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员个人建言献策100条6篇

时间:2022-10-25 16:1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党员个人建言献策100条

  建言献策材料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一直 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 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 的同时,大力引导城乡劳务输出,使我县实现了充分 就业,打造了"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品牌。随着国际 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这种仅靠劳务输出实现的 " 充分就业"的就业格局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

  从我县人 口多、 地域面积小、 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殊县情出发,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充分 就业的战略举措。为此,特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如下 建议: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应对危机、加快发展 的现实需要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资本使用劳动力较高或 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 具有投资小、 见效快、 适应广、提供就业岗位多等优势,能有效缓解就业压 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吸纳外出返乡人员 就业,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档 文 实 品 上 献 户 用 大 广 为 , 选 筛 心 精 部 辑 编 本

   据劳动部门调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在广东的 务工人员因待岗、歇业、失业而逐步返乡。11 月返乡 4500 余人, 12 月达到 2 万余人, 到今年 2 月达到万余 人,占输出的 65%,是往年返乡的倍;其中因金融危 机直接影响返乡的占 41%。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 和沿海产业复苏的困难,返乡人员滞留县内时间还很 难预测,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回乡择业。二是 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的新"三农"政策的刺激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必将有 序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从土地中流转出来。据 专家测算, 我县 21 万亩耕地只需要农村劳动力 5 万人, 除已转移的 10 万劳务大军外, 还将有 5 万农村劳动力 转移转移到非农产业。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从 珠三角鼓励和限制的产业看, 限制的主要是机械制造、 针织毛纺、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 沿海地区最有可能大规模转移出来的只会是劳动密集 型产业, 我县产业承接的方向就是要瞄准适应 XX 发展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城乡充分就 业 面对我县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县内新增岗位有 限的困扰和当前返乡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实现经济社

  档 文 实 品 上 献 户 用 大 广 为 , 选 筛 心 精 部 辑 编 本

   会的科学跨越、和谐发展,务必要转变思路,积极应 对,实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变 返乡就业压力为经济发展助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以产业的大发展拉动就业增长,实现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1、 要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认识。

  不能简单 地把密集型劳动当成"落后生产力"看待,而必须认识 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 比较优势,是我县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 创造就业岗位的一个主要源泉。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 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 倍,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密集型大企业的 10 倍以 上。我县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廉价,而资本资源则 非常短缺。根据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规律,我县在经 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上,应改变目前主要依靠稀缺 资源资本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避开资 本短缺弱点,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吸收资本,引进 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实现科学发展。

  2、 要树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取向。

  要转变发 展观念。

  从"经济增长"优先战略转向"经济增长、 促进 就业"并举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扭转"高 投资、虚增长、虚就业"的发展方式,在安排基本建设

  档 文 实 品 上 献 户 用 大 广 为 , 选 筛 心 精 部 辑 编 本

  第 3 页 共 6 页

   时,倾斜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在项目审核上,把吸 纳就业作为评估内容。要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加大考 察扩大就业政绩份量,做到对干部的考察,不仅看其 主政地区 GDP 增幅和财税贡献,而且要看其对扩大就 业的重视程度和抓就业工作的实效,使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

  3、要明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方向。XX 的产 业现状、 资源特点, 决定其产业发展必然要经历配套、 配角到主角的过程。要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明 确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是以产业 互补支持市场互补,发挥锻铸造产业的优势,加大对 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转移的力度,围绕珠三角 欲转移的制造业、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 链的上下游配套,打造制造业承接基地,改造提升我 县传统产业,形成品牌集聚效应。二是以观念更新激 活产业转型, 发挥靠近沿海地源优势, 大力发展商贸、 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三是以资源配套资本,依 托返乡人员回流带回的资金、技术信息流,充分发挥 我县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企 业,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四是以龙头带动农户, 发挥农业基础优势,引进集约化、高技术的农业生产 企业,扩大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档 文 实 品 上 献 户 用 大 广 为 , 选 筛 心 精 部 辑 编 本

   4、 要营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环境。

  一是政府 主导。政府要加强调控和引导,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 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引导广大群众破除等靠要的 陈旧思想,树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观念。

  加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 增强劳动力管理机构调控能力,着力关注返乡人员、 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等社会群体的就业。二是政策 扶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促进就业政策,加大对劳动 密集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税费减免、财政支持等政策 落实,实行用地优先供应和保障,县里设立的中小企 业担保资金、产业项目扶持资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 予重点倾斜。三是社会服务。建立和完善面向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中 介组织作用,反映中小企业的利益诉求。各相关职能 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其职责权限内给予劳动密集 型产业政策优惠、税费减免。四是人才支持。加大县 乡财政投入,整合劳动、人事、就业、教育、农业等 部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技能 培训、 创业培训", 特别是要加大返乡务工人员技能提 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力度,为沿海产业复苏和县内承接 产业转移储备人才。

  5、 要夯实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

  要把推动

  

篇二:党员个人建言献策100条

  建言献策内容怎么写

  撰写高质量、高水平的意见建议,是摆在每一位政协委员面前的紧 迫而重要的课题。优秀的意见和建议是建立在严谨、细致、客观、 科学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别是随着 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对错观念交织碰撞,社会矛盾众多, 往往对同一件事有多种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仅仅是一次普查研究,很难把所有的客观情况都准确无误,以致提 不出建议,提建议抓不到重点,甚至把党和政府的工作搞得一团 糟。

  那么,政协委员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呢?从一些成功的研究案例来 看,主要目的是防止以建言献策、咨询成果为目的的“研究”倾 向,克服浮躁的心态和看待事物的方式,注意冷静,看全局,看本 质,看趋势。

  注意在“汇报”与“座谈”的结合中看清全貌。听取汇报可以使调 查者对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把握,为进一步调查了解起 到先行引路作用。在听取汇报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自己调查的 目的和任务,注意掌握概括性材料,认真把握事物的宽度,很好地 反映事物的全貌。座谈交流可以使调查者对调查对象各个局部情况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增强调查的深度创造条件。在座谈交流过程

   中,对各种具体情况一定要兼收并蓄。把听取汇报掌握的概括材料 与座谈交流获取的具体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分析,做到点 面结合,坚持把定性分析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就能全面把 握事物。调查中,如果只重视听取汇报,就有可能将汇报的内容作 为调研的结果,不加分析地全面吸收,最终只能是以全概偏;如果 只重视座谈交流,就有可能一叶障目,要么“一俊遮百丑”,要么 “一丑否全盘”,最终只能是以偏概全,都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

  注意在“耳听”与“眼观”的对比中看清本质。耳朵听到的,都是 别人说的,人因自身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 不同;眼睛看到的,虽然都是亲眼所见,但很多都是事物的表象。

  要把“耳听”与“眼观”结合起来,把握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

  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反面材料印证正面材料。材料收集全后,就要进 行新旧、正反、前后、左右的对比,尤其要注意了解反面材料,这 有利于跳出框框,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正面材料的认识。另一方 面,要善于运用隐形材料印证有形材料。隐形材料更多地表现为参 与其中的人们,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和参与事物时的心理活动。在调 研过程中,挖掘和运用隐形材料,可以很有效地校正有形材料,使 之更符合人们的愿望,从而也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注意在“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中看清趋势。任何事物的产生和 发展,都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在 调研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现实环境材料的掌握,而且要注意与 中心事件和主体内容有纵向联系的历史材料的掌握。任何一个社会 现象的发生、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任何一个先进经验的形 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地发展过来的。重视研究历史材料, 有利于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握好 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到事物的未来,使调研的成果能够更好地在 建言献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撰写建言献策文稿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些有经验的政协委员用很朴 素的语言对此作了生动的概括,认为撰写建言献策文稿的一般规律 就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 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也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建言献策文稿, 不管是调研报告、大会发言,还是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都是在回 答这三个问题。离开这三个问题,就写不出好的建言献策文稿;少 了某一个方面,材料就有片面性。由此可以看出,建言献策文稿具 有三个明显特点:

  

  

篇三:党员个人建言献策100条

  建言献策材料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一直 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 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 的同时,大力引导城乡劳务输出,使我县实现了充分 就业,打造了"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品牌。随着国际 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这种仅靠劳务输出实现的 " 充分就业"的就业格局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

  从我县人 口多、 地域面积小、 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殊县情出发,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充分 就业的战略举措。为此,特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如下 建议: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应对危机、加快发展 的现实需要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资本使用劳动力较高或 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 具有投资小、 见效快、 适应广、提供就业岗位多等优势,能有效缓解就业压 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吸纳外出返乡人员 就业,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第 1 页 共 1 页

   据劳动部门调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在广东的 务工人员因待岗、歇业、失业而逐步返乡。11 月返乡 4500 余人, 12 月达到 2 万余人, 到今年 2 月达到万余 人,占输出的 65%,是往年返乡的倍;其中因金融危 机直接影响返乡的占 41%。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 和沿海产业复苏的困难,返乡人员滞留县内时间还很 难预测,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回乡择业。二是 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的新"三农"政策的刺激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必将有 序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从土地中流转出来。据 专家测算, 我县 21 万亩耕地只需要农村劳动力 5 万人, 除已转移的 10 万劳务大军外, 还将有 5 万农村劳动力 转移转移到非农产业。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从 珠三角鼓励和限制的产业看, 限制的主要是机械制造、 针织毛纺、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 沿海地区最有可能大规模转移出来的只会是劳动密集 型产业, 我县产业承接的方向就是要瞄准适应 XX 发展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城乡充分就 业 面对我县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县内新增岗位有 限的困扰和当前返乡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实现经济社

  第 2 页 共 2 页

   会的科学跨越、和谐发展,务必要转变思路,积极应 对,实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变 返乡就业压力为经济发展助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以产业的大发展拉动就业增长,实现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1、 要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认识。

  不能简单 地把密集型劳动当成"落后生产力"看待,而必须认识 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 比较优势,是我县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 创造就业岗位的一个主要源泉。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 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 倍,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密集型大企业的 10 倍以 上。我县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廉价,而资本资源则 非常短缺。根据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规律,我县在经 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上,应改变目前主要依靠稀缺 资源资本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避开资 本短缺弱点,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吸收资本,引进 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实现科学发展。

  2、 要树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取向。

  要转变发 展观念。

  从"经济增长"优先战略转向"经济增长、 促进 就业"并举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扭转"高 投资、虚增长、虚就业"的发展方式,在安排基本建设

  第 3 页 共 3 页

   时,倾斜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在项目审核上,把吸 纳就业作为评估内容。要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加大考 察扩大就业政绩份量,做到对干部的考察,不仅看其 主政地区 GDP 增幅和财税贡献,而且要看其对扩大就 业的重视程度和抓就业工作的实效,使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

  3、要明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方向。XX 的产 业现状、 资源特点, 决定其产业发展必然要经历配套、 配角到主角的过程。要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明 确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是以产业 互补支持市场互补,发挥锻铸造产业的优势,加大对 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转移的力度,围绕珠三角 欲转移的制造业、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 链的上下游配套,打造制造业承接基地,改造提升我 县传统产业,形成品牌集聚效应。二是以观念更新激 活产业转型, 发挥靠近沿海地源优势, 大力发展商贸、 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三是以资源配套资本,依 托返乡人员回流带回的资金、技术信息流,充分发挥 我县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企 业,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四是以龙头带动农户, 发挥农业基础优势,引进集约化、高技术的农业生产 企业,扩大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第 4 页 共 4 页

   4、 要营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环境。

  一是政府 主导。政府要加强调控和引导,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 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引导广大群众破除等靠要的 陈旧思想,树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观念。

  加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 增强劳动力管理机构调控能力,着力关注返乡人员、 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等社会群体的就业。二是政策 扶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促进就业政策,加大对劳动 密集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税费减免、财政支持等政策 落实,实行用地优先供应和保障,县里设立的中小企 业担保资金、产业项目扶持资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 予重点倾斜。三是社会服务。建立和完善面向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中 介组织作用,反映中小企业的利益诉求。各相关职能 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其职责权限内给予劳动密集 型产业政策优惠、税费减免。四是人才支持。加大县 乡财政投入,整合劳动、人事、就业、教育、农业等 部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技能 培训、 创业培训", 特别是要加大返乡务工人员技能提 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力度,为沿海产业复苏和县内承接 产业转移储备人才。

  5、 要夯实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

  要把推动

  

篇四:党员个人建言献策100条

  范文一

  建言献策范文大全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教育事业显 得日益重要,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把学校建设成 为一个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是广大人民必须思考的课题。我作为一名 学校教师就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教学建设

  学校应十分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在人的自我发展 中,经历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规范和自我关怀,教育的介入只 是帮助人的自我完善,而不能代替这种完善。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创 造各种最适合的条件让学生获得自主性,在自主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教与学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如何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就成为我们教师工 作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复杂的教学环境,必须从根本问题入手,必须 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入手,掌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基础知识等了解 清楚,尽量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把他们的兴趣带到学习上来,这样 才能事半功倍,因为从教学的相对角度出发,只教不学或填鸭式的教学 只会物极必反,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说教,往往使学生缺乏信任感, 使教师的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为此,仍需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分层 落实德育工作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

   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五爱”、“四有” 教育,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 是个好公民。

  二、注重校风、学风建设

  我们实事求是,我们坦诚相待,我们诚实守信,我们宽以待人。我们始 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奉献,我们始终攒着一颗体贴的心去将心比心, 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需要好的文化韵味,我们不求历史 名宿在此烙下多少足迹,我们但求自己能够在第二实小写下一些美好和 记忆。我们不苛求别人给我们一个景色优美的校园,我们追求的是营造 的一种蓬勃向上,脚踏实地的学习氛围。我们应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 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一种团结奋进和刻苦钻研的学风能 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 每位同学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 谐的教育氛围。

  三、注重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所必需的内容。当前 我们在实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治校方略,注重学校的制度建设就显 得更为重要和必要。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化。

   1、制度要健全合理。学校的各项制度要随时应对学校的实际,伴随学 校的发展而发展。学校的制度要最能代表广大教师的利益,反映学校最 广泛工作的需要。在制度出台之前要深入实际,广泛听取教职工及家长 意见,既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到教职工的承受能力,对 实施后的效果要有所预计,防止教职工对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 绪,影响教学效率。

  2、制度要体现严肃性。学校的各项制度一经出台,就要加强宣传,让 大家及时了解,清楚明白;要加强落实,使之渗透到学校的实际工作中 去,使之成为无声的教育,无形的眼睛。学校领导更必须要自觉遵守、 带头遵守、模范遵守;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 解决出现的问题。

  3、制度要以人为本。学校制度不但要因事而宜,更应因人而宜。针对 教职工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行为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善 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 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 守法行为。

  四、注重教职工文娱工作建设

  1、在珍惜好、保护好现在形成的良好的干群关系,继续做好了解人、 关心人、尊重人的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应及时地了解教师有什么 要求,困难、意见和建议;领导和教师之间要真正地建立起了一种朋友

   式的人际关系,那么学校的环境才会宽松起来,活跃起来,才能真正地 发挥团队教学精神。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也可以引导人们建立起正确、 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工作是脑力劳动,思想比较投入,精神比较紧 张,很多教师往往由于烦杂的工作而容易导致情绪化。学校应该尽力每 年组织教职工集体短途旅游,举行教职工运动会,年末集体团拜、聚餐 等一系列群体性文娱活动,为教职工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沟通,增进 友谊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校举行师德报告会等具有文化性和教育意义的 活动,使学校教职工生活更加充实、高雅,丰富多彩。

  五、注重教学设备建设

  所谓“工欲善其善,先必利其器”,先进的教学设备能为我们教学工作添 砖加瓦。随着“教学现代化”口号的提出,学校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成为 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扬现代信息技术之帆,走课堂教学改革 之路。这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 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积极推行 信息化教学,在学校的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从而实 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我们学校这一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 力,在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硬件,为实现 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做好家长学校沟通的建设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学生从家庭接受信息比学校来得更及时、 更强烈。如果仅靠学校教育,显然会滞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 建议将学生的家庭教育也纳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好家长学校 的建设。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生活条件优越,但是家长的文化层次却是参差不 齐。由于学生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及文化观的差异,使得学生家庭教 育的环境差别很大。这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似乎有相同的 缺欠,那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科学,缺乏大教育观念,很难达到家 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因此,开办家长学校,通过讲座或网上培 训,向中青年家长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一些基本育人知识,沟通 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学校教改情况,给予支持与配合,形成 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导,向家庭延伸扩展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相信在我们学校领导,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第二实验小学的 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篇五:党员个人建言献策100条

  1、由于农村教育水平低,很多学生到县城读书,有的 班级甚至没有生源,建议加大农村师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 水平。

  2、农村集贸市场食品露天摆放,极不卫生,建议把食 品市场搬入室内,加强管理并严把食品质量关。

  3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加大农村投入,强化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

  4、建议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形成规模,产销统 一。

  5、加强农村普法工作,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法 律意识。

  6、公路损坏严重,交管部门应加大治超力度,保障公 路质量。

  7、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文明言行,建议公交司机 说普通话,放慢语速。

  8、农村村民卫生意识较差,多宣传教育,多讲解卫生 知识,提高群众健康指数。

  9、村里没有休闲活动场所,建议投资建立活动中心、 活动广场。

  10、加大沼气池建设投资力度,普及沼气池在农村的应 用。

  11、要想形成作风长效机制,必须加强政府工作的透明

   度,严格接受群众监督。

  12、学生安全知严重欠缺,尤其是小学生,加强学生安

  全知识教育刻不容缓。

  13、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值化发展,应从基础设施建设

  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入手。

  14、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强农村劳务输出,

  提高农民收入。

  15、在群众就医方面,农村非农业人员的医保是一个漏

  洞应提高医保覆盖面。

  16、关闭农村周围排污大的小厂矿,减少污染,保护农

  村环境。

  17、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我们应多

  途径培养大量高级技术人才,加快技术创新。

  18、建绿色城市,政府应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企

  业和个人都应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

  19、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耐心、细心的做好基层

  基础工作,做到公平公正,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

  20、巩固干部作风建设年成果,我们必须严肃党的纪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

  21、按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加快市、县和城镇建设,应在

  保障各方面利益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体现时代 风采。

   22、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住房条件明显 改善,但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如新房过高,旧房低所引起的 排水问题,应合理规划,加以限制。

  23、农民的文化生活不丰富,缺少文化下乡活动,人与 人的情感交流也越发减少,应定期进行有组织的文化下乡活 动。

  24、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显著,大部分农民没有养老保险, 有关部门应予以关注。

  25、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加强素质教育,增加社会实 践教育,为社会提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2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谋划农业,提 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27、培养新型农民,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以 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对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培 养一批务农技能强的农业生产技术骨干。

  28、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应加大发展青年 党员的力度。

  29、实施老党员帮扶机制,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 员的关怀帮扶。

  30、学生在校打架事件时有发生,法律知识教育欠缺, 应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不只给学生普法,同时还要给学生家 长普法。

   31、建文明唐山,应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 爱幼,现在不敬老的现象并不少见。

  32、我市文化资源丰富,有些传统文化缺乏继承人,我 们应从群众中发掘文化能人,培育新人传承传统文化。

  33、应多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党员群众不 只是走形式,而是认真学,并用到实际工作中。

  34、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就要提出优惠政策,用政 策吸引人,用我们唐山的优美环境和丰富文化吸引人。

  35、建一座有特色的文化公园,把我们唐山所有特色文 化发展都展览陈列进去。

  36、农村党员大多思想陈旧,应多组织参观,多走出去 见见世面,解放思想。

  37、老年人娱乐活动较少,文化生活不丰富,多组织一 些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

  38、摩托车无牌无照驾驶太多,安全隐患较大,可能由 于办照难费用高,应对这一安全隐患及时治理。

  39、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加强收 支管理和审计监督制约机制,减少和杜绝腐败现象。

  40、目前绿化攻坚行动正在进行,在农村是不是可以多 栽一些经济林木。

  41、改变市、县面貌,应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旧居与新 城显得格格不入,应尽快把唐山建成一座现代城市。

   42、加强道德教育,宣传教育大家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

  

篇六:党员个人建言献策100条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党员建言献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 员对学院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 投身远程与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着力解决影响和 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 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言献策是指在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党员个 人或集体对学院管理的任何工作环节所提出的具有可行性 的改进方法和措施建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党总支所属各支部。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为保证党员建言献策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由 学院总支书记任组长的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党员建言献策活 动的策划、督导与指导,对建言献策进行审定,协调处理活 动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 评审领导小组下设评审工作小组(下称评审小 组),组长由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支部委员组成。职责:

  负责党员建言献策管理办法的完善;负责建言献策活动的组

   织实施与日常管理;对提交党总支的建言献策项目组织评 审;对采纳的建议确定落实责任人;监督重大建言献策的实 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第三章 条件与内容 第六条 党员建言献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先进性:所提建议对学院当前现状有改进、完善 或提高;

  (二)可行性:方案、措施在学院现有条件下可实施;

  (三)实效性:实施后能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或其他利 益。

  第七条 建言献策的主要内容 开拓招生领域、扩大招生规模方面的建议;开拓培训市 场、提高培训收入方面的建议;改善内部管理、消除管理风 险方面的建议;改进服务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建 议;改进信息和网络管理方面的建议;节省财务、管理费用 方面的建议;加快人才培养与成长、稳定职工队伍方面的建 议;改进党群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作为党员建言献策受理:

  (一)只提出意见和希望,而无具体改进内容与方法;

  (二)已列入学院工作计划和持续改进的项目;

  (三)不切合学院实际或学院不具备实施条件的;

  (四)部门、岗位职责规定的所应当做好的本职工作;

   (五)其它不应受理的事项。

  第四章 建言献策处理程序

  第九条 建言献策申报 党员建言献策,可由党员一人或两人以上联名提出,也 可由支部集体名义提出。党员建言献策需填写党员《建言献 策征集表》。

  第十条 《建言献策征集表》填写要求:

  (一)建议事由:简要说明建议改进的具体事项;

  (二)现状分析:详细说明在建议未提出前原有工作的 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应予改进的方面;

  (三)改进方案及所需资源:应清楚说明为达到改进目 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方法、程序、步骤及所需的资源, 其中措施、方法应具有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必要时可附图 纸、数据资料等;

  (四)文字表述:能够准确顺畅的说明问题,不跑题偏 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

  第十一条 建议受理 (一)受理建议的部门为党支部,支部组织委员受理党 员建议;

  (二)党员向党支部提出改进建议,将填写的《建言献 策征集表》送至受理人;

  (三)建议受理部门和受理人,必须妥善保管《建言献

   策征集表》并登记备案;

  (四)建议受理部门或受理人须在受理建议后一周内,

  将建议交至本级评审小组组长。

  第十二条 基层评审与实施 (一)评审小组每学期组织一次评审,并做出评审结论;

  (二)经审查认定不属于建言献策范畴或没有采纳价值

  的建议,须书面向建议人反馈意见,说明不予采纳的理由;

  (三)经审查认定具有采纳价值的建议,按以下程序处

  理:

  1.对党支部提出的建议,支部可以实施完成的,由支部

  提出实施意见,明确实施的时间节点,指定实施责任人。需 要在党总支协调帮助下完成的,提交到总支评审领导小组审 定;

  2.对党总支提出的建议,按照上一项规定办理;

  3.对于决定采纳实施或提交上一级处理的建议,由评审 小组书面反馈建议人。

  第十三条 评审与实施 (一)评审小组每学期定期对提交到党支部的建议组织 评审,做出是否采纳的结论。经评审认定可采纳实施的,提 出实施意见,提交评审领导小组审定;

  (二)审定结果在党支部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监 督。

   第十四条 效果评价 每项建议实施完成后,由实施单位或部门写出总结报 告,提交各级评审小组,由评审小组负责对实施项目进行跟 踪测评或做出效果评估,并提出对建议人奖励的建议。

  第五章 奖 励 第十五条 建言献策奖励 经党总支评审小组对建议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后,由评审 领导小组批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作为党内评先的依 据。

  第十六条 评审领导小组在年终对全年所有的建言献策 项目进行总评,确定年度奖励项目,并评选“金点子”先进 个人和“建言献策优秀支部”等荣誉,进行年度表彰。

  第六章 管理与考核 第十七条 评审小组每年要确定建言献策工作目标和重 点内容,为党员建言献策活动提供目标方向引导。

  第十八条 各党支部书记,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第一责 任人,每年底,各单位要对建言献策活动进行总结。

  第十九条各支部要规范工作程序,妥善保存建言献策活 动的各种资料,为活动中的优秀党员奖励、评选、表彰等提 供依据。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党总支建言献策评审领导小组负责 解释。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

  二 0 一二年十月

  附件:

  党员建言献策征集表

  报送党支部:

  编号:

  建议人姓名

  联系方式

  职务或岗位

  建议类型

  建议名:

  建 议 内 容

  评审小组 意见

  评审领导小组 意见

  年月日 年月日

  

推荐访问:建言献策 党员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