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氨氮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培养及驯化分析

时间:2022-11-03 16: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氨氮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接种,然后分析了氨氮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培养,最后对氨氮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驯化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氨氮废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1.氨氮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接种

新余钢铁有限公司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经研究从此其接种污泥确定采用生活污泥。将种泥投加进去之前,首先应该将部分污水加入到循环活性污泥系统池中,加入量为池容积的1/3以内,然后沿循环活性污泥系统池四周将种泥投入其中,同时将鼓风机启动,将曝气管安装在池底,以为曝气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最终达到充分混合污泥和污水的目的。其中向主反应区、生物选择区和兼氧区加入的种泥分别为总数额4/5和1/5[1]。在此过程中应该给予种泥的堆放时间以充分的重视,将堆放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易过久,从而使种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2.氨氮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培养

在该阶段,污泥类型、水温、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均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其经历时间的长短。通常情况下要求污水的BOD/TN>4,否则就需要将碳源额外加入,这是由细菌细胞元素组成和结构特点决定的。由于反硝化细菌属于化能异养型细菌,只有一定量的氮素营养物质存在于污水中,污水中具有较少的有机营养物质和较低的COD,通常情况下约为200mg/L,同时磷也极为匮乏,因此需要对一定量的含磷物质及有机碳源进行有效的补充,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碳源设定为甲醇,将磷源设定为磷酸三钠,同时将鸡粪、猪粪等投加其中,一方面促进营养的有效增加,另一方面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同时,有一定数量的所需种类细菌存在于鸡粪、猪粪等中。甲醇具有较为简单的分子结构,且极易分解,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难降解的中间产物并不存在,同时其反硝化速率也极高等。但是,甲醇属于危险化学品,为了保证安全,要求使用过程中必须对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遵守。由于分析BOD的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极易造成结果滞后,因此应该及时补充营养,以有效掌握污水养分的动态变化,估算过程中可以依据COD,其1/4-1/3左右即为生化池进口污水中的BOD,培养期间应该有效控制生化池的COD,通常情况下约为400mg/L,由于高浓度氨氮会对多种微生物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应该将其控制在300mg/L以内。

第1d将2t左右的猪粪和清水投入,直到池有效体积的最高液位处,然后开始闷曝,保持水量的稳定,闷曝期间定期将甲醇和磷酸三钠加入其中,每天分别为50kg和3kg,加药方式为将甲醇和磷酸三钠放置在药罐中,引入清水对其进行有效稀释,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用加药泵将其加入生化池。穿上防化服、带上防护眼镜和橡胶手套之后再加入甲醛,以对自身安全进行切实有效的保证。培养初期将曝气量适当降低,将溶解氧(DO)维持在2-3mg/L之间,在生化池主反应区安装有限监测仪,以随时有效监控上述指标,曝气4h,停机4h。分析频率为每8h1次,对pH、COD、MLSS等进行检测,同时对生物相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将COD维持在300-500mg/L之间,依据实际需求将营养随时补加其中。换水频率为每2d1次,严格依据比例加入污水和清水,有效维持原有液位,排水过程中有效排除代谢排泄物及微生物,每次50 m3。第3d再次投入1t左右的污泥,第5d再次投入1t干左右的鸡粪,仍然保持定期监测,按时对营养进行有效补充,使充分的COD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用鼓风机开4停2代替生化池曝气,促进氧气供应的增加,从而使耗氧微生物的繁殖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3]。

培养初期具有较低的SV30和MLSS,显微镜下可见变形虫等,随着培养工作的延长,SV30和MLSS逐渐增大,第10d左右会有少量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如钟虫、线虫等。第7-10d对pH、NH3-N进行检测发现其会有所下降,SV30和MLSS分别会增加到6%~8%和1000-1500 mg/L。接种培养20d左右后,由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微生物数量,经显微镜观察到大量细菌及钟虫、轮虫等,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向驯化期进入,将无用的微生物种群淘汰掉,发展壮大有用的种群[4]。

3.氨氮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驯化

驯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增负荷调试,将污水连续投入其中,间隙排水,从而使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对污水环境进行逐渐的适应。进水流量一次为5m3/h、10m3/h、20m3/h、全负荷状态。每次增加流量的标准为各项指标稳定3d左右,该阶段需要10d左右,鼓风机开4停2为其工艺条件,促进曝气量的有效增大,对DO和COD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分别维持在0.5~4.0mg/L和300~500mg/L之间,每天1次进行监测,当SV30和MLSS分别在10%、2000mg/L以上且生化池具有淡褐色的污泥、有絮花状的污泥颗粒在停止曝气时存在于污水中时,说明已经初步形成了菌胶团,这种情况下如果和进口相比,生化池出口具有明显较低的氨氮含量,那么就可认为成功培养了活性污泥,这是就可以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装置了[5]。

参考文献

[1]王国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3-77.

[2]张士怀,张庆升.废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培养及驯化[J].给水排水,2008, (05):54-57.

[3]戴维良,程晓波,林哲等.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经验[J].上海水务,2008,(04):29-32.

[4]谭淞文,李维国,公天齐等,新型活性污泥的培养及其处理高盐有机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2, (11):4059-4064.

[5]杨义飞,陈双双,赵飞飞.SBR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7):102-104.

推荐访问:驯化 废水处理 污泥 活性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