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让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时间:2022-11-02 13:10:02 来源:网友投稿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对联”这一传统的文学样式,愈来愈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如: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

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槛联选择恰当的下联。(3分)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齐鸣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遥相闻D.月明水榭客听歌

2017年湖北省咸宁市

22题.泉都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庆祝“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②为了营造宣传氛围,共庆这两件大事,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经拟出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上联: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下联:

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

23题.“节日探源”小组在活动中搜集到许多对联,为便于分类整理,他们开展了“重温对联”知识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3分)

(1)古代对联的别称有。(2分)

(2)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有。(简要说出其中一种即可)(1分)

为什么命题者会对这一内容大抛彩球呢?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联”是我国特有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其特点长短自如、典雅优美、应用广泛。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学中的一朵艺术奇葩。要使这一古老的文学艺术发扬光大,就必须使我们广大的青年学生认识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心理上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学艺术的熏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源源流長,自立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从发扬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联”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而“对联”的考查不失为最佳的手段。

其次,“对联”是考查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试金石”。“对联”因其特殊的要求,上下两联字数要尽可能的少,信息量却要尽可能的大,尤其是对于字词的运用技巧要求,更是对学生的概括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最好的考查形式。真可谓“小小一对联,语文能力全看遍”。如此好招何乐而不用呢?

最后,“对联”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甚至是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戏剧要达到教育人警示人的目的,必须要有精巧的构思和较长的篇幅,而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很难有时间有雅兴坐下来,进行较长篇幅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对联”正好填补这一文学空白。它短小精悍,寥寥数语却能道尽人间沧桑,给人以不尽的警示与启迪。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名利淡如水,事业重似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这些名联就是最好的例证。

既然中考试题中,“对联”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应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容应对中考“对联”并从中受到民族传统文学艺术的熏陶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对联作为我国特有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有较为严格的创作要求。一般以“副”为量词,上下两联为一对,且必须上下两联的字数相等。对联还必须讲究声律平仄的相间和相对,这样就能造成音调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达到琅琅上口的目的。当然现阶段作为考题的“对联”已与传统意义上的对联有一定的区别,难度也有所降低,要求要宽泛的多。因受现代汉语的影响,对“对联”中的以古汉语四声为标准的平仄规则基本上不作要求,但对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这一对联创作的“底线”是不容放弃的。所以在平时要让学生明白中考对联的基本要求:上下两联中必须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同时尽可能避免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出现相同的字,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做好中考“对联”题。

二、要让学生有较为扎实的知识积累与情感积累

这里所说的知识积累包括经典古诗文的积累、古代或现代名联的积累和一些修辞手法的积累。

经典古诗文的积累包括辞赋、散文和诗歌,要做到经典烂熟于心,因为它们多对偶句,语辞精炼、音韵和谐,而这些积累在创作时对学生的遣词造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佳词丽句,对学生的遣词造句会起到极佳的榜样示范作用。

修辞手法的积累包括比喻、象征、借代、双关、夸张、设问、比拟、排比、反复、对比、顶针等,尤其是对偶。这些修辞手法在对联的创作中对提升对联的艺术品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风;粕糟落地,游鱼得味成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山西杏花村汾酒之奇特。再如“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一联采用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赞颂鲁迅虽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他的影响无与伦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感的积累则是让学生平时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己的生活与家人,关注自己的同学与朋友,积累与他们交往的情感体验,须知古今许多的名联都不是在单纯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下产生,而是有了广博的知识与情感积累之后,在一定的灵感火花的引发之下而产生的,广博的知识与情感积累则是产生灵感火花的基础。

三、要鼓励学生平时多创作

对联的学习与创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不断的进行知识积累与情感积累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联的创作尝试,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掌握对联的创作要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得正是这个道理。比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时我鼓励学生进行对联创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真写出了不少的好对联,如:“风雨兼程五十载,桃李芬芳天涯满”、“忆五十载建功立业喜见校园结硕果,铸千秋业开拓奋进乐为华夏育英才”、“培英育才五十秋,建功立业万年春”等等。

总之,对于中考“对联”,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发扬民族文化的传统的高度来指导学生们的“对联”创作练习,使他们不仅仅学会应对中考“对联”,更能从“对联”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使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推荐访问:光彩 传统文化 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