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13年中国动画类型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9 14:10:11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Mw}|mm5iL6]0�Mw�m5]MNu?~6]iMwװMwנm}]香mݴ~v]m4m5ߝ}Mwם~人物造型的研究。史河的((探讨戏曲动画人物之美》(载2013年01期《戏曲艺术》)首先历数了中国动画片中在人物造型上借鉴了戏曲艺术的经典案例,随后提出了戏曲动画人物造型设计的原则,即不能完全依照戏曲传统中的人物形象,而应结合现代审美意识,参考其他传统艺术中的造型元素,在进行解构与重组之后,创作出能够与时俱进的人物形象。之后,作者还对戏曲动画中的人物造型风格进行了分类,并从头部、服装、身体比例三个方面总结了人物造型的创作规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动画人物头部造型的设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将头部设计细分为头饰设计和面部设计两个方面,而在每个方面之下又男女有别。作者将戏曲艺术的造型方式引入动画人物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赵黎丹的《浅谈戏曲动画人物的创造》 (载2013年02期《当代电影》)在赞同前者的情况下,还提出了别的建议,一是戏曲动画在人物设计上必须尊重和依据动画造型的规律,二是试图创造戏曲动画人物的品牌形象,三是积极应用计算机软件参与人物造型设计。作为戏曲艺术和动画艺术的融合,戏曲动画本该是极具生命力的传统艺术的延伸,可被研究、关注的问题有讦多,问题在于研究者是否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动画类型研究新域:木刻版画动画、游戏型动画和学院派动画

高川的《木刻版画动画的艺术语言和制作方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第1期)介绍了木刻版画动画这种独具魅力的动画类型。文章首先从构图、黑白配色和刀法三个角度阐释了木刻版画动画不同于其他动画类型的艺术特色,并着重指出刀法的应用在木刻版画动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表意功能,它既担负着塑造形象的任务,也担负着表达情感和营造风格的任务。这一观点准确地揭示了木刻版画动画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关键,说明作者对木刻版画动画的观察十分细致。其次,文章总结了三种比较主要的木刻版画动画制作方式,分别是全帧逐刻法、电脑辅助法和按序拍刻法。为了更好地阐明这三种方法,作者选取了三部中国动画人创作的木刻版画动画作品作为典型,并根据这三部作品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分析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使人读来一目了然。文章内容丰富完整,脉络清晰,有效地将木刻版画动画这一正逐渐兴起的动画类型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清晰地展现出来。

江萌的《好莱坞游戏型动画电影分类研究》(《电影文学》2013年第4期)提出了一个游戏型动画的概念,并将美国的一些主流动画片置于这个类型之下进行分析。文章伊始,作者试图用约翰赫伊津哈对“游戏”的解释来界定“游戏型动画”的范畴,并从赫伊津哈的理论中抽调出“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和“获得快感”来作为“游戏”精神的核心内容,认为游戏型动画就是具有这种游戏精神的动画作品。作者在界定游戏型动画时只注重经过提炼的所谓“游戏精神”,却忽略了赫伊津哈的游戏概念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概念,赫伊津哈甚至把“文化”这样的概念都囊括在游戏之中,因而使这一概念具有了哲学的意味。用大概念套小概念一般来说都不会错,但是却不能对小概念进行有效的说明,这就如同指着“苹果”告诉别人这是“水果”一样,对于了解苹果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毫无助益。

学院派动画的提法是近年才出现的,在中国知网上以“学院派动画”为主题检索,检索到的最早的条目出现在2006年,即米高峰、刘子建、路清、王超合作撰写的《动画与武侠的变奏——解析武侠动画短片<尽>》(《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年第7期),文中将国内各大高校动画专业用于实践而创作的动画短片称为“学院派动画”。自此, “学院派动画”的概念渐渐被人接受并流传开来,这五个字在之后的岁月里也不时见诸学术期刊的标题和文章之中。

尽管这一提法已被使用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但针对“学院派动画”究竟是何种概念却始终没有被认真讨论过,而对于学院派动画的系统研究更是无从谈起。直到2013年,才终于出现了一些关于学院派动画的有意识的研究论文。康修机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一年中发表了一系列针对国内学院派动画的文章,对严肃地研究学院派动画做出了首度尝试。康修机和郭鑫的《学院派动画的起源及其风格特征》 (《艺术评论》2013年第9期)简述了学院派动画的起源和发展,并尝试给学院派动画定义。文章称, “学院派动画是指带有专业院校教育背景的创作者,利用各种视听手段,在题材、技巧和艺术语言上追求传承与创新,强调个性,重视思想性,承载动画繁荣发展的独立动画作品”。在此我们又看到了有关“独立动画”的概念,可见独立动画与学院动画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不过从定义来看, “学院派动画”更多是某种动画生产区域和范围的划定,而不是对某种动画类型的定义,如果可以这样认定的话, “学院派动画”概念与“独立动画”便会有所矛盾,因为独立动画显然不会受到固定范畴的限定。但如果把“独立动画”置换成“实验动画”的话,两者又会有契合之处,因为以艺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学校,大多会制作实验性的艺术作品。根据文章作者对学院派动画起源和发展的描述可以得知,专业院校中动画专业的成立是形成学院派动画的关键,但同时,作者也不排除其他相关专业进入到动画领域创作的现实。也就是说,对于“专业院校教育背景”这一点作者给出了一个十分宽泛的理解,并不仅限于动画院校和动画专业。作者又指出,现实中的学院派动画已经不仅局限于院校学生的原创作品,这不禁使人产生疑问,既然不是院校学生的动画作品,那么这些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被认可为学院派作品的呢?对此,作者似乎并未给出具体的说明,而在文章对学院派动画给出的定义中也没有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除此以外,康修机和黄柳的《学院派动画的市场与传播研究》 (《大众文艺》2013年第14期)以及康修机和周方芳的《学院派动画商业价值的转换》(《大众文艺》2013年第15期)都站在传播和市场的角度在为学院派动画的现状忧心忡忡,为它的未来运筹帷幄,作者试图从学院派动画中挖掘出振兴中国动画产业的雄心可见一斑。另有一篇姚倩的《学院派动画中现实主义元素分析——以动画片<孩子来了>和<贩管>为例》 (《大众文艺》2013年第2期)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学院派动画的创作,从主题、视听语言和价值认同三个方面人手分析了两部学院派动画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脱离了对学院派动画的泛泛而谈,脚踏实地地深入到具体的作品中,让人对学院派动画的一个侧面有所了解。

四、小结

2013年国内关于动画片类型的研究主要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研究的类型呈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既兼顾了传统的研究热点,也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彰显出一部分动画片研究者独立的个性、广阔的视野和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二是动画片类型研究的对象主要还是中国的动画片,比如水墨动画和戏曲动画,都是中国特有的动画类型,而在关于其他类型的动画中,研究者们更多地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对国内动画创作的观察和分析之上,可见国内的动画片研究者对于中国动画的关怀程度十分深切,并且意识到自己对中国动画发展身负的责任;三是许多关于动画片研究的文章都将类型研究与产业研究联系起来,试图在类型特色中挖掘出商业价值,这一点大大迎合了国内动画片研究的整体现状,即关注产业多过关注创作;四是尽管提出的新概念不少,但少有能够就某一类型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研究大多只涉及某一类型的一个方面或干脆泛泛而谈,研究深度有限。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什么是动画(动画本体理论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3YJA760035。

作者简介:聂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长,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

推荐访问:年中 综述 类型 动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