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议高校人文素质的缺失

时间:2022-10-29 17: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建设的主力军,本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却不乐观。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校 人文素质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中,有许多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有些不健康的东西,比如价值观的迷惘,放任自我,缺少诚信和毅力,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责任感不强等。究其原因,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到一点——高校人文素质的缺失。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内化升华后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气质和修养。199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建设的主力军,本应具有很好的人文素养,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却不乐观。这种现状是一种巨大的隐性危机,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不仅是学生的责任,也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1.高校人文素质缺失现状

(1)人文知识缺失,知识结构不合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知识。

高校人文知识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不够,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充分地得到吸收,大多数学生不会去关注传统文化,对流行的新鲜事物更为青睐;也不会去阅读大量的古籍,而对时尚杂志、动漫小说等涉猎更为广泛。再辅之网络的迅速发展,让写字、说话、阅读更为便捷,网上的各类信息让学生眼花缭乱,直接导致了学生基本人文知识匮乏,学习知识的结构不合理。

(2)人文素养缺失,道德意识淡化

很多大学生由于没有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长期以往便形成了他们在为人处世和修养内涵上的不足。如在公共汽车上,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让座,大学生经常满口脏话,诚信意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然不像是受过很多年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并且崇尚“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别人着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所以高校的大学生应加快自身人文能力的提高。

(3)人文教育缺失,理念方法滞后

人文教育即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和内涵化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它制造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使人不仅能获得人文知识,更能认识到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塑造精神家园。但由于学校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理科学生增多,理科院校数量增加,高校也更注重“实用”性学科的设置,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开设的人文类课程不多,质量也难以让人满意,多是形式上的东西,真正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有提升作用的内容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目前的高校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多重科学轻人文、重知识轻修养,使得自身科技水平高,但是人文素质低,形成严重的失衡局面。华中科技大学文辅相教授曾用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及过强的共性制约这四句话来概括这种尴尬。

2.高校人文素质缺失原因分析

(1)文化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迷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我国。大相径庭的东西方文化使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思想体系以及个性的行为方式,从而极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西方文化中“个人本位”、“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的思想意识,以及较强的功利心和追求物质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因为大学生本身的传统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盲目被西方文化吸引,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解越来越少,多数学生崇尚留洋、高抬“海归”。能够背诵历史名篇名著的人、熟知历史、了解名人的大学生已经风毛麟角。这种现象与日韩等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欠缺。

(2)市场经济气息侵入校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迷惘,教师经商、学生下海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校园内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风气日盛,而教育和教学却难以成为真正的兴奋点,致使本就脆弱的高校人文气息逐渐被功利思想所遮蔽。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为毕业后的“高薪就业”奔波,如考取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证书等等,目的是为日后工作加重砝码。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氛围之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有的缺乏自身人格的塑造,常常郁闷消沉,无法正视挫折和失败,竞争力较弱;也有的专业知识很牢固,但是人际交往关方面往往处理不好,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3)高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科学技术日益进步,让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大学生有了课余新的娱乐消遣方式,大家都在积极地享用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社会文明与进步。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负面效应。如网络的普及,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溺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当中。在网上,大家肆意欺骗、暴力相向,将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素质远远的抛在脑后。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

3.高校人文素质缺失的对策探讨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是一种隐性的、巨大的危机,当大学生涉足社会,将会导致更严重的信任危机、信用危机以及缺乏社会公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克服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一种补充教育的思想,真正树立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改革中,注重专业内容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有意识地进行文理渗透,把理性科学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政治的、法律的、心理的综合思考,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2)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帮助他们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有着深刻影响。因此,必须有效利用这一平台,大力宣传积极向上、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精神。利用多种形式,比如讲座、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倡导他们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和管理,尤其是网络文化。而且校园环境建设也尤为重要,在美观校园环境中可多用一些石刻来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的经典部分:或者开设一些有特点的书屋,以便学生可以自由欣赏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宝藏;亦或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感化学生的心灵,如对世界名画、名曲进行欣赏等等。最终达到无处不人文、无处不教育的目标。总之,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大学生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承担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塑造大学生良好品格。教师必须首先加强师德修养,把重点放在教学,而不是项目研究或经商等行为。其次应该利用我们的历史文化,学习我国优秀的人文传统,运用人类积累的人文科学成果来完善自己。最重要的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正确运用科技文带来的便捷,将人文素质的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能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较好的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的人文素质都得到提升。

推荐访问:缺失 人文 素质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