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用良好的教育管理方法创设美好的校园环境

时间:2022-10-28 16: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更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才能给中小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管理者的义务和责任。学校既是一个小的社会,也是一个大的家庭,利用人文主义精神正确对待和处理校园的管理问题,既可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又能为中小学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关键词】校园环境;教育管理;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119-02

众所周知,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大处说,它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从小处说,它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从古至今,出现了不同的教育管理理论,当然也有相应的教育管理实践模式。据笔者所知,有关教育管理的组织可以追溯到很远的过去。比如说,在周朝的时候设立的“大司徒”;在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太学,还制定了一些教育管理制度,如“博士弟子制”;后来王莽执政的时候也制定了一些制度,如奖励教育;隋唐时期的国子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到了元代,设提举学校及教授官和儒学提举司;到了清朝初期,恢复国子监制,后又改为提道政;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教育部这一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旧沿用教育部来管理全国的教育教学工作。

可见,教育管理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的历史文化教育,做到古为今用,能为现代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保驾护航。

一、进行合理定位,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是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载体,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所以一定要给中小学进行合理定位。在以往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多强调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管理等,却很少关注学校的总体定位,对中小学的整体管理缺少研究,以至于学校出现推着干、靠着干的现象,使得校园没有生机和活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必须给中小学学校明确的定位。首先,要对学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等;其次,要把握好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就可以规范教师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和管理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趁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有了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管理者应该用先进的理念贯穿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实行民主管理,创设良好校园环境

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了好多年,但口号喊得比较多,很少真正做到民主管理,也没有在管理意识里生根发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束缚,认为教育管理者就该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享受支配权力,习惯于让被管理者无条件地服从,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打击了人的积极性,这样的教育管理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要么校园环境死气沉沉,要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剑拔弩张,二者成为对立面,影响整个校园氛围。

其实说起来,中小学教师有双重身份:对学校而言,教师是被管理者;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又是管理者。所以,在对中小学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比如说,在古代的教育制度中,即使有封建的帝王,有高官強权,但教师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有时甚至可以教训帝王、太子等。那么,在现代社会里,想要实现校园的人文主义管理,就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重大发展计划的决策,创设和谐、宽松、充满人文主义的校园环境,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中小学想要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目的,需要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团结所有教职工的力量。因此,学校管理者一定要从“高处”走下来,加强民主管理、增强民主意识、采用人文主义管理模式,和教师一起进行交流合作,让教师真正参与教育管理,实现教师的民主权利。当教师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时,管理者要学会倾听、采纳好的意见。比如说,开展一些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学校的管理人员之外,还要讓教师代表也参与进来,让教师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这样,教师不再只是服从者,而是参与者、决策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关注教师发展,实现“人本”发展战略

“以人为本”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关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为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人才。因为管理的最大效益,就是看发现和培养了多少人才。

现在的大部分管理制度,一般都强调教师应该尽哪些义务,做哪些教育教学活动,完成哪些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反映出现代的教育管理制度过度强调教师的教学工具作用,而没有真正关注教师本身的价值,没有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价值的发现,忽略了对教师人才的培养,造成教师整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学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教育管理者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找到所需的人才。同时,还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丰富教师队伍。比如说,根据新课改要求,培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

四、营造文化氛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基地,是“教书育人”的文化场所。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学校应该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

然而,当前有部分管理者更愿意把时间、精力、资金投入到硬件设施上去,因为这些硬件设施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承认,或者说容易出业绩。笔者认为,虽然这些硬件设施也很重要,但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满足。所以,管理者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让教师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学生也会受益颇深。比如说,开展由语文教师组成的论坛、辩论会,由英语教师组织的俱乐部等,在校园里营造多彩的文化氛围。

当然,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中小学管理者应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将中小学校园管理好、建设好,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出力,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程凤春.学校管理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玉琨,杨永博.中华名校管理集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袁振国.当校长的文化使命[J].中小学管理,2000,(12).

[4] 张秀芝.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运营与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3,(8).

(编辑:易继斌)

推荐访问:创设 教育管理 校园环境 美好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