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如何把地域民俗风情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时间:2022-10-19 20: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迈进了新的发展里程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学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地创新教学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并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化教学。除此之外,更关键的是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地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且把地域民俗风情和地理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领悟地理的内涵。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课堂教学;地域民俗风情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地理教学广泛地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学习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因此,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注重将地域民俗风情渗透到地理课堂中去,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和掌握了我国各地域的民俗风情。那么,如何把地域民俗风情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如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接受者。这种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的、思维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地域环境,周围人们的风俗习惯来思考和解释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这样的授课思维可以使学生较容易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某些地理现象。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可以很有兴趣地思考生活中与

地理有关的民俗风情,并且能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另外,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参与到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尤为重要。

1.小组合作式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竞赛或抢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地域民俗风情展开激烈的讨论。如在讲解《自然条件对城市以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时,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人们习惯用的交通工具等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将地理学科比较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风俗结合起来。

2.角色体验式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角色中来,让他们对知识的生成身临其境,比如在讲解《人口的增长、迁移》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口增长对迁移的影响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小品的形式,这样学生参与活动把书本上得来的间接经验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出来,让他们在参与表演及观察他人的活动中,得到感官认识,效果会很好。另外,也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玩中学,主动吸取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益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新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很好地领悟现代科学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要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首先,加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各种地理学知识。其次,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还有要把地理的学习生活化,将各地域民俗风情与具体的地理知识相结合积极地鼓励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对信息收集,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总之,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并关注当地以及其他地区的民俗风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更加日新月异。我们可以大胆预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必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袁书琪2005)。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各地域的风俗习惯用声音、图片以及音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这些有声有图的课件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且在无形中深刻理解了课本知识。与此同时,也了解到课堂外的很多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有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每一堂课都可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张国友2004)。如在《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一课中,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地的地域差异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益的学习方法(朱焱鸿2008)。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忌流于形式,探究问题设置过于简单或可操作性不强,否则,难以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引导质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地域民俗风情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各地域民俗风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国友.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J].地理教育,2004(04).

[3]朱焱鸿.论新课改后高中地理中的案例教学[J].教师,2008.

[4]袁书琪.地理教学中怎样体现科学的发展观[J].地理教育,2005.

(作者单位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中学)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结合起来 地域 民俗风情 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