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汉族、维吾尔族高中生、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调查

时间:2022-10-20 1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iIpjs*[gFiv^N^M6O学习、成长和社会导向等原因,价值观会有所改变,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价值观的现状分析,缺乏不同年龄段的纵向比较,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年龄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状况,分析青少年价值观从高中到大学的发展轨迹,对高中及大学价值观教育提供研究依据。不同民族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特点和发展可能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选取汉族和维吾尔族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民族价值观发展特征。[1]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汉族、维吾尔族中学生和大学生各110名,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397份,有效率为90.2%。其中汉族高中生98人(男生40人,女生58人),汉族大学生109人(男生37人,女生72人),维吾尔族高中生97人(男生39人,女生58人),维吾尔族大学生93人(男生50人,女生43人)。高中生平均年龄16.4(SD=1.37)岁,大学生平均年龄20.1(SD=2.45)岁。[2]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工具是谢洛姆·施瓦茨(Shalom H. Schwartz)等人(1999)(Schwartz Values Survey,简称SVS)所修订的价值观量表。量表有40道题目,回答每道题都可选择6种水平,其中“1”代表“非常不相似”,以此类推,“6”代表“非常相似”。施瓦茨认为人类价值观体系整体上是一种由10类价值观构成的动机性连续体,该连续体可用环状结构来表征(李玲,金盛华,2016)。这十个低阶维度构成四个高阶的价值观维度,即:自我增强(包括权力、成就和享乐主义),对于变化的开放性态度(包括刺激和自我定向),自我升华(包括博爱和友善),保守(包括传统、遵从和安全)。这是十种价值观还可被划分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包括了权利、成就、享乐、刺激和自我定向,集体主义包括了博爱、友善、传统、遵从和安全。[3]

二、研究结果

表1所示,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十个低阶维度各因素上的得分都高于维吾尔族中学生,而且差异显著,说明价值观在维吾尔族学生群体呈现增强的发展趋势。汉族中学生在权力和传统两个低阶价值观因素上得分与汉族大学生基本一样外,其余八个因素上都高于汉族大学生,说明价值观在汉族学生群体呈现减弱的发展趋势,但这种减弱趋势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图1中可以发现,高阶维度上也呈现类似趋势。

三、讨论

汉族和维吾尔族青少年价值观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可以从价值观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角度理解。王瑞霞(2016)认为价值观的形成既包含着必然性,也包含着偶然性,具体到青少年这一群体,价值观发展变化之必然性意味着要善于理解并允许学生群体随社会背景的发展变化而产生思想潮流和价值观的转变,价值观发展变化之偶然性意味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可能经历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汉族青少年还是维吾尔族青少年,在高中和大学不同时期整体上都表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倾向,表现了价值观发展变化之必然性特征。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强调人际和谐统一的思想,不论是在中国古代社会还是今天,注重群体效应,维护整体利益的群体观念,培养了比较浓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兴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郝建平,2004)。汉族和维吾尔族青少年生活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为实现崇高的中国梦而奋发的和谐社会,表现集体主义价值观是这种社会氛围所给予的,同时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传承的体现。而汉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价值观发展趋势的不同,恰好说明了价值观发展的偶然性。上海作为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相对发达的东部城市,信息交流相对频繁,同时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的影响。而喀什作为西部偏远地区的城市,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接受新鲜刺激相对滞后。这种不确定性和特殊性可能导致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的差异性。[4~6]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提升主导价值观的社会认知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塑造优秀青年楷模是重要的途径和机制(赵东,2016)。同时我们应关注青少年价值观发展规律,不仅做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思想教育,更应该抓好高中这种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学科竞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在中央第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党中央大力支持南疆地区教育、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喀什地区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不少努力。在这种好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中一定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鼓励更多的维吾尔族青少年到内地发达城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前沿的学科知识、拓展视野,最后为家乡的繁荣富强、民族团结献出自己的贡献。[7]

参考文献

[1]李玲,金盛华(2016). Schwartz价值观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心理科学,1:191-199

[2]刘英杰、常蕾(2017).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特征与对策—基于2016年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调查.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36(189):92-96

[3]陈丽君(2008).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特征及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

[4]Schwartz, S. H. & Boehnke, K. Evaluating the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 with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4, 38: 230–255.

[5]王瑞霞(2016). 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规律与培养. 教学与管理, 33:73-75.

[6]郝建平(2004). 从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看中华文明. 天府新论,5:26-31.

[7]赵东(2016).青年价值观发展与引导机制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9,8:174:34-37

推荐访问:维吾尔族 汉族 价值观 现状调查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