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东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与招生途径研究

时间:2022-10-30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广东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生源竞争。如何在日渐萎缩的传统生源市场上实现转型发展,在生源的竞争中得到更好的生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广东 高职院校 招生危机 破解途径一、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生源的困境性和抉择性

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得到了大力发展和迅速扩张,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关于高职教育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办学定位、课程模式、教学改革及体系建设等方面,对中国高职教育的潜在危机——生源减少,却较少有人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招生历来都是学生求学校,一向处于卖方市场的中国高校从未经历过生源短缺,但随着少子化时代带来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影响的渐显,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力量的释放以及国外教育机构争夺生源的加剧,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生源竞争。如何在日渐萎缩的传统生源市场上实现转型发展,在生源的竞争中得到更好的生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高职院校“半壁江山”的招生光环逐渐黯淡。截至2014年1月,教育部公布2013年具备招生资格高校中,普通本科院校共844所,普通高职院校共1288所,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已占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考生源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300万人。高考录取率在不断攀升,相当一批本科学校降低门槛、扩大生源。同时,高职院校的数量开始“只增不减”,不断缩小的生源和不断扩张的学校“反向赛跑”。从2013年高校招生工作总体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录不满,普遍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然而,毕竟僧多粥少,补录也解决不了所有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无奈之下,很多地方采取降分录取。因此,各地都出现采取大规模补录的措施。 “到哪里去找学生?”这成了高职战线的沉重话题。高职院校接下来会不会遭遇一轮新的招生“滑铁卢”?这让很多高职院校领导都在招生季节到来前习惯性失眠。按此形势发展,高职教育的“半壁江山”将会动摇,部分高职院校破产倒闭也会很快成为现实。

二、外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就国外而言,由于历史、社会传统等原因,各国对高校生源的研究各不相同,目前国外高校招生制度大致分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就考试方式而言,证书制对应的是中等教育终了资格认定,高考制对应的是大学统一考试。采用中等教育终了资格认定的大学入学考试方式的有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中学毕业考试非常严格,学生只要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并获得毕业资格证书,就基本获得大学学籍登陆权和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采用大学统一考试的有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大学统一考试由某个考试机构负责全国考试,为大学提供选拔性信息,用同一标准衡量每个学生,把考生区分为不同等级为高校选拔服务。当然,这类考试都不是一次性的,还有补充和辅助手段。而国外高职,如美国社区学院招生对象多层次、宽口径,不仅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还招收在职职工。招生标准和依据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政府和学校不再单设较高的门槛,不举行统一的招生考试,完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办学水准,招生机制也呈现灵活性和开放性特点。

三、我国高职院校招生途径的限制性与探索性

就我国高职院校生源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招生制度。目前高职生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参加普通高考;二是参加对口高考;三是自主招生高考;四是注册入学。对口高考主要针对中职生。自2007年起教育部在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中选择了8所学校进行对口招生试点,现扩至73所,实行明确报考条件,学生自主报名,学校自主命题、考核、录取;2007年,教育部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现逐年扩大试点范围。由2007年4所,到2008年8所、2009年13所扩大到2010年73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2012年,已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共200所高校都可以参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2012年江苏共有26所院校试点注册入学试方式。2012年福建省12所高职院校将拿出部分专业试点“注册入学”,这些都是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实践的成果。高职自主招生考试指各试点院校通过自主或联合行业、企业组织考试,采用“笔试+面试”的形式,构建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考试科目体系,逐步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招生考试制度体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广东高职院校招生亟须开辟新途径

在未来五年,一系列的改革和答案都将是破解高职招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生源危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危”有“机”。在高职院校里,同样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现象,从这个方面来说,高职教育招生困局又是个伪命题,高职院校中谁有实力占据高职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至2013年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与录取分数连续8年位居广东省省高职院校首位,连续6年文理科均超省2B录取分数线,招生局面异常火爆,但同时最值得关注的数据就是第一志愿上线人数由2009年27023人下降到2013年为9569人,平均录取比例由6.2∶1下降到2.6∶1。生源危机已成事实,危机之下,高职院校应做好怎样的准备?解决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从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解决体制、机制等问题固然是必要的,但更迫切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从学校层面探索如何突破办学体制瓶颈,积极巩固优质生源基地,发展潜在生源,拓展生源渠道,解决高职院校生源危机,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改革创新,对于创树特色,我们不能总等着生源锐减来“倒逼”,而应未雨绸缪,早作打算,早寻出路。唯有如此,才能在很多学校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面临生死存亡的困惑之时,能够看到又一村的柳暗花明。

(一)改革高职招生

招生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在高职招生领域的改革包括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对口单招面对中职毕业生,为中职升学开辟通道;自主招生采取自主命题、自主考试、提前录取的方式,为高职院校招录需要的学生提供机会;注册入学面向社会,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开辟道路。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普通高中、中学和中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对口单招、自主招生的名额;具备一定条件的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注册入学,扩大招生对象,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设计多样化课程,灵活办学。

(二)保证升学有路

“升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之一,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辟升学之路。一是学生在读高职的同时进修成人类的电大、自考或函授的本科学历。二是联合本科院校,就几个优势专业举办本科学历教育。河北省鼓励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在学校内举办“高职本科实验班”,由教育厅单列招生计划,向举办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单独拨款,学生毕业时获得联合的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三是联合境外院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三)保障就业有门

“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出口”。提高就业质量与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紧密联系,尤其应突出特色办学和错位竞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例如,近年来,幼儿园学位紧张,学前教师匮乏,为此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大力发展幼师专业,鉴于北方学生的普通话优势,幼师专业毕业生深受南方地区幼儿园欢迎。此外,以创业带动就业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就业率的途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商会合作,开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办公设备技术就业创业班”,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保障创业质量。

(四)加强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增强吸引力的关键,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来确定。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地方九大支柱产业,设置专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实现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满足于顶岗实习,而应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双主体、六合一”的合作模式,开展电梯工程技术人才订单培养。高职院校还应发挥企业职能,建设师资队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混编师资团队,既为学校培养学生,又为企业培训员工。

生源危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的作用。生源危机势必导致生源竞争,在竞争中,那些具有特色的办学质量较高的高职院校将成为赢家,对于国内高职院校来说,生源危机则成为它们做大做强的压力和动力。广东高职院校招生要加大中高职衔接机制对接,向中职学校“要”生源, “向企业要生源”,“向部队要生源”,“向农村要生源”,“向社区要生源”,“向境外要生源”等,探索上下贯通、内外衔接的职业教育立交桥。通过开展注册入学制度,采取“联合”“抱团”等招生新方式,为缓解生源紧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快讯(节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8.

[2]梁国胜.高考人数下降高职消亡将不可避免[Z].中国青年报,2013-09-13(B2).

[3]王晶.生源逐年减少,高校压力增大[Z]. 湖北日报,2013-08-20(E5).

[4]张黎光. 高职生源严重不足 近半招生计划未完成[Z].大河报,2013-08-24(B1).

推荐访问:生源 广东 途径 危机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