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议水晶宫对博览会建筑设计的作用

时间:2022-11-03 11:40: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文章以18世纪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方式与技术的变革,也导致了技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矛盾。1851年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与其建筑水晶宫引起了设计界的争论与设计改革,艺术家们开始探索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契合点,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以及后来一系列的设计运动为线索,探讨了水晶宫对于19世纪的积极意义,以及对未来新世纪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水晶宫;世博会;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5-0050-02

一、水晶宫博览会的概述

英国学者贝尔纳认为文化的进步受到技术、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组织四种因素的影响,而技术是决定性的,其他因素则从属于它,新技术一旦出现,它本身的生命和力量就构成了文化进化的动力。虽然就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复杂性来说,技术之因不宜用来解释整个设计史的全部现象,但是从影响设计存在和发展的诸多因素来分析,技术因素确实是决定性的,它从根本上制约着现代设计的作用、性质、面貌特征和历史进程。

当时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英国在技术方面领先于别国,产品虽满足了市场大规模的需求,却导致了审美水平和设计水准下降。英国国会怕产品的设计问题会影响到贸易,国会在1835年成立了一个艺术暨工业特别委员会,来讨论产品设计的问题,把设计教育和贸易展销会作为投资的重点。英国政府开始干预设计问题,制定了发展计划,以促进设计发展,出台的举措之一就是大力投资贸易展销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规模的设计展览成为19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即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各类工业产品15000余件,会场是由皇家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Great Palace ),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故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水晶宫采取装配温室的办法,用玻璃和钢铁建成庞大的外壳,建筑总面积74000平方米,长度1851英尺,象征着1851年建造,宽度404英尺,外形是一个简单的梯形长方形,有一个垂直的拱顶,没有多余的装饰,用9个月时间建成,1936年毁于大火,它的建成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采取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建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共用玻璃板30万块、钢铁4000顿,展品从丝绸到机械等,水晶宫本身就是工业革命成果最好的展示。

二、水晶宫建筑的意义与作用

水晶宫建筑是为举办博览会而建,开启了博览会建筑的新形式。使用了当时的新材料——铸铁、玻璃,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虽然建筑师并没有对其所造成的风格改变做出解释,但是水晶宫在建筑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水晶宫,它完全没有历史先驱,它确实是全新的建筑空间,展示着人类的建筑的进程,全新的功能具有最大的内部空间,并且建造工期短,造价低。并且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摒弃了古典主义的建筑美学,像人们预示着一种新的建筑美学的到来,新的建筑特点轻、光、透、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水晶宫“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设计的发展,那就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开始。而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需求,又促进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水晶宫建筑开启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功能主义。全新的功能、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形成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师帕克斯顿采用了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设计首届博览会的陈列大厅,这个建筑形式是19世纪后半期以后功能主义初见端倪的代表作。商业的日益发达致使传统的建筑神殿、教堂等显得笨重而不实用,但是快速发展的商业与科技却为功能主义建筑风格提供了有力保障。帕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就是19世纪早期的功能主义作品,这个晶莹的建筑采用模数制造的预铸构件,整个墙体完全由钢架支撑起来,旧式的建筑技巧已经全然被替代,作为覆盖和装饰的玻璃创造晶莹剔透的美,并且在那个还没有电灯的时代解决了一部分的照明问题。

三、水晶宫与博览会建筑空间

近代的展示空间设计、博览会建筑的发展从理论、空间、技术上都与水晶宫博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水晶宫博览会体现着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最新的技术、材料、经济发展状况,此后的博览会潜移默化的也在展示着各国设计界的最新成果,而设计作为手段更是展示着新时代的设计理念。

水晶宫似乎展示了一种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种关系在19世纪的建筑领域却展示了一种新的空间塑造意识。建筑师们在不断的探讨怎样能把最好的技术发明运用于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在建筑上表现出了一种技术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城市中开始出现一些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的标志性建筑。自1851水晶宫博览会之后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开始繁荣,新材料与技术美学在设计师与建筑师的推动下创造了更多的新建筑。1889年巴黎世博会所建造的埃菲尔铁塔,正是当时钢材用于建筑的时候,与水晶宫一样,当时的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处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反对,此时此刻它却作为巴黎的地标性建筑展示着19世纪的一种建筑美学。

属于19世纪的发明如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玻璃在建筑上的使用,塑造了新的城市景观。尤其是玻璃大面积在建筑上的使用,人们在视觉上获得的景观并非仅仅局限于水晶宫的陈列展品,相反视觉可以畅通无阻的欣赏海德公园的周围环境,达到一种自然的视觉空间上的延伸,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结合产生的一种视觉景观,当然需要感谢的就是玻璃那种透明的材料,也许当时的设计者根本没有预想到这么多的可能性,也是新的建筑模式——预制构件的作用,似乎现在的有些火车站的外观也有水晶宫覆盖着大面积玻璃的穹窿状屋顶的影子。技术激励着建筑师获得新的设计灵感,用现代的所谓风格来看水晶似乎还是融合了现代设计的高技派风格的建筑。

水晶宫博览会的形式对于新世纪的博览会场地设计与现代城市规划都有积极的作用。水晶宫新的建筑模式,成就了一个巨大的展厅,容纳了所有参展的作品,一种新的建筑价值——容积、规划、外观在建筑中潜意识的体现出来。而后来历届的世博会的场馆设计以及许多的展馆设计都是采用这种大空间、高举架的设计,千姿百态的建筑也成为城市规划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水晶宫宫还是埃菲尔铁塔,都没有直接提供建筑的样板,不像现代主义不合时宜的先驱们将其建筑处理为风景的一个对象,不如说是建筑物接受了围绕它的城市环境。无论如何,这两个著名的里程碑式的建筑,说明了无需任何历史的参考而表现出尊贵与永久的价值,是完全可能的。”

从19世纪到21世纪,建筑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水岭,人们在那些过去中汲取灵感,在那些已经存在的基础上继续延伸着建筑的使命。水晶宫反映了工业社会对于建筑的一种需求,而19世纪的建筑大都如此,20世纪的博览会与建筑设计则赋予了建筑更多的风格问题与设计理念,迈入21世纪建筑不仅仅是一种世博会的场馆或者一个建筑空间,建筑的使命传递出来的是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性的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的要求,成为新世纪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许多富有创意的世博会建筑展示着各国的科技、文化、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新的设计理念通过世博会的影响力而被设计界广为探讨,世博会为新设计提供着展示平台同时又促进了新的建筑发展。

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中所说:“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同样也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迄今为止,每一届的世博会建筑所带来的视觉盛宴中,引领着每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罗筠筠(译).20世纪风格与设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殷凌云,李宏,毕斐(译).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M].香港:三联书店,2001.

[4]余卓群.博览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水晶宫 建筑设计 博览会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