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最新整理备课、作业布置与批阅中、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

时间:2022-11-03 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最新整理备课、作业布置与批阅中、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 【备课】 (一)成立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研组织、备课组长为成员的集体备课领导组。教导处为管理机构,教研组长是集体备课的具体指导者,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人员。小学成立语文,数学,(品德与科学、英语、音乐、体育)三个备课小组;
初中按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为一组,数学、生物、物理、化学为一组,英语为一组,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为一组,成立四个备课小组,主要针对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集体备课。

(二)备课流程 每学期学初由教研组长制定出《集体备课组活动安排表》,交学校集体备课领导组审核后进行实施。集体实施流程是:
教研组长:负责召集备课组长,全体成员进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组织学习集体备课领导组相关要求,布置任务,确定主讲人等。

备课组长:具体指导主讲人提前备好每一节课或每章节、每单元的课,在每周教研活动上进行大家讨论。

主讲人:向本组教师讲述自己所备好的每一节课或每章节、每单元的课的教学设计,教法、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集体备课的环节:一是由主讲人组织大家讨论,反思上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教学建议。二是主讲人先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对本节课的目标要求,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具的准备,学习目标的设计;
主讲人讲述自己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程序的设计;
主讲人讲述自己的教法、学法设计;
主讲人讲述自己在备课中遇到的困难和没有解决的问题。三是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进行讨论,特别要突出教学活动的设计、重点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练习作业的设计,预测课堂上师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理科还要突出例题的设计,主讲人做好记录。四是由主讲人执笔写出本节课教案,并于当天发到每一个成员手中。

(三)备课纪律 1、教导主任、副主任负责检查各组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每周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活动,进行现场指导。

2、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认真履行职责,按时组织活动,每个成员不得迟到、早退,不得干与备课无关的事。

3、集体备课不能走形式,做样子,要突出针对性、预见性、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从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讲练结合,避免把集体备课变成一人写教案,大家“受益”。

4、对指导不力,不作为的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校要进行通报批评;
对工作负责,组织到位,成效显著的备课组长、主讲人,学校应予以表彰奖励。

(四)备课要求 1、坚持“以新课标、新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备课理念。备课形式要力求创新,教案要突出个性特征;
集体备课要准确把握课改精神,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教材的外延拓展和知识间的衔接联系,毕业班要把握考试命题方向,提前应对考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老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通过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加强业务指导,开展“一帮一”活动,促使其快速成熟;
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迅速成长。

2、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统揽教材,明确本课(本章节)在全册中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发展。

4、建立全面备课的观念,备教案,备学生,备教具制作,备课外知识,做好上课前的所有准备。

5、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同年级同学科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

(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切实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
统一目的;
统一每一章节(课时)的共性内容;
统一重难点;
统一作业;
统一考查。但教学方法可以不同,教师可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的不同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特征。

(2)备课组依照教学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应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学校安排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研讨。备课组组长主持,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并使之存档,确保活动的时间和实效性。

6、精心设计板书,强调板书的科学性、概括性、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7、所有学科都要有教案,教案书写工整,格式美观、项目齐全、具体实用,有创意,有个性。

8、及时反思充实课后感。

9、所有教师都必须先备课,后上课。备课至少要超前2-3教学课时。

(五)督查 1、督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教研组长(小学各村校长及教导主任)每两周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评析、检查时间,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指出并限定改进时限,对问题突出的个别教师,要跟踪检查。第二阶段:学校行政及其教导处、每月深入各组(村)进行检查,首先查一阶段的检查情况记录,再复查教师的实际情况。

2、结果运用:检查结果要纳入年终考核,考核累计将作为年终考核中“专业技能”项的评分依据。

【作业的布置与批阅】 (一)基本要求。

1、有练必选(包括选择和自编)、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精心选题,要根据学习内容、阶段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选题,突出针对性、基础性、层次性、思维性。

3、每个班级要合理布置各科作业,倡导分层次布置。即:达标练习作业和巩固练习作业。

(二)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

1、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并给予相应分数和等级评定和批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对学生的作业实行全批全改,对作业中的错误要予以修正或以红线划出,并要求及时订正;
必要时加以说明、指导。评语要贴切、中肯、具有鼓励性,并对学生改进、完善有指导作用。

3、教师要督促、指导学生有序整理练习,对每次练习的错题纠正要落实到人,失误情况要落实到知识点,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提高目标达成度。

4、提倡使用人性化评语,要通过批注、面批等形式,纠正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和书写习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使用等次评语时禁用“差”等。

(三)作业批阅形式。

1、达标练习可也在课堂上完成批阅,可采用同学互批,交叉批阅、集体批阅等形式进行。

2、巩固练习可也由小组长或者小组之间调换批阅,也可教师全面批阅。

【课外辅导】 (一)基本要求。

1、课外辅导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分层施教;
要坚持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强化跟踪辅导;
要注意培优与辅差相结合,努力实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明确培优与补差的对象。

3、制订详细的学期辅导计划,明确辅导对象、辅导内容、辅导次数。

4、每次辅导应视为正常的上课(教师应备课、编制相应的训练题,写出详实的教学预案,做好批改与纠错工作等)。

5、个别辅导要明确内容,根据实际选好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好过程记录。

6、课外辅导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状态。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要形成合力,以非智力因素水平和心理品质的提升带动辅导效果的提升。要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提升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督查考核。

1、教研组长(各村校长、主任)每两周对全村教师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评析、检查时间,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指出并限定改进时限,对问题突出的个别教师,要跟踪检查。

2、注重家访工作,每期教师家访不低于3次,班主任召开家长会议不低于1次。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表(*学末*)
教师姓名:
所在学校 考核时限: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检查情况记录 考核方式 得 分 担任学科 教学进度 基本要求(10分)
按时完成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质量分析(6分)
根据上交材料及检查记录 认真完成教学研讨任务。(4分)
备 课 (20分)
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形成导学案。(12分)
根据导学案使用情况详查 必须根据本班实际修改使用导学案,并进行反思(8分)
上 课 (25分)
教师执行学校课程安排情况,如调课、停课或改上自修课等。(10分)
根据抽查情况反馈 上课不迟到、早退,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5分)
教师课堂教学有序,课堂上不出现混乱现象。(10分)
作业批改(15分)
教师按照教学要求,精选和设计作业,及时批改、反馈。(15分)
根据抽查情况反馈 辅 导 (10分)
教师应重视课外辅导、提高和补缺辅导、个别辅导情况。(10分)
根据抽查情况反馈 考 试 (15分)
服从学校的各项考务安排,认真执行监考教师职责。(7分)
根据检查记录及上交材料 及时做好试卷的命题、阅卷、教学质量分析等工作。(8分)
教学反思(5分)
按要求写教学反思。(5分)
根据抽查情况反馈 评语 合计得分 说明:以上考核内容各村教研组认真遵守执行,无违反者,得满分100分。若有违反,则按照对应内容和分值扣分,以次数计算。所得总分将在年度考核、晋职晋升和学年度绩效工资等的所占分值中予以体现。

检查单位(盖章):
检查人签字: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七、学生评价标准 一、目标评价 让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先定出想要达到的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自我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老师理所当然成为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唯一评价者,学生对于评价的结果不得不接受。而新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主要突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老师“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学中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班主任引导学生针对个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拟订目标之时,让学生畅所欲言:(1)你喜欢吗?你相信自己能学好吗?(2)在课上你喜欢做什么?(3)你认为学习有用吗?为什么要学习?从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中,我们能了解和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向(如对、老师和活动的喜厌程度),态度取向(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成功与自豪),价值观指数(对学习的价值、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关系的认识)等。让学生能用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订和实践提供导向,将学生自定的目标,一张张整齐有序地张贴在教室里。学习过程中一个个目标的达成,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肯定的评价,成功的体验时时刻刻地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在学生自定目标时,教师要指导好学生,不要将所定目标定得太高,难以实现,从而让学生失去信心;
定得太低又无实际意义。应该采用阶梯式自达标激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满意度测评,对自我评价有进步的同学(如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思考问题有创意、回答问题积极、作业书写认真等)适时地给予小奖励或制作光荣榜。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脚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以更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目标激励学习活动之中。

二、 语言评价 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建立自信。自主创新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应知应会和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我教育、自求进步。因此,适时、恰当、合理地运用评价语言,不但能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做出中肯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并不是时下小学 课堂上常用的那种让全班学生拍拍手掌,或者说两句“好”、“不错”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表扬话,而是要让评价真心打动学生的心。比如对学困生,稍有进步就鼓励他: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有一点点不会。只要你敢于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在鼓励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找出不会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巧设障碍,让他们感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对学生有奇思妙想、精彩的发言,教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老师真佩服你!”“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有时候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语言评价,但对学生来说却无疑是注入了“兴奋剂”。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气氛比较尴尬的时候,作出一些“另类”的评价。比如,在一次课堂上,遇到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经过几次启发,可举手的同学还是不多。这时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却卡了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是随意请他坐下,更不是进行批评,而是亲切地说:“老师为你这次勇敢的举手、大胆的发言感到高兴,敢于举手发言就值得大家学习!”正是这样长期坚持对学生作出激励性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活动中建立了自信,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 小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共同发展     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组评价则是对自我评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所谓的小组激励评价,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它是从整个团体积极性入手发掘个体的主动性,达到整体与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小组激励评价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激励、调节作用,除了是因为它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激励以外,还由于它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结果以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的竞争方式进行评价,固而能够达到进一步激励、调节的作用。

    课堂既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然而,课堂上的评价却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能够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课堂上常采用分组评价的方式促进合作,也就是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各个方面(如纪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独立练习等)进行评价,先给各组一个基础分,再对各组的评价项目进行量化。教师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以促进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由本组同学帮助后能完成任务也照样给加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给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 差异性评价,促使学生认识自我、自求进步     教学评价要从单一的评价标准中解脱出来,走向更为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人格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各有所得。

一般地,我们对优秀学生的评价要和鞭策结合,对中等学生要多给予肯定、鼓励,而对后进生更要强调宽容、期待,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发言机会。尤其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待不同的学生,评价语言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不错,老师可以用如下语言鼓励:“回答得很准确!”“回答得好极了!”“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等等。如果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的意料之外,老师可用惊讶的语气评价:“真没想到,这位同学的回答会这样精彩!”“这位同学的回答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完全正确,老师不可光挑不正确的部分进行评价,而要着重对其正确的部分进行肯定:“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还要再想一想。”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尽可能找出积极的因素:“动了脑筋,但答案有错误。”“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考虑问题的思路需调整。”对于学生答题,老师要实行分步评价,注重挖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正确步骤,不能只看最后结果来作定论。“你动了脑筋,有进步!但可以再细心些。”在及时给予肯定的同时提出希望。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心,消除以往害怕上台演算的心理。从此,再要求学生上台板演时,都总是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激励评价就像“兴奋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而且还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让我们在教学中多一点激励性的评价,少一些批评与指责;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和促使学生更自主地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

五、思想品德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评价,如:爱校、爱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项活动,有奉献精神,礼貌待人。言行一致,勇于竞争,善于合作。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行为,这有利于学生人格品德魅力的形成。

八、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常规管理内容,教学评价要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靠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模式环节是否完整,是否达到目标,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模式环节上:讲练结合(“讲一讲→练一练→评一评”)。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进入一个新的活动环节,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新的思维和理念。

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推荐访问:批阅 作业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