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被误用的保守主义

时间:2022-11-02 10: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道:“人们既不喜欢他的作品也不喜欢它们看上去的样子,他们喜欢的是艺术家能够凭借傲慢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定义世界的这个想法。”

作者认为,失去信仰使人狂妄但又蹙迫:

要想在这种变态的合谋机制中混出头,就得冲着上帝挥拳发狠,由自己向壁虚构圈定自己的小世界,哪怕它是多么的愚不可及、俗不可耐、惨不忍睹。缺乏创造力等于死翘翘。现代艺术层出不穷的意识形态运动,则是那些正在死翘翘的艺术家的救命稻草,让他们生出自己拥有创造力的幻觉。这正是现代艺术的吸引力所在。

——同上

显然,作者一点也不欣赏他所勾画的这幅变态图景。末了,他呼吁人们回归上帝。他认为,上帝是创造者,但上帝更是爱其创造物的创造者——而作者之前已经断言,人们其实一点也不喜欢现代艺术。人类模仿上帝,与其模仿其创造行为,创造一堆自己都不爱的东西,不如模仿上帝爱的行为。不是创造,而是善行和服务,才是每个人应当从事的事情:

现代人对自我表现的崇拜是宗教的蹩脚代替品,而妄想拿个人创造力代替个人救赎,那就更糟糕了。

——同上

要现代人找回面对上帝时的谦卑,找回救赎的罪感,这才是作者真实意图所在。我们读到末了终于发现,作者果真称得上是一位犹太-基督教世界观的卫道士(无贬义)。他像荆轲在地图长卷里藏了匕首,他对现代艺术追随者的冷嘲热讽,对现代艺术合谋机制的批判,都是打掩护的图卷,随着图卷的展开,上帝这把“匕首”终于露出寒光,刺杀的对象不仅是现代艺术,而且是文艺复兴以来成长起来的整个现代性。

保守主义的误用

这一点儿也不新鲜。英美保守主义者从来致力于此。保守主义始终是伴随现代文明的制衡因素。它时刻提醒人们,不要被进步创新的假象所迷惑,以为一切均可凭人的意志推翻,不要迷信人自身的力量,不要妄想人可以充当上帝,不要忘记人的原罪,人性固有的弱点……

所有这些告诫决不是没有价值的陈词滥调。在不少场合下,这都算得上金玉良言。20世纪的诸多人类灾难,的确有不少是因为人们忘了这些告诫:只因极度推崇抽象完美的“人”,幻想等同于上帝的“人”的存在,反而做出践踏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的事情。

然而,以这些理由指责现代艺术,却找错了对象。这并不是说作者所指出的现代艺术的那些“毛病”不存在,而是因为,如果这些“毛病”本身就代表人性无法摆脱的弱点,那么,把这些“毛病”回收到现代艺术这个大筐里是最最无害的——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狂妄自大、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有谁同意人真的能摆脱这些毛病呢?就算有,也不应该是施宾格勒这位以犹太-基督教保守主义自居的先生,因为保守主义的前提就是人无法摆脱人性的弱点。指望人人富于创造力固然是一种妄想,指望人人都致力于谦卑地侍奉上帝,一心从事善行和服务,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危险的妄想呢?稍有历史常识和哲学头脑的人都会同意,跟后一种“满街尧舜”的妄想相比,前一种妄想的害处要小得多,它可能导致附庸风雅、自作聪明,虽然有点滑稽,却并不制造伪善,而伪善才是戕害真正信仰的最大的恶。文艺复兴以来现代性的成长,正是人用“自以为拥有”(其实也真的拥有)的创造力瓦解那些制造伪善的传统规训式信仰的过程。

何况,附庸风雅从来就是艺术生存发展的支柱。谁能告诉我《蒙娜丽莎》前的围观群众哪个是“真心”欣赏,哪个是仰慕虚名?我敢断言,多数人看到漂亮明星时获得的愉悦远远大于看见这位五百年前的“美女”(Gioconda)。装腔作势、盲目追捧,听起来丑陋得紧,却并不那么糟糕。人就是每时每刻表演着自我的动物。努力把自己表演成有审美能力、有创造力的人,哪怕并不真的是,也比自甘蒙昧的“率真”要好得多。至少这可以促使人为艺术付账,从而使艺术有个较宽裕的生存空间。宽裕的生存空间并不直接导致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却是创造力成长的必要条件。

多数现代艺术作品恐怕真的如作者所说,缺乏真正的创造力,但这丝毫不妨碍人类拥有并发挥真正的创造力。只要跳出被称为“艺术”的那个领域,我们就能看见文艺复兴以来蓬勃成长的创造力在今天依然活跃,而且更活跃,我们身边的世界因这种创造力日新月异。那实实在在是人的创造,属于人自身的荣耀。一定要说那归根结底属于上帝的荣耀,这可以当作一种保持谦卑心态的明智策略,作为对事实的断言却很难论证。

人的创造力没有因为现代艺术创造力的贫乏而削弱,相反更为强大,现代艺术纵然无功,何罪之有呢?啊!“变态的合谋机制”——多恐怖的罪名!可这又是怎样一宗罪呢?艺术家生产他的作品,批评家“撬边”帮腔,富人斥资购买,来回炒作——请问碍着旁人什么事了?买卖双方你情我愿,除非能证明是洗钱,不然就很难称之为“合谋机制”。况且现代艺术的交易市场恐怕是最少发生质量纠纷的市场,因此也没法断言批评家的吹捧是一种商业欺诈。认为价格必须与商品固有的内在价值相称,这是又一种愚不可及的妄想,因为根本不存在商品固有的价值,价值只能通过交易价格体现。现代艺术有什么价值?现代艺术交易市场的存在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了现代艺术的价值。有人从中获得了满足,哪怕是满足了某种“愚蠢”的愿望(譬如希望有创造力——在我看来这一点也不愚蠢),它就是有价值的。作为金融专家的施先生,应该不会对交易行为还抱有农业文明里才有的那种道德洁癖吧。

可施先生确实是用道德洁癖去挑剔现代艺术的。这是因为他像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那样,妄想把他的道德使命强加给艺术,因而怎么看多数现代艺术都不够正直诚实。不过不幸的是,依照他的标准,多数古典艺术也一样无法胜任他的道德使命。19世纪的前拉斐尔派贬低拉斐尔以降的古典艺术,认为中世纪艺术具有后世所不具备的正直和创造性,认为艺术应当具有心灵的价值云云,其理由与施先生的也差不多。只是前拉斐尔派身体力行,创作出大量作品,在艺术史上留下一笔重要财富,而施先生的嬉笑怒骂恐怕只能和某些现代艺术品一样速朽的了。

推荐访问:保守主义 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