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试析技能高考的改进之道

时间:2022-10-30 12: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招生模式制约着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亟需顺应社会和考生的需求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体系,筛选适合的生源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适合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高考;考试招生;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78-04

大力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构建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探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新路径,构建独立的招生考试体系;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吸引不同类型的考生加入职教;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改善高职的整体办学质量。以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优化传统的高职考试招生模式,放开招生资格的条件限制,完善考试制度,录取过程透明化,广泛接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监督,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大发展。

一、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演进历程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长远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考试招生制度关系着高职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下面通过梳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类型的变化探究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演进。

(一)普通高考

高职院校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进行招生。在实际录取环节,高职院校录取批次排在本科院校之后,成绩好的进入本科院校,成绩差的进入高职。就这样,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作为高等教育的低层级进行招生,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教育类型被对待。目前,高考仍是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高职统考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暂行规定》,文件规定:“高职统考考试科目分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部分,文化课考政治、语文、数学,专业课考试科目由招生学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一门专业课和一门专业基础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组织命题、考试和阅卷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省对高职统考的内容和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文化课考试科目中外语学科取代了政治学科,专业课考试科目大多采取两门专业课合卷的形式。虽然各省市的考试模式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是采取文化课(语、数、外)+专業综合课的形式,主要是理论考试,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查[1]。高职统考符合我国国情,相对于普通高考来说,凸显出职业教育特色,并且是中职学生实现向上流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在实际操作中,高职统考的模式出现偏差,盲目照搬普通高考的模式,忽视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特点,不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强调理论考查,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查。异化的统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考试招生模式同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背道而驰,既不利于中职院校的技能训练,又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自主招生

2005年,我国开始在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借鉴普通教育的自主招生模式,首先在上海展开试点工作,2007年在全国职业院校进行推广,但具有自主招生权的职业院校主要是各省的重点示范院校。所谓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指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高职院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方式[2]。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合格的考生,直接被高职院校录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高考。自主招生考试大多采用面试加笔试相结合的形式,但面试从试题命制、实施到评分等都受到透明度不高、公平性难以保证的诟病。自主招生考试主要以普通高中生为主,生源结构单一,仅惠及少数学生,并且学生一旦被录取便不能参加其他类型的考试,考生选择权受限,一般优秀的普通高中生不愿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

(四)技能高考

2011年1月,湖北省首创一项重要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形式——技能高考。技能高考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考查文化理论知识,面试考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录取过程中,操作技能成绩比重占70%,文化考试成绩比重占30%。技能高考相对传统的高职考试,在考试形式方面较为新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考试内容方面,进行分类和专业对口招生;在考试标准上,扭转了传统的职业院校考试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

二、 技能高考的现实困境

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初衷是对人才实行分类选拔、分类培养,通过增加操作技能考试,进行合理的教育分流,将具有较好技能基础和适宜就读职业院校的人才选拔出来。然而,由于相应配套政策的缺失和传统观念的制约,技能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导致技能高考招生制度处于困境之中。下面从招生环节、考试环节及录取环节对目前的技能高考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

(一)招生困境

高职院校招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不受社会重视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受传统“重普轻职”观念的影响,家长对高职招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认为没参加高考、不通过统招的形式上大学是不正规的,职业教育接收的是一些差生,培养的是工人;另一方面,在当下各种排名评比的压力之下,升学率作为学校评比的硬性指标,中学为了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一味追求升学率,缺少对学生报考志愿的个性化指导,有的甚至故意闭塞关于高职院校的招生信息,一味鼓励学生报读普通高校。这些都加重了高职院校招生的窘境,另外,高职院校的自身宣传工作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1. 招生宣传不科学

多数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模式是以量取胜,并非以自己的品牌特色吸引生源,仅仅通过聘用社会人员散发宣传彩页或在网站上发布简单的招生宣传信息。招生宣传信息缺乏针对性和号召力,无法通过向学生和家长群体介绍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来吸引考生;宣传力度不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不高,大众对新生的技能高考持怀疑态度,视普通高考为正途,宁愿万人争过独木桥,也不愿尝试通过技能高考实现向上流动。

2. 招生资格存在限制

高职院校缺乏招生自主权,国家在政策方面严格限制生源、人数、计划等。虽然国家在政策上提倡权利下放,给与高校更多自主权,然而在实施中大打折扣。另外,高职生源类型存在限制。当前的技能高考多是针对中职学校的考生,为他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何从普通高中招收适合的生源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培养,仍需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合适的考试制度。

(二)考试困境

1.命题质量

命题质量的高低决定考试质量的优劣,规范、科学的命题可以真实、有效地测量学生的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当前技能高考的试题命制主体大都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大都熟悉高等职业教育内容,但他们并非考试学和教育测量学的专家,不了解试卷命制的原理和技术。因此,在试卷命制过程中难免出现主观性强、不了解中职考生的偏差。其次,文化考试内容知识面窄,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难度较低,对学生区分度不大,无法选拔出既有一定技术能力,又具备适当的智力基础且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合适生源,也无法实现技能考试选拔人才的初衷。再次,考试内容缺少对专业理论和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察。真正的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更要具备相应的综合职业素养。因此,要不断提高命题质量,实现对考生的德、学、才、识、体等各个方面的甄别。

2.操作实施

作为一种新型的考试制度,技能高考在实施时难度较大。首先,实施技能高考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中一直处于边缘,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不良,财政举步维艰,无多余资金进行招生考试改革。其次,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惰性和依赖性,习惯于通过普通高考的形式来招录考生,缺少自主创新机制。再次,由于傳统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多重视文化课程教学,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际训练,导致技能考试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最终导致技能考核流于形式。最后,操作技能考核的评价指标有待明确。在评价过程中多凭个人经验,难免出现较大误差,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所以要增加技能考核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三)录取困境

1.录取标准

技能高考录取标准是技能操作成绩占70%,文化课成绩占30%,按照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录取。首先,我国高职教育招生采取宽口径的模式,缺少筛选功能,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宽口径的高职录取模式导致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不高,反过来影响高职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技能操作成绩与文化课成绩采取7∶3的比例进行总分录取也值得深思,是否符合教育测量学和人才评价学的标准有待考究。过重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文化底蕴的考察,是否会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忽视文化理论的学习,只重视实践技能操练,最终导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化,这些都有待研究。

2.录取流程

作为考试招生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录取过程的公平、透明程度制约着考试的公平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行招考录一体化,高职院校一揽子全包,从原则上违反了公平考试的理念。在录取时,主管部门只规定各个学校的招生指标,但具体事宜还是由各学校单独负责,这就会导致高职院校的自主权过大,容易滋生腐败,破坏考试的公平性。科学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应该实行招考分离,录用过程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但实际招录流程不够公开透明,导致公众对其公平性存在质疑,严重影响技能高考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要保证录取过程中杜绝暗箱操作现象,技能高考仍需不断优化和改进。

三、破解现实困境的对策

技能高考作为我国高职考试制度改革的新尝试,不仅遵循考试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响应国家推行分类考试以及构建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号召,顺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技能高考作为新生事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政策上引导与社会舆论监督,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为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人才服务,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一)转变传统观念

传统“重普轻职”的观念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学位制度不健全。相对于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一直缺少独立性。在招生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作为高等教育的低层次进行招生,渐渐被贴上“低等教育”的标签,这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独立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植,对其提供政策指引和财政资助,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地位以及对培养多元化人才的作用;同时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关掉一些不合格的职业院校,维护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推动优质资源发展,从整体上改善职业教育面貌。职业院校自身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质师资以服务于学生,创造特色品牌以吸引优质生源,加强校企合作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体制以满足市场需求,把职业教育办“活”、办“特”。

(二)完善考试自身

技能高考作为选拔合适考生进入高职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构建成熟的职业教育招生体系。技能高考应不断完善自身,选拔合适的生源到高职院校接受合适的教育,实现合理的教育分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首先,考试内容有待深化,应增加文化课的广度和考查难度,增加考试的科学性,以测量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增加专业理论课考查,从而转变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细化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指标,使每项评分都有据可依,减少主观因素,保证考试的客观中立。再次,严选考官,尤其是技能操作考核,必须选择该领域的专家,保证考试的权威性;重视考前的监考培训,以熟悉考试流程,做到客观公正。目前,技能高考的考试模式并不适合普通高中生,如何创设适合普通高中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考核方式,仍需进行深入探究。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和企业参与考评,提高技能高考的公信力,增加技能高考的含金量。

(三)加强社会监督

坚持公幵、公正,维护教育公平,是确保优质生源的关键,也是高校招生监督工作的落脚点[1]。要加强对技能高考过程的监管。首先应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机构的主体应该多元化,来自各个不同利益相关群体,既有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员,也有企业精英,同时还应包括高校人员、家长、学生,保证招录过程的公开、透明,维护考试的客观、公正。其次,建立问责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整个考试招录过程做到有章可循、依章办事,防止徇私舞弊,保证招考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基础上健康运行,从而提高技能高考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再次,可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考试招生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总结整个考试流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不断改进考试招生制度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詹嘉仪.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以湖北省技能高考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张永红.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33-34.

(责任编辑:杨在良)

推荐访问:高考 之道 改进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