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核安全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专访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

时间:2022-10-31 16: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分久必合。2018年初,中国能源行业第三例央企重组落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建”)实施重组,中核建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不同于其他行业,核工业当年改制时就按照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了划分,所以现在两大集团的整合不存在问题,合并后,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如是评价“两核”的重组。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核电发展从停滞到重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之下,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中国作为传统能源消费的大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

中核和中核建的重组,目的是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真正世界一流的核工业集团。核电与高铁一直被看作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两张“王牌”。现在技术和品牌的统一将形成合力,加速“走出去”。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王寿君认为,核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工业的发展将带动一批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国内部分行业的产能找到出口,“可以说,中国核工业‘走出去’正当其时”。

核工业“走出去”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高铁、核电等装备走向世界。中核在 “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王壽君:我国连续30多年来不间断地建设核电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核工业就已经“走出去”了。目前,中核与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美国、加纳等国的核电合作已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中国核电正在健步“走出去”。

2017年9月,由中核出口建设的恰希玛核电4号机组竣工,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面建成。

同年11月,中核与巴基斯坦签署恰希玛核电5号机组商务合同,将以“华龙一号”技术在巴基斯坦恰希玛建造1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这是我国“华龙一号”成功“走出去”的第3台核电机组,是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7台核电机组。

截至目前,中核在巴合作建设的核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达463万千瓦,在运装机容量超过130万千瓦。这有效缓解了巴基斯坦电力紧张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建设,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去年,中核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重水堆和“华龙一号”总合同;与沙特签署了铀钍资源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两国核能全产业链合作。加纳微堆高浓铀燃料也安全、顺利从加纳运还中国,中核参与的加纳微堆低浓化项目圆满完成。行波堆中美合资公司成立,中美两国核能合作迈入新阶段。

今年,中核将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去谈更多的国际项目。一个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建设一般要花费10年时间,运行60年,再加上后期退役后处理,可能是100年时间。可以说,通过核电项目合作,两国能够建立密切的更长久合作关系,核电项目可以实现两国百年联姻。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核电“走出去”与全球其他国家竞争,具有哪些比较优势?

王寿君:目前真正能够给国外建核电站的国家并不多。并且,我国“华龙一号”的核电技术具有优势。“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非常先进且安全的。此外,我们的建造速度也是最快的,我们在建的“华龙一号”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的2、3号机组都比计划提前。从国内外“华龙一号”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我国核电建设水平也非常好。另外,价格也具优势。

30多年来,只有中国核电建设队伍是连续地、没有停顿地建设核电机组,而此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有些国家此前有建设核电的经历,但因为中间停了很多年,已经出现人才断档等情况。

核电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连续建设了法国M310、俄罗斯的VVER、美国的AP1000等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核电站,积累了丰富经验。

此外,在运营方面,30多年来,中国在核电站运营上非常稳定,已经和世界先进国家在一个平台上。

《财经国家周刊》:现在清洁能源很多,包括风能、太阳能等,这些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否会对核电形成竞争,核电具有怎样的优势?

王寿君:一是核电具有价格优势,风电、太阳能还依靠政府补贴。二是它们不能作为基荷。过去都是火电、水电机组作基荷,核电可以单独作基荷。

如果只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话,受风能、光能的影响,电力负荷波动会很大,与电网需要提供稳定负荷电压不适应。另外,风能、太阳能还受气候影响,发电曲线不稳定,而核电可以不受气候影响,是稳定的电力。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核电有需求。核电不仅仅是发电,像沙特做海水淡化也需要,所以整个市场非常大。

《财经国家周刊》:“一带一路”是中央提出的重大倡议。这给中国核电“走出去”带来哪些机遇?

王寿君:全球核电需求很大。其中,很多国家是以前没有核电站,目前想发展的,包括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们是中国的老朋友,中国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他们看到中国的实力也愿意和中国谈。

此外,我们不仅能建设、运营、管理好核电站,欧洲和美国有一部分核电站寿命即将到期,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工作。我们既有这方面的技术,也有这方面的人员。

普及核安全知识

《财经国家周刊》:近期日本恢复重启部分核电机组,英国已启动建设新机组,越南等一批无核电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建设、计划建设或拟建核电机组。基于现在的全球核电市场情况,如何看待其发展前景?

王寿君:核电肯定是非常好的能源,不会因为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电站出事,就不发展核电了。比如说,不能因为汽车翻车了,就再也不坐汽车了,而是改进汽车的性能。

所以现在是研究怎么把核电建设得更好。现在的核电技术已经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发展了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大家要懂得科学,这也是我提议设立“核科学日”、成立中国核安全学会来普及核电知识的原因。

《财经国家周刊》:核工业的安全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核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王寿君:核安全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之一。60多年来,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核安全监管事业是伴随着核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核安全监管机构成立35年来,我国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持续提高,辐射环境安全风险可控,全国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未发生放射性污染环境事件,确保了核设施和核活动的安全,确保了公众和环境安全。

截至2017年底,我国核从业人员接近180万人,全国监管系统人员仅1万人左右,保障核安全的任务非常繁重,对行业主管部門、核能发展部门、核安全监管等部门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第一,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核电多种堆型、多种技术参照的标准体系并存的局面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早期核设施退役,装置量大面广,安全管理任务重。第二,法规标准体系亟需完善。核安全法虽已颁布实施,但相配套的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法规标准缺少科技支撑,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差距仍然较大,制约了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建设。

第三,人员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提高对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公众宣传亟需深入。我国核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宣传工作相对滞后,核安全公众宣传和教育力量薄弱,民众对核安全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社会公众对核安全关注度和敏感度显著增加,对核安全质疑声音越来越多,各种因素限制了核工业发展。

第五,核安全文化亟需极高。我们需要不断通过有效的程序和具体持续的行动来推进核安全文化水平提升。

《财经国家周刊》:为了保障我国核与福射的安全,应该如何应对上述挑战?

王寿君:基于我国核与福射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议由环保部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牵头成立“中国核安全学会”。

第一,搭建核安全领域共享平台,有助于行业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核行业领域有中国核学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等一级社会组织,在助力行业发展,推进学术交流,实施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截至目前,核安全领域仍没有一个专注于核安全的一级社会组织,协助推进核安全相关工作的落实,助力核行业发展。

第二,有助于践行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核安全无国界。任何一个国家发生核事故,都可能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难以预料的损害,对周边及区域的公众健康和安全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核安全峰会,做出并履行国家承诺,倡导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国积极开展核安全多边、双边和区域深度国际合作的需要。

第三,有助于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搭建互信桥梁。

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彰显了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广泛影响,公众对核安全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显著增加,核安全社会风险持续上升。政府部门直接面对公众和企业的行政风险越来越大,急需第三方机构客观评价和解说安抚公众情绪,传播安全措施和手段,降低和避免极端事件发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搭建交流、互信的桥梁。

第四,有助于跟踪国际前沿动态,分享先进科技成果。

搭建学术交流与行业发展信息共享的平台,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专家论证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引导各单位关注核安全关键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及时商讨新出现的特殊问题和行业共性问题;同时,利用核安全专业人才荟萃的优势,及时跟踪国际前沿动态,分享先进核科技成果,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核与辐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核安全学会应该承担哪些任务?

王寿君:第一,建立多种沟通机制,发布权威报告

建立中国核安全网站,举办中国核安全论坛、中国核安全展览会,发布中国核安全报告,走出一条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新路子。

第二,开展核安全研究,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汇聚英才,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核安全重大问题,定期上报内参;开展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对核安全聚焦的重大技术问题、装备问题和技术标准问题进行研究,发布研究成果和技术见解。

第三,搭建沟通平台,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积极开展核安全领域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活动,构建核安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平台;组织开展有助于核安全发展的公益性活动、核安全科普和宣传教育活动,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提高全民核安全意识。

第四,培育核安全文化,提升全行业水平。

继续深入研究并开发核安全文化建设及核安全文化评估的方法、工具和指南。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实施独立核安全文化评估。推进和强化全行业、全社会的核安全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升全行业核安全文化水平。

第五,开拓国际交流渠道,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组织参加国际民间核安全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核安全建设成就,借鉴国际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为推动人类核安全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在推动我国自主核电技术“走出去”过程中,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化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推荐访问:生命线 事业发展 专访 董事长 集团

上一篇:信仰的力量 下一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