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体育体制研究

时间:2022-11-02 1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明确提出和界定中国体育体制的概念是研究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体育体制相关问题的前 提,但目前学界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比较欠缺。通过对体育体制相关概念在中国的起源、 发展、内涵及其内在联系,以及我国体育体制基本特点等方面的解读,明确提出和界定了中 国体育体制。

关键词:体制; 体育体制; 中国体育体制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1-0010-06

Analysis on China"s Sport System

DAI Jingdong

(D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 versity, Hangzhou 310028,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o put forward and define the concept of China’s sport system is impo rtant in the study of spor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p to now, howe ver, few people tried to do this job. The study, which is based on Chinese sportsystem characters, the concept of sport system and its kinds which are put forw ard, defined as well as their development and connections, raises and define Chi nese sport system clearly.

Key words: system; sport system; Chinese sport system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虽然提出了大量体育体制相关概念,但没有提出中国体育体制概念 ,而提出并明确界定中国体育体制却是研究具有中国(中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本研究中 的中国没有涉及港澳台三个地区)特色的中国体育体制的前提。本研究试图通过体育体制相 关概念在中国的起源、发展、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以及我国体育体制特点方面的解读,将 体育体制相关概念拼接成一个整体,并明确提出和界定中国体育体制。

1 体育体制相关概念起源与发展

八十年代后,“体制”成为时髦用语,各种各样的“体制”组合概念大量涌现。当体育 相关概念与体制概念相结合时,也必然产生大量的体育体制相关概念。1980年,孙宝才在当 年第二期《体育与科学》杂志撰文《用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改革我国的训练体制》, 提出了“训练体制”的概念;1983年,包昌明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6期著文,提出了 “学校体卫工作管理体制”的概念;1984年,李毓文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4期著文, 提出了“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1985年,周行谦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撰文《改 革体育体制,发展体育经济》,提出了“体育体制”概念;1986年,国家体委颁行了《关于 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更加明确了“体育体制”概念;同年,张争鸣在《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第2期撰文,提出了“体育运动管理体制”的概念;同年,熊斗寅在《体育科学》第3期 撰文,提出了“体育科研体制”的概念;刘瑞武在《中国学校体育》第3期,提出了“体育 训练管理体制”的概念;1987年,丰实在《山东体育科技》第4期撰文,提出了“体育行政 领导体制”的概念;1988年,敏政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2期著文,提出了“竞技体育 体制”的概念;张行德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期撰文,提出了“体育竞赛体制”的概 念;张争鸣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期中,提出了“竞技运动管理体制”的概念;武福 全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4期提出了“体育科技体制”的概念;熊斗寅在《体育科学》 第4期提出了“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概念;1989年,管生明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3期 著文提出了“体育竞争体制”的概念;周旭在《体育科学》第4期著文,提出了“业余学校 体制”的概念;

九十年代后,与体育有关的体制相关概念继续衍生,并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新生事物 的涌现,又出现了许多新概念。1990年,张彩珍在《体育科学》第2期著文,提出了“体育 科技体制”的概念;1992年,陈京生在《安徽体育科技》第4期著文,提出了“少体校体制 ”的概念;1993年,阎玉林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期撰文,提出了“体育市场经济体 制”概念;1994年,凌平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1期撰文,提出了“竞技体制”的概念 ;张立在《中国体育科技》第8期撰文,提出了“体育政策研究体制”的概念;程嘉炎在《 乒乓世界》第2期撰文,提出了“比赛体制”的概念;彭则鹏在《乒乓世界》第2期撰文,提 出了“乒乓球体制”的概念;1995年,潘建林在《体育文史》第3期撰文,提出了“单项运 动协会管理体制”的概念;秦笃训在《体育文史》第2期撰文,提出了“体育单项协会体制 ”的概念;范文明在《安徽体育科技》第3期撰文,提出了“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概念;1 996年,颜雅珍在《体育文史》第2期撰文,提出了“俱乐部体制”的概念;靳小雨在《中国 排球》第2期撰文,提出了“排球体制”的概念;饶远在《云南高教研究》第2期撰文,提出了“竞技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概念。

九十年代末,体育体制相关概念衍生速度突然大幅下降,原因可能是人们越来越难以找 到体育相关概念与体制的新的结合物了。二十世纪初,但其他体育体制相关概念渐趋销声匿 迹之后,“举国体制”概念兀然而立,兴盛至今,学界对其进行了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研究。 据郝勤考证,我国“官方在正式场合公开提到‘举国体制’,并对其进行诠释是在2000年悉 尼奥运会之后。”“悉尼奥运会后,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概括了三句话: 美国体育靠他的经济实力,俄罗斯体育靠他原来的基础,中国体育的成功靠的是举国体制。 ”[4]

此后,举国体制概念得到广泛传播,如,2001年,谈皖宁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6 期发表文章,提出“举国体制”的概念。

80~90年代中期,体育体制相关概念的衍生经历了一次快速成长和相对停滞的 历史阶段。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体育体制相关概念由相对停滞到趋于停滞。新世纪开元以后 ,当其他体育体制相关概念渐趋沉寂,体育体制和举国体制等极少数开始活跃起来。整个改 革开放时期,体育体制相关概念的提出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多”,即人们提出了大多的 体育体制相关概念;二是“乱”,即很多被提出的概念大同小异,似是而非,使人大有雾里 看花之感。

2 体育体制相关概念解读

改革开放30余年内,国人创造了大量新词汇表示体育体制相关概念,但却只有很少一 部分概念得到明确界定。在被界定的概念中,体育体制和举国体制得到更多的青睐。

在各种体育体制的内涵界定中,杨桦的界定比较典型。他认为:“体育体制是体育管理 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即责任、权力、利益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9]。杨桦的体育体制内涵界定,比较清晰和完整 ,并内涵了 体育体制刚性的组织管理结构和促使这些组织管理系统运行的柔性的制度结构两部分,其中 ,柔性的制度结构在杨桦的界定中被称为“运行机制”。但杨桦的界定较为抽象和宏观,层 次较高,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类型体育体制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的体育体制性质的共同特征 ,但却不足以反映各种体育体制的个性特征,尤其不能反映中国体育体制的个性特征。其实 ,从更抽象和宏观的角度,体育体制还可以这样界定:体育体制就是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系 统。

推荐访问:中国体育 体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