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侨乡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11-04 10: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台山是著名华侨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各类特色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遍布城乡大地,群众文化活动频繁,参与活动的群众人数众多,影响非常广泛。根据现时台山群众文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笔者从事基层文化多年的心得体会,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侨乡群众文化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侨乡;群众文化;传承;发展

台山是著名华侨之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类特色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遍布台山城乡大地,群众文化活动频繁,参与活动的群众人数众多,影响非常广泛。因群众文化活动出色和具有一定的品牌,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及“中国曲艺之乡”、 “中国民族民间艺术——飘色之乡”、 “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广东音乐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歌舞之乡”、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推动侨乡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摆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根据我市群众文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谈谈笔者在这方面工作的思考。

一、台山群众文化的现状

(一)群文活动。近年来我市群众文化工作在各方面支持下,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创新思路,丰富内容,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或协办较大型的文化活动、美术书法展览达50多项,如一年一度的春节系列文娱活动,每年“五一”、国庆、元旦等节日都举行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组织举办文艺晚会、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曲艺表演、龙舟竞技、百姓健康舞、趣味游园等活动多姿多彩,营造和谐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近两年来,我市组织举办了 “全省广东音乐(台山)邀请赛”、“赞歌献给党大型歌会”、“台山民歌汇演”等大型专题文艺晚会50多场。又如我市两年一届的艺术节,已经成为我市文化活动的品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每届艺术节历时5天,盛况空前,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演出达20多场。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我市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二)民俗文化和文艺团体。因中西交融的文化特点,我市形成具有侨乡特色的各类民间艺术,如广东音乐、台山曲艺、浮石飘色、台山民歌等各具艺术特色,成为我市民俗艺术的品牌,以表演和传承此类民间艺术的团体有台山广东音乐团、市少年广东音乐团、海侨东南亚风情歌舞团、浮石飘色队、新风鸣曲艺社等120多支,特别是其中以演奏广东音乐和演唱台山曲艺的私伙局近100家分布城乡各地,民间艺术团体的繁荣推动我市民间艺术的普及发展。此外,群众文艺队伍众多,市老干艺术团、市红丝带艺术团、市业余少儿艺术团、翩翩健身队等近50多支文艺队伍均是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常年坚持开展艺术活动。以上民间艺术团体和群众文艺队伍长期在乡镇的文化广场或公园进行演唱或舞蹈,吸引很多群众参与,其乐融融,已经成为我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他们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成为推动台山侨乡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文艺辅导和文艺下乡。我市文化部门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群众文化培训、深入基层进行艺术辅导辅导、开展百姓健康舞推广、文学创作交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带动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学习健康舞、广东音乐演奏等艺术氛围在台山侨乡逐步形成。2009年开始,文化部门创新形式,成立“台山文艺下乡小分队”,深入各镇、村巡演,至今累计演出300多场。

二、台山群众文化的存在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电视、网络文化等的快速传播和广泛的覆盖使群众文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纵观我市群众文化的发展情况,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残旧,不能适应群文活动的需求

从台山现有的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来看,无论是从规模、功能、品位,还是数量、质量,同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明显呈现出城区较强、基层薄弱的特点。基层文化站活力普遍不强,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很不完善。镇一级的文化中心建设发展不平衡,个别镇文化站设施陈旧,不能适应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行政村文化室普遍设施简陋,无法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

(二)公共文化投入资金不足,未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我市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总体来说,与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市、镇两级的文化活动经费及群众文化设施的兴建未能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只能靠临时申请拨款。文化馆、基层文化站、乡镇文化室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经费不足,未能经常性开放供群众开展活动以及免费组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培训。

(三)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纵观我市各级均能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但是,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虽然在活动次数、群众参与人数、活动规模等环节上都有不错的成绩,可由于受到经费的制约,多数活动只为应节而举行,未能经常性开展普及性较为广泛且质量较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而且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未能激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就使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显得不够突出,离文化大市的要求显现一定的差距。

(四)文艺创作精品少,文化队伍人才素质偏低

我市的群众文艺创作作品较多,但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太少,国家级获奖的作品不多。台山城镇现有118名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7名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明显可以看到,我市国家级的文艺家人数太少,而且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特别是戏剧、曲艺等方面的人才奇缺。整个文化队伍人才素质也偏低,主要体现在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偏少、一些基层文化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未达到要求、文艺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搞文艺的专业人才出现断层的现象等等。

三、台山群众文化的发展思路

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前进的基础,而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如何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将我市的群众文化在继承优秀的传统表达方式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品味以适应民众的新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现时我市群众文化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有规划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

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环境,配套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才能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认真落实广东省人大提出的“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应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由单纯的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统筹安排,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二)加强培训,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群众文化要想发展,必须有一支责任心强和专业技术高的专、兼职文化工作队伍。要把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群众文化的四基(基本文化阵地、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文化活动、基本活动方式)结合起来,抓好群众文化的软件建设,使其在社区和乡镇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为我市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将德才兼备,有较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吸收到群众文化工作者的队伍中来,充实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其次,要免费开放文化场馆或者深入基层免费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培训,不断提高群众文化队伍人才素质,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创新群众文化的形式 ,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

民族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当今,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新时期应根据各地不同的特色,将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结合当地的历史状况、习俗、爱好与现实意愿,用地方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如我市历史悠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广东音乐、曲艺、台山民歌、客家山歌等受到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的喜爱,但年轻人参与的热情不高。因而就需要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加以创新,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同时要创新活动的形式,将观赏文化活动与亲自参与结合起来,如将传统台山民歌和曲艺等项目加以创作,将耳熟能详的旋律配上群众喜欢的广场舞蹈,让群众边唱边跳,会其乐无穷。群众只有通过亲自参与,才艺得到展示,心理得到满足,情绪得到释放、情趣得到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此外,由政府牵头,充分调动海内外乡亲的热情,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结合重大节假日和当地群众的爱好和传统习惯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多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娱活动。大张旗鼓宣传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提高其知名度,打造品牌,组织开展大型专项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艺术节),如“台山广东音乐节”、“浮石飘色节”、“台山曲艺节”、 “台山民歌节”等,让台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真正发展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四)扩展文艺下乡模式,让群众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

近年来我市文化部门重视组织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展览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 ,深受群众欢迎,较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这仅是文化下乡的单向传播模式,今后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文艺下乡的模式,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培养“乡下文化”,不但要“送文化”,而且还要“种文化 ”。文化部门应多派出专职的艺术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常规性的基层文化骨干培训,深入到厂矿、村镇辅导,指导演出技巧,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和开展,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活力,努力形成乡下文化的再造机制。这样不仅扩宽了文化阵地,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收到良好的教育,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同时也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五)重视群众文学艺术创作,以优秀的的文艺精品推进群文的发展

文学艺术对公民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时我市群众文学艺术创作也较为活跃,但有代表性的文艺精品少,因而要重视扶植培育本土文艺创作人才,鼓励我市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在人民群众中,摄取丰富的营养,在继承文学艺术创作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创作能反映社会风貌和群众的喜怒哀乐,贴近社会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时代气息的的典型人物和优秀作品。以培训、展览、文艺演出及法律知识竞赛的形式,表现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和先进的群众文化去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阎 艺.对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几点思考.舞台艺术编创理论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2]刘国辉.浅论群众文化建设管理与创新[J].广东社会文化,2012.

[3]廖爱琼.新时期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浅析[J].广东社会文化,2012.

推荐访问:群众文化 侨乡 浅谈 传承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