害的状态。由此引发出的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地震后的火灾情况就是出最为频繁的现象。

预防措施:①地震的发生前夕,会从自然环境中出现各种信号。

主要分为两大类:微观预兆与宏观预兆。(1)微观预兆。就是人体器官不能发觉,需要用机器测量才能出现的变化。地震测试仪,就是利用地面的细微变形,磁场波动,重力方向改变等信息,预测出地震。(2)宏观预兆。就是人们通过感官就能察觉出的特别现象。比如:地震时牲畜的异常反应就为普遍。

2.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对林牧业的生产,交通运输的顺畅起到直接性破坏。汶川地震后,汶川山区的泥石流,山体崩塌现象频发。给汶川的营救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

防范措施:①对沙石,林木的开采使用科学可持续性的发展。做好开采后的安全善后工作。

②山区的雨季时节,要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域,进行标识与提示。③争强采空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妥善的处理措施。防止灾害的突然发生。

3.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主要表现:令土地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直到成为沙粒。根据上文分析,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已造成土壤中含的微量元素大量流失。其中大片耕种土地失去种植农作物的能力。这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改善措施: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上,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大量增加林木的种植,提高植被对土壤的覆盖面积。先遏制水土流失的程度,然后逐步改善土壤的质量。

三、水工环地质灾害的评估

1、地质灾害的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的评估,主要是对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进行研究记录、记录分析、与评估工作。目的在于评估出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多大的影响。按照危害程度的高低,将地质灾害评估分为:单一因素评估与综合性复杂评估。也可以按照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来分析灾害的危险性与潜在危险性。

2、水工环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

①调查目标区域的地质环境特点、自然环境特点与人文生活特点。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地质灾害的频繁出现,与地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评估目标区域的水工环的灾难危害性,必须先要调查清楚以上基本因素。

其中的地质特点包括:地质的结构特点、地下岩层的结构特点、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水文地质的地域性特点,等。

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特点:主要是指,人们生活的地理气候环境,动物的活动特点,地表的植物覆盖程度。人口的数量,主要的工作领域,及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等。

3、对于地质灾害的评估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特定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灾害性评估之前,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特点,归纳出三种评价思路。

①以不同地域的地质特点为出发点,科学严谨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确定目标地域的水工环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②对水工环自然灾害的重点地域,进行影响因素的详细剖析,确定危险性评价因素的等级。做出只对性的灾难等级的危险报告

③将灾难危险性的结果叠加,根绝地质灾害的附加性规律,对多个灾害的同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水工环地质灾害的综合性评估。

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基本就是对目标地理环境的综合性调查分析。通过这样地分析,可以很好地预防工程建设中可能遭遇的地质灾害。更能提前改善目标地域的水工环地质环境,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倬元,黄润秋,王士天,刘汗超等.中国西南地壳浅表层动力学过程及工程环境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 赵虹.云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昆明理工大学,2010

[3] 陈耀乾,田万生,姚宝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的确定方法与应用[J]. 甘肃科技,2013,19( 4) : 61 -63.

推荐访问:水工 危险性 探究 新思路 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