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在大肠肿瘤术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2 16: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在大肠肿瘤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60例大肠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大肠肿瘤术中患者能更好的给予营养支持, 其应用效果优于肠内营养支持。

【关键词】 营养支持;大肠肿瘤;应用效果

大肠肿瘤包括了息肉和癌症, 不同的大肠肿瘤类型以及病程进展, 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营养支持是指患者无法经口摄入食物消化吸收或慢性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手术及并发症、胃肠道应激性状态等情况下, 遂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外营养支持为患者身体代谢提供说必需的营养。作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大肠肿瘤术中患者应用效果确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把本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大肠肿瘤术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柏油样黑便、消瘦、贫血、腹痛、腹泻和便秘等, 经腹部X、肠镜、病理切片确诊, 符合第8版《外科学》的大肠肿瘤的诊断标准。对照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7.24±7.19)岁。观察组30例, 男15例, 女15例;年龄31~63岁, 平均年龄(46.45±6.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将喂养管植入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部分, 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给予2000~4000 kcal/d(每瓶500 kcal, 其能量密度是1 kcal/ml), 滴入速度是100~125 ml/h(宜先慢后快),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情况决定给予的营养液剂量(初次肠内营养支持, 从1000 kcal开始逐渐加量)。

观察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结合临床监测, 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和每天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肠外营养液, 包括了脂肪、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由于肠外营养用法用量紧贴患者实际情况, 因此用法用量应由主治医生视情况决定。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术后营养情况良好, 病情恢复良好, 并发症情况良好;有效:术后营养情况较好, 病情恢复较好, 并发症情况较好;无效:术后营养情况差, 病情恢复差, 没有改善并发症情况。总体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以及总体有效率都比对照组高,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营养支持是大肠肿瘤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 患者本身由于大肠肿瘤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体质变差。尤其是大肠肿瘤中的癌症, 该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 其营养状况更为糟糕。营养不足, 会影响机体各项机能、神经反应等[2]。

手术可能引起应激性溃疡和大肠肿瘤(息肉或者癌症)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患者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3]。因此, 从理论上说明了肠内营养支持对大肠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相对不佳。本文数据表明, 观察组的显效率(53.33%)、有效率(43.33%)和总体有效率(96.67%)均高于对照组(40.00%、43.33%、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治疗大肠肿瘤手术患者时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可以对术后恢复取得更好更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和理论分析, 均支持上述结果, 可作为治疗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明君, 何凌霄, 刘雪梅, 等. 大肠癌患者术前不同营养状态对术后恢复效果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11): 1-3.

[2]田付丽, 邹志英.住院患者营养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护理学报, 2007, 14(11):23-24.

[3]辛绍斌.危重症病人肠内外营养作用的对比研究.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5):618-620.

[收稿日期:2014-07-16]

推荐访问:大肠 肿瘤 营养 效果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