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双元制”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的探究

时间:2022-10-29 16: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该文针对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设置,提出了基于“双元制”教育理论模块化课程建设,即在职业教育中,以“双元制”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由模块课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双元制;模块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595-03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有多年,从近年人才市场调研分析发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的工作岗位。从总体人才市场需求来看,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于找到合适的、来之即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应聘大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扎实,难以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解除现阶段人才市场的尴尬局面。

1 双元制

双元制教育源于德国,是一种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它是指接受培训的学生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一元”;企业为“一元”,故称之为“双元制”,双元制教育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双元制教育理论是以行动体系为中心的理论,强调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突出能力本位,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理论领域的一个新的创新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开展工学结合势在必行。相比制造类、服务类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开展“双元制”的难度要大一些。为更好地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校方应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投入力度,将企业的产品(项目)开发、生产环节或过程,引入校内实训基地,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2 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一词,原是建筑上的术语,有“单元”的意思。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一般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模块引入教育领域,指的是一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明确的目标,完整的学习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常称之为教学模块。模块课程内容是在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教学单元,再结合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加以组合编制而成的。模块课程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技能和能力,以搭积木的方式进行必要的组合,故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又因为比较容易按照社会职业的要求开发课,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还能结合最新科技成果随时编写新的模块,因而具有较好的现实性。

课程模块化是在分析各专业学生任职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编排出合理的课程模块。通过课程模块化,使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就能掌握一项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开发,组成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技能;教学模块中应有实训环节或仿真模拟操作,与学生技能竞赛标准相融合,与职业资格标准(考证)相融合。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课程为三大能力模块培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基础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学院的基础公共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如大学英语、数学、体育、思政之类课程,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基础能力是个人立足于当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不依从事的工作和职业而改变的对基础;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学习专业技能所需的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编程语言之类的课程,通过这一模块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其所学专业范围内,知道怎么做且做过类似的一个系列产品(项目),同时具备能够解决所学专业内可能遇到的一般性问题的思维或能力。社会能力模块课程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活动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包括诚信、敬业、责任、守法的道德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水平、交流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表现在工作、学习中能有主动积极性、独立性以及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专业核心能力方面,可以根据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制定分阶段的模块课程(如图1软件开发流程所示),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软件的开发。

模块化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划分为必修和选修模块,使学生学习的选择度更大,一方面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某些课程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能够通过选修其他课程(如技能性课程),获得足够的学分,顺利完成学业。

3 “双元制”体制下模块化课程的构建

基于“双元制”教育理论模块化课程建设意即在职业教育中,以“双元制”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由模块课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并使之趋于成熟完善。

“双元制”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校企双方合作又是此培养的关键所在,课程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因此校企双方合作从实质上讲是以课程上的合作而展开的。而双元制课程实施则是真正以双方合作为基础的。任何课程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双元制”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主动地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例如:针对某个“项目”,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和新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制定出若干不同的实施方案,而在这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不仅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而且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培训和提高。

软件技术专业在实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能力模块后,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在学习专业能力模块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安置不同的岗位(如图2企业实践主要岗位设置)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课程模块的学习中能够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定位。

“双元制”模式的实践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了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特点。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训练与生产实习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因此“双元制”模式实践课程的选择与编排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职业技能的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具体岗位的项目开发来实现的,而每一个岗位工作都是该职业中的具体职业活动。这样通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培训过程,就能达到培养学生掌握有效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4 结论

基于"双元制"教育理论模块化课程建设意即在职业教育中,以双元制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由模块课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并使之趋于成熟完善。具体来说,"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模块化课程建设", 是在模块化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托双元制教育理论,在各课程模块上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学师资和教学评估,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式,教学设备模块式,教学师资模块式和教学评估模块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材、设备与教学方法的一体化,力求让教学过程实现程序化,专门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 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4] 李剑.德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析[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1,(1):13.

[5] 陈霞.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56.

[6] 陈霞.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57.

推荐访问:高职 探究 软件技术 模块化 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