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数据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的特征研究

时间:2022-11-02 13: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新的信息数据来源层出不穷,渐渐形成了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巨大数据流,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而在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今天,基于对于信息数据的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由过去的小范围传播开始向大众化传播过渡,信息传播过程中已呈现出一些传播的特点。而作为景区和社区一体的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传播特性,因此,本文将从信息数据着手,来讨论橄榄坝傣族园文化传播的特征。

关键词:大数据;民族文化;传播;傣族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79-02

伴随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普及应用,人类的数据量以爆炸式的态势扩大,这些超级海量的数据又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综合运用,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基础性资源,带来超乎想象的知识和价值。大数据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新媒体的开发,在民族文化的传播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大数据时代与民族文化传播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核心服务的源泉。[1]

(一)大数据时代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Big Data)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关于数据量达到多少可以叫大数据,目前尚无统一说法。[2]包含以下几大特征:量大、多样化、快速化、价值高和密度低、复查。大数据产生和存在于各行各业,尽管分析和处理困难,但也可以通过相关性的技术手段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其结果。例如:在教育领域使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个性和爱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在企业管理领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真正将粗放型管理变为精细型管理,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并应对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带来的管理问题。

(二)民族文化传播

在传播学中,传播学者把传播方式分为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是通过公共的媒介把讯息传达给受众,人际传播是以个人自身为媒介以语言行为等把内容传达给受众也可称为小众传播。文化被作为一种传播的符号在某个社区被广泛的使用,正如现今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新的所建构起来的文化,在文化的交流和使用中,受众或者传播者都在不断地建构着文化。[3]其中传承性是民族文化内在的要求,正式这种传承性让民族文化能完整全面地彰显这个民族的历史风貌及精神风貌。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代代人不断传播的结果,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薪火相传。因而,民族文化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数据时代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

纵观全球,我们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媒介以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在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中只有充分有效地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谋求所需,占据主动。信息资源之争将是21世纪的世纪之争,世界信息化的发展逐渐成熟,时代呼唤着信息化的更大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集成利用策略,才能真正地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变为用户需求的、组织有序的、方便检索与利用的资源,最终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民族文化传播学建构的基点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延存、传承、传播,即同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整合,实现多元文化元素的生态和谐融合。[4]所以,当民族文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传播时,大数据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大量的数据信息是技术领域发展趋势的一个概括,是对大量复杂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和分析,进而作出趋势预测,并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民族文化传播带来了实用价值。人们可以通过对数据分析来了解某一民族的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律和机制等不同方面的信息。可以说,大数据时代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也是民族文化传播信息的资源集成的关键。

三、橄榄坝傣族园文化传播的特征

每个民族、族群都有自身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传播传承模式与特征,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经历、发展进程、民族文化心理等共同决定和起作用的。

(一)文化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橄榄坝傣族园是集生活与旅游于一体的自然村落,这种格局不可避免地使社区居民卷入旅游经营活动中,旅游成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傣族文化也借助旅游产业得到很好的传播。传播技术的进步促进优秀傣族文化得以多媒体全方位地保存。也只有通过对各种媒介在傣族园的使用情况,才能对傣族园地的信息传播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充分发挥各种媒介之所长,才有可能对傣族园进行有效传播。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对当地的傣族文化进行传播,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网络的传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网络新闻传播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有效接收率,也使一些外界的受众能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的民族动态和风土人情,从而由过去的小众传播过渡为大众传播。这种新的趋势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网络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视野由乡村传播向国际传播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其实就是网络给少数民族带来的一种“走出去”的意识,这种网络意识代表的是高速、高效的发展。网络使民族文化打破封闭的传统,真正让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神秘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了解。另一方面,网络使少数民族的文化信息由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传播模式发生转变。有专门的傣族文化中古老而经典的民问故事成为众多民族网站的主题。正因为多样的传播渠道,在传播了傣族文化的同时,也为傣族园创造了经济收益。

(二)文化传播主体的特殊性

作为景区与社区一体化的傣族园来讲,其作为传播主体有着特殊的位置。对于一般的傣族自然村落来讲,它们仅仅是在生活中传播本民族的文化,而傣族园则是借助旅游业来传播其文化。当前,社区参与旅游的基本体现是在经济层面,即主要从旅游业中获取经济收入。傣族园社区获取旅游收入的主要方式有开傣 楼、经营傣家乐、卖水果、摆烧烤摊、卖服装、卖其他工艺品、到公司工作、土地出租等多元化形式。而傣族园对旅客的接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多数分为当地人和外地人两部分,当地人主要指来自西双版纳州内的游客,除了州内人的节假日休闲活动外。

还包括了傣族园接待的客人和本镇、本村人的消费,不少是来自州、市、镇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还有橄榄坝农场的部分接待活动,以及傣族园 接待政府、媒体等机构。傣族园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公司也力主推行社区参与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主导者更是凭借傣族园居民文化生活为依托,不断地创造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傣族文化的知名度,不仅仅局限于杨丽萍的孔雀舞,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开始真正走进傣家文化,亲身体会不同于大众传播的傣族文化,这也是民居与旅游相结合的特殊性带来的文化传播扩展意图。

(三)文化传播内容的选择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总是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的发现和发明总是不断地涌现。文化传播主要是指文化的地域移动,“一个群体从另一个社会借去文化要素并将其汇入接受群体的文化之中的过程叫做传播”,[5]所以文化传播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传者与受着的关系,传播主体具有丰富的传播内容,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传播对象,传播对象亦可选择传播内容。同时,传播者还可以有选择传播什么样的内容给传播对象的权利,这样可以最大化的节约传播资本,加快传播进程,有针对性的扩充自身的文化传播。例如:在傣族园发展的初期,仅仅是依靠参观者对傣族文化的喜爱来进行表面化的了解,是一种单线文化传播,参观者除了观看傣族建筑,品尝傣族美味,充实傣族民间传说,并不能亲身体验傣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经过傣族园不断的开发和策划,越来越多的节目推进参观者参与到其中。例如: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阳历4月13日至15日)举行,为期3至4天。而傣族园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为了促进傣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为观光者提供一次真正参与的机会,在傣族园里修建了泼水节广场,每天定时举行泼水节。这样一种活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使泼水节的名声更大,也满足了参与者的好奇心。但是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把原本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的节日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消解了原有的文化内涵,使傣族文化的精髓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文化传统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民族心理上的烙印,是不可磨灭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都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展示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在大数据时代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建构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传播体系,将民族文化精华之所在广播与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 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

[2]李新华.《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通讯世界.2013(6)

[3]周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11)

[4]郝朴宁,李丽芳.《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建构与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5]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张阳(1989.4-),女,陕西汉中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3级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方向:现代影视艺术。

推荐访问:文化传播 特征 民族 时代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