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态势分析

时间:2022-10-31 19:00:02 来源:网友投稿

进入21世纪的头6年,世界各主要航天大国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都将航天视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规划、航天政策白皮书或新的太空探索构想。各国航天投入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10年低迷之后,重新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预示着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热潮正在暗中涌动。与冷战时期美苏太空争霸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次不是太空竞赛,而是太空竞争,但其主要战略意图仍然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具体体现在确保或提升大国地位,增强科技、经济与军事的国际竞争力。投资航天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各主要航天大国的共识和战略选择。

随着我国神舟5号和6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中国在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中正在成为国际瞩目的有力竞争者,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亚洲的航天大国地位,同时也引起国外某些鼓噪"中国威胁论"者的焦虑。美国众院2006年3月30日举行的关于NASA2007财年预算听证会上,议员们向NASA局长提问的重点不是预算,而是对中国是否会抢先在2017年实现载人登月,对中国的关切主宰了整个听证会。

美国加大航天投入

力图确保领先地位

美国始终把航天领域视为体现世界领导地位的象征,争夺21世纪高技术制高点的舞台,因此从历届总统到国会都非常关注航天技术及其基础产业的发展。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惨剧,直接推动了美国当局反省其航天发展战略,并进行了重大调整。布什总统2004年1月提出的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的太空探索新构想,赋予NASA将载人和不载人的探索重心从近地球轨道转向月球及火星以远的宇宙空间,力图重新夺回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地位;而国防部的重点是发展转型军用卫星和确保太空安全,实现美国的军事转型,夺取全面航天优势;商业航天产业继续扩大世界市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目前布什政府正在全面评审美国的航天政策,新政策将继续确保美国的航天优势地位,扩大与其盟友和潜在对手的技术差距,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太空武器化的进程。

为此,近几年美国政府不断加大航天投资力度。2005财年的军用和民用航天经费高达358亿美元,约占全世界航天总投入的80%;2006财年军民两大航天部门申请的预算总额达390亿美元,实际批准预算约为370多亿美元。2007财年NASA申请167.92亿美元,空军非保密航天预算申请98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美国的航天投入可能会突破430亿美元。

欧盟力图整合全欧资源

走自主创新之路

为了在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取得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战略上的独立自主性和在世界科技与经济领域中更强的竞争力,欧盟已选择航天领域作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突破口。

2003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第一份充分体现这一战略思维的航天政策白皮书。白皮书强烈要求整合全欧资源,实施统一的欧洲航天发展战略和航天计划,大幅增加航天投入,加强航天产业基础和人才培养,走自主创新之路,为实现欧盟的总体目标和政策作贡献。为此,白皮书建议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独立自主进入空间,并选择发展军民两用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系统”作为整合全欧资源、自主创新发展欧洲航天的两大切入点,逐步实现全欧共同安全与防务目标。欧盟委员会指出,如果欧洲不采纳白皮书中提议的航天政策措施,将会造成欧洲航天大国地位衰退、经济竞争力全面下降的严重后果。

根据白皮书的建议,欧盟委员会在总预算732亿欧元的第7个《欧洲研究框架计划》(2006~2013年)中,首次将“安全与航天”作为专项预算,单列申请39.87亿欧元(约合51亿美元),但这一预算未获全额批准,预计欧盟还将从其他渠道筹集更多航天经费。

尽管实现白皮书中提出的政策目标和行动计划还有许多阻力和困难,但欧洲将会坚定的走下去。阿丽亚娜火箭和空客民航机的成功之路就是例证。

俄罗斯试图重振航天产业

力保航天大国地位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衰,人才大量流失,航天产业陷入了困境。2000年普京上台后,开始重视航天在战略上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经济复苏,俄政府对航天的投入逐步增多,已从2002年的大约4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6.76亿美元。但目前其民用航天总投入只有美国的1/30,欧洲的1/6,日本的1/3,与印度相当。而目前在轨的96颗卫星又急需更新换代。

为了重振俄罗斯昔日航天雄风,确保其航天大国地位,2005年7月14日普京政府批准了俄航天局提出的《2006~2015年航天发展规划》。实施该规划需投资3050亿卢布(约合106亿美元),其中2006财年预算230亿卢布,另外未来10年军用航天也需投资约3000亿卢布。如果该规划能得到实施,目前在轨的大部分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有望更新换代;两大发射场将会升级改造,航天企业的生产装备有望更新;到2015年国家对航天的97%需求将得到满足;俄在国际航天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大幅提高。随着航天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俄罗斯航天大国地位将会得到巩固。

尽管俄罗斯航天因经费短缺长期处于困境,但它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运载火箭等许多领域实力依存,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预计未来10年俄将继续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领域扩大国际合作,巩固其强势地位,并将发展重点转向对提升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应用卫星及其卫星应用领域,加强航天产业基础和商用航天发射服务。

周边国家和地区视航天为提升

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的手段

1、日本力图夺回亚洲航天领导地位

日本一直以亚洲航天大国地位自居。其2005年航天投入为2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欧洲,与法国相当。但是自1996年以来,日本开发的H-2和H-2A火箭接连发射失败,在轨卫星故障频发,隼鸟号小行星取样返回未获成功,商业发射服务和商用通信卫星不仅未能打入国际市场,而且连国内市场也几乎都被国外占领,航天投入逐年减少,航天大国地位面临挑战。引以自豪的亮点是在美国帮助下成功研制和发射了高分辨率光学和雷达侦察卫星。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更使日本在亚洲航天大国地位开始发生动摇。为扭转这一局面,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于2005年4月提交了总投资达570亿美元的中长期航天发展规划(2006~2025年),试图在独立自主实现载人航天、月球太阳能研究基地和商用民航客机等重要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并试图在2007年抢先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与中国争夺亚洲航天领导地位。

2、印度谋求亚洲航天大国地位

决心要追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印度,始终把航天视为展示其综合国力,提升大国地位的舞台,因此印度历届总理都非常重视发展航天和核技术,并以赶超中国为目标。经过40多年发展,印度在独立自主发展通信、遥感和侦察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由于印度与俄、美、欧和以色列各国均已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国际环境优于中国。最近5年来印度航天预算每年以两位数快速增长,从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22亿美元,略高于俄罗斯。目前印度正在组建航空航天司令部,加快发展军用或军民两用侦察与通信卫星,并拓展通信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国际市场。为了与中国竞争,首次绕月探测计划已在俄、欧、美的帮助下提前到2007年;未来10年将加紧研发军用通信、侦察和导航卫星,以及性能更好的大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的吸气式发动机样机。

3、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航天技术潜力蓄势待发

韩国和我国台湾当局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重视发展航天高技术,力图通过国际合作,走引进、消化、创新之路,实现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及其卫星制造业的目标,并为此建立了研发机构及其配套的航天基础设施,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韩国和台湾之所以走相似的发展道路,是基于相同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拥有较强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但航天制造业与大批量生产的IT业大不相同,欲达此目标将面临更大挑战。

除上述商业目标外,目前韩国和台湾瞄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谋求独立自主发展军用侦察监视卫星和通信卫星。它们均采取"以民掩军,寓军于民"的策略,走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的道路。目前台湾在美欧的支持与帮助下已经研制和发射了2颗对地观测卫星和6颗微小卫星。其中华卫2号卫星的分辨率为2m;华卫3号,亦称福卫3号,已于2006年4月15日一箭6星发射入轨,可用于气象预报、长期气候变化研究等。韩国也有类似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计划,首颗军民合用的“无穷花5号”通信卫星将于近期发射,“阿里郎2号”高分辨率侦察卫星及其后续卫星也将陆续发射,预计未来10年韩国将发射20颗卫星,力图在航天工业领域跻身世界前10强。根据2002年12月台湾当局批准实施的第二个《太空科技发展长远计划(2004-2019年)》,台湾将在15年内实现自主研制卫星的目标,其中包括1颗Ka频段宽带卫星和2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以及5颗微型卫星。

推荐访问:新一轮 太空 竞争态势 分析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