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石山区旅游精准扶贫探索

时间:2022-11-02 14: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由于南丹县处于大石山区,受到历史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仍然存在,全面实现南丹精准脱贫,需要做好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旅游活县”的战略。

[关键词]旅游产业 特色化 品牌化 规范化 规模化

[中图分类号]D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7)01-0030-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7.01.007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大石山区历史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仍然存在。截止2015年,南丹仍有贫困人口31897人,要想全面实现精准脱贫,达到2017年47个贫困村摘帽,南丹县就要做好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旅游活县”的战略。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Hetezer提出生态性旅游发展思路,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来,一直备受各国各地方的推崇。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确定,生态旅游成为时下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南丹县立足产业基础和依托丰富资源,以“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为发展目标,以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为抓手,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多渠道籌集资金,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切实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加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现代旅游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综合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南丹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

(一)南丹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南丹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加快发展保障有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十分突出。

1.交通十分便利。南丹与贵州省接壤,是川、黔、云、桂交通的重要枢纽,“一肩挑两省(区)”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十分便利。210国道、黔桂铁路由南向北贯穿全县;红水河流经县境四十多公里,南丹吾隘是红水河的重要港口;南丹县城距河池机场35公里,距荔波旅游机场90公里,在100公里区域内有2个机场。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有利于编制旅游线路,把南丹的旅游融入到南宁、北海以及川、渝、贵等省市的旅游圈中。

2.旅游资源独特丰富。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南丹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群生富集区,县内盛产茶叶、长角辣椒、黄腊李、瑶山鸡、绿色巴平米等特优产品,享有“中国锡都”、“中国长角辣椒之乡”、“中国黄腊李基地”、“中国瑶鸡之乡”等美誉。这些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矿山文化旅游及名酒文化工业旅游。二是文化底蕴深厚。南丹是中国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有着近千年的土司历史。南丹自宋朝便开始矿山开采和炼丹,有着历史悠久的土司文化、矿业文化和神秘的炼丹文化。三是民族风情绚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民俗文化“活化石”的白裤瑶民族,主要聚居在南丹境内,其民俗文化古朴原始,有奇特的婚丧习俗、壮观的铜鼓阵、神秘的图腾和舞蹈等,极具观赏。四是景色风光独特。境内山清水秀、洞奇多姿,奇山奇水奇物曾令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叹为观止,以“粤西第一奇胜”为南丹定论。特别是境内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地下峡谷等自然景观独特,形成“四周群山环抱、众峰独夹一流”的山水奇观,有利于打造地下峡谷水利风景区。五是境内气候宜人。南丹地处亚热带气候带,境内年均气温16.9℃,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民族风情、生态观光、休闲养生的旅游胜地。

3.旅游开发保障有力。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南丹抢抓发展机遇,切实加快旅游开发,全力推进景区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旅游综合接待能力。2016年,南丹县有旅游景区(点)30余处,现已开发经营17处,其中4A级景区2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处、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开设有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六条精品线路。县内有旅游企业15家,其中旅游公司2家、旅行社1家、星级宾馆5家、预备星级宾馆3家、商务酒店4家;旅游接待单位16家,其中购物商店5家、旅游餐馆11家,可以同时安排6000人食宿。这些有利的条件为南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南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南丹县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新一届的党政领导班子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将南丹打造成中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区、中国白裤瑶协调发展示范区、石漠化地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洞天酒海名酒文化城、黔桂走廊国家园林城、南国丹城·避暑胜地特色旅游名县。为切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成功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南丹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县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和“创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了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对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四统一”制度,逐步确立了全面打造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南丹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抓。南丹县相关领导班子在县十四次党代会上就设定的“三区二城一县”战略布局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三区二城一县”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客观规律,强调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建设和城市品位提升,突出生态保护和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相结合、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相补充的特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旅游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强化规划,科学引领,旅游业发展方向明确。为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南丹县强化规划引领,积极开展旅游总规编制工作,聘请旅游规划资质单位重新修编《南丹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南丹县东线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南丹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南丹县东线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推进。根据相关规划,南丹发展旅游业的总体目标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景区建设,把地下大峡谷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重点推进丹泉洞天酒海、歌娅思谷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深度开发,加快巴平万亩梯田风景区、温泉公园升级改造,抓好莲花山清水河等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申报和建设一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等,把南丹建设成为桂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南丹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3.加强景区项目和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功能全面提升。一是推进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景区建设。投资3500万元,打造里湖乡民族风情集市及白裤瑶民族生态博物馆;投资2900万元,建设洞湖、下水、恩村、桥村4个生态旅游村落;投资1000万元,打造甘河白裤瑶民族村景区,按4星级农家乐建设,现已投入运营并获得“2015中国十大特色民宿”“广西十大特色民宿客栈”称号;完善王尚屯旅游功能建设,打造白裤瑶民俗风情体验区,并于2013年5月19日正式开园。二是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在高速路、二级路等各重要路口建设若干个“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景区”标识牌,并规划建设旅游景区两个大门,在旅游重要节点建设停车场、公厕及客服中心等,进一步提升景区接待水平,为打造5A景区作铺垫。三是推进城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约10亿元,在南丹城区建设包括游客集散中心、丹泉世界名酒文化广场、丹泉藏酒洞等项目;规划建设包括博物馆、土司文化、炼丹文化、民族文化展示等集科普、休闲、观赏、购物、住宿为一体的丹都博物苑。目前,丹泉世界名酒文化广场征地基本完成,洞天酒海正式开放并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西南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已于201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丹都博物苑已规划用地,进入策划阶段。四是打造地下大峡谷国家水利风景区。2012年4月,南丹县与北京时代天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规划、申报合同书,正式启动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和申报工作,2013年6月19日,南丹县国家级地下大峡谷水利风景区通过国家水利部专家组初审。五是推进温泉公园升级改造。南丹温泉公园规划升级改造为南丹国际温泉城,总面积约4000亩,日接待能力达3000人以上,将配套建设温泉酒店、会议中心、养生康体设施等。六是推进旅游名镇名村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里湖乡政府所在地旅游风貌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和怀里特色旅游名村建设项目,已于2013年4月份开工建设。七是规划建设南丹矿山文化旅游公园。目前,正规划在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打造矿山文化旅游公园,规划建设南丹县城经骆马至大厂二级公路,预计投资3亿元,全长28公里,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同时,积极策划炼丹文化主题公园、大厂至吾隘二级公路建设等。

4.注重旅游宣传和品牌打造,旅游知名度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南丹县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和旅游品牌的推介打造工作,先后参加桂林旅游博览会、贵阳旅交会、第三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覽会、第十八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典暨2012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和广州旅游品牌推介峰会等,成功获得“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佳原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同时,南丹县在南方电视台、河池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制作旅游专题片,大力宣传南丹旅游资源,扩大了南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南丹还注重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成功举办“丹·文化”旅游节、铜鼓山歌艺术节、土司演武节、白裤瑶民俗文化体验月等节庆活动,打响“丹·文化”品牌,提升南丹土司及白裤瑶民俗文化知名度。

5.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联动,推进旅游市场运作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快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积极组织参加贵州省荔波县举行的黔桂区旅游合作座谈会,此外,河池市旅游局与贵州省黔南州旅游局还成功签署了《广西河池市与贵州黔南州旅游目的地区域合作备忘录》,为南丹实现区域旅游合作联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积极策划旅游专列,推进旅游市场运作发展,研究出台了《南丹县促进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暂行)》,积极寻求与铁路旅行社及相关旅游组织合作,对南丹旅游精品线路进行策划宣传、营销,组织专列、自驾车队进入南丹,带动旅游业发展。

6.注重旅游文化和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品位和质量不断提高。坚持合理开发与及时保护的原则,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和挖掘地方特色,加快旅游文化和旅游商品开发,切实提高旅游的品味、质量和吸引力。一是兴建一些标志性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当地文化的精华,以多种形式办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注重城市建设的艺术性。南丹县委、政府积极策划新建南丹土司城、矿山文化博物馆,开发八雅白裤瑶古寨等项目。二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通过多年的挖掘、培育,南丹绣玉工艺品、桂俪民族工艺坊、锡缘锡器工艺品店等多家企业,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效提升南丹旅游的品位和质量。

二、南丹发展生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丹县在发展旅游业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由于南丹旅游业起步较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拳头产品的宣传和市场推广有待加强

南丹县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多,但基本都是单体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整体效应,缺乏拳头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同时,由于发展旅游业起步晚,旅游观念不够强,内部配套建设不完善,导致整体竞争力不强。南丹县的白裤瑶民俗、丹泉酒、巴平米、六龙茶等国内知名度仍然较低,特色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以相邻的贵州县市为例,贵州瑶寨的白裤瑶新年活动能登上中央电视台,而南丹县白裤瑶人口主要聚居地的里湖瑶历年街活动并未得到主流媒体报道;贵州已将猕猴桃广告投放至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而南丹县农产品广告尚未走出广西。

(二)旅游基础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南丹部分景区特别是乡村景区道路提升等改造建设滞后,影响了景区的开发和客源腹地的拓展。同时,通往景区公共交通工具不完善,没有专门为景区开通的旅游专线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旅游景区大型停车场、旅游购物商场、公共电话亭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游客接待服务体系,景区缺乏食、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设施,旅游设施类型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线路统筹薄弱,难以满足旅游高峰期及高端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形象整体包装、营销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目前,南丹以白裤瑶为主打品牌,但是民族文化具有历史性、同化性、地方性等局限,不足以支撑整个县域旅游发展,导致未能在市场中形成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同时,区域内众多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如地下大峡谷、丹炉山、矿山等,由于营销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大部分仍然藏在深山人未识,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效应。

(四)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够

随着南丹旅游的快速发展,到南丹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旅游服务要求不断提升,而目前南丹县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人才较少,导游员、旅游景区(点)讲解员的业务技能不精、素质不高,专业、优秀的旅游人才严重缺乏,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南丹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为进一步加快南丹生态旅游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南丹县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科学规划、围绕重点、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全国、广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决策部署,抢抓发展先机,扎实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市场竞争力,促进南丹生态旅游业的“四化”发展。

(一)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将生态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结合河池市国家生态旅游扶贫试验区的相关要求,积极主动融入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南丹县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二是借助现场会东风,推进生态旅游扶贫新模式。抓住2016年广西全区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丹胜利召开大好时机趁势而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能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直接带动贫困户、贫困家庭实现增收脱贫,以“农业产业+农业观光+科技示范+农舍服务”、“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养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业”等产业业态吸引旅客,使来到南丹县乡村旅游的客人,能够感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新景象。如南丹县的歌娅思谷乡村旅游区就是采用了“公司+旅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典范,不仅解决100多位村民就业,而且旅游区域内的农民年均收入从2012年的3250元提高到2014年的12350元。

(二)实施生态旅游品牌发展战略,以“特色”“品牌”提高生态旅游市场竞争力

一是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南丹县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不断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巧打“特色牌”。只有将生态旅游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二是围绕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目标,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景区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南丹旅游品牌。例如以“原始”为主题的“白裤瑶民俗风情园”,以“自然、健康、娱乐”为主题的“温泉公园”,以“神龙文化”为主题的“马岭神龙壁”,以“探奇”为主题的恩村自然风景区的“洞穴原创探险”。三是采用“互联网+”模式,将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类信息平臺,作为生态旅游业宣传的新渠道。

(三)加大对白裤瑶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提高民族风情游的吸引力

一是加大对白裤瑶特色村寨的保护力度。里湖怀里村原生态的民居已遭到破坏,对其它还保持有特色的村寨加大保护力度,不要丢失原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二是在里湖建立一个白裤瑶服饰制作基地,向游客展示白裤瑶服饰文化的独特性。白裤瑶服饰从纺织到制作所经历的几十道工序和长达一整年的时间,从取粘膏、纺纱到腊染,特别是蓝靛这一独特工序,还保留着完整的制作方法。建立这样一个基地,不仅可以有效地传承这一服饰文化,还可以向游客展示这种服饰制作技艺并让游客参与进来,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三是在里湖构建一个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大瑶寨,展现瑶族同胞“人类的活化石”特色。可以将恩村洞、歌娅思谷、王尚屯、里湖乡、打狗河等几个景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将瑶族特有的哭嫁、丧葬、打猎、打陀螺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目分别放在不同的景区,在打狗河这条清冽的河边建筑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庄,展现原生态的瑶族活动,让游客们全程参与。

(四)实施景区优先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以“规范”确保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部分景区道路建设滞后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影响景区开发等问题,结合实际,大力实施景区优先发展战略。一是加快实施南丹至荔波县的公路提升改造工程,促进南丹与荔波县的旅游联盟合作。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停车场、购物商场、公厕、客服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二是对旅游规划区内的村、屯道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基本达到旅游通行要求。如南丹恩村至关上道路是连通甘河白裤瑶寨、洞天世界、地下大峡谷水利风景区的主干道,要尽快对这些道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三是整合南丹县旅游、文体、交通、发改、水利、扶贫等部门资金,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投入,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大会战,全面改善景区发展环境。四是加强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要加强对导游员、旅游景区(点)讲解员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意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提升旅游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引导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艺术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旅游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不断提升旅游业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实施旅游联盟合作战略,以“规模”加快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攻略,打造南丹、天峨、荔波旅游圈,依托贵州荔波旅游市场开拓南丹市场。积极主动融入到云、贵、川旅游圈、德天跨国大瀑布旅游圈、桂西北旅游圈、北部湾旅游区、大西南旅游区、泛珠三角旅游区、东南亚旅游圈及东巴凤旅游扶贫区域中,实现旅游产品与周边市、县之间以及周边地区产品的互补共进,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强与广西区内六大旅游品牌、八大旅游区之间的联动,联合推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联手宣传促销,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三是南丹县要继续引入资金,加大对罗富清水河、那地丹炉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并在大厂或车河建立矿产品博物馆把矿产品和矿市场的发展打造成一条旅游线路,与温泉公园——丹泉酒洞连接起来。

南丹县要实现精准脱贫,提高县民的经济收入,就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从矿产业逐步转入到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旅游业,根据南丹县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结合县域实际和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有序开发县域生态旅游资源,从硬件到软件逐渐规范、规划,促进南丹的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做强做大,这样才能更快地摘掉贫困的帽子,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生态旅游扶贫的路子,才能使南丹的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丹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2][3]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等.广西南丹县旅游发展规划[M].南宁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1997.

[4]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 军

推荐访问:精准 扶贫 大石 山区 探索